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盖茨说过:“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强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成功的努力”。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话说教育教学的成功也如此。“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备课是教学的起点和基础,是决定课堂教学质量高低的重要一环,本文摘其笔者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一些积累,对备课作出初浅的分析,使之更加引起同行的重视,别轻视小学语文的教育教学。
一、教材中心的提炼技巧
备课前,应该先钻研教材,对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成竹在胸,切忌在备课时,认为这也重要那也重要,面面俱到,千头万绪。蜻蜓点水的结果只能是浅辄止。下面介绍几种提炼中心的主要方法:
1.题目分析法。一篇文章的题目常能反映该篇文章的重点和中心之所在。分析题目的含义(当然要结合课文内容),尤其是抓住“题眼”分析透彻课文的中心,教学重点就自然突出来了。例如:《高大的背影》,记叙妈妈背“我”去医院看病的路上,一位三轮车工人主动送“我”去医院的事。如果抓住“高大”一词来分析:“背影”为什么“高大”?它“高大”在什么地方?教学重点就突出来了。
2.篇中揭示法。有些教材一开始就揭示出该篇的中心,有的则在中间用中心语句来提炼教材的中心,有的则篇末点题,抓住这些词语就能够提炼文章的中心。
3.归纳总结法。先把教材分成段落或层次,根据各部分或层次的主要内容,进而分析他们在整篇教材中的位置和作用,从而概括整篇文章的中心和重点。
二、备课“六忌”
一忌简单照搬,二忌千头万绪,三忌闭门造车,四忌琐碎设问,五忌盲无目的,六忌程式定势。
三、备课的“模拟讲授”环节
模拟讲授或训练,作为备课的最后一个环节,往往被人忽视。其实,教案完成了,是纸上的东西。纸上谈兵不一定能取得实战效果。要进行两个飞跃,一个是把纸上的东西变成脑子里的东西,成为印象,也就是把教案里的文字变成形象,融化在脑海里,形成意识。第二个飞跃是把意识变为行动,也就是能够按教案的设想进行实际操作。有的教师,写完教案,要看几遍,边看边想在课堂上如何动作,甚至对着镜子演示一番,像演员排练节目一样,如发现纰漏,及时修改补充教案,直到自己满意为止。这是值得提倡的。如果写了教案就搁置一边,到了课堂上在临场发挥,就有点草率了。导入设计的基本原则
导入新课和设计导语应遵循以下原则:
1.符合教学的目的性和必要性。课堂教学的导入,一定要根据教学目标来精心设计导语。不要使导语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
2.根据授课的内容设计导语。备课时可以从教学内容中抽出有概括意义的一个或几个问题,将其与学生熟知的或似知非知的事例联系在一起,设计出独出心裁的导语。由于每节教材内容有其丰富而广阔的外延,涉及许多其他方方面面的知识和事物,课堂的起始设计,也可以从他们的关联中寻找线索。
3.导入的形式要丰富多彩。任何一种形式的授课技巧,一定要灵活运用,不可形成定式,使人产生呆板之感,导入导语也不例外。
四、导入技巧的运用
1.提问议疑导入。紧扣课文设计一两个问题,最好能总领全文,或从侧面入手,对理解课文起关键性的作用。例如:《司马光》一课,一位老师是这样导入的:小朋友,如果平时你和另一位小朋友玩耍的时候,他不小心掉进了一个盛水的缸里,你有什么办法把那位小朋友救出来?今天要讲的课文中的司马光,就想出了一个非常好的办法。
叙述故事导入。小学生爱听故事,通过讲故事可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草船借箭》一课,老师就可通过讲述孔明以自己的大智大勇借到十万只箭的故事导入新课,学生兴趣一定会很浓。
2.歌谣导入。歌谣,特别是儿歌,在儿童教育方面的作用历来备受重视。课堂教学中也引进一些儿歌,并加以引导,可发展儿童的想象力,是符合“寓教于乐”的教育原理。
3.谜语导入。如教《奇妙的“眼睛”》,先让学生猜一个谜:上边毛,下边毛,中间有颗黑葡萄。有谜语导入对“眼睛”的学习,过渡自然,学生兴趣浓厚。
4.游戏导入。小学低、中年级宜采用这种方法。
5.图画导入。通过图象导入新课,可以增强教学效果。如教《鹅》这首故事时,教师一笔画出了曲颈高歌的白鹅。无疑此时被画震惊了的孩子,情绪是异常振奋,精神会格外专注,思维也会空前活跃,各种理解想象乃至灵感都会奔涌而至。
6.音乐导入。多用于音乐渲染气氛的课文和直接是音乐歌词的课文。如《鸟的天堂》,教师可先放《百鸟朝凤》的乐曲。如上作文课,作文题为《我所喜欢的一只歌》,教师可在学生动笔之前先放几只优美动听的歌曲,并加以适当的点评。
由此,导入新课的艺术和方法还有很多,如笑话导入法、成语导入法、表扬导入法、观察导入法、诗词导入法、珍闻导入法等等。切记生搬硬套,要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无论运用哪种导入方法一定要紧扣教学中心。
总之,培育二十一世纪的接班人,站在教育教学前沿阵地的园丁们,尤其是身居小学语文讲台的老师们,千万不能自持清高,认为小学语文教学用不着备课的观念。的确要上好每一堂课,其备课是首当其中引起重视,并认真做好的一个环节,采取以上教学措施,加之以灵活的符合本地本班实际的教育教学方法,让我们语文科成功的教育教学光临吧!
一、教材中心的提炼技巧
备课前,应该先钻研教材,对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成竹在胸,切忌在备课时,认为这也重要那也重要,面面俱到,千头万绪。蜻蜓点水的结果只能是浅辄止。下面介绍几种提炼中心的主要方法:
1.题目分析法。一篇文章的题目常能反映该篇文章的重点和中心之所在。分析题目的含义(当然要结合课文内容),尤其是抓住“题眼”分析透彻课文的中心,教学重点就自然突出来了。例如:《高大的背影》,记叙妈妈背“我”去医院看病的路上,一位三轮车工人主动送“我”去医院的事。如果抓住“高大”一词来分析:“背影”为什么“高大”?它“高大”在什么地方?教学重点就突出来了。
2.篇中揭示法。有些教材一开始就揭示出该篇的中心,有的则在中间用中心语句来提炼教材的中心,有的则篇末点题,抓住这些词语就能够提炼文章的中心。
3.归纳总结法。先把教材分成段落或层次,根据各部分或层次的主要内容,进而分析他们在整篇教材中的位置和作用,从而概括整篇文章的中心和重点。
二、备课“六忌”
一忌简单照搬,二忌千头万绪,三忌闭门造车,四忌琐碎设问,五忌盲无目的,六忌程式定势。
三、备课的“模拟讲授”环节
模拟讲授或训练,作为备课的最后一个环节,往往被人忽视。其实,教案完成了,是纸上的东西。纸上谈兵不一定能取得实战效果。要进行两个飞跃,一个是把纸上的东西变成脑子里的东西,成为印象,也就是把教案里的文字变成形象,融化在脑海里,形成意识。第二个飞跃是把意识变为行动,也就是能够按教案的设想进行实际操作。有的教师,写完教案,要看几遍,边看边想在课堂上如何动作,甚至对着镜子演示一番,像演员排练节目一样,如发现纰漏,及时修改补充教案,直到自己满意为止。这是值得提倡的。如果写了教案就搁置一边,到了课堂上在临场发挥,就有点草率了。导入设计的基本原则
导入新课和设计导语应遵循以下原则:
1.符合教学的目的性和必要性。课堂教学的导入,一定要根据教学目标来精心设计导语。不要使导语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
2.根据授课的内容设计导语。备课时可以从教学内容中抽出有概括意义的一个或几个问题,将其与学生熟知的或似知非知的事例联系在一起,设计出独出心裁的导语。由于每节教材内容有其丰富而广阔的外延,涉及许多其他方方面面的知识和事物,课堂的起始设计,也可以从他们的关联中寻找线索。
3.导入的形式要丰富多彩。任何一种形式的授课技巧,一定要灵活运用,不可形成定式,使人产生呆板之感,导入导语也不例外。
四、导入技巧的运用
1.提问议疑导入。紧扣课文设计一两个问题,最好能总领全文,或从侧面入手,对理解课文起关键性的作用。例如:《司马光》一课,一位老师是这样导入的:小朋友,如果平时你和另一位小朋友玩耍的时候,他不小心掉进了一个盛水的缸里,你有什么办法把那位小朋友救出来?今天要讲的课文中的司马光,就想出了一个非常好的办法。
叙述故事导入。小学生爱听故事,通过讲故事可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草船借箭》一课,老师就可通过讲述孔明以自己的大智大勇借到十万只箭的故事导入新课,学生兴趣一定会很浓。
2.歌谣导入。歌谣,特别是儿歌,在儿童教育方面的作用历来备受重视。课堂教学中也引进一些儿歌,并加以引导,可发展儿童的想象力,是符合“寓教于乐”的教育原理。
3.谜语导入。如教《奇妙的“眼睛”》,先让学生猜一个谜:上边毛,下边毛,中间有颗黑葡萄。有谜语导入对“眼睛”的学习,过渡自然,学生兴趣浓厚。
4.游戏导入。小学低、中年级宜采用这种方法。
5.图画导入。通过图象导入新课,可以增强教学效果。如教《鹅》这首故事时,教师一笔画出了曲颈高歌的白鹅。无疑此时被画震惊了的孩子,情绪是异常振奋,精神会格外专注,思维也会空前活跃,各种理解想象乃至灵感都会奔涌而至。
6.音乐导入。多用于音乐渲染气氛的课文和直接是音乐歌词的课文。如《鸟的天堂》,教师可先放《百鸟朝凤》的乐曲。如上作文课,作文题为《我所喜欢的一只歌》,教师可在学生动笔之前先放几只优美动听的歌曲,并加以适当的点评。
由此,导入新课的艺术和方法还有很多,如笑话导入法、成语导入法、表扬导入法、观察导入法、诗词导入法、珍闻导入法等等。切记生搬硬套,要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无论运用哪种导入方法一定要紧扣教学中心。
总之,培育二十一世纪的接班人,站在教育教学前沿阵地的园丁们,尤其是身居小学语文讲台的老师们,千万不能自持清高,认为小学语文教学用不着备课的观念。的确要上好每一堂课,其备课是首当其中引起重视,并认真做好的一个环节,采取以上教学措施,加之以灵活的符合本地本班实际的教育教学方法,让我们语文科成功的教育教学光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