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昌平博物馆:浓缩的昌盛平安
昌平地处燕山南麓,西有太行为屏,东有燕山之饶,北依群山,南俯平原,居庸关扼控南北,自古就是块风水宝地,有着淳朴的风土人情。昌平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期,那个时候这里就有人类生活的遗迹,史称“仰韶文化”。要说昌平真正开始有建制那是在西汉,因为西汉以前,昌平这块地方还没有编制。西汉至明代才沿用昌平县的编制,只有在南北朝时期被改为“昌平郡”。到了清朝“昌平”的编制越来越大,设置成“昌平州”。而如今,昌平演变成北京这座现代化都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如果您想要了解昌平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民俗习惯,不妨来昌平博物馆参观一番。昌平博物馆位于昌平区城北街道府学路,地处昌平老城区东侧,离地铁昌平站不足千米的路程。博物馆分为两个展厅,分别是一楼的昌平风情民俗展和二楼的古代昌平文物展。
展厅不算太大,但内容充实。走在一楼的风情民俗展厅,玻璃橱窗内泥塑的人物很是吸引眼球。这些人物形象逼真,其活动场面有的是展现逛庙会时的摩肩接踵,有的是展现娶亲时的锣鼓喧天,还有的是展现秋收时人们欢庆节日的热闹,而这些平凡的场景无不展现着昌平民俗风情的魅力。行至二楼的文物展厅,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展厅里的历史文物。这里有新石器时期的生产工具,有夏商周时期的陶罐瓦罐,还有汉代的陶壶,更有民清时期精美的瓷器……这些文物仿佛向游客们默默诉说着昌平悠久的历史文化。
一件件展品承载着今人的情感,一件件文物诠释着前人的智慧。无论是陶器还是瓷器,都传递着远古社会遗留的种种信息,都会让我们从中感受到社会发展的历史脉络。睹物思人,以史为鉴,昭示后人,激励向前。独特的地理位置孕育了昌平的成长,两千年的历史文化丰富了昌平的内涵,勤劳的人民创造了昌平的辉煌。“昌平”两个字,既包括着古代的荣昌、平稳,也蕴含着现在的昌盛、安平。伴随着时代汹涌的浪潮,如今的昌平,正以崭新的姿态在京北的土地上赫然崛起。
北京地球科学博物馆:地下宝藏的恢宏画卷
坐落在府学路上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博物馆”离地铁昌平站仅几百米远,它隐身于石大地质楼内,看似平常却内藏乾坤。原以为只要是与石油沾边的博物馆就只有枯燥的石头,殊不知这里精彩的看点还真不在少数。进门右手边是生命起源与进化展厅,最显眼的便是恐龙骨架了。据馆里工作人员介绍,这些庞然大物光是运进展厅,就足足用了一周,几乎每块骨骼都有上百斤。旁边的恐龙蛋发现于江西省,最小的也有椰子那么大。除去恐龙,海百合、海葵,各种远古鱼类的化石这里应有尽有。而这些海洋生物的化石多出在我国的平原或是山区,也从地质学上证明了这些化石的产地亿万年前都曾是浩瀚的海洋,化石的出现为沧海桑田的神话找到了科学佐证。
展厅里的珠宝更让不少女孩子流连忘返。名贵宝石——“五皇一后”是这里最大的亮点。在绚丽的天然宝石家族中,最为婀娜多姿、光彩夺目的钻石、红宝石、蓝宝石、祖母绿、金绿宝石和珍珠,被誉为珠宝玉石界的“五皇一后”。在石油大学地质楼博物馆中,这“五皇一后”样样齐全,哪样都是价值连城的稀世珍宝。它们在展厅中争奇斗艳,令人目不暇接。另外,这里各种矿产的标本也很齐全,各种珍贵矿石标本都可以看到,还可以观赏用声、光、电技术制作的海洋石油钻采平台模型、天然气采气平台模型、湖北大冶铁矿模型等,让我们一览人类开发地下宝藏的恢弘画卷。
蟒山国家森林公园:俯瞰碧水绿野
蟒山位于十三陵景区东侧,昌平区北侧,离地铁水库路站不足一公里。站在蟒山的最高处可以俯瞰波光粼粼的十三陵水库全景。蟒山名字的起源如今已无法考证,但在当地流传着一个神话。相传元朝末年,此地有一大蟒蛇经常伤害过路行人,后来来了一位阿訇叫筛海巴巴,他自告奋勇穿上外面镶有刀子的牛皮衣服,一下钻进大蟒的肚子里将大蟒杀死。筛海巴巴因呼吸受阻不久也离世,其尸骨就埋在南邵乡何营村,现在那里还有他的陵墓和祠堂。人们为纪念筛海巴巴,便称此山为蟒山。
蟒山建有1299级台阶,就算是快步上山也需要半个多小时的脚程。山顶长廊长150米,为北京目前最高的彩绘长廊。站在半山腰远眺,长廊犹如一条卧龙隐现于云雾中。仿古明塔坐落于海拔659米的蟒山至高点,最初为森林防火瞭望建造,塔身高37米,塔外观五层,塔内六层。登塔远眺,世界文化遗产明十三陵的各个景点、蟒山天池、昌平卫星城便尽收眼底。倘若能见度高,还可通过高倍望远镜清晰地看到巍巍北京城。
十三陵水库紧靠着蟒山公园,风景十分优美。这里是很多朋友们每年踏青必来光顾的地方,也是北京的秋季風景最美的地方之一。水库边有依山傍水的开阔地,节假日或周末,总是有很多私家车主在这里相聚,野炊露营,尽享自然。
站在蟒山山巅俯瞰蓝宝石般的水库,更让人心旷神怡。湛蓝的天,翠绿的山,清澈的水,盛开的花,不禁让人陶醉其中。青山在晚霞中若隐若现,仿佛桂林山水的优雅和黄山的高耸、泰山的挺拔。山间那一棵棵柳树,随风梳理着淡绿的长发,而一棵棵挺拔的松柏却像卫士一般守卫着这里的悠然和宁静。
不时有人在水边垂钓,也时常有人在库边散步。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的“十三陵水库”五个大字用汉白玉刻成,镶砌于紫色的安山岩护坡上,历经近六十年风雨,依然遒劲洒脱,十分壮观。大坝顶端修筑的美丽而具有古典建筑风格的游廊中设有工艺品商品及冷饮店、小吃部等。大坝两头有游船码头,为游客乘船提供方便。
黯淡了热火朝天,远去了车水马龙。站在蟒山之巅俯瞰山下,看不到当年修建十三陵水库时龙腾虎跃的壮观场面,更听不到大跃进时彻夜不息的机声轰鸣,但现代化建设的足音却铿锵激越,仿佛伴随着悠悠的清风,在每一位游客的心中激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