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发展困境的解析与对策刍议

来源 :教育教学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198706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翻转课堂自2012年由美国传入中国,之后迅速成为教育者共同关注的新热点,掀起了一股教学模式的改革浪潮。但不可否认的是,翻转课堂在本土化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其发展遇到了困境。本文通过某高校翻转课堂教与学双方不同视角的调查,探析其在高校发展和应用中的不利因素,给出解决其发展阻力的相关对策,希望能为高校教学改革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翻转课堂;高校;发展困境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19-0218-03
  一、翻转课堂及其发展现状
  (一)翻转课堂的定义
  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对翻转课堂做出过定义。英特尔全球教育总监Brian Gonzalez认为[1],“颠倒课堂”是指教育者赋予学生更多的自由,将知识传授的过程放在课堂外,让大家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接受新知识;而将知识内化的过程放在课堂内,以便同学之间、同学和老师之间有更多的沟通和交流。萨尔曼·可汗认为翻转课堂是利用网络技术将课程分享给学生学习,并实现满足个体差异需要的学习模式。陈丽认为[2],“翻转课堂是指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赵兴龙则强调了网络技术对翻转课堂的作用[3],他认为“翻转课堂在网络技术不发达的八九十年代是不可能发生的。”
  笔者认为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的区别,首先是教学模式中的教学方法、教学流程的改变;其次是师生角色的变化,将课堂的主动权由教师交移至学生。而后者是教学理念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这种转变是根本性的,而现代教育技术只是锦上添花。
  (二)翻转课堂的国内发展困境
  国内早期的翻转课堂实践多集中在中小学,2011年重庆市聚奎中学最早推出了“三四五六”翻转教学模式。随着中国大学MOOC等慕课平台及各大高校在线课程平台的搭建,高校的翻转课堂实践和理论研究也迅速发展起来。在最重要的教学模式构建方面,杨晓宏从中美文化背景差异的角度提出[4]:本土化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从意识观念、实践操作、模式創新三个层面实现适宜的翻转。廖元秀提出高校翻转课堂建设应形成课内课外、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教学模式[5]。
  但不可否认,在国内翻转课堂理论框架建构、教学模式探索和实际应用中都存在着诸多问题,阻碍了翻转课堂的发展。刘飒在其学位论文中,对翻转课堂发展困境归纳为三个方面[6]:理论困境、操作困境和价值困境。理论困境在于东西方价值观的差异所带来的教学理论冲突,西方注重以个人能力的发展为目标,而国内则倾向于整体教育,更注重对群体的影响。教学操作困境是由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能力、信息素养有待增强,教师的教学观念有待转变,信息技术平台支撑不充足。价值困境在于翻转课堂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可能会导致集体主义教育受到威胁,碎片化学习导致知识的系统性遭到肢解。在实际应用中,缪静敏、汪琼和顾容分别从教师和学习者的角度进行实证研究,认为翻转课堂存在如何合理处理师生关系变化、环境支持、硬件设施配备等问题。
  综上,我国翻转课堂的发展时间短,速度迅猛但尚处在探索阶段,问题诸多,这些问题也导致翻转课堂在高校的发展存在一定的困境。
  二、翻转课堂在高校的推广困境
  (一)翻转课堂的应用情况调查(以某高校为例)
  本次调查范围为某高校师生,采用网上问卷的调查方式。问卷设计了对翻转课堂的了解程度、学习流程、学习感受和课堂参与等四大类38个问题,经专家论证修改完善。共发放问卷300份,有效问卷257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85%。此次问卷调查男女比例接近一致,院系分布合理,增加了问卷覆盖的准确性以及全面性。
  1.翻转课堂在某高校已有尝试,但应用范围仍较小。在被调查的300位同学中,只有23.7%的学生有翻转课堂学习经历,而剩下的76.3%没有翻转课堂学习经历,可见翻转课堂在某高校尚未普及,只有少数教师对这种新型教学模式进行过尝试。在同学们提供已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30余门课程中,超半数的课程为专业课,包括原理类、思辨类课程,而公共必修课和选修课的比例相近。更有不少同学疑惑自己的课程到底是不是翻转课堂?这可能和教师宣传不到位或者翻转的特性不鲜明造成的。
  2.学生对翻转课堂的适应性并不理想,学习体验有折扣。面对一种新的教学模式,59.38%的学生认为自己基本能适应,3.13%的学生表示自己非常能够适应,而仍有37.5%的学生不知道如何自学,不能跟上班级的学习进度,感到无所适从。与之相关联的预习时长也从侧面体现出这一点,学生普遍反映翻转课堂的预习时间远多于传统课堂,这既是促使学生自主学习的表现,也是学生课业负担增加的原因。
  对于翻转课堂学习的感受,93.75%的学生表示感受较好,应该将翻转课堂与合适的课程结合推广。但是他们深受翻转课堂的困扰,主要表现有两方面:一是视频网站建设不够完备,会出现作业无法提交、视频观看不流畅等情况;二是翻转课堂线上学习时,利用线上平台与老师交流时,常常无法及时得到反馈,学习效率不高。
  3.学生对翻转课堂这种新型教学模式持有既保守又友好的态度。虽然过半数未曾接受过“翻转课堂”课程的学生对翻转课堂兴趣一般,但是在关于“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比较的问题中,多数学生希望两者可以相结合实施教学,传统课堂主导,翻转课堂补充。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学生对当下传统教学模式的信任与不满交织的矛盾态度和对新兴教学模式的积极友好的试探态度。
  对于“翻转课堂”在不同类型课程中的可实施性问题,只有10%的未曾接受过“翻转课堂”课程的学生认为没有合适的“翻转”课程,而思辨类课程及概论类课程是学生最为认可的能够实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主要课程属性,也有不少学生对“翻转课堂”式的计算机课程抱有乐观态度。
  4.某高校鼓励教师制作视频课程,但经费支持有限。在对个别教师的访谈之中,我们了解到近年来某高校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重视度越来越高,至今已开展五轮翻转课堂教改立项,并制定了翻转课堂操作模板和验收标准。但是目前的窘境是,学校提供的经费对于整个课程的视频制作来说远不够,相关的培训也较少。   (二)翻转课堂出现的应用困境及原因
  在调查数据分析中可以发现,高校翻转课堂的发展存在着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让翻转课堂的发展陷入了困境。
  1.从传统课堂到翻转课堂,教学理念发展呈现一定的滞后性。从传统课堂到翻转课堂,必定意味着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师对翻转课堂概念理解的偏差,影响了翻转课堂教学实践的开展,甚至部分教师的翻转课堂教学方式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翻转课堂,或者仍以传统课堂教师为中心的理念开展翻转课堂,并将这样的教学理解为翻转课堂。学校教师对翻转课堂概念、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模糊,以及教师对于翻转课堂的研究不够深入导致了这种情况。在传统教学理念的大背景下,将教学流程、师生关系翻转,将课堂自主权交给学生,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这样的教学理念的转变会受思维认知定式的影响而需要一段漫长的时间。
  2.翻转课堂引入过程中教学模式出现适应性问题。(1)文化适应性。在翻转课堂实践过程中,出现了学生对于翻转课堂不适应的现象,学生投入产出比较低,这很大程度上成为教师不选择翻转课堂教学的原因。从文化适应性层面分析,西方国家的个人主义、平等求变的多元文化观导致他们在教育方面更注重交流和互动。而中国的集体主义、等级观念影响着中国的教学,长期以来强调以教师为中心,忽视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2)角色适应性。翻转课堂将传统课堂流程改变,将传统学习途径改变,导致了教学中师生关系、地位的变化。教师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导学者、助学者、促学者、评学者,学生由知识的接受者变成知识探究者。教师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掌握成为导学者的技巧,并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也需要打破思维定式,减少对教师的依赖性,以更主动的态度应对学习。而在目前的翻转课堂情况中看,这种关系的转换还需要很多时间。
  3.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导致翻转课堂教学效果的不确定性。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心态、思维方式、学习能力直接影响学习效果。传统课堂强调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注重课堂的整体教学效果,学生习惯于课上听讲,课后完成作业。而翻转课堂更强调自主化学习,因而在传统课堂的思维定式下学生往往会难以把握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自主地根据自己的需求学习课程视频内容,甚至部分学生会受到网络世界中其他信息的干扰,不能完成课前课后自主学习任务。另外,学习时间太长导致学生负担加重,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反饋,学生短时间内难以掌握翻转课堂学习方法等因素会导致烦躁疲倦的学习情绪,从而影响学生对翻转课堂的感受和学习效果。
  教师对翻转课堂的把握程度决定了翻转课堂教学的效果。翻转课堂上教师需要制作课前教学视频,设计课堂问题和引导课堂讨论,关注学生学习过程。这需要教师拥有足够的时间精力做准备,熟练掌握现代的信息技术跟踪线上的学生学习,成熟的教学技巧引导学生把控课堂提升教学效率,以及海量的信息资源和扎实的专业储备满足学生的知识性需求。但在现实调查中,能符合以上条件的教师数量极少,那么课堂的教学效果便可能受到某方面的欠缺而不能达到预期值。并且在实际调研中,学生普遍认为教师的教学水平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那此时如果教师自身功底不能达到要求,也会严重影响课堂质量和翻转课堂的推行。
  另外,翻转课堂教学客观条件的不确定性会降低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如网络技术平台搭建不完备、信息化硬件设施缺乏等都会给高校翻转课堂的实施带来不确定性的效果。
  4.翻转课堂评价机制的不完善性。翻转课堂的评价机制直接影响学生的成绩与学习积极性,以及教师的工作动力。在翻转课堂评价机制未搭建的情况下,对学生的评估未能实现多元多面,学生花了时间却得不到合理评价,这样就打压了学生的积极性。与此同时,教师使用翻转课堂会增加教学负担,传统单一的评价机制不能全面展示教师的教学,影响了教师开展翻转课堂的积极性。
  三、对策分析
  (一)建立和完善适应国内课堂教学情况的翻转课堂教学机制
  在翻转课堂的引进过程中出现了文化适应性问题,需要兼顾翻转课堂的特性和中国学生的学习心理,激励学生自我变革长期养成的被动学习习惯。结合教学实践深入开展翻转课堂理论研究,探索适应本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设计,建立适应翻转教学的课程体系。
  (二)鼓励教师积极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翻转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角色的转变并不意味着教师的作用弱化,反而因为课前的大量投入、过程性评价的实施以及课堂讨论的深度及广度的发散性,对教师的要求大幅提高。只有深入学习和了解翻转课堂的真正内涵,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方能在翻转课堂教学活动中驾熟就轻,提升教学质量,如此改变沉闷甚至无效的课堂就不是一句空话了。
  (三)加深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互动
  学生不善提问的学习心理会导致师生交流不深入,教师的时间精力不足难以完成足量互动环节,信息平台的不完善会导致师生信息反馈滞后,这些问题导致师生交流互动无法深入开展。改变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观念,改变学生和教师对翻转课堂的认知,通过鼓励机制增强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扫除师生互动的障碍。
  (四)完善翻转课堂支撑资源建设
  减少因在线课程平台建设不完善、网络硬件落后、在线资源缺乏等对翻转课堂推行的阻碍作用,提升网络设施建设的质量,完善丰富在线课程资源,以提升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
  (五)建立翻转课堂评价机制
  由于翻转课堂会使得师生双方都有较大的投入,使用传统课堂评价机制评价学生和教师的学习和教学成果会损害师生的积极性,需要根据翻转课堂的教学特点和投入产出建立相应的评价制度。学校要平衡教学与科研对教师的考核机制,重视翻转课堂在教学改革中的重要作用,加大对翻转课堂的经费支持和政策倾斜,免除教师的后顾之忧。
  四、结语
  虽然翻转课堂在高校的发展存在着不少问题与阻力,但这是发展中的问题。正视这些困境,通过积极探索、正确地把握翻转课堂使用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让课堂效果最大化,翻转课堂的未来依然大有可为。
  参考文献:
  [1]路晨雨.高校翻转课堂实施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7.
  [2]陈丽.英国高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践与启示[J].教育教学论坛,2017,(50):128-129.
  [3]赵兴龙.翻转教学的先进性与局限性[J].中国教育学刊,2013,(04):65-68.
  [4]杨晓宏,党建宁.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本土化策略研究——基于中美教育文化差异比较的视角[J].中国电化教育,2014,(11):101-110.
  [5]廖元秀.我国高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西部素质教育,2017,3(04):161-162.
  [6]刘飒,翻转课堂及其在中国应用的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6.
其他文献
摘要:如何达成学生的知识有序化建构是专业理论课程教学的重中之重。知识有序化建构通过教化、内化与外化(“三化”)得以完成,其实现的根本标志是学科思维能力的生成。“三化”过程中,择用问题式教学模式,统合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展开有针对性的思维训练,于目标实现至为有益。  关键词:问题式教学;知识有序化;思维能力;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
摘要:文章基于可视化学习重构高职院校金融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模式,运用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 翻转课堂教学方法,以《期货期权投资实务》这门应用性、操作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金融专业核心课程作为突破口,进行教学改革和实践研究,取得较好效果后推广至整个专业的其他核心课程。  关键词:可视化;教学改革;教学模式;期货期权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43-
摘要:以乌鲁木齐市第80中学为例,对普通中学初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提问问题属性、反馈方式及回答方式进行课堂实录和经典案例分析,通过数据统计和分析反思,提出端正态度、深钻教材和挖掘问题是提高提问有效性的对策。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师;课堂提问;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35-0250-02  一、调查设计  1.听课实录。2018年
摘要:国家为鼓励和支持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连续出台了一系列文件。针对国家急缺集成电路方向人才的现状,华中科技大学自2009年开办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本科专业。开办之初,以国内众多高校建设该专业的经验为高起点,确定了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本科专业的建设原则,在广泛调研了国内外相关专业培养方案之后,制订了独具特色的培养方案。文章还以体系结构及嵌入式系统知识点为例,给出了相关课程和授课内容。总结10
摘要:本文通過对陕西省各高校2014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中的数据进行提取、归类和分析,且利用误差分析法和决策模型对其进行研究与讨论,得到客观的决策结论;再根据专家调查报告得出相应的主观决策结果,同时该结果还体现了专家的认知经验和权威性;最后根据主、客观的决策结果运用决策模型得出综合决策结论。该结论不仅能比较好地体现各学校的本科教学质量,也能对未来的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方案。  关键词:决策模型;
摘要:文章主要从实训基地的运行模式,分析校内生产实训基地的特征及现状,从而提出中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运行机制的创新研究。  关键词:运行机制;创新研究;中职学校;校内生产实训基地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29-0271-02  一、研究背景  柳州第二职业技术学校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拥有在校生400余人,具备满足专业需求的实训基地、实训设备及专
摘要:本文以河套学院给水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为研究对象,对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特色办学”的发展策略进行探析,力求根据社会发展和行业要求,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满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应用型人才,为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河套学院;新建本科院校;特色办学;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
摘要:在新工科背景下,从地方综合性“211”高校对机器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需求出发,提出了以机器人大賽为基础、以“机器人特色班”为组织形式、以“卓越工程师计划”为参考、以校企联合培养为主线,形成集竞赛、科研训练、创新创业、企业实践、理工医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机器人本科生培养模式,并搭建与之相适应的机器人专业人才培养实践平台。为机器人以及其他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新工科;制造2
摘要:本文以安徽新华学院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为例,先分析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在分别研究案例式和任务驱动性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笔者提出将两种教学模式相结合,使得两种教学方式的优点更加明显,既完成本门课程的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的有机结合,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CBL;CPL;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摘要:大力开展通识教育已成为国内教育界的共识,但我国通识教育起步晚、基础差,效果不够理想。财经类院校的通识教育应该具有自己的特色,文章以浙江财经大学为例,对该校通识教育的发展轨迹进行了简要的梳理,剖析了创新创业教育与通识教育有机融合的机制,并对未来通识教育的进一步提升进行了相应的探索。  关键词:创新;创业;通识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