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中学地理知识认识气温变化的趋势

来源 :科教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progra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气候变化”的话题近来在各个场合被频繁的提及,而学说众多。文章运用常见的地理知识来分析地球气温的变化情况。
  关键词 冰期 间冰期 厄尔尼诺 那尼娜 冰芯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
  
  Knowing About the Temperature Change Trend
   with Middle School Geography Knowledge
  DAI Lin
  (Cuigang Middle School, Yangzhou, Jiangsu 225009)
  AbstractThe topic climate change which is seldom talked about before is being often talked about. And there are many theories about climate change. This article analyzes earth temperature change with usual Geography knowledge.
  Key wordsIce period; interglacial period; El Nino; LNin; ice core
  
  一般来说,冰期时期地球的气候是普遍偏冷的,间冰期是指两个冰期之间的时期,根据冰期与间冰期的时间长短人们就大概的知道我们现在所处的时期,知道我们所处的时期人们就能预知未来的气温变冷还是变热。我们先看看常见的两种学说:
  
  1 气候变暖说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罗勇表示:据世界上许多科学家预测,未来50-100年人类将完全进入一个变暖的世界。
  全球变暖的现实正不断地向世界各国敲响警钟,气候变暖已经严重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它不仅是一个科学问题,而且是一个涵盖政治、经济、能源等方面的综合性问题,全球变暖的事实已经上升到国家安全的高度。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由各国气象专家组成,研究全球气候趋势)此前预测,到本世纪末,随着二氧化碳的成倍增加,全球气温将升高1.5至4.5℃。
  
  2 气候变冷说
  
  德国著名气候学家莫吉卜·拉蒂夫基于对大西洋和太平洋海水温度变化自然周期的分析研究后指出,全球气候变冷才刚刚开始,在接下来的20年至30年间,地球将经历一个“小冰河期”。俄罗斯著名天文学家、俄罗斯科学院天文观测总台宇宙研究室主任阿卜杜萨马托夫也支持地球变冷的观点。他认为,目前的“温室效应”理论看似合理,但缺乏确凿的科学依据,地球的温度将沿着气温变化的轨迹继续走低,而且他还预言降温期将会持续50年左右。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科学系王绍武教授接受媒体访问时指出:地球气候是不是现在就会进入寒冷时期还很难预测。不过他表示,在20世纪后期,有好多人根据太阳活动周期预测21世纪20~30年代,世界将进入相对冷的时期,这种预测是有可能的。王绍武说,这个寒冬使大家开始重视研究这个问题,但是世界究竟何时进入寒冷期,寒冷期会持续多长时间,寒冷期强度有多强等问题,目前还没有较为成熟的预测方法,还需要严格地研究。
  
  3 冰芯在研究气温变化中的作用
  
  我国第19次中国南极科考队员,在埃默里冰架打下了一根长达301.8米的“大冰棒”——南极冰芯。为什么科学家们要往南极冰川深处打钻,采集长长的“冰棒”呢?原来这“大冰棒”暗藏着古气候和古环境的资料。冰川学家在研究南极大陆冰盖的年龄及其形成的历史过程时,发现从冰川的冰芯样品中,不仅能测定冰川的年龄及其形成过程,还可以得到相应历史年代的气温和降水资料,以及相应年代的二氧化碳等大气化学成分含量,从而开辟了恢复古气候和古环境的新的道路。
  在南极4000米厚的冰层中,包含了它形成时的大气中的微粒和气体。由于这些冰是在40多万年的时间里堆积起来的,所以说,不同深度的冰里卷入的微粒和气体来源于不同时代的大气,通过研究这些微粒和气体,就可以推算那个时代的气候情况。在-89℃的环境下,南极的冰封存了地球气候变迁的历史。科学家们正在不断地采集这些冰芯,并通过南极的冰芯来绘制一张完整的地球气候变化图。正是通过冰芯这本气温的记录表科学家们分析出我们正处在第四纪冰期的末期。
  
  4 我们还处在冰期
  
  冰期是指地球表面覆盖有大规模冰川的地质时期,又称为冰川时期。两次冰期之间为一相对温暖时期,称为间冰期。地球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冰期,最近一次是第四纪冰期。这一时期大约始于距今约200万年前,我们现在正处在第四纪大冰期后期,
  从第四纪更新世晚期,距今约1.1万年前后开始,地球从第四纪冰期中的最近一次亚冰期,进入到现代的亚间冰期,人们也称之为冰后期。
  近5000年来,虽然是寒冷期与温暖期交替出现,但是总的趋势是由温暖向寒冷变化,寒冷期一次比一次长,一次比一次冷。在第二次寒期,只有淮河在公元225年有封冻。而在第四个寒冷期的1670年,长江几乎都封冻了。
  既然我们现在的地质年代是处于地球的冰期那么地球变冷是符合规律的,只有再过数万年地球才会进入间冰期,地球的炎热期应该是遥远的事,按照这样分析似乎地球上的气候真的要变冷了?
  
  5 人类活动对气候有无影响
  
  理论上地球的气候在近期应当是处在一个寒冷期的,但是随着工业化的大规模发展,地球完全有提前结束冰期直接进入间冰期的可能。根据气候学家们分析,由于温室气体的作用,到21世纪,地表气温可能升高1.5-4.5℃。地球增暖的结果,将使海洋变暖,南极大陆和格陵兰冰盖融化,海平面上升。由于工农业发达、人口稠密的地方,正好多分布在沿海地区,海平面上升会给人类带来严重的灾难。我国的所有海滨地带,都在遭受灾害的范围内,主要受灾地区可能是华北平原、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
  
  6 灾害性天气频发使提前进入间冰期的可能性加大
  
  在某些年份,东南信风暂时减弱,太平洋赤道逆流的南支越过赤道沿厄瓜多尔沿岸南下,使厄瓜多尔和秘鲁沿岸水温迅速升高,冷水性浮游生物和鱼类因未适应新的环境而大量死亡。由于沿海水温上升在圣诞节即圣子耶稣诞辰前后最为激烈,秘鲁居民将这种海水温度季节性上升的现象称为厄尔尼诺。
  厄尔尼诺发生时,秘鲁渔获量严重减少,并波及世界饲料市场供应;鱼类尸体堆积在海滨,污染了周围的海水;沿岸地区和岛屿上的海鸟因缺乏食物纷纷逃离,影响了鸟粪工业生产,使工人失业。厄尔尼诺不仅给南美沿岸人民生活带来巨大灾难,也往往酿成全球性的灾难性气候异常,如连续出现的世界范围的洪水、暴风雪、旱灾、地震等,报纸上概称为“厄尔尼诺现象(事件)”,科学家们则把那些季节升温十分激烈,大范围月平均海温高出常年1度以后的年份才称为厄尔尼诺年。
  在厄尔尼诺现象之后通常又会出现反厄尔尼诺——拉尼那现象,它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水温度低于平均温度的现象。拉尼那一般出现,是修正厄尔尼诺现象造成的气候失衡的一种自然方式。在拉尼那现象发生的年代,季风非常大,中国有降水偏多倾向,容易引发洪涝灾害。
  
  7 结论
  
  UNDP(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人类发展报告中明确指出,气候变化是21世纪人类发展挑战的决定因素。人类如果不能正确回应这个挑战,世界范围内的扶贫工作会停滞甚至倒退。展望未来,无论强大与否,富裕与否,没有一个国家可以逃避全球变暖带来的影响,中国也不例外。低碳经济作为保障能源安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基本途径和战略选择,正逐渐成为全球众多国家的共识。如果人类还在大量无节制的使用地球上仅有的一点能源,即使我们还处在第四纪冰期,地球变暖一定会成为事实,地球上的灾害也会变得更加频繁。简单地说,人类控制了碳的排放,我们将得到一个凉爽的地球,反之,我们将迎来一个燥热的世界。
  
  参考文献
  [1]翟盘茂.气象灾害丛书.气象出版社,2009.
  [2]郭冬.应对气候变化法律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10.9.
  [3]葛全胜.中国历朝气候变化.科学出版社,2011.1.
  [4]国家气候变化对策协调小组办公室,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全球气候变化——人类面临的挑战.商务印书馆,2004.9.
  [5]海英,高志强.中国百年气候变化及时空特征分析.科技通报,2010.1.26(1).
  [6]王邵武.近百年来气候变化与变率的诊断研究.气象学报,1994.
其他文献
精制棉是棉短绒经碱法蒸煮、漂白等精制处理后所得的一种高纯度的纤维素产品,主要用于制造纤维素酯类、醚类及其他纤维素衍生物。精制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碱性黑液含有大量的
考古遗址的学术价值往往不直接等同于文化遗产价值。尤其是良渚遗址这样的史前考古遗址,如何正确解读并充分阐释其考古学价值和遗产价值,是申遗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已
建立现代化的分析检验系统对企业是非常必要的,它是现代化大生产的基本条件,技术也是成熟的或逐渐走向成熟,具有非常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长钢公司铁前为例.探讨建立
分析了CIGS太阳电池的总应力来自于单层膜中的沉积应力及膜层界面间的相互作用。计算得出Mo薄膜与CIGS薄膜界面晶格失配度最大,表明相对于其他界面,该界面的应力值较大。而作
土地评价是土地利用规划和合理利用土地的重要手段,随着全国第二次土地大调查的结束,全国“一张图”工程的有序开展,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文本、图件及数据库的完成,土地资源
老年保健人群为党和国家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利用现代社会先进医疗技术、信息技术和管理手段,延长老年保健人群寿命,提高老年保健人群生活质量,为该人群提供一个系统、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