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文化指的是关于人与生物系统的自然环境之间关系的研究、认识及维护这种关系的协调而建立的各种物质、组织制度、观念的总和。1972年6月《人类环境宣言》就指出:为了这一代和将来的世世代代,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已经成为人类一个紧迫的目标。在21世纪的今天,对儿童进行生态文化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校立足校园,依托社区,开发生态文化教育资源,利用各种教育方式和途径来唤醒儿童的生命意识,启迪儿童,使他们意识到人类应与自然平等和谐地相处,最终成为有生态意识的人。
一、立足校园,进行生态文化教育活动
校园是少年儿童生活的主要场所之一,也是对少年儿童进行生态文化教育的主阵地。生态教育活动在儿童的心理播下“绿色”的种子,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态文化意识。
1.营造氛围,把生态文化教育融进校园环境建设中
心理学指出:最有效的教育莫过于不知不觉的熏陶和感染。我们要让校园环境成为对儿童进行生态文化教育的场所,让儿童时刻沉浸在自然和谐的美中。我们在校园里栽上花草树木,这里芳草流翠、绿树婆娑、鸟语花香、彩蝶飞舞。小鸟把窝筑在高高的雪松上、密密的小竹林中、香樟的浓荫深处。鸟和孩子们和睦相处,孩子拍手笑,小鸟喳喳叫,成为校园的一道独特的风景。在篮球场和跑道四周围种上草坪,把球场和跑道用绿色镶嵌起来。孩子们玩累了,就躺在草坪上小憩;课间老师们也喜欢席地而坐,或静思,或捧读,或交谈,构成了一幅幅人与自然亲密无间的鲜活图画。生活在这样的环境,感受到被美拥抱,孩子怎能不与自然亲近!
2.有机渗透,把生态文化教育融进学科教学中
语文、自然、思想品德等教科书中都蕴藏着丰富的生态文化教育内容,因此,可以将教育活动与各学科的综合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我们通过知识的迁移,对学生进行生态文化教育,让他们成为有良好生态意识的人。例如,在自然课上,我们通过多媒体欣赏人类居住地球的美丽,同时展示沙尘暴、土壤沙漠化、水源大气污染等资料、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产生这些灾害的原因是什么。经过讨论,孩子们找到了答案:由于人类不友好的行为,导致当前生态环境日趋恶劣,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空气、水和土地正遭受着严重的破坏,动物的濒临灭绝,森林资源的日益减少,土壤的过分流失和沙化……给人类带来了许多灾难,如:世界上每分钟有85吨污水排入江河湖海,每分钟有28人死于环境污染。学生们纷纷表示:要自觉保持环境卫生,不做污染环境的事,爱护山林绿地和有益珍稀动物。
二、依托社区,进行生态文化教育活动
社区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生态文化教育的重要基地。学生们常常走出校门,走进社区开展环保实践活动。
多年前,手帕是文明人的象征,而近年来,很难看见手帕的踪迹。这是什么原因呢?于是我校与社区手拉手,以家庭为单位进行调查采访,原来是纸巾占据了市场。手帕和纸巾哪一个更好呢?家长和学生们再进行调查,查阅资料,算了三本账:一是环保账,手帕可以反复使用,纸巾则是一次性的,每生产一吨纸巾就要使17棵树死于非命。巨大的木材资源就化成一张张纸巾被我们扔掉了。纸巾用得越多地球的绿色就越少,生产手帕时却很少产生污染。尽管多数人都说会把用过的纸巾扔进垃圾筒里,但仍然造成许多垃圾。二是经济账,手帕每条两元钱可用两年,纸巾每包平均5角钱,假设每周用一包,一年要花24元钱。三是健康账,劣质纸巾消毒不严格,影响健康;部分纸巾添加化学物质,容易刺激皮肤。用手帕可阻细菌的传播,勤洗手帕,可养成讲卫生、爱劳动的好习惯。这账一算,学生们得出结论:小手帕好处大。于是,五年级学生向全校师生及社区居民发出倡议: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小小手帕功不可没,爷爷奶奶叔叔阿姨,爸爸妈妈老师同学,大家都来用手帕。
渗透着生态文化教育内容的实践活动,丝毫找不到说教的痕迹。学生与家长小手拉大手,在愉快、宽松的环境里既获得了知识,愉悦了身心,又积累了真切的情感体验,感受到我们的生活与生态环境息息相关,感受到生活在不被污染的环境中该是多么幸福。他们学会了善待地球,并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生态环境保护行动。
一、立足校园,进行生态文化教育活动
校园是少年儿童生活的主要场所之一,也是对少年儿童进行生态文化教育的主阵地。生态教育活动在儿童的心理播下“绿色”的种子,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态文化意识。
1.营造氛围,把生态文化教育融进校园环境建设中
心理学指出:最有效的教育莫过于不知不觉的熏陶和感染。我们要让校园环境成为对儿童进行生态文化教育的场所,让儿童时刻沉浸在自然和谐的美中。我们在校园里栽上花草树木,这里芳草流翠、绿树婆娑、鸟语花香、彩蝶飞舞。小鸟把窝筑在高高的雪松上、密密的小竹林中、香樟的浓荫深处。鸟和孩子们和睦相处,孩子拍手笑,小鸟喳喳叫,成为校园的一道独特的风景。在篮球场和跑道四周围种上草坪,把球场和跑道用绿色镶嵌起来。孩子们玩累了,就躺在草坪上小憩;课间老师们也喜欢席地而坐,或静思,或捧读,或交谈,构成了一幅幅人与自然亲密无间的鲜活图画。生活在这样的环境,感受到被美拥抱,孩子怎能不与自然亲近!
2.有机渗透,把生态文化教育融进学科教学中
语文、自然、思想品德等教科书中都蕴藏着丰富的生态文化教育内容,因此,可以将教育活动与各学科的综合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我们通过知识的迁移,对学生进行生态文化教育,让他们成为有良好生态意识的人。例如,在自然课上,我们通过多媒体欣赏人类居住地球的美丽,同时展示沙尘暴、土壤沙漠化、水源大气污染等资料、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产生这些灾害的原因是什么。经过讨论,孩子们找到了答案:由于人类不友好的行为,导致当前生态环境日趋恶劣,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空气、水和土地正遭受着严重的破坏,动物的濒临灭绝,森林资源的日益减少,土壤的过分流失和沙化……给人类带来了许多灾难,如:世界上每分钟有85吨污水排入江河湖海,每分钟有28人死于环境污染。学生们纷纷表示:要自觉保持环境卫生,不做污染环境的事,爱护山林绿地和有益珍稀动物。
二、依托社区,进行生态文化教育活动
社区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生态文化教育的重要基地。学生们常常走出校门,走进社区开展环保实践活动。
多年前,手帕是文明人的象征,而近年来,很难看见手帕的踪迹。这是什么原因呢?于是我校与社区手拉手,以家庭为单位进行调查采访,原来是纸巾占据了市场。手帕和纸巾哪一个更好呢?家长和学生们再进行调查,查阅资料,算了三本账:一是环保账,手帕可以反复使用,纸巾则是一次性的,每生产一吨纸巾就要使17棵树死于非命。巨大的木材资源就化成一张张纸巾被我们扔掉了。纸巾用得越多地球的绿色就越少,生产手帕时却很少产生污染。尽管多数人都说会把用过的纸巾扔进垃圾筒里,但仍然造成许多垃圾。二是经济账,手帕每条两元钱可用两年,纸巾每包平均5角钱,假设每周用一包,一年要花24元钱。三是健康账,劣质纸巾消毒不严格,影响健康;部分纸巾添加化学物质,容易刺激皮肤。用手帕可阻细菌的传播,勤洗手帕,可养成讲卫生、爱劳动的好习惯。这账一算,学生们得出结论:小手帕好处大。于是,五年级学生向全校师生及社区居民发出倡议: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小小手帕功不可没,爷爷奶奶叔叔阿姨,爸爸妈妈老师同学,大家都来用手帕。
渗透着生态文化教育内容的实践活动,丝毫找不到说教的痕迹。学生与家长小手拉大手,在愉快、宽松的环境里既获得了知识,愉悦了身心,又积累了真切的情感体验,感受到我们的生活与生态环境息息相关,感受到生活在不被污染的环境中该是多么幸福。他们学会了善待地球,并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生态环境保护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