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地方性高职院校在学校投入力度有限和地方性企业资本不足、投资兴趣不大的情况下实训基地建设存在校企合作的深度不够,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不适应,基地功能单一社会辐射能力不强等问题,以广安职业技术学院汽车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为例,依托《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建设项目》和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等项目展开对产教融合型汽车服务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双线并进、五共协同、七位一体”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其建设经验具有示范性,可复制可推广,为其他院校基地建设提供较高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地方性;高职院校;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
《国家职业教育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充分调动各个方面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积极性,带动各级政府、企业和职业院校建设一批资源共享,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企业真实生产和社会技术服务于一体的高水平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因此,实训基地建设是服务区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需要,在区域内发挥辐射引领作用。传统的生产性实训基建设模式已无法满足现代职业教育需求。
一、地方性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主要存在问题
(一)产教遇瓶颈、融合无法落地的问题
广安位处川东紧邻重庆,在四川地级市中经济发展处于中上水平。广安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广安唯一高等学府,作为市政府的“独子”,享受着特有的“宠爱”,学校教育资源较为丰富。实践证明仅靠政府、学校教育资源的投入,其投入增加力度已无法满足教育资源需求增长速度,急需引入第三方资源助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实训基地作为职业院校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基地建设水平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现代职业教育对产教融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一纸协议”的校企合作、“一张照片”的订单班等模式已走不通。在学校投入力度有限和地方企业资金不足的情况下,传统的校企合作模式已遇瓶颈,产教融合无法落地。
(二)专业产业脱节、职业性不突出的问题
广安着力打造重庆都市圈北部副中心,成为重庆汽车智能制造产业链智能化升级的重要引擎地之一,对专业提出了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基地的专业化程度直接影响专业与产业的匹配融合。传统基地建设中与产业发展的匹配度不高、实训基地建设与实际生产要求不对应,学生的职业技能与岗位能力不契合等问题日益凸显。
(三)无法支撑社会服务的问题。
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是职业教育功能本位,而基地建设成果是社会服务的重要支撑。原有的實训中心功能单一、只满足基本的教学要求。随着汽车产业和职业教育的发展,对人才的规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训基地除承担教学功能外,还需要承载技能鉴定、科研、技术研发等生产性功能。
二、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探索与成效
(一)注重理念引领,深化产教融合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注重教师理念引领。组织学习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内容,认真贯彻《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四川省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学习领会产教融合新含义,用产教融合理念引领建设高水平专业化生产性实训基地全过程。以“学校+企业”作为基地建设的双主体,采用“合作制+股份制”的混合式模式,以“教师”作为纽带构建命运共同体,即让企业、学生、教师、学校作为生产性实训基地的“主人”。在建设过程中体现充分考虑主体核心利益问题,即企业的投资回报和收益问题、学生学习和技能提升、教师的科研与创新发展问题以及学校的人才培养和社会效益问题,达到三方共赢,深化产教融合。探索出“双线并进”建设路径,即通过依托校内实训场地独资成立校内“广安启程汽车服务”自营教学公司和依托校外企业合资成立校外“纵联启辰汽车”经营公司两种载体与路径实现生产性实训基地产教融合,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二)创新运行机制,“五共协同”发展
实施“校内+校外、自营+联营、公司实体+教学主体”双线并进的战略路径,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建立与完善基地与企业两套管理制度,逐步实现生产性实训基地“利益共赢、资源共享、事务共管、成果共创、评价共存”的运行与保障机制,实现产教的高度融合,保障基地持续良性发展。
(三)产教融合基地建,“七位一体”功能显
围绕“产、学、研、创、鉴、赛、培”七位一体功能目标,坚持“双线并进”建设路线,按照“五共协同”机制展开产教融合视域下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研究与实践,有效整合多方资源,激活多方活力,实现基于产教融合的生产性实训基地稳定运转,在学生成长、教师发展、学校发展、教育改革以及社会发展等方面产生的效益显著。
学生成长:深度实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学生为主体的可行性实践教学体系,在学生动手能力培养上实现高层次的实践。
教师发展:丰富师资队伍,提高教师水平。高职院校教师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和研发能力,为企业提供技术和管理方面支持,如研发课题、技术攻关、职工培训、技术服务;企业拥有经验的技术管理人员丰富校内专兼职教师队伍。
学校发展:学校办学能力及效益提升,找到校企深度合作的契合点。学校利用企业的资金、技术、管理、文化等优势,培养企业所需的高技能人才;企业利用学校的服务优势和人才输出获得更高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教育改革:产教融合型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进一步丰富中国特色高职教育的创新举措,开拓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竞争力新路径,实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新突破。
社会发展:立足社会需求,培养高质量技能型人才。有效解决学校人才培养和社会岗位需求契合度不高的问题,助力解决就“就业难、招工难”等社会问题。
三、总结
产教融合型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成功实现深度产教融合,教学过程实现“实践教学工厂化、项目教学实战化、情景教学职场化”的三化育人。依托校内“启程公司”和校外“纵联启辰”平台资源,培育基于工作过程化的“公司”生产真实案例,充分利用学生所学专业知识技能进行生产,提升学生岗位核心技能同时带动生产创收反哺“公司”发展,形成良性循环,实现将传统“教+学”的单一教学模式向“教+学+产+培”产业化教学模式转变,完成应用推广同时,解决专业支撑社会服务度不广的问题。 着力于高等学校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紧扣产教融合政策与生产性实训基地发展属性,致力于打造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型汽车服务生产性实训基地,形成了产教融合视域下“双线并进、五共协同、七位一体”的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型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新模式,创新校企合作,突破校企合作瓶颈,将产教融合落到实处,建设成效显著。形成的建设模式与经验也为其他高校实训基地建设提供较高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张景发.协同理论视阈下高职院校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构建探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1(19):110-111.
[2]李小伟,王青云,黄永刚.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几点思考[J].时代汽车,2021(09):41-42.
[3]郭湘宇,周海燕,廖海.产教融合视角下“双主体、深融合”产业学院建设[J].教育与职业,2021(08):62-65.
[4]聂开俊,龚希宾,戴茂良.现代学徒制下产教融合实训平台建设研究与实践[J].知识文库,2021(08):19-20.
[5]杨璐,史明艳,田静.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的困境与对策[J].中国高校科技,2021(Z1):103-106.
[6]刘林昌.创新引领,建设新型产教融合实训基地[J].教育家,2021(05):22-24.
[7]曹著明,孙哲,张亚娟.智能制造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思考[J].职业技术,2021,20(02):7-11+66.
[8]牛华,丁亚利.校企共建职业技能培训公共服务平台建設探索——以汽车维修行业为例[J].科技视界,2019(26):58-59.
基金项目:2019年度四川省普教科研资助金课题(项目序号:154);
四川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省教育信息化应用与发展研究中心(项目编号:JYXX20-029);
广安市2020年度普教科研课题(项目序号:58);
广安职业技术学院2020年度院级教改课题(项目编号:GAZYJG-25)。
作者简介:
刘嘉林,男(1992.12),汉族,四川南充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职业教育/新能源汽车电池方向;
陈益庆,男(1987-),汉族,四川邻水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车辆电子控制技术;
李有通,男(1986-),汉族,四川广安人,讲师,本科,研究方向:职业教育/汽车结构;
李俊泓,男(1985-),汉族,四川广安人,副教授,本科,研究方向:职业教育/电气自动化。
关键词:地方性;高职院校;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
《国家职业教育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充分调动各个方面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积极性,带动各级政府、企业和职业院校建设一批资源共享,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企业真实生产和社会技术服务于一体的高水平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因此,实训基地建设是服务区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和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需要,在区域内发挥辐射引领作用。传统的生产性实训基建设模式已无法满足现代职业教育需求。
一、地方性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主要存在问题
(一)产教遇瓶颈、融合无法落地的问题
广安位处川东紧邻重庆,在四川地级市中经济发展处于中上水平。广安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广安唯一高等学府,作为市政府的“独子”,享受着特有的“宠爱”,学校教育资源较为丰富。实践证明仅靠政府、学校教育资源的投入,其投入增加力度已无法满足教育资源需求增长速度,急需引入第三方资源助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实训基地作为职业院校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基地建设水平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现代职业教育对产教融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一纸协议”的校企合作、“一张照片”的订单班等模式已走不通。在学校投入力度有限和地方企业资金不足的情况下,传统的校企合作模式已遇瓶颈,产教融合无法落地。
(二)专业产业脱节、职业性不突出的问题
广安着力打造重庆都市圈北部副中心,成为重庆汽车智能制造产业链智能化升级的重要引擎地之一,对专业提出了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基地的专业化程度直接影响专业与产业的匹配融合。传统基地建设中与产业发展的匹配度不高、实训基地建设与实际生产要求不对应,学生的职业技能与岗位能力不契合等问题日益凸显。
(三)无法支撑社会服务的问题。
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是职业教育功能本位,而基地建设成果是社会服务的重要支撑。原有的實训中心功能单一、只满足基本的教学要求。随着汽车产业和职业教育的发展,对人才的规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训基地除承担教学功能外,还需要承载技能鉴定、科研、技术研发等生产性功能。
二、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探索与成效
(一)注重理念引领,深化产教融合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注重教师理念引领。组织学习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内容,认真贯彻《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四川省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学习领会产教融合新含义,用产教融合理念引领建设高水平专业化生产性实训基地全过程。以“学校+企业”作为基地建设的双主体,采用“合作制+股份制”的混合式模式,以“教师”作为纽带构建命运共同体,即让企业、学生、教师、学校作为生产性实训基地的“主人”。在建设过程中体现充分考虑主体核心利益问题,即企业的投资回报和收益问题、学生学习和技能提升、教师的科研与创新发展问题以及学校的人才培养和社会效益问题,达到三方共赢,深化产教融合。探索出“双线并进”建设路径,即通过依托校内实训场地独资成立校内“广安启程汽车服务”自营教学公司和依托校外企业合资成立校外“纵联启辰汽车”经营公司两种载体与路径实现生产性实训基地产教融合,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二)创新运行机制,“五共协同”发展
实施“校内+校外、自营+联营、公司实体+教学主体”双线并进的战略路径,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建立与完善基地与企业两套管理制度,逐步实现生产性实训基地“利益共赢、资源共享、事务共管、成果共创、评价共存”的运行与保障机制,实现产教的高度融合,保障基地持续良性发展。
(三)产教融合基地建,“七位一体”功能显
围绕“产、学、研、创、鉴、赛、培”七位一体功能目标,坚持“双线并进”建设路线,按照“五共协同”机制展开产教融合视域下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研究与实践,有效整合多方资源,激活多方活力,实现基于产教融合的生产性实训基地稳定运转,在学生成长、教师发展、学校发展、教育改革以及社会发展等方面产生的效益显著。
学生成长:深度实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学生为主体的可行性实践教学体系,在学生动手能力培养上实现高层次的实践。
教师发展:丰富师资队伍,提高教师水平。高职院校教师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和研发能力,为企业提供技术和管理方面支持,如研发课题、技术攻关、职工培训、技术服务;企业拥有经验的技术管理人员丰富校内专兼职教师队伍。
学校发展:学校办学能力及效益提升,找到校企深度合作的契合点。学校利用企业的资金、技术、管理、文化等优势,培养企业所需的高技能人才;企业利用学校的服务优势和人才输出获得更高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教育改革:产教融合型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进一步丰富中国特色高职教育的创新举措,开拓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竞争力新路径,实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新突破。
社会发展:立足社会需求,培养高质量技能型人才。有效解决学校人才培养和社会岗位需求契合度不高的问题,助力解决就“就业难、招工难”等社会问题。
三、总结
产教融合型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成功实现深度产教融合,教学过程实现“实践教学工厂化、项目教学实战化、情景教学职场化”的三化育人。依托校内“启程公司”和校外“纵联启辰”平台资源,培育基于工作过程化的“公司”生产真实案例,充分利用学生所学专业知识技能进行生产,提升学生岗位核心技能同时带动生产创收反哺“公司”发展,形成良性循环,实现将传统“教+学”的单一教学模式向“教+学+产+培”产业化教学模式转变,完成应用推广同时,解决专业支撑社会服务度不广的问题。 着力于高等学校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紧扣产教融合政策与生产性实训基地发展属性,致力于打造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型汽车服务生产性实训基地,形成了产教融合视域下“双线并进、五共协同、七位一体”的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型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新模式,创新校企合作,突破校企合作瓶颈,将产教融合落到实处,建设成效显著。形成的建设模式与经验也为其他高校实训基地建设提供较高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张景发.协同理论视阈下高职院校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构建探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1(19):110-111.
[2]李小伟,王青云,黄永刚.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几点思考[J].时代汽车,2021(09):41-42.
[3]郭湘宇,周海燕,廖海.产教融合视角下“双主体、深融合”产业学院建设[J].教育与职业,2021(08):62-65.
[4]聂开俊,龚希宾,戴茂良.现代学徒制下产教融合实训平台建设研究与实践[J].知识文库,2021(08):19-20.
[5]杨璐,史明艳,田静.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的困境与对策[J].中国高校科技,2021(Z1):103-106.
[6]刘林昌.创新引领,建设新型产教融合实训基地[J].教育家,2021(05):22-24.
[7]曹著明,孙哲,张亚娟.智能制造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建设思考[J].职业技术,2021,20(02):7-11+66.
[8]牛华,丁亚利.校企共建职业技能培训公共服务平台建設探索——以汽车维修行业为例[J].科技视界,2019(26):58-59.
基金项目:2019年度四川省普教科研资助金课题(项目序号:154);
四川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省教育信息化应用与发展研究中心(项目编号:JYXX20-029);
广安市2020年度普教科研课题(项目序号:58);
广安职业技术学院2020年度院级教改课题(项目编号:GAZYJG-25)。
作者简介:
刘嘉林,男(1992.12),汉族,四川南充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职业教育/新能源汽车电池方向;
陈益庆,男(1987-),汉族,四川邻水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车辆电子控制技术;
李有通,男(1986-),汉族,四川广安人,讲师,本科,研究方向:职业教育/汽车结构;
李俊泓,男(1985-),汉族,四川广安人,副教授,本科,研究方向:职业教育/电气自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