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翻转课堂,主张还课堂于学生,使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学习者。作为翻转课堂的实践者与探究者,我发现思维导图可以成为课堂变革的一大助力。
1.感知图——让思考更深入
传统翻转课堂的课前任务的布置涉及微课、学习材料、自测题三部分,有的教师还会布置课前学案。但是,即便课前的学习资源很充足,学生的学习仍局限在完成教师任务上,很难有独立的深入思考,也难以将相关材料整合成自己的理解。如果在这一环节加入绘制思维导图的任务,就可以达到促进思考、形成个性化理解的效果。
以“同底数幂的乘法”为例,我布置微课任务,并引导学生绘制课前感知思维导图,要求至少包含知识基础、法则探索及表述、典例运用三部分。
学生的呈现是令人惊喜的,除了基本内容外,不同层次学生的感知图呈现了很多个性化的思考。如对“同底数幂乘法”概念的分析解读,法则探究过程中体现的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甚至于掌握了正用法则是计算、逆用法则是化简的例题分析。这些都是教师在传统课程设计时要点拨学生的内容,但是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學生的思考就达到了这一层次。思维导图的优势是,规范但不限制思维,每一张图都是个性化的产物,思考有多少,图就能画到什么程度。
2.精细图——让探究更聚焦
翻转课堂的目标有两个方向,一是查漏补缺,二是探究深化。传统做法是教师讲解、准备题目引发学生思考。但是如果课前就让学生绘制了思维导图,那么查漏补缺的环节就可以变为学生讲解。对照图示化的预习成果,每一位学生都能发声,同时学生的补充与修正也会更加清晰。
另一方面,由于课前学生已经对问题进行了思考,那么共性的待解决的问题就成为课堂探究的起点,这使得课堂的探究更加契合学情。例如,“幂函数的性质”这节课,教师设定的教学重点是探究幂函数的单调性,但是通过课前感知图的交流发现,更多学生对幂函数的奇偶性更具困惑,顺应学生的思考,探究难度骤增,但是,在这一过程中,数学中涉及的从具体到抽象及转化等数学思想都自然发生了。
3.凝练图——让学习更系统
翻转课堂的一大预期是,学生在课上完成巩固深化,课下不必再继续做更多习题。于是,准确检验学生学习结果就很重要。凝练图是学生基于预习及课堂生成所提炼的知识、方法概要,是所学知识核心素养的体现,是正确且高度凝练的内容。由于其高度概括的特征,因此课上就能够完成。
以”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为例,学生如果能够清晰梳理出方程结构与解法选择之间的对应关系,那么,相信在面对各类一元二次方程时,学生都将不再畏惧。
编辑 _ 李刚刚
1.感知图——让思考更深入
传统翻转课堂的课前任务的布置涉及微课、学习材料、自测题三部分,有的教师还会布置课前学案。但是,即便课前的学习资源很充足,学生的学习仍局限在完成教师任务上,很难有独立的深入思考,也难以将相关材料整合成自己的理解。如果在这一环节加入绘制思维导图的任务,就可以达到促进思考、形成个性化理解的效果。
以“同底数幂的乘法”为例,我布置微课任务,并引导学生绘制课前感知思维导图,要求至少包含知识基础、法则探索及表述、典例运用三部分。
学生的呈现是令人惊喜的,除了基本内容外,不同层次学生的感知图呈现了很多个性化的思考。如对“同底数幂乘法”概念的分析解读,法则探究过程中体现的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甚至于掌握了正用法则是计算、逆用法则是化简的例题分析。这些都是教师在传统课程设计时要点拨学生的内容,但是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學生的思考就达到了这一层次。思维导图的优势是,规范但不限制思维,每一张图都是个性化的产物,思考有多少,图就能画到什么程度。
2.精细图——让探究更聚焦
翻转课堂的目标有两个方向,一是查漏补缺,二是探究深化。传统做法是教师讲解、准备题目引发学生思考。但是如果课前就让学生绘制了思维导图,那么查漏补缺的环节就可以变为学生讲解。对照图示化的预习成果,每一位学生都能发声,同时学生的补充与修正也会更加清晰。
另一方面,由于课前学生已经对问题进行了思考,那么共性的待解决的问题就成为课堂探究的起点,这使得课堂的探究更加契合学情。例如,“幂函数的性质”这节课,教师设定的教学重点是探究幂函数的单调性,但是通过课前感知图的交流发现,更多学生对幂函数的奇偶性更具困惑,顺应学生的思考,探究难度骤增,但是,在这一过程中,数学中涉及的从具体到抽象及转化等数学思想都自然发生了。
3.凝练图——让学习更系统
翻转课堂的一大预期是,学生在课上完成巩固深化,课下不必再继续做更多习题。于是,准确检验学生学习结果就很重要。凝练图是学生基于预习及课堂生成所提炼的知识、方法概要,是所学知识核心素养的体现,是正确且高度凝练的内容。由于其高度概括的特征,因此课上就能够完成。
以”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为例,学生如果能够清晰梳理出方程结构与解法选择之间的对应关系,那么,相信在面对各类一元二次方程时,学生都将不再畏惧。
编辑 _ 李刚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