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配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写作训练:语言要连贯。作文题目:《节日》。
夜已深,如水的月光透过窗户,洒满整个房间,毫无睡意的我,独坐窗前,端详着这轮满月。月,高悬在天上,一缕一缕如丝般的云朵,从月的脸庞掠过,朦朦胧胧,羞羞答答。
“每逢佳节倍思亲!”想起小时候,每逢中秋节,妈妈和奶奶就在厨房忙活开了,和面、做馅。奶奶的月饼品种繁多,有豆沙馅、芝麻馅,还有萝卜丝馅的。面发好后,切成一个个小面团,按平,里面塞入满满的馅,再在饼皮上刻上花朵,撒上芝麻。这时炉膛里的火已经烧旺,放入饼坯,盖上锅盖,改用小火慢慢烙,(细致的动作描写,展现了妈妈与奶奶做月饼的娴熟技艺。)不一会儿,芝麻的香味,透过锅盖儿沿跑了出来,直往我和姐姐的鼻子里钻。我们每隔一两分钟就过去打听一下,奶奶的脸笑得像盛开的菊花,她慈爱地说:“这两个小馋猫。”(“脸笑得像盛开的菊花”十分贴切,既展现了奶奶的年迈,又写出了奶奶的和蔼。)
饼终于出锅了,我们迫不及待地拿起一个,总是烫得左手换右手不停地拍打,忍不住咬一口,舌头虽然烫得直往外哈气,嘴里的芝麻却充斥着口腔,芳香四溢,唇齿留香。(照应上文“小馋猫”,侧面反映出月饼的美味。)
待到月上柳梢头,庭院中早已放好八仙桌,盘中摆放着一个大大的团圆饼,四周由小月饼团团围住,碗里放着菱角、芋艿、毛豆、花生,各种水果放在桌上,爷爷虔诚地向上天拜三拜,祈求平安吉祥,也庆祝一年的好收成。(刻画习俗,点明月饼象征“团圆”“美好”的特征。)
仪式完成后,接下来就是吃月饼,我和姐姐往往在这时候都吃不下了,而是缠着爷爷给我们讲故事。爷爷的大手在嘴角胡乱地抹了一下,轻咳两声,讲起了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的神话故事,虽然故事耳熟能详,我们却依旧听得津津有味。(爷爷讲的与月有关的神话故事,丰富了月这一意象。)院中的桂花在月光下,缓缓绽放着馥郁芬芳的花蕊。(环境描写,衬托温馨和睦的气氛。)
自古以来,有多少人望着明月饮酒作诗。“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江南月,清夜满西楼”“丹桂不知摇落恨,素娥应信别离愁。”明月啊!没有了你,何处寄乡愁,何处忆情思?(引用名言典故,添加了文学色彩,用一系列的疑问句式,增强情感,主旨呼之欲出。)
节日是美好的,因为她牵引着数代人的美好遐想;节日是甜蜜的,因为她让孩子们吃到了令人垂涎三尺的美味;节日是亲切的,因为她让异乡的人有了相思和牵挂。
【总 评】文章开篇睹物思人,望明月寄情思,转入到儿时的回忆里,描写了一家人做月饼、吃月饼、赏明月、讲故事的和谐温馨画面,出现的人物众多,有妈妈、奶奶、姐姐、爷爷,和“我”五个人,却丝毫不显杂乱,只觉其乐融融,尽显天伦之乐,将情思为何阐述得一清二楚,表达了借月思念亲人的中心主旨。小作者赏月、写月、颂月,将月描摹到极致,从月的客观形象入笔,层层递进,将与月有关的习俗、故事、象征意义一一阐明,使月这一意象丰富饱满,可观可感,文章中月不仅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是文章的中心意象,更是团圆、美好、甜蜜、无瑕的象征,内容之丰富,主旨之全面,值得细品。
(講评教师 博 雅)
夜已深,如水的月光透过窗户,洒满整个房间,毫无睡意的我,独坐窗前,端详着这轮满月。月,高悬在天上,一缕一缕如丝般的云朵,从月的脸庞掠过,朦朦胧胧,羞羞答答。
“每逢佳节倍思亲!”想起小时候,每逢中秋节,妈妈和奶奶就在厨房忙活开了,和面、做馅。奶奶的月饼品种繁多,有豆沙馅、芝麻馅,还有萝卜丝馅的。面发好后,切成一个个小面团,按平,里面塞入满满的馅,再在饼皮上刻上花朵,撒上芝麻。这时炉膛里的火已经烧旺,放入饼坯,盖上锅盖,改用小火慢慢烙,(细致的动作描写,展现了妈妈与奶奶做月饼的娴熟技艺。)不一会儿,芝麻的香味,透过锅盖儿沿跑了出来,直往我和姐姐的鼻子里钻。我们每隔一两分钟就过去打听一下,奶奶的脸笑得像盛开的菊花,她慈爱地说:“这两个小馋猫。”(“脸笑得像盛开的菊花”十分贴切,既展现了奶奶的年迈,又写出了奶奶的和蔼。)
饼终于出锅了,我们迫不及待地拿起一个,总是烫得左手换右手不停地拍打,忍不住咬一口,舌头虽然烫得直往外哈气,嘴里的芝麻却充斥着口腔,芳香四溢,唇齿留香。(照应上文“小馋猫”,侧面反映出月饼的美味。)
待到月上柳梢头,庭院中早已放好八仙桌,盘中摆放着一个大大的团圆饼,四周由小月饼团团围住,碗里放着菱角、芋艿、毛豆、花生,各种水果放在桌上,爷爷虔诚地向上天拜三拜,祈求平安吉祥,也庆祝一年的好收成。(刻画习俗,点明月饼象征“团圆”“美好”的特征。)
仪式完成后,接下来就是吃月饼,我和姐姐往往在这时候都吃不下了,而是缠着爷爷给我们讲故事。爷爷的大手在嘴角胡乱地抹了一下,轻咳两声,讲起了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的神话故事,虽然故事耳熟能详,我们却依旧听得津津有味。(爷爷讲的与月有关的神话故事,丰富了月这一意象。)院中的桂花在月光下,缓缓绽放着馥郁芬芳的花蕊。(环境描写,衬托温馨和睦的气氛。)
自古以来,有多少人望着明月饮酒作诗。“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江南月,清夜满西楼”“丹桂不知摇落恨,素娥应信别离愁。”明月啊!没有了你,何处寄乡愁,何处忆情思?(引用名言典故,添加了文学色彩,用一系列的疑问句式,增强情感,主旨呼之欲出。)
节日是美好的,因为她牵引着数代人的美好遐想;节日是甜蜜的,因为她让孩子们吃到了令人垂涎三尺的美味;节日是亲切的,因为她让异乡的人有了相思和牵挂。
【总 评】文章开篇睹物思人,望明月寄情思,转入到儿时的回忆里,描写了一家人做月饼、吃月饼、赏明月、讲故事的和谐温馨画面,出现的人物众多,有妈妈、奶奶、姐姐、爷爷,和“我”五个人,却丝毫不显杂乱,只觉其乐融融,尽显天伦之乐,将情思为何阐述得一清二楚,表达了借月思念亲人的中心主旨。小作者赏月、写月、颂月,将月描摹到极致,从月的客观形象入笔,层层递进,将与月有关的习俗、故事、象征意义一一阐明,使月这一意象丰富饱满,可观可感,文章中月不仅是贯穿全文的线索,也是文章的中心意象,更是团圆、美好、甜蜜、无瑕的象征,内容之丰富,主旨之全面,值得细品。
(講评教师 博 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