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减少交通事故,保证行车安全是交通工程人员一直探讨研究的重要问题。本文针对长庆油田道路交通事故发生情况,从设计方面谈谈交通事故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道路 交通事故 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U4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长庆油田地跨陕、甘、宁、蒙、晋五省区,油区所在区域地貌单元大部分为黄土高原,地貌以黄土梁峁及沟谷地为主,沟壑纵横,梁峁密布,地形支离破碎。经过三十多年的建设,油区内基本形成了以国道、省道及通县沥青路等地方道路为依托,辐射各个油区的交通运输网络。截至2010年底,已修建以沥青、砂石路面为主的厂矿道路6000多公里,为长庆油田的建设、生产和地方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随着道路里程的不断增加,交通事故也在逐年增多。怎样有效的减少道路交通事故,保证行车安全是道路建设者一直探讨研究的重要问题。为此,本文针对油田道路交通事故发生情况,从设计角度谈谈交通事故的的防治措施。
速度与线形的关系
油田道路经常由于弯急坡陡而引发交通事故。由于受地形条件和投资等诸多因素的限制,路线线形经常会有长直线尽头接小半径平曲线,使得车速连续变化大,往往在此处诱发交通事故。该类线形主要有两种情况容易引发交通事故:①平坡或下陡坡的直线尽头接小半径平曲线,往往导致车辆进入曲线时速度过快;②平坡或上陡坡的直线接小半径的凸形竖曲线,往往导致视距不足。设计时虽然在急弯陡坡路段设置了相应的交通标志,但其所提供的信息十分有限,如急弯标志,仅仅提供了前方路段为急弯的信息,但到底有多急并没有标明,驾驶员并不能依据此信息采取正确有效的措施。因此,为了有效的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设计时应在急弯陡坡路段标出相应的急弯陡坡标志,注明适合急弯行驶的速度等,能使驾驶员获得准确的信息,车辆在进入急弯、陡坡路段前驾驶员做出正确有效的处理措施。根据车辆在弯道上行驶时的受力状况及各种力的几何关系可推导出如下公式:
V曲=
式中:V曲——该曲线所能提供的安全行驶速度;
R ——平曲线半径;
——横向力系数,最舒适的情况下一般取值为0.05~0.06;
i——路面横向坡度。
2.视距与超车关系
油气田道路因为超车而引发的交通事故屡见不鲜,主要体现在道路线形差,路面窄,视距不足引起超车困难。同时路线上没有给出相应的超车和禁止超车标志等。由于油气田道路以混合交通为主,油气田大型车辆和小轿车同时运行,不能有效的超车,这样就降低道路的运行能力,不可避免的发生交通事故。为了提高道路运行能力,减少大型汽车和小轿车的相互影响,结合地形,依据道路使用功能和行驶车辆类型等,在长直线或大半径曲线的视距开阔路段设置超车带,并给出相应的交通标志。同時为了有效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在视距不良、线形较差的路段设置禁止超车标志。这样不仅有效地提高了道路安全运行能力,减少了交通事故的发生,也没有过多的增加道路建设投资。
3.平曲线与竖曲线的组合
不良的线性组合给道路使用留下了很大的安全隐患,油气田道路由于受地形和投资等因素限制,使得路线设计时依地形而建,造成大量的不良线形组合,尤其以平曲线与竖曲线的组合不良为多,此种不良线形组合经常引发交通事故。当不同长度的平曲线与竖曲线同时出现,可能会导致引起驾驶员误解的情景。例如,驾驶员判断其前方是一个凸形竖曲线,因此调整自己的车速和横向位置,在竖曲线中突然看到一小段平曲线会感到十分出乎意料,这种情况是非常危险的,往往在此处容易引发交通事故。鉴于此种情况,设计时在考虑经济的情况下平曲线与竖曲线应同时考虑,相互协调,相互补充。保持各要素间内部的相对均衡与变化节奏的相协调,并与沿线的自然景观相适应和地质条件等相互配合。做到组合线形应能自然的诱导驾驶员的视线,并保持视距的连续性。设计中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来避免不良的线性组合:
①小半径的平曲线不应设置在凸形竖曲线的最高点或附近,因为驾驶员无法看到水平方向的线性变化,尤其是在夜间行车。
②小半径的平曲线不应设置在凹形竖曲线的最低点或附近,因为道路前面的景色会缩短,造成视距不足。
③避免长直线尽头接小半径平曲线,如果实在无法避免应尽量增大平曲线半径,使车速均匀变化,或采取措施,如设置警告标志和安全防护设施,包括避险车道。
长庆油田道路里程长,等级低已经成为现实。但道路交通事故不能因为里程长、等级低而增加。相反,我们可以通过道路投资、设计、施工和管理等方面的努力来减少交通事故,实现道路功能的最大化,道路安全事故的最小化。这就要求道路设计者应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灵活的应用线形指标,使路线各项技术指标均衡、平纵组合合理、交通标志位置正确、标志提供的信息清楚、安全防护设施到位、路线变化均匀过渡,尽量避免采用极限指标,在特殊困难地段使用时应设计出详细的道路交通标志和相应位置的安全防护设施。
4.结语
交通事故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动态过程,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和偶然性。道路上发生的交通事故往往并不是人、车、路、环境等因素中某一因素单独所致,而是各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预防交通事故,提高车辆运行的安全性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从人的交通教育、提高车辆的安全性、不断改善道路条件和优化道路交通安全环境等四方面综合考虑来建立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的措施。
参考文献:
【1】《公路安全保障工程实施技术指南》解析/唐琤琤.何勇–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11
【2】李铁洪,吴华金。长直线接小半径曲线公路交通事故成因及预防对策.《中国公路学报》,2007.01
【3】候训田,丛林,郭忠印.公路急弯路段安全保障措施研究.《北方交通》,2007年,第2期
【4】徐惠芬,唐伯明,徐建涛.长大下坡路段交通安全分析.《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7.02
关键词:道路 交通事故 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U4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长庆油田地跨陕、甘、宁、蒙、晋五省区,油区所在区域地貌单元大部分为黄土高原,地貌以黄土梁峁及沟谷地为主,沟壑纵横,梁峁密布,地形支离破碎。经过三十多年的建设,油区内基本形成了以国道、省道及通县沥青路等地方道路为依托,辐射各个油区的交通运输网络。截至2010年底,已修建以沥青、砂石路面为主的厂矿道路6000多公里,为长庆油田的建设、生产和地方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随着道路里程的不断增加,交通事故也在逐年增多。怎样有效的减少道路交通事故,保证行车安全是道路建设者一直探讨研究的重要问题。为此,本文针对油田道路交通事故发生情况,从设计角度谈谈交通事故的的防治措施。
速度与线形的关系
油田道路经常由于弯急坡陡而引发交通事故。由于受地形条件和投资等诸多因素的限制,路线线形经常会有长直线尽头接小半径平曲线,使得车速连续变化大,往往在此处诱发交通事故。该类线形主要有两种情况容易引发交通事故:①平坡或下陡坡的直线尽头接小半径平曲线,往往导致车辆进入曲线时速度过快;②平坡或上陡坡的直线接小半径的凸形竖曲线,往往导致视距不足。设计时虽然在急弯陡坡路段设置了相应的交通标志,但其所提供的信息十分有限,如急弯标志,仅仅提供了前方路段为急弯的信息,但到底有多急并没有标明,驾驶员并不能依据此信息采取正确有效的措施。因此,为了有效的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设计时应在急弯陡坡路段标出相应的急弯陡坡标志,注明适合急弯行驶的速度等,能使驾驶员获得准确的信息,车辆在进入急弯、陡坡路段前驾驶员做出正确有效的处理措施。根据车辆在弯道上行驶时的受力状况及各种力的几何关系可推导出如下公式:
V曲=
式中:V曲——该曲线所能提供的安全行驶速度;
R ——平曲线半径;
——横向力系数,最舒适的情况下一般取值为0.05~0.06;
i——路面横向坡度。
2.视距与超车关系
油气田道路因为超车而引发的交通事故屡见不鲜,主要体现在道路线形差,路面窄,视距不足引起超车困难。同时路线上没有给出相应的超车和禁止超车标志等。由于油气田道路以混合交通为主,油气田大型车辆和小轿车同时运行,不能有效的超车,这样就降低道路的运行能力,不可避免的发生交通事故。为了提高道路运行能力,减少大型汽车和小轿车的相互影响,结合地形,依据道路使用功能和行驶车辆类型等,在长直线或大半径曲线的视距开阔路段设置超车带,并给出相应的交通标志。同時为了有效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在视距不良、线形较差的路段设置禁止超车标志。这样不仅有效地提高了道路安全运行能力,减少了交通事故的发生,也没有过多的增加道路建设投资。
3.平曲线与竖曲线的组合
不良的线性组合给道路使用留下了很大的安全隐患,油气田道路由于受地形和投资等因素限制,使得路线设计时依地形而建,造成大量的不良线形组合,尤其以平曲线与竖曲线的组合不良为多,此种不良线形组合经常引发交通事故。当不同长度的平曲线与竖曲线同时出现,可能会导致引起驾驶员误解的情景。例如,驾驶员判断其前方是一个凸形竖曲线,因此调整自己的车速和横向位置,在竖曲线中突然看到一小段平曲线会感到十分出乎意料,这种情况是非常危险的,往往在此处容易引发交通事故。鉴于此种情况,设计时在考虑经济的情况下平曲线与竖曲线应同时考虑,相互协调,相互补充。保持各要素间内部的相对均衡与变化节奏的相协调,并与沿线的自然景观相适应和地质条件等相互配合。做到组合线形应能自然的诱导驾驶员的视线,并保持视距的连续性。设计中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考虑来避免不良的线性组合:
①小半径的平曲线不应设置在凸形竖曲线的最高点或附近,因为驾驶员无法看到水平方向的线性变化,尤其是在夜间行车。
②小半径的平曲线不应设置在凹形竖曲线的最低点或附近,因为道路前面的景色会缩短,造成视距不足。
③避免长直线尽头接小半径平曲线,如果实在无法避免应尽量增大平曲线半径,使车速均匀变化,或采取措施,如设置警告标志和安全防护设施,包括避险车道。
长庆油田道路里程长,等级低已经成为现实。但道路交通事故不能因为里程长、等级低而增加。相反,我们可以通过道路投资、设计、施工和管理等方面的努力来减少交通事故,实现道路功能的最大化,道路安全事故的最小化。这就要求道路设计者应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灵活的应用线形指标,使路线各项技术指标均衡、平纵组合合理、交通标志位置正确、标志提供的信息清楚、安全防护设施到位、路线变化均匀过渡,尽量避免采用极限指标,在特殊困难地段使用时应设计出详细的道路交通标志和相应位置的安全防护设施。
4.结语
交通事故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动态过程,具有很大的随机性和偶然性。道路上发生的交通事故往往并不是人、车、路、环境等因素中某一因素单独所致,而是各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预防交通事故,提高车辆运行的安全性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从人的交通教育、提高车辆的安全性、不断改善道路条件和优化道路交通安全环境等四方面综合考虑来建立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的措施。
参考文献:
【1】《公路安全保障工程实施技术指南》解析/唐琤琤.何勇–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11
【2】李铁洪,吴华金。长直线接小半径曲线公路交通事故成因及预防对策.《中国公路学报》,2007.01
【3】候训田,丛林,郭忠印.公路急弯路段安全保障措施研究.《北方交通》,2007年,第2期
【4】徐惠芬,唐伯明,徐建涛.长大下坡路段交通安全分析.《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