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伴随着信息化技术的持续性发展,医院信息系统逐渐普及,目前医院信息系统的建设已经成为医疗工作和信息管理工作的重要方向。为了更好的满足民众现代化医疗服务需求,医院需要在网络信息系统方面不断的创新改进,真正做好医院信息系统集成化数据平台的建设,并为医院不同之间的耦合提供支持。对此,为了更好的提升医院信息系统建设效益,本文简要分析集成数据平台的假设,希望可以为相关医疗者提供理论性帮助。
【关键词】 医院 信息系统 集成数据平台 建设研究
引言
近些年医院医疗正处于不断创新与持续改革阶段,对于医院信息系统的建设需求也在不断的提高。当前医院信息化建设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国内许多三甲医院已经基本完成了HIS、LIS、EMS等系统建设任务,在此期间,按照不同科室的针对性信息化发展需求,医院也建设了比较多的独立信息系统。但是,也正是因为信息系统的建设厂家不同,在具体应用方面存在相互独立、难以互联的问题。对此,探讨大数据信息系统的建设思路与应用具备显著医疗价值。
一、平台架构和技术规范
在平台架构方面,按照医院信息系统建设中的集成数据平台,需要将常规且相对独立的科室信息系统之间以耦合关联的方式进行结合调整,借助相互推动的措施促使不同信息系统保持高效率运行。针对所研究的集成数据平台,可以根据七个层次进行结构完善,分别为门户层、应用层、服务层、信息资源层、信息交换层、业务应用层以及基础设施层[1]。其中业务应用层是保障所有医疗服务工作顺利实施的关键。信息交换层则是突出不同系统之间相互关联的主体。信息资源层则是面对所有患者主索引需求的平台,非常注重全结构化的电子病历需求。针对医院信息平台服务、应用以及门户等不同层次,其基础属于医院信息集成数据平台的软件结构。针对不同的层次,需要将信息系统以不同功能进行划分,平台可以借助直接调用下层服务的方式为上层提供基础性的服务或保障,平台的不同结构可以借助相对固定的接口完成连接并为后续调用工作提供支持。针对不同架构层次也可以维持相对独立的表现。
在技术规范方面,一直以来医院的不同科室信息系统之间都很难保持信息共享,其主要原因在于不同信息系统是由不同厂商开发,缺少相互信息共享的标准规范与定义,对于信息互通缺少相应的路径。对此,在后期建设集成数据平台之后,需要及时将不同信息系统以标准化数据方式进行处理,同时将不同数据以分类储存或传输的方式进行处理,这样可以更好的应对标准数据传输的相关信息互通需求问题。按照医院信息系统的集成数据平台建设需求,可以先明确基于SOA的平台架构理念,尽可能深入的探讨卫生部所提出的各项标准与规范,同时也可以参照健康档案的相关数据和标准。认证的建构开放式的标准临床共享环境[2]。
按照医院信息系统的集成化平台建设需求,需要先明确SOA平台架构的基础理念,围绕卫生部所提出的相关标准与规范,按照健康档案数据和相关标准进行调整。建设开放性的标准临床科室共享平台,借助集成数据平台的设计方式,通过HL7RIM模型,调用CDA、IHE等组织技术进行针对性开发,同时也可以应用更多完善的计算机模型或语言实现交互语法的标准化处理,从而保障临床数据标准化结构的表达以及组织储存。
二、基于医院信息系统集成数据平台的建设思路
首先,需要针对应用系统做好信息互通。信息系统想要更好的实现数据信息的互联互通,就必须做好数据层、应用层的整合。先做好不同系统相关技术问题的统计,并针对为做好系统机构异常、数据共享标准缺乏以及数据交换无标准等相关问题的处理,同时由医院的不同科室做好信息系统的开放,借助平台的建设促使数据交换与协调改进;其次,注重数据仓库的建设[3]。集成数据平台想要更好的发挥决策与联机功能,就必须借助数据仓库实现数据的结构和处理环境改进。数据仓库的建设必须有严格的标准依据,临床数据仓库发展应当以大数据中心为参照,从大量数据处理中发挥数据整理、分析以及挖掘等功能;最后,落实以患者为中心的统一视图。医院的集成化数据平台建设之后,可以全面的开展以患者为核心的综合业务服务,提供诊疗资源,并以视图的方式展现出来。统一的视图中会涉及到患者的各种问诊信息,帮助医师做出更加准确的判断,这也是降低医疗成本的有效方式。
三、结语
综上所述,按照医院信息系统中的集成数据平台建设工作特征,其难度主要体现在不同开发商信息系统的接口调整以及整合过程中,集成一个大型平台系统必然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参与。只有在保障集成数据平台建设效益的基础上,才可以为后续大量病例数据处理提供可靠支持。在今后,医院必然会想着集成数据平台的方向发展,并逐渐提高自身平台建设效益,为医院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參 考 文 献
[1]志翔,鲍竹,张军,etal.基于HL7V3.0的两种电子数据交换在医院集成平台中应用模式的比较[J].中国数字医学,2018,13(09):117-119.
[2]范晨皓,傅行之,郑涛,etal.基于临床数据仓库模型的医疗设备管理数据平台设计与应用[J].中国医学装备,2017,15(8):233-234.
[3]陈强,卢燕.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智慧型医院集成管理平台建设与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导报,2018,15(35):167-170+178.
【关键词】 医院 信息系统 集成数据平台 建设研究
引言
近些年医院医疗正处于不断创新与持续改革阶段,对于医院信息系统的建设需求也在不断的提高。当前医院信息化建设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国内许多三甲医院已经基本完成了HIS、LIS、EMS等系统建设任务,在此期间,按照不同科室的针对性信息化发展需求,医院也建设了比较多的独立信息系统。但是,也正是因为信息系统的建设厂家不同,在具体应用方面存在相互独立、难以互联的问题。对此,探讨大数据信息系统的建设思路与应用具备显著医疗价值。
一、平台架构和技术规范
在平台架构方面,按照医院信息系统建设中的集成数据平台,需要将常规且相对独立的科室信息系统之间以耦合关联的方式进行结合调整,借助相互推动的措施促使不同信息系统保持高效率运行。针对所研究的集成数据平台,可以根据七个层次进行结构完善,分别为门户层、应用层、服务层、信息资源层、信息交换层、业务应用层以及基础设施层[1]。其中业务应用层是保障所有医疗服务工作顺利实施的关键。信息交换层则是突出不同系统之间相互关联的主体。信息资源层则是面对所有患者主索引需求的平台,非常注重全结构化的电子病历需求。针对医院信息平台服务、应用以及门户等不同层次,其基础属于医院信息集成数据平台的软件结构。针对不同的层次,需要将信息系统以不同功能进行划分,平台可以借助直接调用下层服务的方式为上层提供基础性的服务或保障,平台的不同结构可以借助相对固定的接口完成连接并为后续调用工作提供支持。针对不同架构层次也可以维持相对独立的表现。
在技术规范方面,一直以来医院的不同科室信息系统之间都很难保持信息共享,其主要原因在于不同信息系统是由不同厂商开发,缺少相互信息共享的标准规范与定义,对于信息互通缺少相应的路径。对此,在后期建设集成数据平台之后,需要及时将不同信息系统以标准化数据方式进行处理,同时将不同数据以分类储存或传输的方式进行处理,这样可以更好的应对标准数据传输的相关信息互通需求问题。按照医院信息系统的集成数据平台建设需求,可以先明确基于SOA的平台架构理念,尽可能深入的探讨卫生部所提出的各项标准与规范,同时也可以参照健康档案的相关数据和标准。认证的建构开放式的标准临床共享环境[2]。
按照医院信息系统的集成化平台建设需求,需要先明确SOA平台架构的基础理念,围绕卫生部所提出的相关标准与规范,按照健康档案数据和相关标准进行调整。建设开放性的标准临床科室共享平台,借助集成数据平台的设计方式,通过HL7RIM模型,调用CDA、IHE等组织技术进行针对性开发,同时也可以应用更多完善的计算机模型或语言实现交互语法的标准化处理,从而保障临床数据标准化结构的表达以及组织储存。
二、基于医院信息系统集成数据平台的建设思路
首先,需要针对应用系统做好信息互通。信息系统想要更好的实现数据信息的互联互通,就必须做好数据层、应用层的整合。先做好不同系统相关技术问题的统计,并针对为做好系统机构异常、数据共享标准缺乏以及数据交换无标准等相关问题的处理,同时由医院的不同科室做好信息系统的开放,借助平台的建设促使数据交换与协调改进;其次,注重数据仓库的建设[3]。集成数据平台想要更好的发挥决策与联机功能,就必须借助数据仓库实现数据的结构和处理环境改进。数据仓库的建设必须有严格的标准依据,临床数据仓库发展应当以大数据中心为参照,从大量数据处理中发挥数据整理、分析以及挖掘等功能;最后,落实以患者为中心的统一视图。医院的集成化数据平台建设之后,可以全面的开展以患者为核心的综合业务服务,提供诊疗资源,并以视图的方式展现出来。统一的视图中会涉及到患者的各种问诊信息,帮助医师做出更加准确的判断,这也是降低医疗成本的有效方式。
三、结语
综上所述,按照医院信息系统中的集成数据平台建设工作特征,其难度主要体现在不同开发商信息系统的接口调整以及整合过程中,集成一个大型平台系统必然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参与。只有在保障集成数据平台建设效益的基础上,才可以为后续大量病例数据处理提供可靠支持。在今后,医院必然会想着集成数据平台的方向发展,并逐渐提高自身平台建设效益,为医院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參 考 文 献
[1]志翔,鲍竹,张军,etal.基于HL7V3.0的两种电子数据交换在医院集成平台中应用模式的比较[J].中国数字医学,2018,13(09):117-119.
[2]范晨皓,傅行之,郑涛,etal.基于临床数据仓库模型的医疗设备管理数据平台设计与应用[J].中国医学装备,2017,15(8):233-234.
[3]陈强,卢燕.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智慧型医院集成管理平台建设与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导报,2018,15(35):167-170+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