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对当前建筑类高校就业形势的分析与研究,并对就业形势和创业教育的关联与关系展开了深入的探讨,结合建筑类大学的专业特点与培养目标,基于就业优势与劣势的辩证统一关系,对建筑类大学开展创业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行了分析,研究了二者相辅相成内在驱动因子和外在影响因素,从建筑类大学就业主体及教育体系各个层面研究了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就业;创业教育;驱动因子;教育体系
引言
我国许多高等院校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日益加快的步伐,进行了诸多历史性突破的改革与创新。为各行各业培养输送大量人才的同时,在科学研究、自主创新等方面也取得了巨大成就,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创新型国家建设事业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和知识贡献,呈现出充满活力、生机蓬勃的大好局面。高等教育在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全民素质的积极作用逐渐显现,但同时就业形势变得日趋严峻[1]。大学毕业生就业岗位、就业方式多元化的趋势进一步加剧,人才竞争越发激烈。然而,对于一些迎合当前社会需求、专业性强的专业毕业生来说,除就业状态较好之外,同时具有适合自身创业的独到优势[2,3]。
建筑类高校具备着专业性强、就业形式好以及培养目标明确等特点,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但近些年,随着社会的发展与人们日益完善的居住配置,使建筑类高校的毕业生就业形势逐渐严峻起来,因此,创业教育在建筑类大学中得到了广泛的重视与发展,在大学生教育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如何构建和完善创业教育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课题。
1 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2006年至2015年,这十年间我国高校毕业人数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一直呈持续上涨趋势,2015 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为749万人,相比2014年增加近22万人,比2006年增加有336万之多。据统计,由于经济危机对全球就业形势的影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从2006年开始到2010 年一直呈明显的下降趋势直到2011 年就业形势稍有缓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增长率有明显的增长,但2012年就业增长率即开始下降,2013年又有轻微的增长趋势。由此可见,大学生就业形势依旧严峻,学校和政府相关部门应采取更多有效的措施来缓解就业压力[4]。
作为专业性强的建筑类大学就业形势相对较好,图2为沈阳建筑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近三年的毕业就业情况,可以看出,近三年沈阳建筑大学材料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趋于稳定,就业渠道和基地不断扩充,初次就业率稳中有升,就业质量和层次也不断提高,但必须要认识到,目前就业形势依然是十分严峻的。
图2 2012年~2015年材料学院毕业生就业情况
2 建筑类大学创业教育建立途径
创业教育应该着重于考虑体系化教育形式的构建,目标是培养建筑类应用人才,通过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对原有培养目标、专业和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培养渠道和方法等进行检讨和修正,加入创新创业的思想和理念,注重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通过对培养体系的重构,努力形成以创新创业教育价值为基本指导思想的新的培养体系,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掌握运用并创新知识的技能和激情。
2.1 课程渗透机制建设
针对建筑类专业的专业特点,将创新创业知识作为系列课程穿插渗透在专业基础与专业课当中,利用工程实例分析建筑行业毕业生在行业內创业的可行性,并注重鼓励机制与启发机制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首先,要从原先的专业理论课堂教学中分出一定课时来进行创新创业知识技能的专题讲授。其次,根据学生不同层次及专业的需求,开设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公共选修课。最后,条件相对成熟的专业还可以设置一些创新创业教育的必修课程,并且组织相关专家学者和教师编写精品的创新创业书籍为教材,让每个在校学生都能有机会系统学习创新创业教育理论知识。
2.2 社会实践机制建设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准则,实践也是大学生实现自身梦想的起点。在建筑类大学的培养计划中更应注重社会实践的培养,实现对创新创业教育课外延伸。创业教育要充分利用课外活动、参观学习、社会实践活动等载体,大力开展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创业活动,帮助大学生建立创新思维,树立其创业认识,并将其转化为实际行动。新形势下,大学生成长过程既具有普遍性的发展问题又带有个体性的差异,因此,还要注重创新、创业教育耦合的层次性。对于一般的学生,可以通过开展普通的创新创业讲座、辅导与训练,如素质拓展性训练、创业案例分析、创业基地参观实习等来进行。对于某些创新思维很灵活的学生个体,主要根据其个性特点,加强创新创业锻炼,给予更多的创新机会,如创业大赛等,例如,建筑类高校土木专业参加的"全国建筑结构设计大赛"以及材料专业参加的"混凝土设计大赛",这些赛制的参加会使学生对本专业的认识进一步加深,并对本专业产生浓厚的兴趣,更有可能把它当成自己的毕生事业来做,达到创新研究与创业实现。
2.3 创业校友熏陶引领机制建设
大学生在一个特定的文化氛围中活动时,会受到这种特定群体在意识上的一些熏陶以及影响,并且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一种文化意识和文化品格。因此,常态化的组织知名创业校友进行创新创业教育讲座与论坛,会使一部分学生产生共鸣,并坚定自己的梦想与发展目标。强化具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的参与意识。注重提炼、升华创业精神,提倡创新,用大学精神凝聚人心,形成统一。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主要内容,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以及成长成才的规律,组织多种有关创新创业教育活动,营造一个良好的创新创业熏陶与引领的校园文化氛围。
3 结语
作为建筑类大学,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创新,坚持就业优先的同时,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构建就业与创业齐头并进,将整个时代、社会、生活以及大学生的实际情况紧密结合起来,结合建筑类行业的特色,注重建设实效以及机制的长效,并不断推动新时期建筑类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科学化水平。同时,破解就业新难题、厚植就业新优势,充分认识创业作为主动性就业形式的重大意义,着力推进建筑类高校创业教育机制建设。
参考文献:
[1]李建成等,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和对策研究[J].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9)
[2]王茜,杨凤祥等.应用科技大学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现状研究[J]. 江苏科技信息,2014,11(22):76-78.
[3]Willams,K. D.,Nida,S. A.,Baca,L. D.,Latane,B. Social loafing and swimming:Effectsof identifiability on individual and relay performance of intercollegiate swimmers [J]. Basicand App lied Social Psychology,] 998,(10):73-81.
[4]王丽晓等,积极的就业政策推动我省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创业研究[J]. 神州. 2012(29)
[5]娃依凡.大学使命:大学的定位理念及实践意义[J].教育发展研究.2000(9):1 8-22.
[6]杨锑. 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建设研究[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8(S1)
[7]苏晓晋,武珺等.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及培养途径[J].中国高校科技,2011.
关键词:就业;创业教育;驱动因子;教育体系
引言
我国许多高等院校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日益加快的步伐,进行了诸多历史性突破的改革与创新。为各行各业培养输送大量人才的同时,在科学研究、自主创新等方面也取得了巨大成就,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创新型国家建设事业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和知识贡献,呈现出充满活力、生机蓬勃的大好局面。高等教育在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全民素质的积极作用逐渐显现,但同时就业形势变得日趋严峻[1]。大学毕业生就业岗位、就业方式多元化的趋势进一步加剧,人才竞争越发激烈。然而,对于一些迎合当前社会需求、专业性强的专业毕业生来说,除就业状态较好之外,同时具有适合自身创业的独到优势[2,3]。
建筑类高校具备着专业性强、就业形式好以及培养目标明确等特点,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但近些年,随着社会的发展与人们日益完善的居住配置,使建筑类高校的毕业生就业形势逐渐严峻起来,因此,创业教育在建筑类大学中得到了广泛的重视与发展,在大学生教育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如何构建和完善创业教育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课题。
1 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2006年至2015年,这十年间我国高校毕业人数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一直呈持续上涨趋势,2015 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为749万人,相比2014年增加近22万人,比2006年增加有336万之多。据统计,由于经济危机对全球就业形势的影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从2006年开始到2010 年一直呈明显的下降趋势直到2011 年就业形势稍有缓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增长率有明显的增长,但2012年就业增长率即开始下降,2013年又有轻微的增长趋势。由此可见,大学生就业形势依旧严峻,学校和政府相关部门应采取更多有效的措施来缓解就业压力[4]。
作为专业性强的建筑类大学就业形势相对较好,图2为沈阳建筑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近三年的毕业就业情况,可以看出,近三年沈阳建筑大学材料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趋于稳定,就业渠道和基地不断扩充,初次就业率稳中有升,就业质量和层次也不断提高,但必须要认识到,目前就业形势依然是十分严峻的。
图2 2012年~2015年材料学院毕业生就业情况
2 建筑类大学创业教育建立途径
创业教育应该着重于考虑体系化教育形式的构建,目标是培养建筑类应用人才,通过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对原有培养目标、专业和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培养渠道和方法等进行检讨和修正,加入创新创业的思想和理念,注重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通过对培养体系的重构,努力形成以创新创业教育价值为基本指导思想的新的培养体系,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掌握运用并创新知识的技能和激情。
2.1 课程渗透机制建设
针对建筑类专业的专业特点,将创新创业知识作为系列课程穿插渗透在专业基础与专业课当中,利用工程实例分析建筑行业毕业生在行业內创业的可行性,并注重鼓励机制与启发机制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首先,要从原先的专业理论课堂教学中分出一定课时来进行创新创业知识技能的专题讲授。其次,根据学生不同层次及专业的需求,开设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公共选修课。最后,条件相对成熟的专业还可以设置一些创新创业教育的必修课程,并且组织相关专家学者和教师编写精品的创新创业书籍为教材,让每个在校学生都能有机会系统学习创新创业教育理论知识。
2.2 社会实践机制建设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准则,实践也是大学生实现自身梦想的起点。在建筑类大学的培养计划中更应注重社会实践的培养,实现对创新创业教育课外延伸。创业教育要充分利用课外活动、参观学习、社会实践活动等载体,大力开展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创业活动,帮助大学生建立创新思维,树立其创业认识,并将其转化为实际行动。新形势下,大学生成长过程既具有普遍性的发展问题又带有个体性的差异,因此,还要注重创新、创业教育耦合的层次性。对于一般的学生,可以通过开展普通的创新创业讲座、辅导与训练,如素质拓展性训练、创业案例分析、创业基地参观实习等来进行。对于某些创新思维很灵活的学生个体,主要根据其个性特点,加强创新创业锻炼,给予更多的创新机会,如创业大赛等,例如,建筑类高校土木专业参加的"全国建筑结构设计大赛"以及材料专业参加的"混凝土设计大赛",这些赛制的参加会使学生对本专业的认识进一步加深,并对本专业产生浓厚的兴趣,更有可能把它当成自己的毕生事业来做,达到创新研究与创业实现。
2.3 创业校友熏陶引领机制建设
大学生在一个特定的文化氛围中活动时,会受到这种特定群体在意识上的一些熏陶以及影响,并且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一种文化意识和文化品格。因此,常态化的组织知名创业校友进行创新创业教育讲座与论坛,会使一部分学生产生共鸣,并坚定自己的梦想与发展目标。强化具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的参与意识。注重提炼、升华创业精神,提倡创新,用大学精神凝聚人心,形成统一。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主要内容,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以及成长成才的规律,组织多种有关创新创业教育活动,营造一个良好的创新创业熏陶与引领的校园文化氛围。
3 结语
作为建筑类大学,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创新,坚持就业优先的同时,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构建就业与创业齐头并进,将整个时代、社会、生活以及大学生的实际情况紧密结合起来,结合建筑类行业的特色,注重建设实效以及机制的长效,并不断推动新时期建筑类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科学化水平。同时,破解就业新难题、厚植就业新优势,充分认识创业作为主动性就业形式的重大意义,着力推进建筑类高校创业教育机制建设。
参考文献:
[1]李建成等,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和对策研究[J].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9)
[2]王茜,杨凤祥等.应用科技大学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现状研究[J]. 江苏科技信息,2014,11(22):76-78.
[3]Willams,K. D.,Nida,S. A.,Baca,L. D.,Latane,B. Social loafing and swimming:Effectsof identifiability on individual and relay performance of intercollegiate swimmers [J]. Basicand App lied Social Psychology,] 998,(10):73-81.
[4]王丽晓等,积极的就业政策推动我省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创业研究[J]. 神州. 2012(29)
[5]娃依凡.大学使命:大学的定位理念及实践意义[J].教育发展研究.2000(9):1 8-22.
[6]杨锑. 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建设研究[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8(S1)
[7]苏晓晋,武珺等.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现状及培养途径[J].中国高校科技,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