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指出,作为民族的未来和希望,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就显得尤为重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新兴媒体已成为人们社会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构建有着重大影响,在这种形势下应充分利用好新兴媒体这把双刃剑构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 新兴媒体 大学生 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 构建路径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4年度石家庄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利用新兴媒体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负责人:赵静,立项登记号为WH1404)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赵静,石家庄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与法学。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5)07-226-02
一、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八大首次明确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定位于三个倡导,即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个字的核心价值观,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为更好地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习总书记指出,“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要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国家的长远发展是大学生肩上的重任,祖国的伟大复兴是国家赋予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因此大学生的价值取向直接影响着祖国的前程与命运。
当代大学生生活在经济全球化、改革开放和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他们所获取的信息量大、速度快,而且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也非常强。但同时,由于他们涉世不深且价值观尚未成型,缺乏对事物客观的分析和鉴别能力,看问题往往局限于个人视角,其价值观明显呈现了片面性和不稳定性以及多元性的特点。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了解程度”这一问题对100名大学生做了问卷调查,仅有7%的同学选择“比较了解”,而55%的同学选择“不是太了解”,38%的同学选择“不了解”,由此显示出来,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了解并不深甚至是不了解。在这种形势下,如何培养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让大学生有个良好的价值取向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因此如何构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成为了我们现阶段亟待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
二、新兴媒体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的影响
当前时代是信息时代,新兴媒体已和人们的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它不仅是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而且是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所谓新兴媒体,是相对传统媒体而言的,即以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为依托,以网络为基础实现信息的传播,具体包括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络、手机、移动电视等。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网民规模已达380000000人,手机网民的规模达到了240000000人,大学生整体占到网民的60%以上,数量很是庞大。在2015年4月14日,李克强总理在其主持召开的经济形势座谈会上提出了“提网速、降网费”的信号,一个月后,李克强总理在5月13日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又进一步确定加快建设高速宽带网络促进提速降费措施。这一措施的落实无疑将大幅度增加我国网民的规模,尤其是青年大学生网民。经过进一步调查,大学生每天上网的时间平均远远超过了四个小时,甚至有个别大学生已经产生了网络依赖。因此,新兴媒体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具有绝对的话语权。
(一)新兴媒体传播形式、内容多样性
新兴媒体相较于传统媒体,它的表现形式不再是以单一的文字呈现内容,它可以通过文字、声音、图片、视频和动画等多种形式进行展现和传播,具有生动性、趣味性和灵活性,以这种方式传播和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能吸引大学生自主学习。
新兴媒体传播形式、内容多样性也导致了信息传播泛滥。一方面,在西方敌对势力的利用下,新兴媒体成为西方发达国家进行信息传播的工具。他们利用先进的传媒技术和网络优势,把西方的意识形态对大学生进行误导式的渗透,在网络上故意报道不真实的中国,混淆视听,加剧我国国内矛盾、危急社会稳定,动摇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仰。另一方面,随着新兴媒体内容的多样性,有害身心健康的网络色情与网络暴力游戏充斥着整个新兴媒体,很多大学生沉迷于网络,脱离于现实,使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空话。
(二)新兴媒体传播的交互性、虚拟性
在高校大学生官方获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主要是由教师讲授“两课”。面对枯燥的讲解式教学方式,学生有了抵触情绪,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通过新兴媒体,强化了人际之间的交往,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地位平等,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与老师、同学之间进行交流与互动,这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者可以更有力的掌握学生的思维动态及认可程度,进而提高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针对性。
网络是个虚拟的环境,在网络面前人人平等,人人可接受信息,人人也可充当信息的发布者。在新兴媒体传播中,为了一些利益,造就了一批网络推手、网络“水军”,如“秦火火”之流,编造策划一起起耸人听闻的谣言,谣言的快速传播对社会正能量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导致了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多元性,削弱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的影响。
(三)新兴媒体传播的即时、便捷性
新兴媒体和传统媒体相比,其在信息的制作、生产及传播的速度方面具有绝对优势,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并且信息可以全天候不间断实时更新。现在的大学生可以说是人手一部智能手机,3G、4G网络不断升级,使得手机上网既快又便捷,手机上网已经成为大学生上网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利用这一优势,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等信息可以无时间差的传递给大学生,使大学生能及时、便捷地了解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确保核心价值观理念的内容走在时代发展的最前沿,极大的提高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效率。 随着信息传播的即时便捷,就出现了所谓的“拍客一族”,拍客们习惯把自己的所见所闻随时拍摄随时传递信息,例如最近网络上疯传的视频“交警推打抱小孩妇女”,这可能就是拍客看见事件发生的一部分,然后不经意一拍,不经意一传递信息,造成了社会公众对政府执法的不信任,从而造成社会责任意识的缺失,影响了大学生对未来的信心。
三、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路径
当前新兴媒体由于其特有的功能,已然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和沟通交流的主渠道,在新兴媒体的渗入下,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交往方式包括思维方式都在发生改变,新兴媒体是把双刃剑,利用好新兴媒体构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成为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一)完善监管体制,创造优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环境
新兴媒体的发展,一方面为信息传播拓展增加了新平台,另一方面由于新兴媒体发展迅速,法律、法规的监管未能赶上其发展速度,监管体系存在很多漏洞,这就给虚假信息,以及背离主流价值观的信息提供了滋生条件,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所以政府机关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完善监管体制。
根据社会及新兴媒体发展态势的变化,国家立法机关应及时进行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订,来弥补法律法规在这方面的不足,让恶意传播非主流价值观信息的传播者无空子可钻。
新兴媒体特别是网络是个虚拟环境,对政府的监管提出了很大的挑战,所以就要求各级政府监管部门制定相关的制度保证,对新兴媒体信息传播进行实时监督。现在很多不良信息,并不都是完全由广大青少年或者大学生自己主动去搜索获取的,而是在利益驱使下,不法网站通过病毒、不法链接等形式呈现在大学生面前的,监管部门应及时发现及时删除、及时惩处,并应加大惩处力度,让违法传播行为不敢再出现。
(二)占领舆论高地,创造积极、鲜明、向上的主流舆论
新兴媒体传播的多样性、交互性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信息的泛滥,导致大学生价值观呈现多元化状态,甚至很多不良信息在新兴媒体时代下大肆蔓延的趋势,鉴于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新兴媒体舆论的导向作用,用积极、鲜明、向上的主流价值观来占领舆论高地。
各类新兴媒体要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力求第一时间把真实公正的信息传送出去,让公众享有知情权。高校是大学生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阵地,所以高校应做到传播方式及内容上的双重把关。除了利用传统的校报、校园网、广播站、宣传栏、展板等宣传方式外,还应积极、充分利用大学生感兴趣、经常使用的学校微博、微信公共平台,班级的QQ群、微信群、飞信群、论坛等传播媒介来传播,以此打造全方位立体式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阵地。
当下网上言论混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宣传阵地,高校应该义无反顾的占据网络阵地,在内容上要旗帜鲜明的展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重要性,在对错误言论进行批判的同时,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从而使大学生在高校网络中汲取正能量,弘扬青春正气。我校团委创作的“我和祖国在一起”的原创新媒体作品,就紧紧围绕“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用漫画的方式,将“大道理”化为“微话语”,将“大思想”融入“小活动”,使大学生在互动中受教育,在快乐中长知识,潜移默化的提高了自身素养,促进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
(三)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培养大学生将康网上、网下社会新风尚
由于网络的虚拟性等特点,一方面很多大学生感觉在网络发表言论不是实名制的,不受道德、法律的约束,于是很随意。另一方面,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处于形成阶段,对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要加强网络道德约束和相关知识、法律的宣传,培养大学生健康网络的认知能力,提高大学生的信息安全法制意识。
大学生对网络中法律往往一知半解,所以要对大学生进行相关的法律知识教育。《宪法》规定公民有言论的自由,但是公民的言论自由既受到法律的保护也受到法律的约束,网络言论也是如此。网络言论如果侵犯他人利益,也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所以通过法律教育,使大学生网络自律,在保护自己的同时也不能在网络中伤害他人。
高校可以通过网站、课堂、学校广播以及社会实践等多个传播媒介进行理论教育,明确的告诉他们什么是“美丑”、什么是“是非”、什么是“真伪”,从而培养他们的道德责任意识和慎独意识,自觉抵制非主流意识形态干扰,自觉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http://news.xinhu anet. com/politics/2014-02/25/c_1194995-23.htm.
[2]“微时代”核心价值观培育与践行路.光明日报.2014-04-23.
[3]郑洁.网络媒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传播的影响及对策.求实.2010(2).
关键词 新兴媒体 大学生 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 构建路径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4年度石家庄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利用新兴媒体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负责人:赵静,立项登记号为WH1404)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赵静,石家庄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与法学。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5)07-226-02
一、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的重大意义
党的十八大首次明确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定位于三个倡导,即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个字的核心价值观,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为更好地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习总书记指出,“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要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国家的长远发展是大学生肩上的重任,祖国的伟大复兴是国家赋予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因此大学生的价值取向直接影响着祖国的前程与命运。
当代大学生生活在经济全球化、改革开放和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他们所获取的信息量大、速度快,而且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也非常强。但同时,由于他们涉世不深且价值观尚未成型,缺乏对事物客观的分析和鉴别能力,看问题往往局限于个人视角,其价值观明显呈现了片面性和不稳定性以及多元性的特点。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了解程度”这一问题对100名大学生做了问卷调查,仅有7%的同学选择“比较了解”,而55%的同学选择“不是太了解”,38%的同学选择“不了解”,由此显示出来,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了解并不深甚至是不了解。在这种形势下,如何培养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让大学生有个良好的价值取向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因此如何构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成为了我们现阶段亟待解决的一项重要课题。
二、新兴媒体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的影响
当前时代是信息时代,新兴媒体已和人们的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它不仅是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而且是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所谓新兴媒体,是相对传统媒体而言的,即以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为依托,以网络为基础实现信息的传播,具体包括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络、手机、移动电视等。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网民规模已达380000000人,手机网民的规模达到了240000000人,大学生整体占到网民的60%以上,数量很是庞大。在2015年4月14日,李克强总理在其主持召开的经济形势座谈会上提出了“提网速、降网费”的信号,一个月后,李克强总理在5月13日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又进一步确定加快建设高速宽带网络促进提速降费措施。这一措施的落实无疑将大幅度增加我国网民的规模,尤其是青年大学生网民。经过进一步调查,大学生每天上网的时间平均远远超过了四个小时,甚至有个别大学生已经产生了网络依赖。因此,新兴媒体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具有绝对的话语权。
(一)新兴媒体传播形式、内容多样性
新兴媒体相较于传统媒体,它的表现形式不再是以单一的文字呈现内容,它可以通过文字、声音、图片、视频和动画等多种形式进行展现和传播,具有生动性、趣味性和灵活性,以这种方式传播和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能吸引大学生自主学习。
新兴媒体传播形式、内容多样性也导致了信息传播泛滥。一方面,在西方敌对势力的利用下,新兴媒体成为西方发达国家进行信息传播的工具。他们利用先进的传媒技术和网络优势,把西方的意识形态对大学生进行误导式的渗透,在网络上故意报道不真实的中国,混淆视听,加剧我国国内矛盾、危急社会稳定,动摇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仰。另一方面,随着新兴媒体内容的多样性,有害身心健康的网络色情与网络暴力游戏充斥着整个新兴媒体,很多大学生沉迷于网络,脱离于现实,使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空话。
(二)新兴媒体传播的交互性、虚拟性
在高校大学生官方获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主要是由教师讲授“两课”。面对枯燥的讲解式教学方式,学生有了抵触情绪,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通过新兴媒体,强化了人际之间的交往,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地位平等,学生可以通过网络与老师、同学之间进行交流与互动,这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者可以更有力的掌握学生的思维动态及认可程度,进而提高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针对性。
网络是个虚拟的环境,在网络面前人人平等,人人可接受信息,人人也可充当信息的发布者。在新兴媒体传播中,为了一些利益,造就了一批网络推手、网络“水军”,如“秦火火”之流,编造策划一起起耸人听闻的谣言,谣言的快速传播对社会正能量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导致了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多元性,削弱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的影响。
(三)新兴媒体传播的即时、便捷性
新兴媒体和传统媒体相比,其在信息的制作、生产及传播的速度方面具有绝对优势,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并且信息可以全天候不间断实时更新。现在的大学生可以说是人手一部智能手机,3G、4G网络不断升级,使得手机上网既快又便捷,手机上网已经成为大学生上网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利用这一优势,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等信息可以无时间差的传递给大学生,使大学生能及时、便捷地了解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确保核心价值观理念的内容走在时代发展的最前沿,极大的提高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效率。 随着信息传播的即时便捷,就出现了所谓的“拍客一族”,拍客们习惯把自己的所见所闻随时拍摄随时传递信息,例如最近网络上疯传的视频“交警推打抱小孩妇女”,这可能就是拍客看见事件发生的一部分,然后不经意一拍,不经意一传递信息,造成了社会公众对政府执法的不信任,从而造成社会责任意识的缺失,影响了大学生对未来的信心。
三、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路径
当前新兴媒体由于其特有的功能,已然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和沟通交流的主渠道,在新兴媒体的渗入下,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交往方式包括思维方式都在发生改变,新兴媒体是把双刃剑,利用好新兴媒体构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成为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一)完善监管体制,创造优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环境
新兴媒体的发展,一方面为信息传播拓展增加了新平台,另一方面由于新兴媒体发展迅速,法律、法规的监管未能赶上其发展速度,监管体系存在很多漏洞,这就给虚假信息,以及背离主流价值观的信息提供了滋生条件,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所以政府机关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完善监管体制。
根据社会及新兴媒体发展态势的变化,国家立法机关应及时进行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订,来弥补法律法规在这方面的不足,让恶意传播非主流价值观信息的传播者无空子可钻。
新兴媒体特别是网络是个虚拟环境,对政府的监管提出了很大的挑战,所以就要求各级政府监管部门制定相关的制度保证,对新兴媒体信息传播进行实时监督。现在很多不良信息,并不都是完全由广大青少年或者大学生自己主动去搜索获取的,而是在利益驱使下,不法网站通过病毒、不法链接等形式呈现在大学生面前的,监管部门应及时发现及时删除、及时惩处,并应加大惩处力度,让违法传播行为不敢再出现。
(二)占领舆论高地,创造积极、鲜明、向上的主流舆论
新兴媒体传播的多样性、交互性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信息的泛滥,导致大学生价值观呈现多元化状态,甚至很多不良信息在新兴媒体时代下大肆蔓延的趋势,鉴于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新兴媒体舆论的导向作用,用积极、鲜明、向上的主流价值观来占领舆论高地。
各类新兴媒体要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力求第一时间把真实公正的信息传送出去,让公众享有知情权。高校是大学生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阵地,所以高校应做到传播方式及内容上的双重把关。除了利用传统的校报、校园网、广播站、宣传栏、展板等宣传方式外,还应积极、充分利用大学生感兴趣、经常使用的学校微博、微信公共平台,班级的QQ群、微信群、飞信群、论坛等传播媒介来传播,以此打造全方位立体式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阵地。
当下网上言论混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宣传阵地,高校应该义无反顾的占据网络阵地,在内容上要旗帜鲜明的展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重要性,在对错误言论进行批判的同时,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从而使大学生在高校网络中汲取正能量,弘扬青春正气。我校团委创作的“我和祖国在一起”的原创新媒体作品,就紧紧围绕“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用漫画的方式,将“大道理”化为“微话语”,将“大思想”融入“小活动”,使大学生在互动中受教育,在快乐中长知识,潜移默化的提高了自身素养,促进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
(三)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培养大学生将康网上、网下社会新风尚
由于网络的虚拟性等特点,一方面很多大学生感觉在网络发表言论不是实名制的,不受道德、法律的约束,于是很随意。另一方面,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处于形成阶段,对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要加强网络道德约束和相关知识、法律的宣传,培养大学生健康网络的认知能力,提高大学生的信息安全法制意识。
大学生对网络中法律往往一知半解,所以要对大学生进行相关的法律知识教育。《宪法》规定公民有言论的自由,但是公民的言论自由既受到法律的保护也受到法律的约束,网络言论也是如此。网络言论如果侵犯他人利益,也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所以通过法律教育,使大学生网络自律,在保护自己的同时也不能在网络中伤害他人。
高校可以通过网站、课堂、学校广播以及社会实践等多个传播媒介进行理论教育,明确的告诉他们什么是“美丑”、什么是“是非”、什么是“真伪”,从而培养他们的道德责任意识和慎独意识,自觉抵制非主流意识形态干扰,自觉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http://news.xinhu anet. com/politics/2014-02/25/c_1194995-23.htm.
[2]“微时代”核心价值观培育与践行路.光明日报.2014-04-23.
[3]郑洁.网络媒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传播的影响及对策.求实.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