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时值年度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举办之际,在与众多政、商界领袖和学者交流之后,我深感全国两会之后中国未来五年和远景发展之路清晰有力。伴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我们有理由认为,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中国将在“十四五”时期育先机、开新局,达成高质量、可持续、包容性增长的长期目标。
中国正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发展阶段,从速度到质量,从规模到效益,从普涨到结构优化。未来十年,中国经济总量有望成为全球第一。在经历了2020年震荡和疫情的持续影响,很多企业看好中国。根据埃森哲的最新调研,中国高管中有70%乐观表示未来一年中国经济将出现V型反弹,相比之下北美和欧洲高管只有37%和27%如此乐观;同时,超过40%的西方企业高管表示,他们所在的区域在疫情之后竞争力不如中国。
虽然当下仍面临重重挑战和各种不确定性,我们依然对中国未来发展保持信心,基于以下五大理由。
一、双循环扩大开放,全球企业成为中国市场一部分
历史实践表明,开放总是伴随发展,封闭总是带来落后。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下,在新一轮技术革命下,中国有望从“贸易大国”发展成“贸易强国”。
目前,中国已经步入了“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的重要发展阶段。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最新《全球投资趋势监测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FDI)逆势增长4%,达1630亿美元,中国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外资流入国。
2020年达成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是亚太地区规模最大、最重要的自由贸易协定谈判,覆盖世界近一半人口和近三分之一贸易量,这将给中国提供一个巨大的国际循环平台,交易成本将显著下降,效率将极大提升,中国的就业也会在这个平台上获得新的增长动力和支撑。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如期完成,为中欧双向投资带来更大的市场准入、更高水平的营商环境、更有力的制度保障、更光明的合作前景。
进一步扩大开放是中国保持长期繁荣发展的关键。埃森哲研究显示,想要推动经济的持续高质量发展,释放人力潜能,加速创新落地,赋能跨国合作,创新和技术将越来越重要。埃森哲建模研究显示:到2030年,在中国26.2万亿美元的GDP基础上,技术创新所释放的新动能有望额外解锁1.9万亿美元的增加值,相当于2030年中国GDP的7.5%。
二、内需驱动增长,供需双侧改革实现动态平衡
从国内大循环来看,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和技术变迁,一些旧的行业会衰落,新兴行业会崛起,因此,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势在必行。中国的初级和中级工业化已经完成,在这个基础上,技术含量高的产业将是下一个发展阶段的重点,像5G、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高科技、新型材料等,同时,中国也可以在产业升级过程中,不断增强产业链、供應链自主可控能力,以供给创造需求。
从需求侧来看,中国也在不断激发消费潜力,扩大内需。摩根士丹利预测中国消费市场规模将在下一个十年中翻倍,达到12.7万亿美元,这意味着下一个十年中国消费市场规模将保持年化7.9%的增长率,成为全球消费市场规模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新的发展阶段,中国居民消费将加速从数量型转向质量型,以前是解决“有没有”,接下来更多要解决“好不好”。中国市场的消费升级进程充满机遇和创新能量。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扩大内需的动力。
首先,收入增长可以为内需增长提供动力。根据中国宏观经济学会2019年相关研究报告,中国2018年有3.5亿人口的年人均收入在2.5万美元左右,而另外10.5亿人口的年人均收入仅为4000美元。高收入这部分人口总量已经与美国人口相当,如果能保持中国高收入人群占比,并逐步提高低收入人群的人均收入,中国消费就有相当大的潜力。
其次,城镇化进程也是扩大内需的重要举措之一。相比于发达国家80%以上的城镇化率,中国到2025年常住人口城镇率将达到65%,这意味着中国仍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此外,得益于数字化技术和物流的迅速发展,下沉市场的巨大消费潜力也正在逐步被挖掘出来,未来仍会保持较快速度的增长。
再次,中国消费市场有明显代际特征。千禧一代、Z世代与父辈们不同,他们更愿意消费也更有主见。随着新生代消费人群成为消费主力,他们新的消费诉求也给新兴品牌发展提供了肥沃土壤。数字化不断在赋能品牌实现创新商业模式,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消费者体验甚至行业业态,激发出新的活力。
三、数字技术推动中国生产率和创新
在数字经济发展中,中国产业处于有利竞争地位。数字技术已成为中国经济最为核心的增长极之一。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统计,数字经济的GDP占比已经超过三分之一。在未来30年,数字经济将可能扩展到全部经济的三分之二或者四分之三的行业中去。智能制造、数字孪生、工业互联网、AI都会带来产业升级和联动效应,数字转型的大背景下,每个行业的深层价值都值得深挖。
中国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正在提速。从2018年开始,埃森哲连续三年发布中国企业数字转型指数,跟踪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历程。转型成效显著的领军企业占比已由三年前的7%上升到11%。埃森哲研究显示,领军企业数字能力不断提升的背后,是数字化内涵质的飞跃。大部分中国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还集中于企业内部、单一职能或业务线的数字化部署,领军企业已经在着力打通企业内部壁垒,实现全业务全流程的贯通,同时内外兼修,注重企业上下游、外部生态的数字协同和价值创造。
国务院国资委正在着力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引导国有企业在数字经济时代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我们乐观地认为,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将推动行业生产率提高和创新水平进一步提升,技术创新作为核心竞争力促进产业升级的作用将逐步显现。
四、碳中和呼唤循环经济,中国成为责任大国
《巴黎协定》签订五年之后,中国领导人明确承诺在2030年前达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风电太阳能发电装机达到12亿千瓦以上,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十四五”时期,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将分别降低13.5%、18%。
埃森哲联合世界经济论坛在近期发布的白皮书中阐明,通过技术改革,当下中国能源转型正处于从简单的可再生能源替代迈向更复杂的综合能源系统的关键拐点。数字技术可以利用自动化、信息技术、平台、安全性、移动性、机器人技术、数据分析、社交等举措全面赋能能源转型,实现能源结构改革。
中国正在加快构建绿色经济产业体系、倡导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健全循环经济,同时,中国也在以数字化转型为核心,通过创新驱动、科技引领,实现新旧动能转换,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转型升级,真正通过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促进高质量发展。这些都是非常明智的举措。
五、创业创新精神并举,驱动高质量发展
在坚持创新核心地位的大环境下,中国正在不断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这将是中国企业不断发展的内在和持续动力。
中國创业型企业正在崛起,技术创新也越来越重要。埃森哲最新研究表明,中国独角兽企业占到全球22%左右,超过半数是在人工智能、信息技术等领先行业,其中年收入达到100亿元人民币规模的独角兽占到了10%。根据埃森哲的调研,近80%的独角兽企业都把技术和创新能力视为企业成功的核心因素,并将持续打造这方面的能力。
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布的2020年全球创新指数(GII)报告中,中国排名从2015年29位跃居至14位。中国拥有17个全球领先的科技集群,其中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位居全球第二,仅次于东京-横滨,北京则位居全球第四。
中国要实现新发展格局下经济结构升级,就必须重视创新。创新已经提升至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地位,科技自立自强将给整个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战略支撑。“十四五”期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将保持年均增长7%以上。
虽然数字技术给中国带来了巨大改变,诸多领域仍征途漫漫。数字技术在赋能跨国合作、扩大内需、推动行业生产率提升、实现可持续发展、推动创新方面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十四五”新征程开启之际,埃森哲将与中国企业一道,应变于新,启运未来。
(编辑:马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