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渗透品德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一名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还要有计划地渗透品德教育。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品德教育正所谓“德育为先、以德育人”,培养品德高尚的人是每一所学校及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承担的责任。目前,新课程标准要求将品德教育渗透到各个学科教学中,以此促进学生品德修养的提升,这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操作性和实用性很强的学科,颇受小学生喜爱,信息技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积极主动渗透品德教育。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爱玩、调皮是小学生的天性,在上信息技术课时,他们常常注意力不集中,随意操作电脑。为此,小学信息技术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教会学生正确地使用电脑,引导学生养成爱机护机的好习惯。小学生的可塑性很强,平时接触的电脑和网络的机会很多,信息技术教师应规范学生的操作习惯。在日常教学中,严格要求学生遵守机房的规章制度,爱护微机设备及机房环境,不能随意拆卸点微机设备和下载东西。一旦发现不良的操作习惯或“故意”损坏电脑的行为,一定要进行品德教育。例如,有的学生对电脑键盘、鼠标等乱托乱拽甚至摔打,教师就应该以此为例,对学生进行“爱机”及“爱护公共财物”教育。再如,有的学生不按规定开关机,教师就要做好监督工作,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让学生明白自身行为所产生的后果以及保护计算机设备的重要性,加强学生的自我约束。又如,在“使用因特网进行主题探究学习”的教学中,有的学生一打开电脑,就迫不及待地想玩游戏,对教师所讲的信息技术知识不感兴趣,甚至浏览不健康的网页等,为此信息技术教师必须讲清楚网络与游戏的利与弊,列举一些因为沉迷游戏而陷入困境的青少年事例以及网络违法犯罪受到道德和法律制裁的案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上网观,自发遵守网络文明公约,在知识和情感上懂得健康上网的重要性,能够严格规范自己的上网行为。
二、丰富和创新课堂教学内容,加深学生的思想感悟
小学信息技术教师除了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外,也要有意识地渗透品德教育。一方面,要坚持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意识,开展有效的品德教育。信息技术的一大优点就是生动形象,便于学生直观感受,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体验。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学生开始接触许多新的信息技术知识时,教师可向学生讲述信息技术背后的故事,如“王选的激光照排”“王永民的五笔字型”“联想成功的背后”等教育内容,鼓励学生向主人公学习,加深学生的爱国情感,让大家体会到信息技术与国家发展息息相关,激励学生努力学习信息技术知识,以便于将来更好地为国家信息化、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当然,在实际教学中,信息技术教师也可以利用教材中关于爱国主义的文字、图片、动画等形式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此外,教师还可以举行一些制作比赛,如“美丽的中国”“中国梦,我的梦”等主题比赛,引导学生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利用windows中的作图工具或者Word等软件来展示自己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
另一方面,要注意教学细节,达到春风化雨的教学效果。小学信息技術课堂中渗透品德教育并不需要刻意地安排时间和内容,两者的整合应落在实处。为了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鼓励学生的创新思想和行为,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学会用电脑来展示自己的才華,允许学生借助网络资源完成自己的设计,让学生大胆探索。与此同时,教师为了培养学生养成细心的好习惯。在讲授“文件与文件夹”知识中,要求学生从一开始就要学会正确的文件分类方式,从而能够管理电脑中的文件,方便查找和使用。通过一段时间的纠正和改进,学生不仅能够养成分类管理电脑文件的习惯,还能使学生变得更加细心。
三、多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协作理念
团队协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团队协作不仅能够增加团队凝聚力,更能够培养成员之间的理解、宽容、与人为善、乐于助人、勇于奉献等优秀品质。未来信息技术的发展,离不开团队协作。为此,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课堂要重视学生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可以多采用分组合作的教学模式,通过布置一定难度的任务,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协作完成,能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制作电子报刊时,既可以要求学生结合前面所讲的围绕品德教育相关主题内容进行收集和编排,又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加强学生对所学信息技术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协作意识。再者,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认识到人际交往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李金发.思想品德教育在小学信息技术课中的渗透[J].才智,2016(10).
[2]何俊.生成性资源在小学信息技术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6(24).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品德教育正所谓“德育为先、以德育人”,培养品德高尚的人是每一所学校及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承担的责任。目前,新课程标准要求将品德教育渗透到各个学科教学中,以此促进学生品德修养的提升,这也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操作性和实用性很强的学科,颇受小学生喜爱,信息技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积极主动渗透品德教育。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爱玩、调皮是小学生的天性,在上信息技术课时,他们常常注意力不集中,随意操作电脑。为此,小学信息技术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教会学生正确地使用电脑,引导学生养成爱机护机的好习惯。小学生的可塑性很强,平时接触的电脑和网络的机会很多,信息技术教师应规范学生的操作习惯。在日常教学中,严格要求学生遵守机房的规章制度,爱护微机设备及机房环境,不能随意拆卸点微机设备和下载东西。一旦发现不良的操作习惯或“故意”损坏电脑的行为,一定要进行品德教育。例如,有的学生对电脑键盘、鼠标等乱托乱拽甚至摔打,教师就应该以此为例,对学生进行“爱机”及“爱护公共财物”教育。再如,有的学生不按规定开关机,教师就要做好监督工作,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让学生明白自身行为所产生的后果以及保护计算机设备的重要性,加强学生的自我约束。又如,在“使用因特网进行主题探究学习”的教学中,有的学生一打开电脑,就迫不及待地想玩游戏,对教师所讲的信息技术知识不感兴趣,甚至浏览不健康的网页等,为此信息技术教师必须讲清楚网络与游戏的利与弊,列举一些因为沉迷游戏而陷入困境的青少年事例以及网络违法犯罪受到道德和法律制裁的案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上网观,自发遵守网络文明公约,在知识和情感上懂得健康上网的重要性,能够严格规范自己的上网行为。
二、丰富和创新课堂教学内容,加深学生的思想感悟
小学信息技术教师除了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外,也要有意识地渗透品德教育。一方面,要坚持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意识,开展有效的品德教育。信息技术的一大优点就是生动形象,便于学生直观感受,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体验。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学生开始接触许多新的信息技术知识时,教师可向学生讲述信息技术背后的故事,如“王选的激光照排”“王永民的五笔字型”“联想成功的背后”等教育内容,鼓励学生向主人公学习,加深学生的爱国情感,让大家体会到信息技术与国家发展息息相关,激励学生努力学习信息技术知识,以便于将来更好地为国家信息化、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当然,在实际教学中,信息技术教师也可以利用教材中关于爱国主义的文字、图片、动画等形式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此外,教师还可以举行一些制作比赛,如“美丽的中国”“中国梦,我的梦”等主题比赛,引导学生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利用windows中的作图工具或者Word等软件来展示自己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
另一方面,要注意教学细节,达到春风化雨的教学效果。小学信息技術课堂中渗透品德教育并不需要刻意地安排时间和内容,两者的整合应落在实处。为了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鼓励学生的创新思想和行为,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学会用电脑来展示自己的才華,允许学生借助网络资源完成自己的设计,让学生大胆探索。与此同时,教师为了培养学生养成细心的好习惯。在讲授“文件与文件夹”知识中,要求学生从一开始就要学会正确的文件分类方式,从而能够管理电脑中的文件,方便查找和使用。通过一段时间的纠正和改进,学生不仅能够养成分类管理电脑文件的习惯,还能使学生变得更加细心。
三、多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协作理念
团队协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团队协作不仅能够增加团队凝聚力,更能够培养成员之间的理解、宽容、与人为善、乐于助人、勇于奉献等优秀品质。未来信息技术的发展,离不开团队协作。为此,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课堂要重视学生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小学信息技术课堂可以多采用分组合作的教学模式,通过布置一定难度的任务,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协作完成,能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制作电子报刊时,既可以要求学生结合前面所讲的围绕品德教育相关主题内容进行收集和编排,又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加强学生对所学信息技术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协作意识。再者,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认识到人际交往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李金发.思想品德教育在小学信息技术课中的渗透[J].才智,2016(10).
[2]何俊.生成性资源在小学信息技术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