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农村环境整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是提升城市形象的现实需要,也是广大农民的热切盼望。要通过上下配合,全体参与,采取得力措施,形成长效机制,努力建设“环境整洁、空气清新、崇尚美德、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关键词: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美丽乡村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新的高度,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民族未来的大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近年来,由于疏于管理,大部分村庄都存在垃圾围村现象,形成了“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的情况。在“群众满意度”调查中,群众对环保工作的“不满意”超过半数集中在垃圾管理方面。在建设美丽乡村的过程中,如何破解垃圾围村之困?笔者认为,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充分认识农村环境整治的重要性
首先,农村环境整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外谈到环境问题时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坚持不懈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用五年时间使村庄生活垃圾得到收集处理,让农村成为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农村决不能成为人们记忆中的故乡,无处寄放的乡愁。
其次,整洁的村容村貌是农民的热切盼望。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老百逐渐意识到人居环境对心情的陶冶与净化、身体状况的改善的重要性,打造清洁、优雅的居住环境,既是老百姓感受到政府利群利民的大好事,也是群众真正得实惠的大实事。归根结底,环境整治工作是关系建设美丽中国、美丽乡村的利好大事,一举多得。
再次,整治农村环境是提升城市形象的现实需要。城市形象,直观地讲,就是城市给人的印象有没有亲和力、吸引力。农村的环境是城市形象的重要方面,特别是一些邊缘老少地区农村的环境整治,更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点。
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陋习和落后观念的影响。一是受多方因素影响,多年堆积的垃圾没有得到及时清理整治,村边、路边、沟渠边存量垃圾仍然较多;二是生活垃圾随处乱丢。虽然各个村庄都配备了垃圾箱等环卫设施,但一些村民存在乱倒垃圾的不良习惯,垃圾不入箱、不入池等问题突出,村民为方便、图省事,鱼塘边、路边,就是丢在房前屋后的空地上,过去许多空草坪,现在居然成了倒垃圾的场所。三是住宅与禽畜混杂。不少农户的猪舍、鸡舍、牛栏、羊圈等都建在屋前房后,或在村庄周围,粪便,污水,流到露天排水沟渠,繁殖细菌、苍蝇乱飞、臭气冲天。
(二)现代工业、生活垃圾正日益增多。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塑料制品、一次性农品等大量进入农民群众的生活中,在物质消费丰富的同时,各类废弃物循环利用率逐渐下降,垃圾产量不断增加,据了解,现在农村人均日产垃圾已达到了0.8kg到1.3kg,如果这些垃圾不能得到及时处理,会直接影响农村环境卫生。另外,农村新建住房产生的垃圾没有做到及时清理,乱堆乱放也影响到农村环境卫生。
(三)管理机制不完善影响环境整治效果。一是村级公共卫生管理机构不完善,长期管理不到位、处于半放任自流状态。近年来,虽然大家都非常关心和重视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不少的村也成立了专门的机构和指定专门的人管理,但由于种种原因长期管理不到位,许多时候为应付上级部门检查才临时抓这项工作。二是保洁队伍运转不规范,市委市府已要求每村按100户配备一名保洁人员标准配备保洁人员,但有很多村至今仍未安排落实到位,并发挥保洁作用。
(四)资金投入短缺成为影响环境治理的重要因素。近些年不少农村为了解决发展“瓶颈”,村民“行路难”的问题,集中了所有的人力、物理、财力,对村内道路进行了硬化、绿化,解决了村民“行路难”问题,村民出行环境大大改善,但却忽视了对村内环境卫生工作资金投入,“脏、乱、差”的现象依然存在。
三、强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措施
(一)制定治理规划,强化带动作用。“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和其他工作一样,离不开党支部领导、规划及村委会带动。多年的调查研究发现,村庄的环境卫生搞得好不好,关键的因素是村干部对公共卫生的重视程度和宣传力度。有些村庄总是窗明洁净,道路干净整洁,谁家不讲卫生就会被别人看不起。要按照市、乡镇党委、政府对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统一安排部署,发动党员、村民搞好搞好全村的环境卫生。
(二)注重资金保障,发挥整体优势。作为村主要负责人,要想方设法为村庄环境整治争取资金。一是向上级争取资金,例如我市现在正开展美丽村庄乡村建设市政府有专项资金补贴,同时我们都要向美丽乡村建设方向努力,列入年度美丽乡村的就会有一定的资金扶持。二是号召本村在外知名人士和村民集资。三是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根据本村特色,利用各自优势,招商引资,鼓励民间资本参与。
(三)完善管理制度,建立村级保洁队伍。1、“门前三包”制度,促使村民人人参与,清扫好房前屋后的公共卫生;2、垃圾转运制度,及时清理、运走垃圾池的垃圾;3、家禽、猪牛圈养制度,有效避免村里鸡鸭屎尿遍地、臭气熏天的情况;4、卫生奖励制度,村委会每年拿出一定经费对本村环境卫生搞得好的村民,通过评选洁净人家、卫生家庭、卫生标兵等称号给予一定精神与物质奖励;5、保洁制度,对村内保洁员日常工作进行规范,明确工作职责,规范保洁工作,达到村内垃圾日产、日清。
(四)提升环保意识,完善长效机制。一是扩大宣传形式和范围。如:通过广播、村民会议、日常生活、张贴宣传标语、发放明白纸等方式宣传相应的知识、意义,营造环境整治的浓厚氛围。二是制定检查评比办法。采用定期检查、卫生评比的方法激发村民爱卫生、讲卫生、搞卫生的热情。如:每个季度评比卫生家庭,给予适当的物质、精神奖励。鼓励村民逐步树立热爱公共卫生光荣、不讲卫生可耻的观念。三是注重榜样的示范作用。发挥“示范村”、“示范户”、“示范街”的引领带动作用,达到激励后进,“见贤思齐”的效果,逐步使广大村民养成“爱护环境,讲究卫生”的良好习惯,并维持环境卫生整治的常态化,从而最终实现乡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的目标,努力建设“环境整洁、空气清新、崇尚美德、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关键词: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美丽乡村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新的高度,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民族未来的大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近年来,由于疏于管理,大部分村庄都存在垃圾围村现象,形成了“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的情况。在“群众满意度”调查中,群众对环保工作的“不满意”超过半数集中在垃圾管理方面。在建设美丽乡村的过程中,如何破解垃圾围村之困?笔者认为,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充分认识农村环境整治的重要性
首先,农村环境整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外谈到环境问题时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坚持不懈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用五年时间使村庄生活垃圾得到收集处理,让农村成为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农村决不能成为人们记忆中的故乡,无处寄放的乡愁。
其次,整洁的村容村貌是农民的热切盼望。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老百逐渐意识到人居环境对心情的陶冶与净化、身体状况的改善的重要性,打造清洁、优雅的居住环境,既是老百姓感受到政府利群利民的大好事,也是群众真正得实惠的大实事。归根结底,环境整治工作是关系建设美丽中国、美丽乡村的利好大事,一举多得。
再次,整治农村环境是提升城市形象的现实需要。城市形象,直观地讲,就是城市给人的印象有没有亲和力、吸引力。农村的环境是城市形象的重要方面,特别是一些邊缘老少地区农村的环境整治,更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点。
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陋习和落后观念的影响。一是受多方因素影响,多年堆积的垃圾没有得到及时清理整治,村边、路边、沟渠边存量垃圾仍然较多;二是生活垃圾随处乱丢。虽然各个村庄都配备了垃圾箱等环卫设施,但一些村民存在乱倒垃圾的不良习惯,垃圾不入箱、不入池等问题突出,村民为方便、图省事,鱼塘边、路边,就是丢在房前屋后的空地上,过去许多空草坪,现在居然成了倒垃圾的场所。三是住宅与禽畜混杂。不少农户的猪舍、鸡舍、牛栏、羊圈等都建在屋前房后,或在村庄周围,粪便,污水,流到露天排水沟渠,繁殖细菌、苍蝇乱飞、臭气冲天。
(二)现代工业、生活垃圾正日益增多。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塑料制品、一次性农品等大量进入农民群众的生活中,在物质消费丰富的同时,各类废弃物循环利用率逐渐下降,垃圾产量不断增加,据了解,现在农村人均日产垃圾已达到了0.8kg到1.3kg,如果这些垃圾不能得到及时处理,会直接影响农村环境卫生。另外,农村新建住房产生的垃圾没有做到及时清理,乱堆乱放也影响到农村环境卫生。
(三)管理机制不完善影响环境整治效果。一是村级公共卫生管理机构不完善,长期管理不到位、处于半放任自流状态。近年来,虽然大家都非常关心和重视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不少的村也成立了专门的机构和指定专门的人管理,但由于种种原因长期管理不到位,许多时候为应付上级部门检查才临时抓这项工作。二是保洁队伍运转不规范,市委市府已要求每村按100户配备一名保洁人员标准配备保洁人员,但有很多村至今仍未安排落实到位,并发挥保洁作用。
(四)资金投入短缺成为影响环境治理的重要因素。近些年不少农村为了解决发展“瓶颈”,村民“行路难”的问题,集中了所有的人力、物理、财力,对村内道路进行了硬化、绿化,解决了村民“行路难”问题,村民出行环境大大改善,但却忽视了对村内环境卫生工作资金投入,“脏、乱、差”的现象依然存在。
三、强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措施
(一)制定治理规划,强化带动作用。“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和其他工作一样,离不开党支部领导、规划及村委会带动。多年的调查研究发现,村庄的环境卫生搞得好不好,关键的因素是村干部对公共卫生的重视程度和宣传力度。有些村庄总是窗明洁净,道路干净整洁,谁家不讲卫生就会被别人看不起。要按照市、乡镇党委、政府对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统一安排部署,发动党员、村民搞好搞好全村的环境卫生。
(二)注重资金保障,发挥整体优势。作为村主要负责人,要想方设法为村庄环境整治争取资金。一是向上级争取资金,例如我市现在正开展美丽村庄乡村建设市政府有专项资金补贴,同时我们都要向美丽乡村建设方向努力,列入年度美丽乡村的就会有一定的资金扶持。二是号召本村在外知名人士和村民集资。三是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根据本村特色,利用各自优势,招商引资,鼓励民间资本参与。
(三)完善管理制度,建立村级保洁队伍。1、“门前三包”制度,促使村民人人参与,清扫好房前屋后的公共卫生;2、垃圾转运制度,及时清理、运走垃圾池的垃圾;3、家禽、猪牛圈养制度,有效避免村里鸡鸭屎尿遍地、臭气熏天的情况;4、卫生奖励制度,村委会每年拿出一定经费对本村环境卫生搞得好的村民,通过评选洁净人家、卫生家庭、卫生标兵等称号给予一定精神与物质奖励;5、保洁制度,对村内保洁员日常工作进行规范,明确工作职责,规范保洁工作,达到村内垃圾日产、日清。
(四)提升环保意识,完善长效机制。一是扩大宣传形式和范围。如:通过广播、村民会议、日常生活、张贴宣传标语、发放明白纸等方式宣传相应的知识、意义,营造环境整治的浓厚氛围。二是制定检查评比办法。采用定期检查、卫生评比的方法激发村民爱卫生、讲卫生、搞卫生的热情。如:每个季度评比卫生家庭,给予适当的物质、精神奖励。鼓励村民逐步树立热爱公共卫生光荣、不讲卫生可耻的观念。三是注重榜样的示范作用。发挥“示范村”、“示范户”、“示范街”的引领带动作用,达到激励后进,“见贤思齐”的效果,逐步使广大村民养成“爱护环境,讲究卫生”的良好习惯,并维持环境卫生整治的常态化,从而最终实现乡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的目标,努力建设“环境整洁、空气清新、崇尚美德、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