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低年级阶段是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如果抓住了这个关键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和学习习惯就会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效率,做到事半功倍。在小学低年级需要养成的习惯很多,在教学中,只有教师善于捕捉教育契机,精心培育,学生才会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数学习惯 培养
儿童可塑性较强,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特别是一年级学生,有许多大大小小的习惯要着重从头培养,一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能使学生建立起稳定有效的学习模式,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为学生学习成长的主动性,适应终身学习和实现全面发展打下基础,更影响到其能力和性格的发展。低年级应该培养学生的哪些学习习惯?又该怎样培养呢?结合低年级数学教学实践与新课程实施的心得,浅谈一下自己的想法。
一、培养学生“听”的习惯
在众多优良的学习习惯中,认真倾听是一个重要方面,它也是与人交往中体现一个人良好修养的一个标志。学生在课堂上能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话,倾听同学的发言,才能积极地有意义地参与教学活动过程。数学学科不同于其它学科,本身就枯燥、乏味,再加上一年级的学生有意注意保持的时间很短,表现欲很强,总认为别人都是错的,自己是对的,所以出现了不爱听,假听,不会听等一些情况。怎么样引导学生倾听呢?我的做法有这些:(1)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 ;(2)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 ;(3)“迫使”法 ;(4)激励机制 等。如在学习“10的加减法”这一内容时,我采用和学生互动“凑十”的游戏,具体操作如下:
师:谁来和我凑成10?
生:我来和你凑成10。
师:我出6。
生:我出4。6+4=10,4+6=10,
10-4=6,10-6=4 学生边说,还有肢体的表演。教师和学生一唱一和的游戏,既简单,又很有节奏感。使师生之间的距离缩短了,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师的教学过程中,没有走神的机会。除此以外,我还得用唱儿歌,“拍手抬腿”等多种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寓教于乐。
二、培养学生“说”的习惯
在教学中加强说的训练,养成良好的发言习惯。教师不但能及时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而且还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灵活地进行教学,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促进了学生思维发展。可见培养学生良好的说的习惯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十分有益。
(1)大胆地说
班级里,有一些胆大敢说的孩子,但也不乏胆小怕言的学生。对于那些踊跃发言的学生,我都给予及时的表扬:某某同学回答问题时声音真响亮,某某同学说的太棒了,某某同学的声音真好听等等。对于那些不善于发言,怕发言的学生我总是给予期待的眼神,鼓励的目光,并加以适当的点拔、适时的引导。
(2)完整地说
数学语言具有逻辑严谨、精练准确的特点。一年级学生,知识面窄,语言贫乏,尤其是数学语言更难以正确表达,他们往往能够想到、做到,但不一定能正确表达出来,根据这一特点,我总是把枯燥的数学知识寄于一定的数学情境之中,帮助他们把话说清楚,说完整。比如:我在教9﹢2时,要用凑十的方法(看大数、拆小数、凑成十),先教师讲清计算过程,然后让学生看着演示图、算式,模仿教师讲,这样不仅掌握了算理,又训练了口头表达能力,以后教8加几的进位加法,学生也能运用数学术语表达计算法则了,并加深对算理的理解。
(3)经常地问
从低年级开始,就要培养学生不懂就问的良好习惯,教师要满腔热情的鼓励学生发问,对不懂就问的学生要大加表扬。学生只有经过反复思考,才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根据一二年级学生不会提问的特点,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引导学生逐字逐句看情景图,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主动设疑,由学生来解答。通过经常训练,学生就会从无疑到有疑,从不会提问题到会提问题。
三、培养学生“写”的习惯
作业是学生每天接触的最基本的独立的学习活动,也是反馈教师教学情况、学生学习情况的主要形式。从低年级开始,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细心作业习惯,能帮助学生形成细致有条理的学习态度。在开学的第一节数学课上老师应该要求具体明确,作业要求学生做到认真、正确、及时、完整。书写潦草,格式混乱,粗心马虎,都是错题的原因,教师对这样的作业要及时反馈、认真纠错。
四、培养学生“想”的习惯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离开了思考就谈不上学习数学。为了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一般有两种方法:第一,让学生设疑,在教学时,鼓励学生质疑问难,组织学生对疑难问题进行思考,辩论,表扬大胆发表自己不同意见的学生;第二,教师设疑,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设计一些能突破难点的问题,供学生思考讨论。总之,教师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使学生乐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五、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习惯 动手操作是解决数学学科的抽象性和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认识为主之间的矛盾的重要手段。如在进行“轻重”教学时,我让学生拿来苹果和梨,书本和文具盒放在手里掂一掂,感受轻重,学生乐于做,也很容易地进行了比较。学习“加减法”时,由于要求学生深刻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而学生的抽象思维未形成,我让学生利用手里的铅笔或者小棒做出“合在一起”和“拿走”的动作,使他们形象地理解。教授几何图形时,我设计了很多实践性练习。让学生动手操作使他们觉得这节课更有意思,也使学习的难点让学生从动手操作中突破,更容易掌握知识。
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只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化为学生自身的素质,但好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最后,用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说的一句话与大家共勉:孩子的心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播下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下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习惯的收获;播下习惯的种子,就会获得品德的收获;播下品德的种子就会获得命运的收获。我相信让低年级的学生播下良好学习习惯的种子,他们将会收获精彩的人生。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数学习惯 培养
儿童可塑性较强,是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特别是一年级学生,有许多大大小小的习惯要着重从头培养,一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能使学生建立起稳定有效的学习模式,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为学生学习成长的主动性,适应终身学习和实现全面发展打下基础,更影响到其能力和性格的发展。低年级应该培养学生的哪些学习习惯?又该怎样培养呢?结合低年级数学教学实践与新课程实施的心得,浅谈一下自己的想法。
一、培养学生“听”的习惯
在众多优良的学习习惯中,认真倾听是一个重要方面,它也是与人交往中体现一个人良好修养的一个标志。学生在课堂上能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话,倾听同学的发言,才能积极地有意义地参与教学活动过程。数学学科不同于其它学科,本身就枯燥、乏味,再加上一年级的学生有意注意保持的时间很短,表现欲很强,总认为别人都是错的,自己是对的,所以出现了不爱听,假听,不会听等一些情况。怎么样引导学生倾听呢?我的做法有这些:(1)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 ;(2)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 ;(3)“迫使”法 ;(4)激励机制 等。如在学习“10的加减法”这一内容时,我采用和学生互动“凑十”的游戏,具体操作如下:
师:谁来和我凑成10?
生:我来和你凑成10。
师:我出6。
生:我出4。6+4=10,4+6=10,
10-4=6,10-6=4 学生边说,还有肢体的表演。教师和学生一唱一和的游戏,既简单,又很有节奏感。使师生之间的距离缩短了,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教师的教学过程中,没有走神的机会。除此以外,我还得用唱儿歌,“拍手抬腿”等多种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寓教于乐。
二、培养学生“说”的习惯
在教学中加强说的训练,养成良好的发言习惯。教师不但能及时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而且还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灵活地进行教学,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促进了学生思维发展。可见培养学生良好的说的习惯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十分有益。
(1)大胆地说
班级里,有一些胆大敢说的孩子,但也不乏胆小怕言的学生。对于那些踊跃发言的学生,我都给予及时的表扬:某某同学回答问题时声音真响亮,某某同学说的太棒了,某某同学的声音真好听等等。对于那些不善于发言,怕发言的学生我总是给予期待的眼神,鼓励的目光,并加以适当的点拔、适时的引导。
(2)完整地说
数学语言具有逻辑严谨、精练准确的特点。一年级学生,知识面窄,语言贫乏,尤其是数学语言更难以正确表达,他们往往能够想到、做到,但不一定能正确表达出来,根据这一特点,我总是把枯燥的数学知识寄于一定的数学情境之中,帮助他们把话说清楚,说完整。比如:我在教9﹢2时,要用凑十的方法(看大数、拆小数、凑成十),先教师讲清计算过程,然后让学生看着演示图、算式,模仿教师讲,这样不仅掌握了算理,又训练了口头表达能力,以后教8加几的进位加法,学生也能运用数学术语表达计算法则了,并加深对算理的理解。
(3)经常地问
从低年级开始,就要培养学生不懂就问的良好习惯,教师要满腔热情的鼓励学生发问,对不懂就问的学生要大加表扬。学生只有经过反复思考,才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根据一二年级学生不会提问的特点,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引导学生逐字逐句看情景图,不放过任何一个疑点,主动设疑,由学生来解答。通过经常训练,学生就会从无疑到有疑,从不会提问题到会提问题。
三、培养学生“写”的习惯
作业是学生每天接触的最基本的独立的学习活动,也是反馈教师教学情况、学生学习情况的主要形式。从低年级开始,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细心作业习惯,能帮助学生形成细致有条理的学习态度。在开学的第一节数学课上老师应该要求具体明确,作业要求学生做到认真、正确、及时、完整。书写潦草,格式混乱,粗心马虎,都是错题的原因,教师对这样的作业要及时反馈、认真纠错。
四、培养学生“想”的习惯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离开了思考就谈不上学习数学。为了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一般有两种方法:第一,让学生设疑,在教学时,鼓励学生质疑问难,组织学生对疑难问题进行思考,辩论,表扬大胆发表自己不同意见的学生;第二,教师设疑,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设计一些能突破难点的问题,供学生思考讨论。总之,教师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使学生乐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五、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习惯 动手操作是解决数学学科的抽象性和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认识为主之间的矛盾的重要手段。如在进行“轻重”教学时,我让学生拿来苹果和梨,书本和文具盒放在手里掂一掂,感受轻重,学生乐于做,也很容易地进行了比较。学习“加减法”时,由于要求学生深刻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而学生的抽象思维未形成,我让学生利用手里的铅笔或者小棒做出“合在一起”和“拿走”的动作,使他们形象地理解。教授几何图形时,我设计了很多实践性练习。让学生动手操作使他们觉得这节课更有意思,也使学习的难点让学生从动手操作中突破,更容易掌握知识。
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只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化为学生自身的素质,但好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最后,用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说的一句话与大家共勉:孩子的心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播下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下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习惯的收获;播下习惯的种子,就会获得品德的收获;播下品德的种子就会获得命运的收获。我相信让低年级的学生播下良好学习习惯的种子,他们将会收获精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