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由于初中地理与高中地理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学习方法上都有比较大的差别,所以不少同学在刚接触高中地理时感觉到高中地理特别难学。其原因可能是用学习初中地理的方法去学习高中地理,而更深一步的原因可能是把地理当作纯粹的“副科”,认为只要进行记忆,就能学好地理,因此对地理学科的认识产生了误解。另一个原因可能是高一地理刚开始就涉及到了最难的地球运动部分,所以很大一部分同学对地理学科产生了恐惧感。
关键词:高中地理 学科特点 正确认识 学习方法
相对于初中地理的“简单”来说,高中地理确实让不少学生头疼,感觉到很难,这与高中地理的学科特点和同学们对地理学科的不正确认识而导致的不正确的学习方法有关。高中地理学习也是一个探寻真理、获取知识的研究性学习过程,使学生自身学习素质不断完善和提高。一方面,每个人的知识基础不同,思维品质不同,生活的感性经验不同,因此几乎不可能找到一种能适合所有人的最佳学习操作模式,学习方法的具体操作方式只能是因人而异;另一方面,在学习过程中,除了要掌握一般性的学习方法外,要特别注意本学科的学习方法,因为不同的学科特点不同,只有针对学科的特点来讨论学习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有必要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
一、地理的学科特点
通过高一年和高二年地理学习,我们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同学的地理学习方法存在一些问题,其原因之一是对地理学科特点缺乏了解,由此对地理科学习产生了一些误解。
误解之一:认为地理学科是一门背记的学科,只需考试前的突击背书即可考得高分,这点已被考试证明是行不通的,
误解之二:认为地理学科是一门文科学科,不少同学用学习语文、历史、政治学科的方法来学习地理,结果表明效果也是不理想的。
因此,要想学好地理,首先要对高中地理的学科特点有一个比较正确的认识。高中地理的学科特点主要可概括为以下几个特点:
1.学习的侧重点是掌握“有什么规律”、“为什么”、“怎么办”的问题。初中地理更多的是学习“在什么地方”、“有什么样的事物”、“有什么特点”等问题,因此不可避免地涉及大量记忆性的内容,因此其学习方法的侧重点就是解决怎样科学地、高效地记忆这些地理事实材料。
而高中地理侧重解决的是地理事物的规律及其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通过探究这些规律的形成原因来为形成人类的相应对策服务。也就是说,应侧重于通过多因素的综合分析、归纳那些繁杂的地理事实材料,从中推导出一些规律,从本质上掌握其成因,最后形成人类生产生活的相应对策。可见,高中地理的学法核心是在记忆基础上的理解和应用。
2.无论自然地理或是人文地理都表现为以人地关系为主线的显著特点。几乎所有的地理问题都跟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学习地理必须紧扣这条主线。
3.许多地理问题都有知识与能力的跨学科特点。自然地理部分主要与数学、物理、生物学科联系较多,人文地理主要与政治联系较多,对于我们面临高考意义尤其重大。
二、高中地理一般的学习方法
1.重点学习内容。
(1)地理基本概念方面:地理基本概念有能说明某种特殊地理现象的特定概念,如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低气压、高气压、地球的自转、公转等;有反映某种地理事物类别的特定概念,如气候类型、陆地水类型、自然资源类型、农业地域类型等。有些地理基本概念容易混淆,指导时应说明概念的差异,特别是要注意这类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分析。比如太阳辐射强度与气温,太阳辐射强度是地面获太阳辐射能的多少,它与太阳高度有关,与大气削弱有关;而近地面气温与地面获太阳辐分别表示自然资源和能源,它们相交而不重合,这样采用图示的方法加以指导,简单有效。
(2)地理基本规律与基本原理的理解与应用方面:“理解地理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运用所学地理及相关学科知识和观点,用地理事实材料,简明地推导或定性地说明地理规律与原理”是地理高考十大能力要求之一,而这一类能力要求的试题在自然地理中体现最多。这一部分知识较难,但规律性较强,多采用理科的方法复习。
(3)地理基本技能方面:等值线的分析应用、各类图表的绘制与判读、各种地理示意图的绘制与判读、图文转换与图图转换能力等等,都可以依据学生的思维进行指导。
(4)地理内容的文字逻辑表达能力方面:“描述、概括、理解各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联系和发展变化过程。”“进行文字准确、条理清楚、逻辑严密的表达。”这是高考十大能力要求的两个方面,而这种能力要求在考试中难度最高。这种能力要求正确理解地理事象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渗透,以及地理的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首先要引导学生从题目中获得给定的信息和最终结果要求,再利用信息与要求之间建立某种逻辑联系,或者用反推的方法,问题就能得到解决。
2.帮助学生整理知识,形成知识框架。整理知识的过程就是对知识进行加工的过程,即是采用分类、排列、比较、推理等方法,对知识进行处理,揭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使之系统化、体系化的过程。老师的授课和学生的学习都需要整理知识,才能达到教与学的目的。学生在学习知识时,也需要整理知识,需要开展积极的思维,对知识进行加工,才能学到活的知识。
关键词:高中地理 学科特点 正确认识 学习方法
相对于初中地理的“简单”来说,高中地理确实让不少学生头疼,感觉到很难,这与高中地理的学科特点和同学们对地理学科的不正确认识而导致的不正确的学习方法有关。高中地理学习也是一个探寻真理、获取知识的研究性学习过程,使学生自身学习素质不断完善和提高。一方面,每个人的知识基础不同,思维品质不同,生活的感性经验不同,因此几乎不可能找到一种能适合所有人的最佳学习操作模式,学习方法的具体操作方式只能是因人而异;另一方面,在学习过程中,除了要掌握一般性的学习方法外,要特别注意本学科的学习方法,因为不同的学科特点不同,只有针对学科的特点来讨论学习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有必要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
一、地理的学科特点
通过高一年和高二年地理学习,我们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同学的地理学习方法存在一些问题,其原因之一是对地理学科特点缺乏了解,由此对地理科学习产生了一些误解。
误解之一:认为地理学科是一门背记的学科,只需考试前的突击背书即可考得高分,这点已被考试证明是行不通的,
误解之二:认为地理学科是一门文科学科,不少同学用学习语文、历史、政治学科的方法来学习地理,结果表明效果也是不理想的。
因此,要想学好地理,首先要对高中地理的学科特点有一个比较正确的认识。高中地理的学科特点主要可概括为以下几个特点:
1.学习的侧重点是掌握“有什么规律”、“为什么”、“怎么办”的问题。初中地理更多的是学习“在什么地方”、“有什么样的事物”、“有什么特点”等问题,因此不可避免地涉及大量记忆性的内容,因此其学习方法的侧重点就是解决怎样科学地、高效地记忆这些地理事实材料。
而高中地理侧重解决的是地理事物的规律及其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通过探究这些规律的形成原因来为形成人类的相应对策服务。也就是说,应侧重于通过多因素的综合分析、归纳那些繁杂的地理事实材料,从中推导出一些规律,从本质上掌握其成因,最后形成人类生产生活的相应对策。可见,高中地理的学法核心是在记忆基础上的理解和应用。
2.无论自然地理或是人文地理都表现为以人地关系为主线的显著特点。几乎所有的地理问题都跟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学习地理必须紧扣这条主线。
3.许多地理问题都有知识与能力的跨学科特点。自然地理部分主要与数学、物理、生物学科联系较多,人文地理主要与政治联系较多,对于我们面临高考意义尤其重大。
二、高中地理一般的学习方法
1.重点学习内容。
(1)地理基本概念方面:地理基本概念有能说明某种特殊地理现象的特定概念,如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低气压、高气压、地球的自转、公转等;有反映某种地理事物类别的特定概念,如气候类型、陆地水类型、自然资源类型、农业地域类型等。有些地理基本概念容易混淆,指导时应说明概念的差异,特别是要注意这类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分析。比如太阳辐射强度与气温,太阳辐射强度是地面获太阳辐射能的多少,它与太阳高度有关,与大气削弱有关;而近地面气温与地面获太阳辐分别表示自然资源和能源,它们相交而不重合,这样采用图示的方法加以指导,简单有效。
(2)地理基本规律与基本原理的理解与应用方面:“理解地理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运用所学地理及相关学科知识和观点,用地理事实材料,简明地推导或定性地说明地理规律与原理”是地理高考十大能力要求之一,而这一类能力要求的试题在自然地理中体现最多。这一部分知识较难,但规律性较强,多采用理科的方法复习。
(3)地理基本技能方面:等值线的分析应用、各类图表的绘制与判读、各种地理示意图的绘制与判读、图文转换与图图转换能力等等,都可以依据学生的思维进行指导。
(4)地理内容的文字逻辑表达能力方面:“描述、概括、理解各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联系和发展变化过程。”“进行文字准确、条理清楚、逻辑严密的表达。”这是高考十大能力要求的两个方面,而这种能力要求在考试中难度最高。这种能力要求正确理解地理事象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渗透,以及地理的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首先要引导学生从题目中获得给定的信息和最终结果要求,再利用信息与要求之间建立某种逻辑联系,或者用反推的方法,问题就能得到解决。
2.帮助学生整理知识,形成知识框架。整理知识的过程就是对知识进行加工的过程,即是采用分类、排列、比较、推理等方法,对知识进行处理,揭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使之系统化、体系化的过程。老师的授课和学生的学习都需要整理知识,才能达到教与学的目的。学生在学习知识时,也需要整理知识,需要开展积极的思维,对知识进行加工,才能学到活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