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栽培管理与病虫害的有效防治

来源 :农业灾害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x87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野生山参在我国广泛分布于辽宁东部和吉林东半部,一般生长于海拔数百米的落叶阔叶林或针叶混交林下。人参的肉质根是有名的强壮滋补药,适用于调整血压、恢复心脏功能、缓解神经衰弱及身体虚弱等症,也有祛痰、健胃、利尿、兴奋等功效。人参的栽培技术是人们一直以来不断探索的问题,人参的栽培管理技术主要包括土壤条件、种子的处理、搭棚处理、中耕除草、水分及肥料的管理、人参病虫防害的措施等几方面,高效栽培管理 和病虫害防治以期有效提高人参的产率。
  关键词 人参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567.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305(2021)03–0020–02
  我国人参种植历史悠久,以往的种植大多以林地为主,正好适应了人参的生存习性。但进入现代以后,我国林地的私人使用权限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人参的栽培方式不得不做出改变。在此过程中,应结合人参的生长习性,选择合理的地域条件栽培人参,并对病虫害加以有效防治,为提高人参的产量作保障。
  1 人参栽培的主要管理技术
  1.1 选择合适的土壤条件
  人参对土壤的要求比较高,在吉林东部地区,具有独特的适宜人参生长的土壤条件。人参栽培宜选用运输方便、靠近水源、便于管理、坡度不超过25°的地块,土壤疏松肥沃、营养全面、有机质含量高、通气排水良好,具有良好的团粒结构,水、气、固三项体积比为1∶2∶1 ,土壤呈弱酸性(pH5.5~6.5)[1]。土壤耕层属壤土或砂壤土,厚度要在20 cm以上,犁底层为壤土或粘壤土,沙地或砂砾地不予选择。优先选择前茬为玉米、小麦等禾本科植物或苏子、草木樨等的绿肥作物地块,不宜选择蔬菜、瓜果、花生等地块。
  人参根部极易感染病毒,应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因此,对土质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十分有必要。播种前,应先对床土进行消毒处理,可施用多菌灵10 g/cm2预防苗期病害的发生。施药后床土充分混拌,混拌深度以10 cm为宜[2]。人参对环境的要求非常严格,应做好土质的筛选工作,同时对所选土地进行取样调查,为后续清理做准备,对其中的杂草、树根进行清理,清理之后应现场焚烧,以增强土质的肥沃程度。完成此类工作之后,对初步清理好的土地加以整地处理,找出土壤中的腐殖质,从而再次对石块以及树根进行更加深度的清理。在完成上述各种工作之后,应对土壤再次进行消毒处理,为栽培过程中降低病虫害做准备。
  1.2 对种子进行有效的处理
  通常种子催芽方式:当年催芽,8月上旬之前进行种子催芽;隔年催芽,采摘第二年5月下旬进行种子催芽。催芽场地可在库房或野外搭棚,要求遮光、避雨、通风良好,棚高1.8 m以上,不积水、排水顺畅、水源近、水质好。室内催芽要求通风良好,空间足够大。
  种子筛选用直径4.5 mm的筛子过筛,过筛的小粒种子全部剔除不用,分离出二等以上种子;再用直径5.0 mm的筛子过筛,分离出一等种子。分等后的人参种子分类放置,分别处理。
  将选好的种子用50 ppm的赤霉素(GA)浸泡12~24 h。浸泡的种子捞出后用清水洗净,晾至表面无水时,用50%多菌灵拌种。多菌灵用量为种子重量的0.2%,之后拌沙体积比例为细沙∶种子= 1.5∶1~2∶1。混拌均匀,水分调到13%~16%,握之成团、松之即散。催芽槽最底层用河卵石铺8~10 cm厚,上铺一层尼龙纱网,将拌好河沙的种子装入池中,厚度30~40 cm,上面再盖一层尼龙纱网,用过细筛的沙子覆盖约10 cm,盖4~5 m厚草帘。棚内预设排风设施,以备高温时降温。催芽期间,裂口前每隔15~20 d倒种一次;裂口后期每隔7~10 d倒种一次。倒种时,若发现有霉烂种粒要及时挑出。根据催芽槽受热点确定温度监控点,每天6:00、13:00、17:00观测并记录,若发现温度过高,可利用喷水、盖上遮阳网、排风等措施进行降温。要求种子裂口率达90%以上,当80%的人参种子胚率(胚长/胚乳长)达到80%以上时,达到催芽标准。
  完成催芽之后,就要对其进行播种,播种的形式通常有點播、撒播,具体选取哪一种播种形式,要结合具体的实际情况决定。
  1.3 开展搭棚处理
  人参是阴性植物,怕强光直接照射,但不是越阴越好。在人参栽培时,应进行遮阴,调节透光度,避免阳光直射,利用散射光和折射光[3]。在林地种植过程中,无需考虑遮光。但是如今非林地种植过程中,在选择和整理块地之后,应开展搭棚作业,给人参的生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通常来说,在建棚过程中,棚的大小尺寸应结合人参的年限与大小,一般情况下3 a以内的人参搭棚时,前棚高100 cm左右,后棚高75 cm左右;3 a以上的人参前棚高112 cm左右,后棚高83 cm左右。荫棚搭建完后,要在旁边搭建立柱,立柱间隔大概 190 cm,之后可以挂帘[4]。完成阴棚的搭建工作之后,为了保障其稳定性,应在棚旁边建立坚实的立柱,合理控制立柱的间距,再进行挂帘工作。在阴棚的选取上也要注意,一般来说,阴棚的种类有全阴棚、单透棚以及双透棚等形式,应结合具体的气候条件加以选择。通常双透棚的透光性是最为合理的,比较适合人参的生长。同时应保证棚内的空气流通,防治二氧化碳积累,影响人参的生长。
  1.4 中耕除草
  与其他作物的生长类似,人参在生长过程中,伴随着杂草的生长。相关人员应针对土壤的板结情况以及杂草的生长状况,开展定期的松土以及除草工作。一般于4月上中旬,芽孢开裂向上生长时,应立即揭去覆盖物,耙松表土、搂平洼面。人参每年在生育期间应进行5~6次松土除草:第1次于出苗前,松动洼面表土,以利提高土温,有利出苗;第2次在苗出齐以后;第3次在开花前;第4次在处果期;第5次在果实成熟之后进行。松土深度要适当,防止伤根及芽孢。最好实行浅松,少松或不松土,采取洼面覆盖措施,可达到这一目的,为人参的顺利生长提供保障[5]。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人参的产量,应采取人工除草的方法,因为采用农药势必会造成人参自身的减产。而且除草工作不应延迟,因为一旦杂草的种子成熟,将直接掉落于田地中,这将使得杂草的数目非但没有减少,反而有所增加。因此,切实做好除草工作是人参栽培的关键所在。   1.5 对水分与肥料进行有效的管理
  一般来说,在除草的基础上完成栽培之后,人参幼苗会在5月出齐幼苗,此时,应对人参幼苗施肥。人参的施肥不同于其他作物,应做到足够的精细化。具体操作如下:先挖掘比较浅的土沟,在挖掘过程中注意不要损伤到人参主根,然后将提前配置好的液体肥料放置于土沟内,再用土层加以覆盖,方可完成施肥工作。同时要注意施肥的量不可过多,否则将导致烧苗现象。在肥料的选取上应以磷肥、火土灰或复合肥为主。在施肥之后及时浇水,保障肥料可以被人参幼苗吸收利用,为人参的生长发育提供保障。
  2 人参病虫防害的措施
  在人参的生长过程之中,最常见的病害就是立枯病与黑斑病。这两种病害将直接导致人參减产,因此,研究其防治方法必不可少。
  (1)黑斑病的主要症状是感病叶部水浸状近圆形或不规则的褐色或暗褐色斑点,后期干枯后破裂,遇阴雨潮湿病斑迅速扩展,致使叶片枯萎脱落。侵染茎部时,茎斑初期为椭圆形,延伸展开,成长条状,病部凹陷,生黑色霉状物,严重者茎干枯倒伏。侵染花果后,参果逐渐变黑、干枯,致使早期落果,俗称“吊干籽”。对于黑斑病的防治,要注意防止参棚漏雨,及时清理排水道,防止积水,并且保持参棚通风良好。
  (2)立枯病多为丝核菌及镰刀菌寄生所引起的,通过土壤传播。一般发生在1 a生幼苗。在参苗过密,通风不良,幼苗徒长或温度低,湿度大,而引起生长不良时易发病。立枯病的症状是在幼苗茎基部或干湿土交接处,呈现黄褐色凹陷长斑,逐渐深入茎内而腐烂,因而隔断输导组织,致使人参幼苗倒伏死亡。立枯病的防治除合理密植外,还要搞好土壤消毒、床面消毒、种子消毒。出苗后发现病株要及时拔除病株,用药液浇灌发病区,控制病害蔓延。
  人参的病虫害问题是制约其生长的主要因素,切实做好病虫防害工作,是保证人参高产量培育的关键。
  3 结束语
  人参在医学界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人参的栽培管理和病虫防害是当今重点研究的话题。我国吉林东部地区具有适宜人参生长的特有条件,在此地展开人参栽培管理,将取得有效的进展。在其栽培过程中,从催芽到播种、出土、果实成熟,每个时期都要做好管理工作,同时应及时采取防治病虫害的措施,在确保其健康生长的前提下,为提高产量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沈亮,李西文,徐江,等.人参无公害农田栽培技术体系及发展策略[J].中国中药杂志,2017,42(17):3267-3274.
  [2] 张玉姣,叶强,郑英杰,等.农田人参安全优质栽培技术[J].中国林副特产,2019, 163(6):163:51-53.
  [3] 曲绍毅,张忠宇.加强田间管理有效进行人参病虫害防治[J].人参研究,2014, 26(1):56-58.
  [4] 黄秀荣.大田人参栽培管理与病虫害防治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9,39(2):119-120.
  [5] 吴海源.浅析人参栽培的田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J].生物技术世界,2015 (11):58-60..
  责任编辑:黄艳飞
其他文献
摘要 阐述了基质效应及其产生的原因,并基于QuEChERS前处理方法,使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考察了20种农药在10种农产品基质中的基质效应,通过数据分析为农药残留检测工作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农药残留;检测;基质效应;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中图分类号:O657.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305(2021)03–0007–03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于20世纪90年代迅猛发展,
摘要 茶树生长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选取独山县1989—2019年气温、降水、日照时数等观测数据,应用气候统计法、线性趋势分析法等研究独山县主要气候特点及其变化特征对茶树生长影响。得出结论:近31 a独山县气温升高、降水增多,日照时数减少,光热水资源利于提高茶叶生产产量及品质。由于种植面积逐年扩大,加上对产量的追求增大,以及气候变化极易导致病虫害多发等,其中炭疽病、白星病、黑刺粉虱、假眼小绿叶蝉、蚧
摘要 对茶花的主要病虫害进行了研究,针对具体的病害制定了有效的防治措施,以期有效提高茶花的生长质量和生长效率。  关键词 山茶花;常见病虫害;防治对策  中图分类号:S716.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305(2021)03–0018–02  茶花是世界名花,原产于我国,是传统名贵花卉之一,品种繁多,花色多样。花期较漫长,每年的10月到隔年的5月都是开放期,每年的盛花期是1~3月。
根据城市环境与当地气候等多种因素,建立相应的园林景观,能够有效净化城市空气,美化城市风景,同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维护当地生态发展,因此园林景观设计在我国城市发展建设中占据了相当重要的位置。然而,目前我国城市园林设计与园林植物保护方面还存在诸多欠缺,使其无法真正发挥出城市园林应有的作用。为提高城市园林建设对城市发展的正面影响力,设计者应从园林植物方面入手,不断优化设计方案,确保植物种类的多样性,根据本地地质等外界环境特点,对植物种类进行筛选,最终选择合适的植物种类,按照设计方案进行种植,为园林植物提供适合的生
摘要 科学合理的种植技术和适时的病虫害防治是提高油菜产量与品质的关键,本文就油菜种植技术与常见病虫害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等进行分析阐述,为提高油菜产量和品质提供了有利依据。  关键词 油菜;病虫害;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435.65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305(2021)03–0010–02  油菜为十字花科芸薹属植物,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对促进农业产业发展、改善人民生活等
摘要 玉米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作物,其种植及产销状况对农业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为此,通过对我国玉米的种植现状进行研究,分析了玉米病虫害的一般表现及与之相对应的防治方法,指出了绿色防治技术在玉米实际种植中的价值与作用,以期有效地防治玉米虫害,增加玉米年产量,促进我国农业科技的进步与长远发展。  关键词 玉米种植;病虫害防治;绿色防控技术  中图分类号:S435.1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編号:2
摘要 比较单盐引发和混盐引发处理方式对黄花草木樨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引发方式均不同程度地增加了黄花草木樨幼苗生长、生物量积累,混合盐溶液引发的效果略优于单一盐溶液引发的方式。  关键词 引发胁迫;单盐溶液;混盐溶液  中图分类号:Q914.8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305(2021)03–0016–02  引发处理能提高作物种子的出苗速率,使得出苗率高且整齐,可节约种子
摘要 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產物,种植范围广、产量大,加强对玉米病虫害的防治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不断加强病虫害防治技术,保证玉米产量稳步提升,从而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基于此,对玉米生长各时期的特点进行分析,并提出病虫害防治方法,希望对广大农民群众和技术人员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 玉米;种植;病虫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S435.1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305(202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