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教学的几种错误倾向

来源 :天津教育·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ailswuy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言文的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早已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而且在大力倡导传统文化的当下,其越来越受到广泛的重视。一直以来,文言文的教学是一个难点,教师教得单一,学生学得枯燥。可以说,文言文的教学问题还是比较严重的。
  词句释义散乱
  当下文言文的教学理念是:不能“重言轻文”,亦不能“重文轻言”,“言文统一”才是正道。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考试因素的影响,先言后文的教学方法还是普遍存在的,大都是先进行翻译,再进行分析。这种教学虽然能够在夯实基础、通晓文意后有利于理解分析文言文,但是千篇一律,略显乏味。
  在我听过的课例中,无论是哪种教学形式,在词句翻译上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对相应的文言现象缺少必要的归纳和整理。要么是推进式的翻译,要么是选点式的解疑。字词处理显得不够整饬,学生掌握起来还是较为困难,多靠反复训练才能记住,很难形成学生文言词句的翻译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够有意引领学生进行诸如“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文中通假”“古今异义”等的归类整理,坚持下去,学生对文言词句的特点及使用规律就会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对于文言现象的归类,部编新教材是有所体现的。例如,在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课后“思考探究”第三题中,对语气词“邪”“耳”“乎”的整理,就能够让学生用虚词的语气读出作者的心理,较为全面地掌握虚词的使用情况;再如,通过这课课后“积累拓展”第四题中对文言称谓“卿”“孤”“大兄”的归纳,学生就会知道这些称谓有自称,有他称,有爱称、敬称等,以此为基础再进行拓展搜集,学生对此知识的掌握将会全面而集中,远比零打碎敲的孤立掌握有效得多。此外,文言文教学当中“块状”化的知识掌握应当成为我们教学的常态。当然这一内容的处理也绝不能模式化,文言文教学不是汉语言文字的教学,如何将上述内容与文本的品读分析自然地结合在一起,是我们要深入思考的课题。
  语言品位匮乏
  纵观众多文言文教学课堂,语言的品位都不够突出,大都在词句翻译、内容理解、主题把握上下功夫,对于语言的咀嚼很少有精彩的表现。我曾经听过《岳阳楼记》一课,教师在通读之后带领学生翻译了课文的第一、二段内容,虽然顺利地完成了课程,但是课堂气氛沉闷无趣,尤其是在翻译的过程中显得机械。这样一堂课下来,我想学生掌握内容的程度还是处于浅层,对词句翻译的掌握也不会有太好的效果。但如果采用言文统一的处理形式,抓住语言进行品味,效果应当大不一样。比如对文章第二段的处理可以通过这样的两个问题进行架构:通过朗读,这一段所描写的景色给你的感受是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宏阔壮美、千变万化”);哪些字最能体现景色“宏阔壮美”的特点?(在感受了整体意境的基础上,引领学生抓出“衔”“吞”“通”“极”等词,再解词义,进而牵出句意段意的理解,最后再通过朗读深入感受文字的意境。)我想这样的教学,既抓住了字词这一根本,使学生品味出了语言的简练精妙,又使学生领悟了文字的意境,效果自不待言。
  内容拓展过度
  教学中经常会借助课外资源,但若是把文本的内涵、情感抽离出来,过于依赖课外资源对文本进行理解,那就偏离了方向。外求是为了助力內寻,要从文本内的语言入手,品味出丰富的意蕴。
  我曾经听过《诫子书》一课,教师才气逼人,旁征博引,八十多字的文章上了一个多小时,但结尾的一个环节都还未完成。为何会这样?
  看看其中“品深情”这一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师在解文意,梳文脉,析文理之后,先提供了下列资料:
  资料一:诸葛亮六出祁山,与司马懿两军僵持对峙,为速战速决,诸葛亮派使者激他出战。司马懿厚待使者,不谈军事,向使者打听诸葛亮的饮食起居。根据使者的话,推测:“诸葛孔明食少事烦,其能久乎。”果然,这一年的八月,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军中,年五十四岁。而这篇《诫子书》,就是诸葛亮病逝前,写给自己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资料二:诸葛亮给诸葛瑾的信中写道:“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
  引导学生从中体悟出了诸葛亮“思念”“ 担忧”“ 期待”等情感,再指名让学生回到文本进行所谓的个性化朗读(实际上就是学生根据感觉随意朗读,教师没有进行任何指导),三个同学读完后,又出示了下面的资料,让学生自由读、齐读,用心体会情感,以表明诸葛亮的一番深情劝诫获得了巨大的成效。
  资料三:瞻,工书画,强识念,才思敏捷,不被高官厚禄所诱,终与其子战死沙场,为国捐躯。诸葛一门,三世忠贞,名留千古。可为后世“君子”之表率。
  这样的情感体悟不仅脱离了文本,而且也显得粗糙。针对这一情况的出现,究其原因还在于教师没有吃透文本,尤其是对文章言语特点的把握。我认为,只有通过对文中具体语言的品读来体味情感,这样的教学才有浓浓的语文味。
  《诫子书》这篇文章的情感表达特点是融情于理、情理交融,情感的品味自然是要缘理而行,理中即蕴含着诸葛亮对儿子的担忧与期待。开篇“夫君子之行”即看出作者对儿子的期待;“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体现了长者对晚辈语重心长的叮咛;“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这其中的慨叹则可看出作者对儿子的担忧。以这样的句子为依托,情感品读才能落到实处。
  此外,在具体教学中要抓住语言表达上的特点,通过朗读指导,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带领学生一点点走入作者的内心深处,感受文章的温度。可以抓住关键的词语和句式上的特点来进行细致的品读,实则是为了品出作者是通过什么样的言语形式来传达何种情感的。这样一来不仅明确作者写了什么,还弄清楚了作者是如何写的,语文学习深入而有实效。如“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中的“则”字,在朗读指导上就是关键的一点,如果去掉这个“则”字,对于句意的表达没有什么影响,为什么不去掉?相应的,在句子“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中的“非学”“非志”后加上一个“则”字,对句意的表达也没有任何影响,为什么不加上?这加和减正是情感传达的需要。“则”字的使用拖缓了语速,恰能传达出长者语重心长的叮咛,读之要深切速缓;“非学”“非志”句是双重否定句,加上“则”字就破坏了句子的短促有力,不能充分表达出诸葛亮望子立志成才的迫切,读之要斩钉截铁。文章最后连用六个四字短句“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达到了排比之效,整篇文章的情感如波涛暗涌,至文末拍岸而响,一个感叹号勒马收住。读之,在急速中适当停顿,最后四字,一字一拖,作者的忧叹之情、爱子之意怎能不深深打动读者?
  我想,对《诫子书》当中情感的品读,只有落实到位才能触动学生的心灵,让课堂教学务实而有效。因此,教学中还是要依托文本,抓住具有核心教学价值的内容,课堂才能精彩纷呈。
  以上是我在文言文教学中发现其存在的一些问题,虽然提供了相应的解决策略,但还是要靠广大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断地探索,以寻求更好的方法。
其他文献
对一种难处理含金黄铁矿精矿的间歇和连续的生物氧化进行了研究。间歇试验结果是用三种不同的窄粒级而表面积几乎相同的精矿获得的。结果表明质量生物氧化速率几乎恒定,黄铁
研究目的:1.超促排卵对血液中免疫学指标(免疫球蛋白、补体C、CD分子、IL-2、IL-6)的影响.2.超排卵时卵泡液(FF)中免疫学指标(免疫球蛋白、补体C、CD分子、IL-2、IL-6)的变化.3.免疫
胸腺是T细胞发育成熟的主要部位.T细胞的发育分化是通过基质细胞-胸腺微环境的直接细胞接触和分泌可溶性因子的方式来实现的.该课题研究对象是来源于小鼠胸腺基质细胞系的两
犬小孢子菌(Microsporumcanis,M.canis)是一种世界范围内都有分布的人类致病真菌,可导致人类和动物的头癣或皮癣。为抵御致病真菌的侵染,宿主通过先天免疫系统铸成第一道防线。
1991年6月27日受北京煤炭管理干部学院邀请,矿井6kV电网安全调研组及有关同志在北京矿务局出席了由中煤总公司技术发展局计划处主持的“矿井6kV电网接地保护系统研究”评议
水产养殖学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专业,而实践教学是提升专业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本文阐述了近年来实践教学中的常见问题及其原因,以此为基础对如何改革实践教学机制、提升教学质量进行了探讨。  水产行业的快速发展拉动了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而实践能力强的水产养殖学毕业生尤为抢手,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因此,各高校均对实践教学投入了更多的优质资源,期望提升教学质量,满足行业需要。但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实践教学质
期刊
近年来,作为功能组基因研究方法之一的RNA表达分析广泛应用于研究细胞处于正常或非正常环境中基因表达的差异.在此领域,研究细胞与病毒之间的相互作用时各种基因的变化显的越
摩洛哥王国杰拉达煤矿Ⅲ号主井是我国煤炭系统第一个国际上中标的海外工程项目,由江苏省煤炭基本建设公司承建。 一、地质与工程概况 井筒穿过的地质条件较为复杂,无表土复盖
在中职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上进行深入分析,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及实际的学习水平进行全面了解,将教学重点放在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方面,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提升中职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这种方式才能逐渐提升中职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中职美术课堂的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升。  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中职学生与普通高中生相比在学习表现上具有明显的差异,一般情况下,中职学生的自律性都比
期刊
底柱分段崩落采矿法。 投产初期按50米×48米一个矿块作为储量计算单元,而生产中按各条回采进路采矿。由于品位变化,很难保证矿石质量均衡,贫矿经常丢弃不采,回采顺序被打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