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要胜任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教学工作,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学习、实践、反思、协作、创新与著述能力,这是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与水平、促使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为此,必须从学习、实践、反思、协作、创新与著述这六个方面来认识教师专业发展的前提、途径、核心、条件、目标和标志。
关键词:学习;实践;反思;协作;创新;著述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新课程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也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往那种知识结构单一、仅凭经验教学的教师如今难以做好教育教学工作。要胜任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教学工作,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学习、实践、反思、协作、创新与著述能力,这是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与水平、促使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而要建设好这样一支师资队伍,则必须依托学习型社会这样一个大环境,让每个教师明确如何学会学习、实践、反思、协作、创新与著述。
一、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前提
(一)为何学
要使学习者产生学习的兴趣、欲望与内驱力,必须明确“为何学”。实施新课程,使得新与旧、现代与传统的教育理念产生巨大的碰撞,由此引发的许多问题必须通过学习与实践去解决;知识激增、信息爆炸使得学科知识的更新速度超越了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时期,只有学习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才能站在学科知识的前沿,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教育教学就是服务已成为一种现代的教育理念,也需要通过学习去把握它的内涵与外延;教师新知识、新技能、新经验是在已有的旧知识、旧技能、旧经验的基础上建构而成,学会总结与反思则是这种建构的主要手段和途径,这也需要通过学习去掌握这种研究能力……。学习,既是教师的职业要求,更是教师的神圣使命!
(二)学什么
“为何学”决定“学什么”。作为教师,主要应加强如下三个方面的学习:一是教育理论,如现代版的教育学、心理学以及新兴发展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使自己成为理论型教师;二是专业知识,如课程标准的理论,学科教学的设计、说课、听课、评课,专业学科的知识更新以及研究的最新成果等,使自己成为教学行家;三是教育科研,主要学习教学随笔、经验总结、论文点评、课题研究和研究方法这五项内容,以做到以科研指导教学,通过教学深化科研,使自己尽快由“教学型”、“经验型”向“学者型”、“研究型”、“专家型”转变,成为科研能手。
(三)怎样学
一是精心选择教材,教材必须是能体现时代要求、代表本学科本专业的最新研究成果;二是撰写学习心得,所谓“用心学习”,即是指把自己与书的作者对某一问题、某一观点的认识相比照,找到两者的差距,写出书中对自己启发最大、影响最深的内容;三是实践体验感悟,这一环节非常重要,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理论的正确与否必须通过实践来验证,而理论的学习也必须通过实践才能内化为自己知识体系的一部分。
二、实践——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作为教师,其实践能力主要体现在教学目标确定的科学性、教学计划制定的合理性和教学方式选用的恰当性等方面,其中教学方式的选用是否恰当是衡量一个教师实践能力高低的一个主要标准,因为教学方式是促使教学内容达成培训目标的有效途径和手段,能集中反映教师对新课程以及学科标准理论的理解与运用的水平;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教学内容依赖于灵活性与多样性相统一的教学方式。而要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一是必须通过学习强化用以指导实践的理论水平,二是必须通过不断的反思来纠正、强化自己的实践行为。
三、反思——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
(一)实践前反思
这种反思是以已经发生的教育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其效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其特征是带有前瞻性。它要求教师在新的教学实践前对以往的教学实践中的成功与失败、经验与教训进行反思,分析教训产生的原因和经验形成的因素,并对经验形成的因素进行理性思考,使之对即将进行的新的教学实践产生指导作用,因而这种反思带有前瞻性。
(二)实践中反思
这种反思是以正在发生的教育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其决策与行为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它的特征是带有研究性。它要求教师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开展行动研究,在行动中研究,研究行动,为改善行动,而研究,使自己通过持续不断的行动研究而较快地成长为富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反思型教师,因而这种反思带有研究性。
(三)实践后反思
实践后反思是一种重要的反思形式。这种反思是以刚刚完成的教育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其效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它的特征是带有总结性。它要求教师对如何确定科学的教学目标、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组织课堂教学、选用恰当的教学方式、进行科学评价、与学生进行良性互动等实践能力进行反思,因而这种反思带有总结性。
四、协作——教师专业发展的条件
协作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条件。而为了发挥伙伴中“长者”的作用,加强教师间的团结协作,培养教师的团队精神,提高教师的协作能力,则必须从“交流探讨”这个方面来建立一种有效的机制。因为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教育思想、教学经验,这些都是宝贵的教育资源,而组织教师进行交流研讨,则使每个教师共享这些培训资源,达到相互之间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之目的。而在交流研讨中,每个培训者都畅谈自己教学实践中的喜悦与困惑、成功与失败、经验与教训,则很容易形成一种坦诚和睦的人际关系,而这恰恰是促使教师专业发展所必需的外部环境。
五、创新——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
(一)教育理念的创新
教育理念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为教育是一种服务,这种服务不仅仅是指教师对学生充满热情、尊重、关爱、鼓励和赏识,更主要的是指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着眼于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和提升学生的生命价值,开设学生急需的学习课程,选择受学生欢迎的教育方式,提供令学生满意的学习资源;二为教育是一种对话,现代的教育理念是将教育过程理解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互动的过程,这种“对话”,既表现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共同商量决定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又表现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知识经验的互补上,使得双方能够主动投入,交流互补,共同提高。
(二)教学方式的创新
如前所言,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教学内容依赖于灵活性与多样性相统一的教学方式。而要做到教学方式的灵活性与多样性的统一,则必须实现教学方式的创新。创新是构建新课程教学方式的灵魂。那么,哪些教学方式体现了创新的要求呢?就目前教学方式的研究成果与实践效果来说,教学方式的创新主要体现在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上。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教师必须引导和教会学生能够运用自主性学习、合作性学习、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综合性学习等学习方式。这些学习方式有利于把学习内容置入学生的认知结构和生活图景之中,使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体验和感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在积极的状态下学习。
六、著述——教师专业发展的标志
名师的成长经历告诉我们,通过行动研究,以教学随笔、经验总结、课题研究等方式把自己的学习体会、实践经验、反思心得、协作表现和创新成果以物化的形式反映出来,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学风格,得到同行和社会的认可,指导别的教师的专业发展,这才真正实现了由“教学型”、“经验型”向“学者型”、“研究型”、“专家型”的转变。因此,著述能力强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标志。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善于通过写教学日记积累素材;通过写教学随笔和经验总结向社会推介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通过课题研究来解决自己教育教学中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综上所述,从学习、实践、反思、协作、创新与著述这六个方面阐述教师专业发展的前提、途径、核心、条件、目标和标志,目的在于探索教师专业发展的客观规律,打造一支服务意识浓、教育理论深、专业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的师资队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使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责任编辑:金 平
关键词:学习;实践;反思;协作;创新;著述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新课程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也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往那种知识结构单一、仅凭经验教学的教师如今难以做好教育教学工作。要胜任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教学工作,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学习、实践、反思、协作、创新与著述能力,这是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与水平、促使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而要建设好这样一支师资队伍,则必须依托学习型社会这样一个大环境,让每个教师明确如何学会学习、实践、反思、协作、创新与著述。
一、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前提
(一)为何学
要使学习者产生学习的兴趣、欲望与内驱力,必须明确“为何学”。实施新课程,使得新与旧、现代与传统的教育理念产生巨大的碰撞,由此引发的许多问题必须通过学习与实践去解决;知识激增、信息爆炸使得学科知识的更新速度超越了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时期,只有学习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才能站在学科知识的前沿,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教育教学就是服务已成为一种现代的教育理念,也需要通过学习去把握它的内涵与外延;教师新知识、新技能、新经验是在已有的旧知识、旧技能、旧经验的基础上建构而成,学会总结与反思则是这种建构的主要手段和途径,这也需要通过学习去掌握这种研究能力……。学习,既是教师的职业要求,更是教师的神圣使命!
(二)学什么
“为何学”决定“学什么”。作为教师,主要应加强如下三个方面的学习:一是教育理论,如现代版的教育学、心理学以及新兴发展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使自己成为理论型教师;二是专业知识,如课程标准的理论,学科教学的设计、说课、听课、评课,专业学科的知识更新以及研究的最新成果等,使自己成为教学行家;三是教育科研,主要学习教学随笔、经验总结、论文点评、课题研究和研究方法这五项内容,以做到以科研指导教学,通过教学深化科研,使自己尽快由“教学型”、“经验型”向“学者型”、“研究型”、“专家型”转变,成为科研能手。
(三)怎样学
一是精心选择教材,教材必须是能体现时代要求、代表本学科本专业的最新研究成果;二是撰写学习心得,所谓“用心学习”,即是指把自己与书的作者对某一问题、某一观点的认识相比照,找到两者的差距,写出书中对自己启发最大、影响最深的内容;三是实践体验感悟,这一环节非常重要,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理论的正确与否必须通过实践来验证,而理论的学习也必须通过实践才能内化为自己知识体系的一部分。
二、实践——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作为教师,其实践能力主要体现在教学目标确定的科学性、教学计划制定的合理性和教学方式选用的恰当性等方面,其中教学方式的选用是否恰当是衡量一个教师实践能力高低的一个主要标准,因为教学方式是促使教学内容达成培训目标的有效途径和手段,能集中反映教师对新课程以及学科标准理论的理解与运用的水平;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教学内容依赖于灵活性与多样性相统一的教学方式。而要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一是必须通过学习强化用以指导实践的理论水平,二是必须通过不断的反思来纠正、强化自己的实践行为。
三、反思——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
(一)实践前反思
这种反思是以已经发生的教育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其效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其特征是带有前瞻性。它要求教师在新的教学实践前对以往的教学实践中的成功与失败、经验与教训进行反思,分析教训产生的原因和经验形成的因素,并对经验形成的因素进行理性思考,使之对即将进行的新的教学实践产生指导作用,因而这种反思带有前瞻性。
(二)实践中反思
这种反思是以正在发生的教育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其决策与行为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它的特征是带有研究性。它要求教师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开展行动研究,在行动中研究,研究行动,为改善行动,而研究,使自己通过持续不断的行动研究而较快地成长为富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反思型教师,因而这种反思带有研究性。
(三)实践后反思
实践后反思是一种重要的反思形式。这种反思是以刚刚完成的教育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其效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它的特征是带有总结性。它要求教师对如何确定科学的教学目标、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组织课堂教学、选用恰当的教学方式、进行科学评价、与学生进行良性互动等实践能力进行反思,因而这种反思带有总结性。
四、协作——教师专业发展的条件
协作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条件。而为了发挥伙伴中“长者”的作用,加强教师间的团结协作,培养教师的团队精神,提高教师的协作能力,则必须从“交流探讨”这个方面来建立一种有效的机制。因为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教育思想、教学经验,这些都是宝贵的教育资源,而组织教师进行交流研讨,则使每个教师共享这些培训资源,达到相互之间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之目的。而在交流研讨中,每个培训者都畅谈自己教学实践中的喜悦与困惑、成功与失败、经验与教训,则很容易形成一种坦诚和睦的人际关系,而这恰恰是促使教师专业发展所必需的外部环境。
五、创新——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
(一)教育理念的创新
教育理念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为教育是一种服务,这种服务不仅仅是指教师对学生充满热情、尊重、关爱、鼓励和赏识,更主要的是指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着眼于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和提升学生的生命价值,开设学生急需的学习课程,选择受学生欢迎的教育方式,提供令学生满意的学习资源;二为教育是一种对话,现代的教育理念是将教育过程理解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互动的过程,这种“对话”,既表现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共同商量决定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又表现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知识经验的互补上,使得双方能够主动投入,交流互补,共同提高。
(二)教学方式的创新
如前所言,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教学内容依赖于灵活性与多样性相统一的教学方式。而要做到教学方式的灵活性与多样性的统一,则必须实现教学方式的创新。创新是构建新课程教学方式的灵魂。那么,哪些教学方式体现了创新的要求呢?就目前教学方式的研究成果与实践效果来说,教学方式的创新主要体现在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上。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教师必须引导和教会学生能够运用自主性学习、合作性学习、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综合性学习等学习方式。这些学习方式有利于把学习内容置入学生的认知结构和生活图景之中,使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体验和感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在积极的状态下学习。
六、著述——教师专业发展的标志
名师的成长经历告诉我们,通过行动研究,以教学随笔、经验总结、课题研究等方式把自己的学习体会、实践经验、反思心得、协作表现和创新成果以物化的形式反映出来,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学风格,得到同行和社会的认可,指导别的教师的专业发展,这才真正实现了由“教学型”、“经验型”向“学者型”、“研究型”、“专家型”的转变。因此,著述能力强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标志。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善于通过写教学日记积累素材;通过写教学随笔和经验总结向社会推介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通过课题研究来解决自己教育教学中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综上所述,从学习、实践、反思、协作、创新与著述这六个方面阐述教师专业发展的前提、途径、核心、条件、目标和标志,目的在于探索教师专业发展的客观规律,打造一支服务意识浓、教育理论深、专业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的师资队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使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责任编辑:金 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