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不少学生不想或讨厌学数学,很大的原因是没有找到学数学的“乐趣”。每天按部就班地上数学课是自己应尽的义务,也是家长和老师“要我学”的一种“苦差事”。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就需要在教学中寻找快乐的元素,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苦中也有乐”,使学生由“苦学”变成“乐学”。
【关键词】初中生;学数学;乐学
我们知道,孩子从小接受教育,学习先进文化知识是必需的。我们中国孩子也是非常刻苦的,天天从早学到晚,风里雨里从不间断,很多人感叹“现在的孩子太苦了”。特别是学数学,枯燥无味,令人生厌,但又不得不学。所以,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就需要在教学中寻找快乐的元素,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苦中也有乐”,它能给学习活动注入新的活力,变“苦学”为“乐学”,从学习知识上升到积极探索,从而激发求知欲,为创造性思维的发挥打下坚实的基础。下面结合平时我的教学实践与我校开展的系列教学研究课活动,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一、成为学生的偶像
我们都有一个共识,那就是学生敬佩哪个教师,就会喜爱他所教的科目。正所谓:信其师则亲其道。所以,教师的举动都会成为痴迷者模仿的对象。如果教师能够成为学生模仿的偶像,这能在很大程度上激活学生,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课堂就会成为师生共同表演的大舞台,大家齐心协力,积极表现,谁还会感到苦呢?
如何成为学生的偶像?通过调查,约82%的同学都喜欢公平、民主、善解人意、知识渊博、有爱心的教师。作为教师,首先就应从诚、勇、才、德、理等方面努力,切不可高高在上,侮辱学生的人格,要从爱出发,从严要求,建立民主的氛围,极端压制只会适得其反。其次,教师要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以前总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就得一桶水。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现在应改为:“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先有一井水。还得学会把学生引向浩瀚的江河湖海,让他主动去找水,找更多的水。”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多方位的知识体系,一桶水是远远不够的。最后,多接触学生,做到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谈心是最好的方式。通过谈心可以知道学生的需要是什么,从而给学生什么,这样学生就会产生和老师在一起是快乐的感觉,从而爱上学习。
二、把课堂变成学生施展数学才智的舞台
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我们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即要求传统的居高临下的教师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将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师站在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过去由教师控制的教学活动的那种沉闷和严肃要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真诚和激情。因而,教师的职能不再仅仅是传递、训导、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励、帮助、参谋;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以知识传递为纽带,而是以情感交流为纽带;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满仓库,而是要点燃火炬。学生学习的灵感不是在静如止水的深思中产生,而多是在积极发言中、相互辩论中突然闪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被调动,本有的快乐情感就会涌现。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大胆放手,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我经常告诉学生:“课堂是你们的,数学课本是你们的,三角板、量角器、圆规等这些学具也是你们的,这节课的学习任务也是你们的。老师和同学都是你们的助手,想学到更好的知识就要靠你们自己。”但我们作为老师心里要明白,课堂这个舞台是有指挥者的,它必须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是先学后教,使原来的“学跟着教走”变为“教为学服务”。例如:我在讲“三角形的外角性质”时,让学生通过将两个不相邻的内角剪出拼在一起放在外角上的操作,从而发现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再如我教学“立体图形的展开图”时,要求学生做出各种各样的立体图形,如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圆锥、正四面体等,让他们先观察再想象出各种立体图形的展开图并画出来,最后把立体图形展开看看和自己所想象的是否一样。
通过共同交流、探讨不仅能营造愉悦、轻松的学习氛围,还能够集思广益,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充分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而且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融入快乐的学习中。
三、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挖掘学数学的乐趣
不少学生不想或讨厌学数学,很大的原因是认为学数学没什么用处,是一门枯燥无味的学问。所以,我们要帮助学生找到学数学的乐趣,就要让学生感觉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数学知识是不可或缺的。如今,我们使用的人教版新教材的内容编排很重视这一点,充分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通过生活中数学问题或身边数学事例来阐明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学数学的重要性与乐趣。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列举的例子与生活相关的素材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快乐地学习。
例如,我在教学“有序数对”时,结合学生的座位开展了如下的游戏:(1)我随便点一名学生要求他用坐标表示自己座位的位置。(2)我随便说一个坐标,要求座位与坐标相对应的同学站进来。(说错自己坐标或站起来与我说的坐标不对应的同学,即把横坐标与纵坐标混淆,要表演一个节目。)这样通过实际接触,创设教学情境,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和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去体验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同时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这正是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教学的一项主要任务。
初中教材编排的内容还有很多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如“地砖的铺设”“图标的收集”“打折销售”等等,我们都可充分利用这些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乐趣,甚至让学生走出课堂,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挖掘学数学的乐趣。
另外我们还可以把数学知识同相关的历史知识联系起来,学生就会对它产生兴趣,就会主动地去思考,去探究。例如,在教学有理数的乘方时,可讲讲这样的一个故事:古时候,在某个王国里有一位聪明的大臣,他发明了一种象棋,献给了国王,国王从此迷上了象棋,为了对这位聪明的大臣表示感谢,国王答应满足这个大臣的一个要求,大臣说:“就在这个棋盘上放一些米粒吧,第一格放1粒米,第二粒放2粒米,第三格放4粒米,然后是8粒、16粒、32粒……一直到64格”。聪明的你认为国王能够满足这位大臣的要求吗?假设以100粒/克计算,结果应该是多少吨?这样用数学故事作为课堂的开头,最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也最能调动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主动去学习。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在数学中寻找快乐的元素,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苦中也有乐”,使学生由“苦学”变成“乐学”。
【参考文献】
[1]李亚男. 初中数学教学攻略大全.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张奠宙. 中国数学双基教学 [M]. 上海教育出版社.
[3]尹安群.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初中生;学数学;乐学
我们知道,孩子从小接受教育,学习先进文化知识是必需的。我们中国孩子也是非常刻苦的,天天从早学到晚,风里雨里从不间断,很多人感叹“现在的孩子太苦了”。特别是学数学,枯燥无味,令人生厌,但又不得不学。所以,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就需要在教学中寻找快乐的元素,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苦中也有乐”,它能给学习活动注入新的活力,变“苦学”为“乐学”,从学习知识上升到积极探索,从而激发求知欲,为创造性思维的发挥打下坚实的基础。下面结合平时我的教学实践与我校开展的系列教学研究课活动,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一、成为学生的偶像
我们都有一个共识,那就是学生敬佩哪个教师,就会喜爱他所教的科目。正所谓:信其师则亲其道。所以,教师的举动都会成为痴迷者模仿的对象。如果教师能够成为学生模仿的偶像,这能在很大程度上激活学生,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课堂就会成为师生共同表演的大舞台,大家齐心协力,积极表现,谁还会感到苦呢?
如何成为学生的偶像?通过调查,约82%的同学都喜欢公平、民主、善解人意、知识渊博、有爱心的教师。作为教师,首先就应从诚、勇、才、德、理等方面努力,切不可高高在上,侮辱学生的人格,要从爱出发,从严要求,建立民主的氛围,极端压制只会适得其反。其次,教师要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以前总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就得一桶水。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现在应改为:“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先有一井水。还得学会把学生引向浩瀚的江河湖海,让他主动去找水,找更多的水。”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多方位的知识体系,一桶水是远远不够的。最后,多接触学生,做到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谈心是最好的方式。通过谈心可以知道学生的需要是什么,从而给学生什么,这样学生就会产生和老师在一起是快乐的感觉,从而爱上学习。
二、把课堂变成学生施展数学才智的舞台
新课程倡导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我们教师的职能和作用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即要求传统的居高临下的教师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将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师站在学生中间,与学生平等对话与交流。过去由教师控制的教学活动的那种沉闷和严肃要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真诚和激情。因而,教师的职能不再仅仅是传递、训导、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励、帮助、参谋;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以知识传递为纽带,而是以情感交流为纽带;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满仓库,而是要点燃火炬。学生学习的灵感不是在静如止水的深思中产生,而多是在积极发言中、相互辩论中突然闪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被调动,本有的快乐情感就会涌现。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大胆放手,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我经常告诉学生:“课堂是你们的,数学课本是你们的,三角板、量角器、圆规等这些学具也是你们的,这节课的学习任务也是你们的。老师和同学都是你们的助手,想学到更好的知识就要靠你们自己。”但我们作为老师心里要明白,课堂这个舞台是有指挥者的,它必须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是先学后教,使原来的“学跟着教走”变为“教为学服务”。例如:我在讲“三角形的外角性质”时,让学生通过将两个不相邻的内角剪出拼在一起放在外角上的操作,从而发现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再如我教学“立体图形的展开图”时,要求学生做出各种各样的立体图形,如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圆锥、正四面体等,让他们先观察再想象出各种立体图形的展开图并画出来,最后把立体图形展开看看和自己所想象的是否一样。
通过共同交流、探讨不仅能营造愉悦、轻松的学习氛围,还能够集思广益,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充分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而且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融入快乐的学习中。
三、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挖掘学数学的乐趣
不少学生不想或讨厌学数学,很大的原因是认为学数学没什么用处,是一门枯燥无味的学问。所以,我们要帮助学生找到学数学的乐趣,就要让学生感觉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数学知识是不可或缺的。如今,我们使用的人教版新教材的内容编排很重视这一点,充分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通过生活中数学问题或身边数学事例来阐明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让学生从中体会到学数学的重要性与乐趣。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列举的例子与生活相关的素材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快乐地学习。
例如,我在教学“有序数对”时,结合学生的座位开展了如下的游戏:(1)我随便点一名学生要求他用坐标表示自己座位的位置。(2)我随便说一个坐标,要求座位与坐标相对应的同学站进来。(说错自己坐标或站起来与我说的坐标不对应的同学,即把横坐标与纵坐标混淆,要表演一个节目。)这样通过实际接触,创设教学情境,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和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去体验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同时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这正是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教学的一项主要任务。
初中教材编排的内容还有很多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如“地砖的铺设”“图标的收集”“打折销售”等等,我们都可充分利用这些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乐趣,甚至让学生走出课堂,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挖掘学数学的乐趣。
另外我们还可以把数学知识同相关的历史知识联系起来,学生就会对它产生兴趣,就会主动地去思考,去探究。例如,在教学有理数的乘方时,可讲讲这样的一个故事:古时候,在某个王国里有一位聪明的大臣,他发明了一种象棋,献给了国王,国王从此迷上了象棋,为了对这位聪明的大臣表示感谢,国王答应满足这个大臣的一个要求,大臣说:“就在这个棋盘上放一些米粒吧,第一格放1粒米,第二粒放2粒米,第三格放4粒米,然后是8粒、16粒、32粒……一直到64格”。聪明的你认为国王能够满足这位大臣的要求吗?假设以100粒/克计算,结果应该是多少吨?这样用数学故事作为课堂的开头,最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也最能调动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主动去学习。
总之,面对新课程改革的挑战,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多动脑筋,多想办法,在数学中寻找快乐的元素,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苦中也有乐”,使学生由“苦学”变成“乐学”。
【参考文献】
[1]李亚男. 初中数学教学攻略大全.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张奠宙. 中国数学双基教学 [M]. 上海教育出版社.
[3]尹安群.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