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的世界”讲评

来源 :新高考·高三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zhong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有两个人被关在纳粹集中营的一间狭窄的囚室里,他们唯一能了解世界的地方,是囚室里那扇一尺见方的窗口。每天早上,他俩都要轮流去窗口眺望外面的世界。一个人总是愁苦地看着窗外的高墙和铁丝网,另一个却总是出神地看着那一尺见方的窗口透出的蓝天白云,满足地说:幸好,我们有这个窗口,让我们知道天还是蓝的,云还是白的,希望依然也还是有的。半年后,愁苦的人忧郁而死;另一位坚强地活了下来,直至获救。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与阅读积累,谈谈你对这则材料的认识。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和见解,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评论。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
  【作文示例】
  窗外的世界(原文) 姚星
  有这样一个故事:二战时,有两人被关在纳粹集中营的一间囚室里,他们唯一能了解世界的地方,是那扇一尺见方的窗口,每天早晨他俩都会去眺望窗外的世界。一个人总是愁眉苦脸地看着窗外的高墙和铁丝网,半年之后便因忧郁死于狱中;而另一个人欣喜地看着窗外的天空,看小鸟自由飞翔,于是他坚强地活了下来,直到获救。
  一样的囚室,一样的窗子,两人那不同心态下的不同景色,造就了两段截然不同的人生,这使值得我们思考。两人受囚室逼仄所限,即是人生挫折所缠。人不可能事事顺利,我们难免会走入这样的一个境地。
  然而再险恶的环境中也不可能完全没有希望。我记得姚明曾经说过:“即使以后只有1%的希望,我也会付出100%的努力。”这便是一种乐观面对险境的心态,我们必须对生活充满信心,坚定地走下去,相信一切都会过去的。老子说:“天地间任何事物对立的两面都有相互转化的一天。”我们应有苏轼旷达豪迈的胸襟,正视挫折,充满希望,在“黑云压城城欲摧”之时,仰天长啸“何妨吟啸且徐行”。
  王国维有一句话:“当意志倒下了,生命便不再屹立。”其实,那些限制我们人身自由的囹圄与桎梏都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的悲观让我们解不开心灵的枷锁。有一个公益广告曾经说过:“每个人的心灵都像一扇窗户,窗户打开光亮就会进来……”因此,我们要做到乐观面对挫折,乐观面对生活,就必须做到敞开胸襟,打开心灵的窗户,这样才能透过窗外的世界寻找到生活的希望。
  在那个故事中,乐观与悲观所产生的后果赤裸裸地展现在我们面前——悲观者忧郁而死,乐观者坚强地活着。有一句话是“心态决定命运”,用在这里再合适不过了,乐观而充满希望比忧郁更利于对逆境的战胜。
  反观社会现状,自然灾害频发。本次日本大地震更是将恐慌推至顶峰。欧美各国抢购碘片,韩国海带脱销,中国掀起购盐热潮……在福岛危机后,各国又纷纷指责日本政府决策失误。但是,这样就能对这场危机的解决提供帮助么?我认为,我们应乐观面对,我们应看到福岛50勇士在为人类的生存而奉献;我们应看到联合国协调各成员国力量,对这场危机给予各个方面的支持;我们应看到各国的专家小组已进入日本,指导其进行科学有效的救灾。我们应看到,窗外的世界,还有阳光。
  [点评]
  粗看此文,可能会产生材料丰富、内容充实的感觉。稍一思考,就可以看出,文中的弊病较多。文中有很多值得教师指导与学生训练应该重视的问题,这些问题可能是学生作文中的通病,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并予以纠正,可能贻害匪浅。
  此文“概述原材料”与“就事论事”之间的关系是脱节的。“概述原材料”是紧扣题意的表现,此生基本搬用原材料,这倒也行得通,但在就事论事时,语言繁琐,没有与材料中两个构成对比的人物一一对应的文句,第二自然段结尾的“这样的一个境地”指代内容不明确。
  此文的中间文段,概括运用的素材涉及姚明、老子、苏轼、王国维等人。这些材料没有时间安排上清晰的顺序,也没有鲜明的逻辑顺序,其材料的安排是无序的。此文语言上仍然有问题,这里不谈语病,只谈一处不符合常理的表述。如提及老子言论时,用的是间接引用的方式,用白话文来表述老子的思想,但却写道“老子说:……”,那么,请问,老子会写白话文吗?此外文章看似分出了段落,但是并没有体现思维的转承与层次感,这是在用不同的话讲同一个道理,它是学生作文的又一通病。
  最后一段大谈日本灾情,如此收束,令人感觉此文似乎成了为日本做宣传的文字,结构上不完整,而且文中没有鲜明地体现出“我”成长的痕迹,不能体现高考“以我手写我心”的要求,这也是要不得的。
  所有问题产生的根源就在于思维混乱;所以,我坚信“想清楚,才能写明白”。以上分析,引发了我对此文的修改欲。我努力保留该生的文字信息,但我认为我修改后的作文,语言简练合理了,材料运用有序而且构成了正反对照的关系,结尾详略得体,将问题引向了对自我成长的反思上来,并且做到了首尾呼应,结构较为完整。但是因为思想比较单薄,要得更高的分数还是不大可能的。
  窗外的世界(教师修改稿)
  有这样一个故事:“二战”时,有两人被关在纳粹集中营的一间囚室里,他们唯一能了解世界的通道,是那扇一尺见方的窗口。每天早晨他俩都会去眺望窗外的世界。一个人总是愁眉苦脸地看着窗外的高墙和铁丝网,半年后便忧郁地死于狱中;另一个人欣喜地看着窗外的天空,看小鸟自由飞翔,于是他坚强地活了下来,直到获救。
  一样的囚室,一样的窗子,造就了两段截然不同的人生,这便值得我们思考。
  陋室逼仄,生活受挫,人的思想便可能有两种走向:陷入痛苦,将自己推向更快的消亡;发现生活的真善美,驱除艰难带来的阴霾。两相对比,我不由得感慨:最大的伤害往往源于自我的放弃,再险恶的环境下也是可以走出希望之路的。
  老子就认为“天地间任何事物对立的两面都有相互转化的一天”。苏轼在“黑云压城城欲摧”之时,仰天长啸“何妨吟啸且徐行”。姚明曾说过:“即使只有1%的希望,我也会付出100%的努力。”凡是经得起生活考验的人都能以一种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
  王国维曾提出一种看法:“当意志倒下了,生命便不再屹立。”其实,那些限制我们人身自由的囹圄与桎梏都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的悲观让我们解不开心灵的枷锁。有一个公益广告是这样说的:“每个人的心灵都像一扇窗户,窗户打开,光亮就会进来……”因此我们要做到乐观面对挫折、乐观面对生活,就必须做到敞开胸襟,打开心灵的窗户,这样才能透过窗外的世界寻找到生活的希望。
  在两个囚犯的故事中,乐观与悲观所产生的后果赤裸裸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反观社会现状,自然灾害频发,日本大地震更是将恐慌推至顶峰。欧美各国抢购碘片,韩国海带脱销,中国掀起购盐热潮……在福岛核危机后,各国又纷纷指责日本政府决策失误。但是,这样就能为这场危机的解决提供帮助么?我认为,我们应该乐观面对,我们应看到福岛50勇士在为人类的生存而奉献;我们应看到联合国协调各成员国的力量,对这场危机给予各方面的支持;我们应看到各国的专家小纽已进入日本,指导人们进行科学有效的救灾活动。
  不要以为这样的生活离我们很遥远,不要以为在我们身上不可能存在这样的危机。名嘴崔永元善于促人坦陈内心,自己却得靠父亲的劝导才从自杀的边缘走回生存的世界;北大学子迈过了那么多年艰辛求学的日子,但在他们身上的跳楼事件仍频频发生;身为中学生的我们,不也常在一次次考试的焦灼中产生过自暴自弃、离家出走甚至厌恶人生的可怕想法吗?人生无常,请时刻记住,你给生活一张怎样的脸,生活也会以一张同样的脸面对你!
  悲叹生活的人,总是把日子看作监狱高墙的石块,搬不走的苦难重重叠叠。
  笑对生活的人,总会把岁月想象成朝向风景的窗口,无论何时何地,无论面对哪一个角度,都能看到无垠的天空,都能听到鸟儿自由的欢歌。
  【后记】
  即使如此,我对这样的修改仍然不够满意,它只是提醒同学真正认识到作文提升的某些角度,最好能将深刻的思想、有序的思维过程与精彩的语言、精美的事例结合起来写。
其他文献
文言文主观表述题区分度高,能有效实现高考的选拔功能,应引起2015年高考备考的高度重视。考生答题时要谨记“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所谓“三大纪律”是指:审读题干,主抓关键词,做到答是所问;整篇阅读,锁定信息区,重点细部探究;分条陈述,注意赋分值,力求简明有序。“三大纪律”涉及阅读的思维流程及答题的规范,它应贯穿于文言文阅读及答题的始终,本文主要谈谈这一题型命题的“八项注意”,那么,针对不同的文本,命
期刊
新材料作文顾名思义是在材料作文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作文样式,这种命题形式从本质上讲,是材料作文,但是从表现形式上讲,又是话题作文。它给定材料,但不给定话题,要求既不像材料作文那样“过死”,也不像话题作文那样“过宽”。它既继承了材料作文的一些优点,又弥补了材料作文的缺陷。  对于此类作文中涉及关系稍微复杂的材料,有的同学感到无从下手。如何才能审透题意,提炼出材料的主旨呢?请首先阅读下面的材料,为
期刊
【作文题】  在自然界中,色深艳丽的花儿往往香味很淡,而越是色浅朴素的花儿香味却越浓。  材料展示了一个自然现象,这现象给你怎样的思考和启示?请以“花至朴处自芬芳”为题作文,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定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材料中关键句是“越是色浅朴素的花儿香味却越浓”,它与文题“花至朴处自芬芳”相对应,大大减小了审题的难度,没有在审题上难为考生。  从形式上看,这是一
期刊
现代文阅读的考查是高考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其选材丰富、题型多样、常考常新而较难把握,使考生复习时毫无头绪、应考时难以下笔,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类试题又成为其中的难点之一。这种题型着重考查考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要求考生要对多方面的信息或对象进行辨别并加以选择,并对筛选出的信息或对象进行重组概括。按照思考及整理答案的过程,我们需要按部就班、条分缕析,完成以下几个步骤:  一、确定答案区域  大
期刊
“且”是《考试大纲》要求掌握的18个文言虚词之一,用法较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连词  1.表示并列或同时,用在两个形容词中间可以翻译为“而且”、“又……又……”,用在两个动词之间可以翻译为“而且”、“一边……一边……”。例如:  ①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甲者出,太尉笑且入曰:“杀一老卒,何甲也?吾戴吾头来矣!”(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  2.表示递进,一般
期刊
很多同学在做文学类文本阅读题的时候,读了文本一遍、两遍,面对题目还是茫然,更令人头痛的是,有的同学对着6~8分的试题写了“一大块”或者说了“一大片”,却总不得分或者得了一点点儿辛苦分(1、2分)。为什么?因为写的答案不着边际。怎么办?带着目标出发,3+2模式轻松搞定文学类文本阅读获取高分。  谨以小说(写人记事类散文与之大致等同,写景游记类和写物言志类散文与之较有差别)文本为例,简要讲解。且看图示
期刊
【考点揭密】  关于“丰富”,《考试说明》有三点具体要求:(1)材料丰富。古人有“凤头、猪肚、豹尾”之说,而“猪肚”就是指文章的主体要做到材料丰富。丰富的材料,可以显示作者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力,使人觉得作者具有丰厚的知识积累和文化积淀;还可以使文章显得斑斓多彩、引人入胜。(2)论据充实。论据,即立论的根据。论据可分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事实论据,一般指有代表性的事例或史实,以及统计数字等。理论论据,一
期刊
【考情分析】  2013年高考有10套试卷考查了断句,可从以下角度来归类分析。  1,从考查内容来看,分为两种:一是文言选文中划线句子的断句,主要与文言实词、虚词、翻译、文意理解等一起考查。一是直接文言语段断句。一些省市放在文言翻译前后进行考查,江苏卷放在附加题中考查。  2,从考查形式来看,可分为两种:一是选择题,给出四种断句选项,让考生选择。一是要求考生直接用“/”加以标出。  3,从试卷分值
期刊
古诗鉴赏解题一定要重视审题,而且要善于审题,两者是解答古诗鉴赏阅读题取得高分的一个前提条件。  一、化模糊为清晰  审题需要阅读题目,但严格地讲,把题目从头到尾看一遍并不能算作审题,因为这一遍所看,我们对题目考查的要求往往还是印象模糊的。此刻就开始答题,往往会回答偏题,甚至会出现答非所问的现象。我们需要逐字逐句琢磨题干,抓住关键字词提炼信息,确认题目考查的诗句范围、对象特点、命题形式等。  可以边
期刊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改革开放35年来,我国农田水利建设投资不断增加,增强了防洪、防涝、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为粮食九连增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B.在电影《一九四二》中,老戏骨李雪健饰演河南省主席李培基,他凭借出色的表演斩获第五十届台湾电影金马奖的最佳男配角奖,可谓名至实归。  C.皇马做客阿尔梅里亚的地中海运动会球场,比赛仅仅第三分钟,C罗就取得了进球。进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