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机械设备的规范化管理

来源 :机电一体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tc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工程机械现代化的实现,工程企业“向管理要效益”的理念不断深化,也认识到机械设备的管理、维护与保养对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有着重要的影响。加强机械设备管理、实施设备管理制度,并探索新的管理模式,提高机械设备的工作效率和使用寿命,从而大幅度降低企业经济成本。本文就企业机械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提高企业的机械设备管理水平。
  【关键词】机械设备;管理;措施
  所谓机械设备管理就是根据生产经营的目标,利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对机械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的综合管理工作。机械设备管理的目的采取一系列措施对设备进行综合管理,保持设备完好;利用修理、改造和更新等手段提高设备的完好率,充分发挥设备效能,保证产品的产量、质量和设备的安全运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一直以来,机械设备都是企业生产中重要的物质基础。先进设备和新型工艺是提升作业效益、质量以及改善生产条件的决定性因素。而同时,机械设备管理中却存在着诸多问题,如管理机制不健全、机械设备管理与生产管理脱节、操作人员素质不高、管理层对设备管理重视不够、机械设备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等。针对上述问题,提升设备生产技术水平和设备管理水平,对企业生产系统的正常运行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机械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管理机制不健全,管理制度不完善
  当前,企业机械设备普遍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管理机制不健全,管理制度不完善。相当一部分的企业缺乏完整、严格的机械设备管理制度,对实际工作中,往往忽视了设备管理制度的重要性,没有建立相关的工程机械设备台账、技术资料档案等。致使管理工作处于无章可循、管理无序的杂乱状态。还有一部分企业盲目精简机构,取消专设的设备管理岗位,由此导致管理层与操作层之间的脱节,在管理上缺乏系统性、科学性。此外,对机械设备了解停留在依靠说明书层次,只凭经验管理设备,设备使用没有明确的责任主体,这些都是造成机械设备管理工作混乱的主要原因之一。
  1.2 缺乏相应的培训投入
  企业工程技术设备逐步向于自动化生产,这对工程设备技术人员的要求也趋于科技化、专业化。虽然一些企业在内部设置了相应的岗位或人员,但其在岗人员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水平与技术标准还相差一定距离。由于机构、人员更迭较为频繁,设备管理及维修人员接受专业指导时间有限,在岗人员对设备管理的认识尚较模糊,技术管理水平较弱,在管理过程中,未能规范的开展设备管理工作。
  而有些企业不重视对技术岗位人员的培训投入,只是花耗大量资金用于购买先进设备,导致设备管理人员技能与机械设备不匹配,难以适应机械自动化、机电一体化程度高的设备管理的需要。
  1.3 机械设备使用与保养不协调
  现在企业对于机械设备普遍存在重使用、轻保养的现象,大部分企业对机械的维修保养没有落实到位,虽然实行了“定人、定机”制度,固定了机械的操作人员,却忽略了“定人保养”制度,没有把机械维修、保养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落实到个人,分清责任,造成操作人员只“管用不管修”,机修人员也疲于应付,一旦机械发生故障,操作人员与机修人员互相推卸责任。
  这种“重使用轻保养”的现象,不但会影响正常的运行生产、增加了机械的维修成本,而且会降低设备的使用年限。然而很多企业生产管理人员并未意识到这点,着重短期利益,短期行为严重。为赶工期抢进度、创业绩,不惜拼设备或超荷使用机械,造成机械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下工作,严重的还带故障作业,甚至违章操作,没有从大局的考虑有组织、有计划地安排时间对机械进行检修和保养,只由操作人员随意进行“事后修理”进行补救。这就会导致,机械严重磨损老化,需投入大量的时间、人力和财力进行维修,这会对紧张的生产任务造成压力,同时也增加了维修成本,固定资产无形流失,还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2 加强企业机械设备管理的主要措施
  2.1 建立健全设备管理制度,实现标准化管理
  健全的机械设备管理体制应该建立在完善的管理机构的基础上,管理机构则通过细致的组织,实现相应管理责任的落实和具化。设备管理制度必须覆盖设备从选型、采购、使用、维修、管理和报废的全过程。必须明确各级管理的职能和权限,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并且具有全员参与的功能,做到随时或定期严格、认真检查管理机构的配置是否合理,运作是否正常,及时找出影响机管工作的不利因素且给予调整;做到灵活、科学地利用企业的人才资源,尽量保持管理人员工作岗位相对稳定,充分调动各级管理职能和各级管理人员的管理主观能动性及工作积极性。给提高企业机管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基础。
  2.2 强化人才培训,提升专业技术水平
  创建具有专业素质的设备管理队伍。定期对主管设备的管理人员、操作人员、技术人员、维修人员进行业务技术培训,通过培训,系统地学习相关设备的科学管理知识,提高科学管理水平,结合企业实际,切实抓好设备管理基础工作,运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和先进的技术指导实际工作,采用新技术,提高设备完好率,准确迅速判定设备故障,及时进行维修排故。最终实现延长设备寿命、保障生产安全和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
  2.3 协调机械设备维修与保养
  提高认识,重视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从预防的立场出发,拟订设备维修保养计划,掌握日常机械技术分析情况,加强日常检测工作。
  根据机械设备的特点来制定相应的维护保养制度,制定相关标准,组织参与人员,坚持维护保养实行“养修并重,预防为主”的原则,各个机械设备在实际运作中严格按照保养制度来进行定期保养,减少设备的故障率,由此又可以减少设备的维修次数,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维修费用。
  必须提高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水平。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是为了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和工作效率,预防安全生产事故,那么要提高维护保养水平就需要使维护保养规范化、制度化和工艺化。维护保养是要在一定的技术标准下开展的,按照一定的工艺流程来进行保养,运用先进技术工艺来提高保养的水平。
  3 结语
  机械设备管理作为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有序进行。企业管理者一定要认识到机械设备管理的重要性,根据本企业设备的特点来制定适合本企业,全面而完善的机械设备管理制度。
  机械设备管理可以提高设备的工作效率,提高工业生产力。机械设备是否正常的运行,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以及企业的持续发展。因此,每个企业都必须要进行高水平的械设备管理与维护保养工作,以减少设备故障发生。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开展技术创新,不断改善设备的性能,及时预测设备故障;开展针对性的设备管理工作,确保设备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原材料能耗低、设备使用寿命长,工作效率高。从而降低企业设备投入,提高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庆红.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初探[J].四川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
  [2]杨贺军.浅析机械设备管理与维修保养[J].大观周刊,2012 (51).
  [3]祁杰现代生产型企业机械设备管理探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1(5).
  [4]魏杏林.机械设备管理及维修的措施探讨[J].科技致富向导,2013(17).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番泻叶对腹泻小鼠肠道乳糖酶活性的影响,为脾虚腹泻的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12只实验小鼠根据体质量分层分为2组各6只,正常组小鼠灌胃等量无菌水7d,常规饲养,模
税制结构变动对私人、个体和企业行为的影响,以往的学者研究较多,却忽视了税制结构对政府决策行为的研究。其实,对税收收入的顾虑是政府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出台的重要考虑因素。我
本文介绍了绿色刀具的绿色特性和生命周期设计体系,并研讨了绿色刀具的设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