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一例诊断与治疗评析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_Adr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男,52岁,因"间断腹泻、脓血便7年,再发1月",于2006年5月入住本院.   患者7年前劳累后出现腹泻,初为黄色糊状便,数日后变成黏液脓血便,10余次/日,便前有腹痛,便后可缓解,伴里急后重,无发热.抗感染治疗后缓解,但症状反复出现.3年前外院肠镜示"全结肠黏膜充血水肿,散在溃疡,回盲部未见异常",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UC)",未正规治疗,症状仍反复出现.   

其他文献
目的 利用Sysmex XE-2100血细胞分析仪提示的嗜酸粒细胞增高或无嗜酸粒细胞分类结果及异常散点图信息,探索能够快速、简便地检出疟原虫的方法.方法 用XE-2100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常规检测,对嗜酸粒细胞比值增高或无嗜酸粒细胞分类结果的标本进行显微镜检查,当镜检未发现嗜酸粒细胞异常时,继续镜检红细胞,查找疟原虫.结果 在1 501份仪器报警提示嗜酸粒细胞比值增高或无嗜酸粒细胞分类结果的标本中
答:流式细胞术已成为细胞周期和倍体分析最常用的检测方法,但用于细胞周期和倍体分析的标本其采集、制备、仪器检测和分析等各个环节均与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密切相关。值得注意的有以下几点:(1)当标本自溶、脱蜡不完全、细胞数过少(低于10^5个细胞)、肿瘤细胞含量很低(异倍体细胞数占总细胞数10%以下)时,结果必须放弃或重复检测;(2)细胞通透剂种类很多,但用于碘化丙啶(PI)染色进行细胞周期和倍体分析的细胞
病历摘要  患者男,34岁.在非洲尼日利亚工作3个月,当地流行疟疾,2007年9月1日回国.  患者9月5日开始出现发热,体温39~40℃,服用解热镇痛药后,退热至37%左右,但3~4 h后体温又上升至39~40℃,伴头痛、头晕,肌肉酸痛,乏力嗜睡,偶伴寒战。
期刊
答:液体芯片技术的建立主要基于流式荧光技术,又称悬浮阵列,该技术的核心是把微小的聚苯乙烯小球(5.6μm)用荧光染色的方法进行编码(微球的颜色是通过两种荧光染料染色得到的,调节两种荧光染料的比例可以获得100种不同颜色的微球),然后将每种颜色的微球(或称为荧光编码微球)共价交联上针对特定检测物的探针、抗原或抗体。应用时,先把针对不同检测物的编码微球混合,再加入微量待检样本,在悬液中靶分子与微球表面
编辑同志:  近日,笔者拜读了贵刊2007年第9期"质量控制"栏目中彭明婷等[1]的文章,受益匪浅.这篇文章对如何实现检验结果的互认、检验结果互认的前提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讨论,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思路和具体的办法,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对指导各级各类检验人员的实际工作帮助很大。
期刊
为提高临床免疫学检验诊断技术及实验室质量管理水平,促进临床免疫学检验诊断新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使我国临床免疫学检验诊断领域尽快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中国医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定于2008年5月10日至12日,在北京举办“第三届全国临床免疫学检验诊断新技术临床应用进展高级培训班”[2008年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批准号:2008-11-00-046(国)]。有关培训班具体事项通知如下:
答:目前化疗药物的疗效仍然较低,以胃癌为例,目前胃癌患者的单药化疗有效率仅为15%-30%,联合化疗的有效率仅为30%-50%。大家公认具有较高化疗疗效的乳腺癌新药,紫杉醇一线单药有效率为32%-62%,二线有效率仅为26%-33%。因此,探寻一种更科学高效的技术手段,在实施化疗之前,从体外检测肿瘤细胞的药物敏感性,是为患者“量身定制”治疗方案的关键。
编辑同志:  受王鸿利教授委托,对肖国辉读者的来信提出我们的看法和意见如下。
期刊
氯氮平(Clozapine,CZP)是第一代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是目前国内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常用药物之一,它的发现曾被誉为精神病治疗史上的一大飞跃,是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一个金标准和最后的手段[1],但CZP诱发粒细胞缺乏症的危险性较高,而且发生机制目前还不清楚。
期刊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的颁布,无偿献血制度开始实施,无偿献血为临床医疗提供了有效的保障.它是一项崇高的人道主义事业,既关系到人民健康水平的提高,又是社会文明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