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导课是一堂课的开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富有艺术性的导课,能牵引整个教学过程,引人入胜,收到先声夺人的奇效;富有情趣的导课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动,打破学生的心理平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下面我就结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谈谈导课的几种方式及重要性。
一、問题导入法
新课程下的教育理念倡导的是:教学要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掘与提升,并关注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主动获取知识能力的培养,加强师生互动,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此我在教学中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提出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动机,增加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
例如,在讲述初中化学《燃烧与灭火》一节时,我说:“大家都知道:科学是把双刃剑,让人欢喜让人忧,火是我们每人每天所必须依赖的,老师想请大家来说一说火的优缺点?”
同学回答优点:“在北方的冬天能用于取暖,在日常生活中能用于做饭,在停电的晚上能用于照明,有时为了烘托气氛还可用于烛光晚餐,在戏曲舞台上可用于艺术的表演,在国防建设中可用于火箭的发射。”
老师问:“缺点呢?”
学生答:“引发火灾”
老师总结:火致命的缺点就是引发火灾,然后刚好我们学校附近的一个商店前几日由于用火不当引发火灾,我再给同学们播放了几张火灾图片。同学们看到了人们的生命财产受到了火的威胁。这节课咱们就来学习《燃烧与灭火》。板书课题。
这样将课题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全盘托出,既有利于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又便于教师的讲述,起到了统领全课的作用。
二、复习导入法
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更有利于知识的掌握,也符合大多数学生的认知特点。因此,了解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把握新旧知识的联系,找准新知识的生长点,通过回顾旧知识自然引入新课的学习也是非常有效的一种导课方法。
例如,初中化学《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的引入,我首先复习了《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的探究模式。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知道一般气体的实验室制法都可以套用这套模式。从而通过复习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推导总结出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一、反应原理,即什么物质在什么条件下发生了什么反应。二、反应装置,它包括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三、实验步骤,在步骤中要给学生讲清注意事项。四、气体的检验和验满,不同的气体的特性是不同的,所以检验的方法也不尽相同,二氧化碳的检验必须通到澄清的石灰水中,而验满则是将燃着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这样,很自然的既复习了旧知识,又学习了新知识。这样导入既提高了学生的推理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收到良好效果。
三、故事导入法
故事容易吸引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从而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许多化学故事妙趣横生、引人入胜的。因此,用化学故事来导课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讲《金属的化学性质》时,我问道:同学们,铝是我们生活当中最为常见的金属。可是,你知道200多年前铝有多贵重吗?十九世纪初,法国拿破仑三世为显示自己的富有和尊贵,命令官员给自己打造了一顶铝皇冠;在国宴上,只有他才能使用一套铝制餐具,而其他人只能使用金制或银制的餐具。1857年,英国皇家协会为表彰门捷列夫对化学的杰出贡献,不惜重金制作了一个铝杯,赠送给门捷列夫。同学们听完之后都笑了,有的同学还小声议论国王可真够傻的。然后老师话锋一转,你知道,是谁改变了这一切,让如此贵重的金属,变成普通的金属吗?为什么地壳中铝的含量最高,人类应用它却在铜铁之后呢,接下来我们学习了金属的化学性质后就能获得圆满的答案。顿时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迫切想知道这其中的奥秘,求知欲大大提高。
四、实验导入法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没有兴趣,缺乏学习动力,就很难进入新课的学习状态。德国诗人歌德曾说:“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只有当一个人对所要学的东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时,大脑皮层才会产生兴奋优势中心,学习才会积极主动,思维才会活跃。因此,化学教学中应巧妙地利用实验,引起学生的好奇,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提高化学对他们的吸引力。
例如上周在讲《中和反应》时,我先做了镁条与酸反应及酚酞遇碱变红的两个小实验,调动学生对酸和碱化学性质的回忆。继续提问酸具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碱也具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那么酸与碱之间会反应吗?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我继续为学生做了氢氧化铜与硫酸的反应,氢氧化铁与盐酸的反应,同学们根据实验现象不难推测酸与碱之间能发生反应。我说那既然同学们认为酸与碱之间能反应,向氢氧化钠中加入稀盐酸,为什么没有明显的显现,这时同学们就不难理解课本上实验加入酚酞溶液的目的是什么了,通过这次新课导入,让学生明白了一种学习的方向,对于没有明显现象发生的实验可以借助其他物质的参与。这样的导课激发了学习知识的兴趣,产生了学习知识的动机,所以学生很快的就进入了新课学习的状态。
柏拉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自己感兴趣的现象、原理、规律等,总是主动、积极地去认识、探究。因此,在教学中,我就先努力通过不同的导课方式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再设法激趣,以诱发学生的探究动机。“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导课并无固定不变的模式,全靠教师依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进行创造性设计。总之,在导课过程中,我们要紧紧抓住趣味性——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启发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概括性——语言生动、精练并对后面的学习具有指导作用。只要导课设计的科学合理、富有艺术,你这节课的教学就可以说已经成功了一半。就能为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的突破服务。
一、問题导入法
新课程下的教育理念倡导的是:教学要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掘与提升,并关注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主动获取知识能力的培养,加强师生互动,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此我在教学中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提出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动机,增加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
例如,在讲述初中化学《燃烧与灭火》一节时,我说:“大家都知道:科学是把双刃剑,让人欢喜让人忧,火是我们每人每天所必须依赖的,老师想请大家来说一说火的优缺点?”
同学回答优点:“在北方的冬天能用于取暖,在日常生活中能用于做饭,在停电的晚上能用于照明,有时为了烘托气氛还可用于烛光晚餐,在戏曲舞台上可用于艺术的表演,在国防建设中可用于火箭的发射。”
老师问:“缺点呢?”
学生答:“引发火灾”
老师总结:火致命的缺点就是引发火灾,然后刚好我们学校附近的一个商店前几日由于用火不当引发火灾,我再给同学们播放了几张火灾图片。同学们看到了人们的生命财产受到了火的威胁。这节课咱们就来学习《燃烧与灭火》。板书课题。
这样将课题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全盘托出,既有利于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又便于教师的讲述,起到了统领全课的作用。
二、复习导入法
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更有利于知识的掌握,也符合大多数学生的认知特点。因此,了解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把握新旧知识的联系,找准新知识的生长点,通过回顾旧知识自然引入新课的学习也是非常有效的一种导课方法。
例如,初中化学《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的引入,我首先复习了《氧气的实验室制法》的探究模式。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知道一般气体的实验室制法都可以套用这套模式。从而通过复习氧气的实验室制法推导总结出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一、反应原理,即什么物质在什么条件下发生了什么反应。二、反应装置,它包括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三、实验步骤,在步骤中要给学生讲清注意事项。四、气体的检验和验满,不同的气体的特性是不同的,所以检验的方法也不尽相同,二氧化碳的检验必须通到澄清的石灰水中,而验满则是将燃着的木条伸到集气瓶口。”这样,很自然的既复习了旧知识,又学习了新知识。这样导入既提高了学生的推理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收到良好效果。
三、故事导入法
故事容易吸引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从而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许多化学故事妙趣横生、引人入胜的。因此,用化学故事来导课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讲《金属的化学性质》时,我问道:同学们,铝是我们生活当中最为常见的金属。可是,你知道200多年前铝有多贵重吗?十九世纪初,法国拿破仑三世为显示自己的富有和尊贵,命令官员给自己打造了一顶铝皇冠;在国宴上,只有他才能使用一套铝制餐具,而其他人只能使用金制或银制的餐具。1857年,英国皇家协会为表彰门捷列夫对化学的杰出贡献,不惜重金制作了一个铝杯,赠送给门捷列夫。同学们听完之后都笑了,有的同学还小声议论国王可真够傻的。然后老师话锋一转,你知道,是谁改变了这一切,让如此贵重的金属,变成普通的金属吗?为什么地壳中铝的含量最高,人类应用它却在铜铁之后呢,接下来我们学习了金属的化学性质后就能获得圆满的答案。顿时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迫切想知道这其中的奥秘,求知欲大大提高。
四、实验导入法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没有兴趣,缺乏学习动力,就很难进入新课的学习状态。德国诗人歌德曾说:“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只有当一个人对所要学的东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时,大脑皮层才会产生兴奋优势中心,学习才会积极主动,思维才会活跃。因此,化学教学中应巧妙地利用实验,引起学生的好奇,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提高化学对他们的吸引力。
例如上周在讲《中和反应》时,我先做了镁条与酸反应及酚酞遇碱变红的两个小实验,调动学生对酸和碱化学性质的回忆。继续提问酸具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碱也具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那么酸与碱之间会反应吗?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我继续为学生做了氢氧化铜与硫酸的反应,氢氧化铁与盐酸的反应,同学们根据实验现象不难推测酸与碱之间能发生反应。我说那既然同学们认为酸与碱之间能反应,向氢氧化钠中加入稀盐酸,为什么没有明显的显现,这时同学们就不难理解课本上实验加入酚酞溶液的目的是什么了,通过这次新课导入,让学生明白了一种学习的方向,对于没有明显现象发生的实验可以借助其他物质的参与。这样的导课激发了学习知识的兴趣,产生了学习知识的动机,所以学生很快的就进入了新课学习的状态。
柏拉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自己感兴趣的现象、原理、规律等,总是主动、积极地去认识、探究。因此,在教学中,我就先努力通过不同的导课方式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再设法激趣,以诱发学生的探究动机。“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导课并无固定不变的模式,全靠教师依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进行创造性设计。总之,在导课过程中,我们要紧紧抓住趣味性——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启发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概括性——语言生动、精练并对后面的学习具有指导作用。只要导课设计的科学合理、富有艺术,你这节课的教学就可以说已经成功了一半。就能为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的突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