上善若水任方圆

来源 :中国教育创新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c_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回眸整个教育教学过程,爱是一条总纲,刚举则目张。14年的教学生涯,成绩不敢自夸,“工作严谨务实”是同事和领导的褒奖;“无愧于学生与社会”则是家长们的口碑。这仅是我平时一丝不苟工作的压缩,也将鞭策我往后开拓进取继续刷新。永不服输、学无止境、不断追求是我的性格特点。人到中年,梦依旧,执著依然。启迪心灵兴八荣,耕耘砚田育三元。
  第一次踏上深圳这片热土,感人至深的莫过于广告牌上“大爱无疆”四个字,它让我感受到了他的温暖,他的无私,他的气度,他的胸怀,令我深深地爱上了他——深圳。在改革的试验田,开放的世界窗,可以施爱,可以纳爱,可以履行爱的誓言:“我来了,我将与你共生存,同呼吸。”诠释着“来了就是深圳人”的内涵与外延,营造着和谐社会幸福广东的理想氛围。
  我是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默默耕耘在教育的第一线,“爱”这个字眼,镌刻在我的心底,他让我焕发出青春的活力,他让我绽放无限的风采。我在他的熏陶下,释放着无穷力量,让需要的人得到帮助,得到温暖。的确,我从事学前教育开始,感受至深,植根心灵。
  我班的叶嘉莉小朋友,由于父亲在外地工作,母亲腿瘸,每天傍晚放学,别的小朋友都有父母早早来接,而她,无助的眼神,望着夕阳西下而发呆,伴随等待来临的是寂静与沉默,沉默中带着苦涩,苦涩中酝酿着眼泪。每当此时,看到她,我的心,一阵一阵搅痛,唯一可做的,我悄悄地坐在她的身旁,与她分享手中铅笔摆动的无语,释放她孤独压抑的眼泪凝聚的哀愁。
  “小莉,你妈肯定有事,老师等下送你回家好吗?”她轻轻地点头,总让我的眼泪不争气地流出。我知道,此时她的心已把我接纳,没有哭的她,收到了另一份的亲情——爱。有时,当她的母亲拐过来的时候,她总要拉着妈妈的衣服向我示好,好像告诉她,妈妈,我还有一个妈妈:她在看着我的成长。风雨无阻,昼夜轮回,就这样,我已不记得有多少小朋友与我结缘,我感谢他们,让我忘记自我,充实自我,让我当一个爱心妈妈。
  工作中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感悟,因材施教,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提供个性化学习的平台,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民主氛围中增长知识,提高能力,学会学习,努力奠定“优秀+特长”型人才的基石。
  以叶嘉莉为例,简略谈谈做法:
  她活泼,能歌善舞,琴棋书画皆有爱好。我为她以及其他同学开办兴趣班,双休日不收一分学费。我觉得培养学生的特长,是一件善事。他家里穷,笔墨纸砚以及参赛的车费餐费我都给她交上。为让她体会班级的温暖,我组织学生为她举办了三次生日庆典。我曾给她写过生日祝贺词,赞美她“琴音如茫茫天籁飘逸云淡风轻,棋韵似朵朵山茶绽放鸟语花香,书绘犹片片风帆扬起雾清雪霁,画图像翩翩云鹤欢舞星稀月朗。”
  现在,虽然是在领导的岗位上,但我依然践行着我的追求,学生仍旧是我生命的部分,同时,对教师的关爱,也成为我爱的意义导向,爱的延续。李银珠是一位刚刚走上讲台的女老师,由于身体缺少钾元素,晕倒在办公室。此时的我,看到此景,二话没说,就背起她,直往医院冲。而当时的我,已是四个晚上没睡觉了,腿脚发麻,因为我有一个耄耋的老父亲由于心脏病突发,也在住院。但我没有考虑,只知道老师的安全才是最重要的。我们都是打工者,我们有缘相聚,没有什么领导与职员之分,相互帮助也是一种工作交流,心的交流。
  站在这个舞台上,我只不过是做了我这个位置的角色而已,谈不上优秀。我深感教育者的重要,国家兴亡,教育在先,孕育一个经过教育而塑造的高素质的民族,才会有一个更强盛的国家。现在,尽管我是一名民办教师,在教育的天平上,轻重计较若几何,但只要能为我们的国土,付出自己一腔热血,我就深深觉得生命的价值饱含爱的含量胜过铅的比重。这就是我珍爱教育这门职业的无怨无悔的选择。
  融入科教兴国的长河,我只不过是一滴水。老子在《道德经》中,精辟地论述了“水”的高尚品质——“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意为最高层次的善就像水一样,水滋养万物而不争其功,情愿处在低下的地方,所以它最接近于“道”。“上善若水”中所提倡的行为处事原则即低调务实、谦逊执着、与人为善。居下、贵柔、不争的人生哲学,认为上善若水,最高境界善行一如水之品性。
  水之所以作为善的形象比喻,是水的性质善利万物,只讲贡献不讲索取,自然构成人类生活空间不可缺少的一环而论的。水把爱奉献给自然万物,她是生命的源泉。
  作为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把自己化作一滴水,融入科教兴国的长河,浇灌着学生的心田,滋润着像叶嘉莉那些需要帮助的同学的心灵。关爱身边的同仁,以相聚缘为圆心,以互助感为半径画教育情圆。随着时间延伸,教育情圆的半径不断增值。上善若水任方圆,让花蕾结出硕果,把学生育成栋梁,这就是我无悔的选择与至高无上的追求。
其他文献
数学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独特的风格承担着德育的任务。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渗透德育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那么,数学教学中蕴涵哪些德育因素?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笔者作为长期工作在教学一线的数学教师,通过本文谈几点思考。  一、数学课程中的德育内容  1.发展学生个性品质  (1)激发学习兴趣。数学发现中的美学感悟和数学表示中的美学修养既有利于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也有助于提高创造能
期刊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工作,每一位担任过班主任的教师都会有深刻的体会,因为我们摸索过、探求过、失败过、成功过。一个班级的精神风貌、学习风气、行为习惯如何,与班主任有很大关系,这不仅要求班主任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更需要班主任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学生的能力和艺术。现在谈谈自己的点滴体会:  一、全面了解学生  作为班主任,要善于洞察学生的心灵,摸清学生的心理特点,体会他们的内心要求。刚接手一
期刊
摘 要:初中美术教学中,综合地利用各种教学方法,让教学方法服务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条件,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美术修养。  关键词:美术教学; 教学方法; 讲述法; 讨论法  美术教学法是教师根据美术教学原则为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工作方法,是实现教学目的的方式和手段。当然,教学方法本身又是随着教学实践的深入和发展而不断变化和发展的,所谓“教学有法而无定法”,就是这个道
期刊
时代呼唤和谐,社会的发展需要和谐。构建和谐的学校,是时代赋予我们每一个教师的责任。班级是学校的一个细胞,和谐的班级构成和谐的学校。班主任在构建和谐学校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我一向以“严”字当头,严密的班级管理规范,严格的班级管理,严厉的班级处罚,班级管理颇有成绩。然而有一件事引起了我的反思。  一天自习课,我快到教室门口,忽然,教室里传出“城管的来了!”刚才还唧唧喳喳的教
期刊
一、引导探索,培养习惯  数学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交流掌握间接经验为主的特殊的认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所要认识的数学知识,虽然是人类已知的,但对学生来说,却是新的、未知的他们学习时仍然要经历一个由未知到已知的认识过程,不能单靠学习现成的教学结论来完成。特别是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教学思想品质,很难从现成的数学结论中获取。  所以,留出思维的时间和空间,诱发创新灵感。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
期刊
5月13-14日,我们有幸参加了在西宁市贾小庄小学召开的“青蓝杯”示范课。首先感谢学校领导给我们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这次观摩会,共听了来自城西区各校优秀青年教师的7节课,这7位教师各显神通,尽展风采,使一百多听课教师不但醉心于她们高超的教学技艺,而且诚服于她们非凡的教学智慧。本次活动也是城西区各校近年来小学数学改革成果的大展示,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大交流,是西宁市各区域教学精英创新思维火花及不同观点
期刊
面对“留守儿童”成长问题的严重性,一些学者警示:他们可能会成为被“毁掉的一代”,可能会成为国家新的不稳定因素。这一论断尽管我们难以接受,但绝非危言耸听。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在这些“留守儿童”中普遍存在着学业失教,生活失助,心理失衡,道德失范,感情缺失等问题。今天,我们不得不把它作为一个社会问题来看待,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新时期,党和国家已经把关注“留守儿童”的问题提高到了政治的层面上来。  学校是孕
期刊
小周,她是我班的一名随班就读的学生,自从当这个班的班主任以来,我一直时刻地关注着她,平等的对待她,力图让这位随班就读学生在普通学校环境中受到应有的发展,使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有机结合,互相渗透、共同提高,使她能融入这个班级,也为她今后自立、平等地融于社会生活打下基础。  无论在老师的眼中,还是在同学的眼中,小周一直是一个沉默寡言、自卑内向的女孩。身边没有说知心话的好朋友,成绩也和其他同学有明显的差距
期刊
初读张抗抗的《地下森林断想》时,就给我以强烈的震撼。当初还不清楚是被思想内容感动、还是被艺术手法所感染。总之,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在网上开始搜寻有关地下森林的方方面面。随着了解的深入,这种震撼逐渐被深入的思考所代替。那就是地下森林奉献给人类的不仅是壮美的风景,而且是巨大的精神力量!  对于地下森林带给人们的壮美的风景那是不言而喻的。我在这里重点强调的是地下森林带给人们巨大的精神力量以及留给人们深刻的
期刊
摘 要:家庭教育是整个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它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无法取代的。不断发展的社会要求我们为人父母者要认真思考家庭教育这一问题,从根本上彻底认识到家庭教育对子女健康成长中潜移默化的重要性。  关键词:家庭教育; 重要性; 艺术性  家庭是人的第一所学校,是对孩子进行启蒙教育的最主要场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的老师。一般来说,人都是首先通过家庭这个最小的社会基层组织,再进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