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对河北省6所省属中等职业学校14个专业的471名学生进行的调查与分析表明:制约学生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因素主要有学生的学习精力、培训鉴定费用、学生取证的动力、过级率、技能培训的教学安排等5个方面,解决的对策可以采用将职业标准引入教学标准、试行“双证互换”等。
一般意义上说,通过政府认定的考核鉴定机构,按照国家规定的职业技能标准或任职资格条件,对劳动者的技能水平或职业资格进行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评价和认证后,颁发给接受鉴定者的、证明其从事接受鉴定职业所具有的相应专门知识和技能的证明文件,就是职业资格证书。我国目前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在过去工人技术等级考核制度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1994年3月,劳动部、人事部联合颁发了《职业资格证书规定》,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开始启动。1994年7月5日通过的《劳动法》确定了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资格鉴定的法律地位。1996年5月15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明确规定:“学历证书、培训证书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作为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的毕业生、结业生从业的凭证。”1996年6月13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再次重申“在全社会实行学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至此,在我国运行了40年之久的企业工人技术等级制度,被逐步改造为社会化管理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对传统职业学校的单一学历培养模式形成冲击,为增强学生的就业适应性,各院校纷纷加强职业技能培训,让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职业院校的学生在接受正规学历教育的同时越来越多地加入到职业技能培训的行列中来。为了解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在职业院校的执行情况和学生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制约因素,笔者对河北省6所省属中等职业学校进行调查,本文就调查的情况做出分析。
样本的描述
河北省现有省属中等职业学校18所,其中有在校生的学校15所。本调查对其中6所院校14个专业的学生进行了访谈和开放式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550份,收回问卷534份,其中有效问卷471份。研究对象的专业分布情况为:会计电算化58人,电子技术应用36人,电子商务57人,计算机多媒体技术24人,法律43人,计算机应用技术74人,商务应用16人,汽车修理29人,软件工程10人,数码动漫技术17人,计算机网络技术9人,现代物流47人,幼儿教育8人,铁路运输管理43人。被调查的学生全部为中专二年级的学生。
数据统计及问题分析
调查结果的数据管理和统计分析采用Excel 2003和SPSS For Windows 11.0进行。
学生对职业资格证书的态度调查显示,职业资格证书在中等职业院校的学生中已得到特别的关注,在对考取职业资格证书态度的调查中,有44.8%的学生认为职业资格证书可以提高职业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表示一定要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另有47.3%的学生有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的愿望,但因经费、时间等因素的制约而难于最终决定;只有7.9%的学生认为职业资格证书没有必要而不愿考取。
学校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措施学校推行职业资格证书的措施主要有实行“双证书”制度、举办职业技能培训2种。
1)被调查的学校均推行“双证书”制度,但制度的刚性不足,缺乏有效的措施和必要的保障机制,职业资格证书没有取得与学历证书同等重要的位置,学生毕业时仍以是否取得学历证书作为是否毕业的标志,“双证书”制度没有得到彻底而有力的执行。
2)学生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渠道主要是参加学校组织的职业资格鉴定,被调查的学校或者在有关部门的授权下建立职业技能鉴定测试站,或与其他培训机构联合建立职业技能鉴定测试点。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职业技能鉴定和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一般由培训部门承担,培训和鉴定工作独立运行,与学校的日常教学相互脱节,职业资格鉴定成为学校培训创收的措施之一。
制约学生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因素制约学生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因素按得分的高低排列,分值最高的前5个项目依次为:学生的学习精力、培训鉴定费用、学生取证的动力、过级率、技能培训的教学安排。
1)学生的学习精力。目前,中等职业学校以学历教育为主,学生要按照国家规定的教学标准的要求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并达到合格的标准,“双证书”使学生同时面对教学标准和职业标准2个方面的要求。教学标准和职业标准的差距,使得学校的正常教学和职业技能培训成为2个不同的教学体系,被调查的学生中,有45.7%的学生认为在完成学校正常教学任务之外,难有精力再去适应另一个体系、另一个标准的要求。
2)培训鉴定费用。以目前考取国家劳动部四级(中级)秘书职业资格证书的标准为例,报名、培训、鉴定的费用一般在300元左右,虽然相对于其他专业职业资格证书的费用略低,但对于来自农村的学生来说,这笔额外的费用会让学生有所顾虑。
3)学生取证的动力。调查中发现,各学校对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宣传和执行力度不足。只有7.4%的学生能清晰地表述职业资格证书的含义,并说出本专业可考取的职业资格证书的名称,而67.5%的学生对职业资格证书只停留在概念化的层面,另外有25.1%的学生根本没有听说过职业资格证书。同时,学校没有把学生参加职业资格鉴定的情况纳入学籍档案,也没有建立完整的职业资格证书记录,更没有在学生毕业时将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严格挂钩。此外,学生在求职时,各用人单位也没有将职业资格证书作为录用的一个必须条件。这就造成职业资格证书在中等职业学校中“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局面。
4)过级率。职业资格鉴定是对劳动者从事某一职业应具备的学识、技术、能力的综合检验,内容涵盖不同学科领域。以秘书职业资格鉴定为例,鉴定的内容包括秘书写作、文书档案、秘书实务、企业管理、法律法规、职业道德等多个项目,与学生在学历教育中所接受的单科教育相比范围广、难度大。而且,职业技能培训只能占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培训时间短、课时少,学生在短时期内难以全部掌握,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和过级率,挫伤学生参与职业资格鉴定的热情和信心。
5)技能培训的教学安排。作为正常教学的补充,各校职业技能培训一般由培训部门组织,利用节、假日或学生的课余时间进行,师资、教学设备、教学安排与学校的正常教学水平难与相比,教学质量难以得到学生的认可。
对策与建议
新《劳动法》颁布实施使用人单位对劳动者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要求日益提高,职业资格准入制度、持证上岗以及劳动预备役制度的日益推广,使职业资格证书必将成为企业用工、考核、晋级的硬性条件之一。而且随着我国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加快,技术岗位综合性、复杂化程度提高,单一的学历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都难以满足多元化岗位需要对劳动者能力的要求,“一本多证”必将成为劳动者共有的选择。因此,各职业学校采取必要的措施使“双证书”制度得以真正落实,将对提高我国劳动者素质、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促进学生就业和在职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加强对职业资格证书的宣传和监管力度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一个独立的体系,其内容和水平要求与学历证书既存在一定联系又有较大差别,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专业教育,提前让学生以准职业人的身份进入职业、理解职业,使学生切实感受企业用工的标准和要求,加深对职业资格证书的认识,增强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的动力。同时,学校应加强教学管理制度的刚性,将学生参加职业资格鉴定的情况纳入学籍管理,严格执行“双证书”制度,将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作为学校教学管理的双向目标。
采取有效措施促进职业标准与教学标准融合职业教育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所体现的是国家2种类型的教育标准,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职业教育是以促进受教育者素质的全面发展为基础,以提高受教育者的劳动技能为目的的教育,教学标准要体现学生个体发展、社会发展以及职业发展3个方面的要求;职业标准则是对劳动者从业知识、能力、技术的规定,主要体现职业发展的要求。因此,2种标准在职业发展领域是相通的,可以通过课程将2种标准统一起来,将职业鉴定的内容按所属学科领域分为一个个子项目,分别开发出不同的证书课程,用证书课程的教学将技能要求与教学要求统一起来(如图1所示)。
试行“双证互换”日前,北京、上海、天津、湖北、青岛等地已经进行了这方面的尝试。一方面,职业院校按照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设置专业和课程,经过劳动保障认定,学生毕业时可同时取得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另一方面,持有职业资格证书的学员免试进入职业学校学习,通过学校规定的相关课程考核后,经教育行政部门认定可获得学历证书。尽管目前仍存在体制、内容、技术上的障碍,但“双证互换”必将为“双证书”制度的实施以及职业教育的发展开辟一条新的途径。
(作者单位:河北女子职业技术学院)
一般意义上说,通过政府认定的考核鉴定机构,按照国家规定的职业技能标准或任职资格条件,对劳动者的技能水平或职业资格进行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评价和认证后,颁发给接受鉴定者的、证明其从事接受鉴定职业所具有的相应专门知识和技能的证明文件,就是职业资格证书。我国目前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在过去工人技术等级考核制度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1994年3月,劳动部、人事部联合颁发了《职业资格证书规定》,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开始启动。1994年7月5日通过的《劳动法》确定了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资格鉴定的法律地位。1996年5月15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明确规定:“学历证书、培训证书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作为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的毕业生、结业生从业的凭证。”1996年6月13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再次重申“在全社会实行学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至此,在我国运行了40年之久的企业工人技术等级制度,被逐步改造为社会化管理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对传统职业学校的单一学历培养模式形成冲击,为增强学生的就业适应性,各院校纷纷加强职业技能培训,让学生在取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职业院校的学生在接受正规学历教育的同时越来越多地加入到职业技能培训的行列中来。为了解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在职业院校的执行情况和学生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制约因素,笔者对河北省6所省属中等职业学校进行调查,本文就调查的情况做出分析。
样本的描述
河北省现有省属中等职业学校18所,其中有在校生的学校15所。本调查对其中6所院校14个专业的学生进行了访谈和开放式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550份,收回问卷534份,其中有效问卷471份。研究对象的专业分布情况为:会计电算化58人,电子技术应用36人,电子商务57人,计算机多媒体技术24人,法律43人,计算机应用技术74人,商务应用16人,汽车修理29人,软件工程10人,数码动漫技术17人,计算机网络技术9人,现代物流47人,幼儿教育8人,铁路运输管理43人。被调查的学生全部为中专二年级的学生。
数据统计及问题分析
调查结果的数据管理和统计分析采用Excel 2003和SPSS For Windows 11.0进行。
学生对职业资格证书的态度调查显示,职业资格证书在中等职业院校的学生中已得到特别的关注,在对考取职业资格证书态度的调查中,有44.8%的学生认为职业资格证书可以提高职业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表示一定要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另有47.3%的学生有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的愿望,但因经费、时间等因素的制约而难于最终决定;只有7.9%的学生认为职业资格证书没有必要而不愿考取。
学校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措施学校推行职业资格证书的措施主要有实行“双证书”制度、举办职业技能培训2种。
1)被调查的学校均推行“双证书”制度,但制度的刚性不足,缺乏有效的措施和必要的保障机制,职业资格证书没有取得与学历证书同等重要的位置,学生毕业时仍以是否取得学历证书作为是否毕业的标志,“双证书”制度没有得到彻底而有力的执行。
2)学生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渠道主要是参加学校组织的职业资格鉴定,被调查的学校或者在有关部门的授权下建立职业技能鉴定测试站,或与其他培训机构联合建立职业技能鉴定测试点。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职业技能鉴定和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一般由培训部门承担,培训和鉴定工作独立运行,与学校的日常教学相互脱节,职业资格鉴定成为学校培训创收的措施之一。
制约学生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因素制约学生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因素按得分的高低排列,分值最高的前5个项目依次为:学生的学习精力、培训鉴定费用、学生取证的动力、过级率、技能培训的教学安排。
1)学生的学习精力。目前,中等职业学校以学历教育为主,学生要按照国家规定的教学标准的要求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并达到合格的标准,“双证书”使学生同时面对教学标准和职业标准2个方面的要求。教学标准和职业标准的差距,使得学校的正常教学和职业技能培训成为2个不同的教学体系,被调查的学生中,有45.7%的学生认为在完成学校正常教学任务之外,难有精力再去适应另一个体系、另一个标准的要求。
2)培训鉴定费用。以目前考取国家劳动部四级(中级)秘书职业资格证书的标准为例,报名、培训、鉴定的费用一般在300元左右,虽然相对于其他专业职业资格证书的费用略低,但对于来自农村的学生来说,这笔额外的费用会让学生有所顾虑。
3)学生取证的动力。调查中发现,各学校对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宣传和执行力度不足。只有7.4%的学生能清晰地表述职业资格证书的含义,并说出本专业可考取的职业资格证书的名称,而67.5%的学生对职业资格证书只停留在概念化的层面,另外有25.1%的学生根本没有听说过职业资格证书。同时,学校没有把学生参加职业资格鉴定的情况纳入学籍档案,也没有建立完整的职业资格证书记录,更没有在学生毕业时将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严格挂钩。此外,学生在求职时,各用人单位也没有将职业资格证书作为录用的一个必须条件。这就造成职业资格证书在中等职业学校中“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局面。
4)过级率。职业资格鉴定是对劳动者从事某一职业应具备的学识、技术、能力的综合检验,内容涵盖不同学科领域。以秘书职业资格鉴定为例,鉴定的内容包括秘书写作、文书档案、秘书实务、企业管理、法律法规、职业道德等多个项目,与学生在学历教育中所接受的单科教育相比范围广、难度大。而且,职业技能培训只能占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培训时间短、课时少,学生在短时期内难以全部掌握,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和过级率,挫伤学生参与职业资格鉴定的热情和信心。
5)技能培训的教学安排。作为正常教学的补充,各校职业技能培训一般由培训部门组织,利用节、假日或学生的课余时间进行,师资、教学设备、教学安排与学校的正常教学水平难与相比,教学质量难以得到学生的认可。
对策与建议
新《劳动法》颁布实施使用人单位对劳动者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要求日益提高,职业资格准入制度、持证上岗以及劳动预备役制度的日益推广,使职业资格证书必将成为企业用工、考核、晋级的硬性条件之一。而且随着我国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加快,技术岗位综合性、复杂化程度提高,单一的学历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都难以满足多元化岗位需要对劳动者能力的要求,“一本多证”必将成为劳动者共有的选择。因此,各职业学校采取必要的措施使“双证书”制度得以真正落实,将对提高我国劳动者素质、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促进学生就业和在职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加强对职业资格证书的宣传和监管力度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一个独立的体系,其内容和水平要求与学历证书既存在一定联系又有较大差别,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专业教育,提前让学生以准职业人的身份进入职业、理解职业,使学生切实感受企业用工的标准和要求,加深对职业资格证书的认识,增强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的动力。同时,学校应加强教学管理制度的刚性,将学生参加职业资格鉴定的情况纳入学籍管理,严格执行“双证书”制度,将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作为学校教学管理的双向目标。
采取有效措施促进职业标准与教学标准融合职业教育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所体现的是国家2种类型的教育标准,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职业教育是以促进受教育者素质的全面发展为基础,以提高受教育者的劳动技能为目的的教育,教学标准要体现学生个体发展、社会发展以及职业发展3个方面的要求;职业标准则是对劳动者从业知识、能力、技术的规定,主要体现职业发展的要求。因此,2种标准在职业发展领域是相通的,可以通过课程将2种标准统一起来,将职业鉴定的内容按所属学科领域分为一个个子项目,分别开发出不同的证书课程,用证书课程的教学将技能要求与教学要求统一起来(如图1所示)。
试行“双证互换”日前,北京、上海、天津、湖北、青岛等地已经进行了这方面的尝试。一方面,职业院校按照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设置专业和课程,经过劳动保障认定,学生毕业时可同时取得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另一方面,持有职业资格证书的学员免试进入职业学校学习,通过学校规定的相关课程考核后,经教育行政部门认定可获得学历证书。尽管目前仍存在体制、内容、技术上的障碍,但“双证互换”必将为“双证书”制度的实施以及职业教育的发展开辟一条新的途径。
(作者单位:河北女子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