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哲學社会科学的繁荣程度和发展水平是国家文明程度的衡量标尺,也是国家综合国力、文化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高校社科工作者担负起舆论引导、宣传教育、价值引领和科研工作的新任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研究也得以持续推进。高校社科工作者应针对疫情防控背景下面临的新问题开展创新研究,以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创新持续发展,不断丰富和完善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体系。
关键词:价值引领;舆论引导;育人使命
中图分类号:C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0)42-0129-03
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程度和发展水平是国家文明程度的衡量标尺,也是国家综合国力、文化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2020年新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高校社科工作者担负起新任务,持续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研究。
一、疫情防控背景下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面临的新问题
(一)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科研经费不足
一方面,文理科经费投入差距较大。国家和地方政府在省属院校及地方院校的资金投入差距较大,地方高校从整体来看资金投入不足;高校内文科和理论的科研经费投入也存在普遍“重理轻文”的局面;各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科研经费相对不足,严重制约了相关研究和持续发展。其次,“双一流”高校和普通高校经费投入悬殊。普通本科高校、高职院校所获得经费、资源相对不足,所获得的支持也明显不足。究其原因,是自然科学科研成果转化相对较快,但这对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持续繁荣发展颇为不利。
(二)服务社会能力有待加强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推广价值在于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疫情防控背景下,高校社科工作者应该切实增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决扛起疫情防控责任,为疫情防控工作贡献智慧和力量。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哲学社会科学应更好地发挥其作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周期相对较长,成果转化速度较慢,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对较少,协同创新能力与成果转化能力不强,应用学科相对滞后,自我创新发展能力不足,服务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也有待提高。
(三)学术创新能力有待提高
学术创新是科技发展的根本,是学术理论研究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必须旗帜鲜明加以坚持。” [1]在疫情防控的形势下,社会、经济、文化都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应对疫情的政策方针凸显了我国的制度优势,此次疫情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现代治理能力一次空前的检验,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人民用实际行动交出了一份答卷,也为世界提供了解决问题的“中国方案”。疫情防控形势下哲学社会工作者要抓住关键时期创新理论,切实发挥好应有作用。让理论在群众中开花结果,这是社科工作者的重要使命。
(四)科研管理信息化水平落后
科研管理的信息化水平较低,信息化工作主要集中于数据收集和整理阶段,难以有效利用“互联网+”等云端技术对信息资源进行深层次挖掘,因此很难满足大数据时代科研管理和现代化学术服务的新要求。
二、高校社科工作者承担的新任务
青年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高校社科工作者承担着舆论引导、宣传教育、价值引领、科学研究的重要任务。
(一)做好疫情防控阻击战的舆论引导
疫情危机的不确定性决定了疫情阻击战的持久性,社科工作者要积极进行舆论引导,带领师生坚定战“疫”必胜的信心,展示众志成城、守望相助的精神风貌,在全面建设小康、决胜脱贫攻坚时期,做好舆论宣传引导,用舆论温暖高校,温暖社会。此次阻击战的胜利充分凸显了我国的制度优势,广大社科工作者要做好社会制度优越性讲解,发挥专业优势,做好对学生的人文关怀,积极有效引导高校舆论舆情。
(二)做好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宣传教育
新冠疫情暴发后,党中央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专题会议,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亲自指挥,听取工作汇报并做出重要指示,进行决策部署,发表重要讲话。高校社科工作者应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服从党的决策部署,把党的指示宣传到学生心中,渗透校园的每个角落。
(三)强化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价值引领
哲学社会科学的历史使命和重要责任之一就是价值引领。在疫情防控的重要时期,社科工作者应用好理论武器,引领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强化责任担当,在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下,深入挖掘抗疫精神和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用鲜活的案例引导学生、培育学生。
(四)做好疫情防控阻击战的科研工作
科学技术是人类战胜疫情的锐利武器,科学技术是核心战斗力,也是核心防控力,是疫情防控的关键因素。疫情的暴发对社科工作者提出了新的研究命题,社科工作者要做好政策优化研究,发挥智库在疫情防控中的作用,为全面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出谋划策。同时,社科工作者也要面对重大疫情开展哲学思考,对人类命运共同体进行哲学反思,开展人类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等哲学命题研究,用新的成果体现中国立场,贡献中国智慧,呈现中国价值,形成中国方案,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提供智力支持。
三、高校社科研究的新使命
疫情防控背景下高校社科工作者肩负起了新任务,其理论研究要与时俱进地体现时代特点,满足社会需要。
(一)结合时代背景,准确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在疫情防控形势下,应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强化具有强大引领力和凝聚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坚定信念 [2]。疫情暴发以来,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上下一心、同心同德、共克时艰,力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谱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为世界人民抗疫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应结合抗疫的实际,紧跟时代步伐,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二)服务当前社会发展新需求
时代发展的需要是理论创新的源泉与动力所在。从人民立场出发,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社科工作者要聚焦人民的实践创造,指出要“多到实地调查研究,了解百姓生活状况、把握群众思想脉搏,着眼群众需要解疑释惑、阐明道理,把学问写进群众心坎里” [3]。社科工作者应该把党和国家面临的重大问题作为重点研究对象,运用理论研究成果解决各类矛盾,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建设,满足社会当前发展新需求。
(三)丰富完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
中国抗疫的胜利充分展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发挥了社会主义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坚持全国一盘棋,就是运用整体思维和辩证思维,统筹各方面因素、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各方面力量,坚持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兼顾局部发展,把各方面、各因素放在系统整体框架中,进行统筹协调、整体推进以解决全局性、根本性、战略性问题 [4]。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中国问题是丰富和完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关键,需立足国情,把握时代脉搏,解决中国问题。同时,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是国家软实力的有效展现,因此提升国家软实力也是哲学社会科学的新使命。
(四)凝聚中国智慧,贡献中国方案
疫情是人类的公敌,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在全球疫情暴发的严峻形势下,中国政府提出了世界各国应携手合作、共同抗疫的中国方案,贡献了大国智慧,彰显了大国担当,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在解读中国实践、构建中国理论上,我们应该最有发言权,但实际上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在国际上的声音还比较小,我们时常处于有理没处说、说了也传不开的被动境地。” [5]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不断提升社科研究的国际话语能力,向世界发出中国声音,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完善智库,不断提升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国际影响力。
四、结语
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高校社科工作者担负起教学的新任务,社科工作者应不断提升科学研究的国际话语权,让世界听到中国声音,不断提升哲学社会科学的国际影响力。在此背景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研究也得以持续推进,不断丰富和完善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体系。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2016-05-19(02).
[2] 陈强胜. 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原则与使命[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06):141-144.
[3] 习近平.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 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06.
[4] 田克勤,张林. 全球抗疫下的中国制度和治理优势[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04):09-17.
[5] 习近平. 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談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2016-05-19(02).
(荐稿人:刘志峰,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教育教学部主任,教授)
(责任编辑:邹宇铭)
基金项目:2020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课题编号:202007031,项目类别:年会确认课题。
作者简介:苏燕华(1984-),女,硕士,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系团总支副书记,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价值引领;舆论引导;育人使命
中图分类号:C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0)42-0129-03
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程度和发展水平是国家文明程度的衡量标尺,也是国家综合国力、文化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2020年新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高校社科工作者担负起新任务,持续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研究。
一、疫情防控背景下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面临的新问题
(一)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科研经费不足
一方面,文理科经费投入差距较大。国家和地方政府在省属院校及地方院校的资金投入差距较大,地方高校从整体来看资金投入不足;高校内文科和理论的科研经费投入也存在普遍“重理轻文”的局面;各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科研经费相对不足,严重制约了相关研究和持续发展。其次,“双一流”高校和普通高校经费投入悬殊。普通本科高校、高职院校所获得经费、资源相对不足,所获得的支持也明显不足。究其原因,是自然科学科研成果转化相对较快,但这对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持续繁荣发展颇为不利。
(二)服务社会能力有待加强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推广价值在于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疫情防控背景下,高校社科工作者应该切实增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决扛起疫情防控责任,为疫情防控工作贡献智慧和力量。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哲学社会科学应更好地发挥其作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周期相对较长,成果转化速度较慢,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对较少,协同创新能力与成果转化能力不强,应用学科相对滞后,自我创新发展能力不足,服务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也有待提高。
(三)学术创新能力有待提高
学术创新是科技发展的根本,是学术理论研究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必须旗帜鲜明加以坚持。” [1]在疫情防控的形势下,社会、经济、文化都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应对疫情的政策方针凸显了我国的制度优势,此次疫情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现代治理能力一次空前的检验,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人民用实际行动交出了一份答卷,也为世界提供了解决问题的“中国方案”。疫情防控形势下哲学社会工作者要抓住关键时期创新理论,切实发挥好应有作用。让理论在群众中开花结果,这是社科工作者的重要使命。
(四)科研管理信息化水平落后
科研管理的信息化水平较低,信息化工作主要集中于数据收集和整理阶段,难以有效利用“互联网+”等云端技术对信息资源进行深层次挖掘,因此很难满足大数据时代科研管理和现代化学术服务的新要求。
二、高校社科工作者承担的新任务
青年时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高校社科工作者承担着舆论引导、宣传教育、价值引领、科学研究的重要任务。
(一)做好疫情防控阻击战的舆论引导
疫情危机的不确定性决定了疫情阻击战的持久性,社科工作者要积极进行舆论引导,带领师生坚定战“疫”必胜的信心,展示众志成城、守望相助的精神风貌,在全面建设小康、决胜脱贫攻坚时期,做好舆论宣传引导,用舆论温暖高校,温暖社会。此次阻击战的胜利充分凸显了我国的制度优势,广大社科工作者要做好社会制度优越性讲解,发挥专业优势,做好对学生的人文关怀,积极有效引导高校舆论舆情。
(二)做好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宣传教育
新冠疫情暴发后,党中央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专题会议,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亲自指挥,听取工作汇报并做出重要指示,进行决策部署,发表重要讲话。高校社科工作者应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服从党的决策部署,把党的指示宣传到学生心中,渗透校园的每个角落。
(三)强化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价值引领
哲学社会科学的历史使命和重要责任之一就是价值引领。在疫情防控的重要时期,社科工作者应用好理论武器,引领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强化责任担当,在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下,深入挖掘抗疫精神和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用鲜活的案例引导学生、培育学生。
(四)做好疫情防控阻击战的科研工作
科学技术是人类战胜疫情的锐利武器,科学技术是核心战斗力,也是核心防控力,是疫情防控的关键因素。疫情的暴发对社科工作者提出了新的研究命题,社科工作者要做好政策优化研究,发挥智库在疫情防控中的作用,为全面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出谋划策。同时,社科工作者也要面对重大疫情开展哲学思考,对人类命运共同体进行哲学反思,开展人类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等哲学命题研究,用新的成果体现中国立场,贡献中国智慧,呈现中国价值,形成中国方案,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提供智力支持。
三、高校社科研究的新使命
疫情防控背景下高校社科工作者肩负起了新任务,其理论研究要与时俱进地体现时代特点,满足社会需要。
(一)结合时代背景,准确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在疫情防控形势下,应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强化具有强大引领力和凝聚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坚定信念 [2]。疫情暴发以来,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上下一心、同心同德、共克时艰,力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谱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为世界人民抗疫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应结合抗疫的实际,紧跟时代步伐,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二)服务当前社会发展新需求
时代发展的需要是理论创新的源泉与动力所在。从人民立场出发,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社科工作者要聚焦人民的实践创造,指出要“多到实地调查研究,了解百姓生活状况、把握群众思想脉搏,着眼群众需要解疑释惑、阐明道理,把学问写进群众心坎里” [3]。社科工作者应该把党和国家面临的重大问题作为重点研究对象,运用理论研究成果解决各类矛盾,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建设,满足社会当前发展新需求。
(三)丰富完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
中国抗疫的胜利充分展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发挥了社会主义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坚持全国一盘棋,就是运用整体思维和辩证思维,统筹各方面因素、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各方面力量,坚持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兼顾局部发展,把各方面、各因素放在系统整体框架中,进行统筹协调、整体推进以解决全局性、根本性、战略性问题 [4]。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中国问题是丰富和完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关键,需立足国情,把握时代脉搏,解决中国问题。同时,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是国家软实力的有效展现,因此提升国家软实力也是哲学社会科学的新使命。
(四)凝聚中国智慧,贡献中国方案
疫情是人类的公敌,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在全球疫情暴发的严峻形势下,中国政府提出了世界各国应携手合作、共同抗疫的中国方案,贡献了大国智慧,彰显了大国担当,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在解读中国实践、构建中国理论上,我们应该最有发言权,但实际上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在国际上的声音还比较小,我们时常处于有理没处说、说了也传不开的被动境地。” [5]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不断提升社科研究的国际话语能力,向世界发出中国声音,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完善智库,不断提升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国际影响力。
四、结语
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高校社科工作者担负起教学的新任务,社科工作者应不断提升科学研究的国际话语权,让世界听到中国声音,不断提升哲学社会科学的国际影响力。在此背景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研究也得以持续推进,不断丰富和完善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体系。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2016-05-19(02).
[2] 陈强胜. 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原则与使命[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06):141-144.
[3] 习近平.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 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06.
[4] 田克勤,张林. 全球抗疫下的中国制度和治理优势[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04):09-17.
[5] 习近平. 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談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2016-05-19(02).
(荐稿人:刘志峰,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教育教学部主任,教授)
(责任编辑:邹宇铭)
基金项目:2020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课题编号:202007031,项目类别:年会确认课题。
作者简介:苏燕华(1984-),女,硕士,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系团总支副书记,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