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对新时期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分析,结合工作实践,对如何优化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进行了探讨,以期达到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及健康人格的形成与培养。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健康;心理素质
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社会竞争在广度和深度上全面铺开,整个社会都处在一个竞争的漩涡里。这种状况使涉世未深,还算稚嫩的当代中学生也未能幸免,他们所面临的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压力和挑战越来越大、越来越多,从而不可避免地产生诸多的心理压力和恐惧,导致一些心理健康及社会适应等问题出现。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如何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有效应付和处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现实而紧迫的重大课题。
一、 新时期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通过对本校学生的抽样调查得出如下结论:中学生主要的心理矛盾,一是愿望与心理准备脱节的矛盾。大多数中学生有美好的愿望,对未来充满向往。他们想成为一个有学问、受人尊重的人,但却不愿付出很多努力。他们追求的是实现理想后的种种荣誉与享受,而不想付出艰辛的劳动,这就形成了愿望与心理准备脱节的矛盾。二是心理闭锁与渴求理解的矛盾。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中学生开始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内心世界上,并随着社会生活经验的逐渐丰富,他们开始意识到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心心相印和心理不相容的差别。他们愿意对“知心朋友”倾吐自己内心的秘密,不愿与用导师式口吻对他们说话的人交流。他们对长辈也实行自我封闭。三是独立意识与依赖心理的矛盾。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学生的心理日趋成熟,他们越来越感到自己是“大人”了,要求从大人的约束中解放出来,对婆婆妈妈式的说教及过分关心会产生反感,甚至对学校、社会产生反抗情绪,可以说他们的独立意向、主体意识是十分强烈的,但同时他们又缺乏必要的知识与能力。四是情感与理智的矛盾。中学生容易动感情,也重感情。一方面,他们充满热情和激情。另一方面,他们的情感又极容易受外界的影响,容易发生冲动、波动,有时会因一件小事的成功而欣喜若狂,也会因一次小小的失败而心灰意冷。他们的情绪、情感总在两极摆动,不能冷静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五是成才欲望与厌学心理的矛盾。从长远目标看,中学生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幻想,希望将来能功成名就;从近期目标看,他们都希望自己学习成绩优秀。但在学习过程中,他们又感到学习负担过重,学习太苦太累而难以持之以恒,形成了想学与厌学的心理矛盾。总之,中学生的心理矛盾是复杂的,其产生的原因有生理的、心理的,有社会的、家庭的、自身的,还有教育工作上的疏忽等,正确认识这些矛盾,有助于我们有的放矢地做好教育工作。
二、 维护和提高中学生心理素质的主要方法
中学生的心理问题,有些可以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及主客观努力而逐步消失;但有些则要通过接受专门的教育、训练,掌握心理调整方法才能有效克服。单靠传统的教育方法是难以奏效的。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提出几点维护和提高中学生心理素质的主要方法:
(1)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要采用开设健康教育课或讲座,利用广播、电视、录像、黑板报等宣传工具,针对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及知识要求,让中学生从多角度、多场合接受心理健康教育。从而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其身心发展特点,掌握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2)开展心理咨询,重视心理咨询教师的培养。心理咨询是解决中学生心理问题的特定形式,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每个学校应配几名心理咨询教师,这些教师应当对心理咨询工作有热情,而且自身心理健康,并受过专业培训。并且,要舍得投资用于心理咨询教师的培训。
(3)通过各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中学的许多课程都包含着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教师应积极深入地挖掘,对中学生实施自觉地、有意识地影响,达到润物细无声之效。比如,历史课中英雄人物的坚强意志和英雄事迹、语文课文中人物心理的描写等都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积极的影响。
(4)利用体育及欣赏音乐、电影的手段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体育是培养个体意志极为有效的手段,它不仅能培养竞争意识,而且能培养合作意识,并能求得二者的内在的统一。音乐、电影能潜在影响学生情感,也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手段。因此,学校应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以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5)办好家长学校,使学生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学校要定期组织和办好各种形式的家长学校,帮助家长全面了解自己的孩子,对自己的孩子要有恰如其分的估计,提出恰当的目标,减轻学生来自家庭的压力。使他们了解学校教育的内容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注重儿童早期人格的培养,特别是要加强儿童早期的独立性和自制力的训练。要教给他们与人和睦相处的本领以及注意其良好的道德和道德意志的培养,从而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密切结合,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齐齐哈尔市民族中学)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健康;心理素质
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社会竞争在广度和深度上全面铺开,整个社会都处在一个竞争的漩涡里。这种状况使涉世未深,还算稚嫩的当代中学生也未能幸免,他们所面临的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压力和挑战越来越大、越来越多,从而不可避免地产生诸多的心理压力和恐惧,导致一些心理健康及社会适应等问题出现。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如何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有效应付和处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现实而紧迫的重大课题。
一、 新时期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通过对本校学生的抽样调查得出如下结论:中学生主要的心理矛盾,一是愿望与心理准备脱节的矛盾。大多数中学生有美好的愿望,对未来充满向往。他们想成为一个有学问、受人尊重的人,但却不愿付出很多努力。他们追求的是实现理想后的种种荣誉与享受,而不想付出艰辛的劳动,这就形成了愿望与心理准备脱节的矛盾。二是心理闭锁与渴求理解的矛盾。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中学生开始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内心世界上,并随着社会生活经验的逐渐丰富,他们开始意识到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心心相印和心理不相容的差别。他们愿意对“知心朋友”倾吐自己内心的秘密,不愿与用导师式口吻对他们说话的人交流。他们对长辈也实行自我封闭。三是独立意识与依赖心理的矛盾。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学生的心理日趋成熟,他们越来越感到自己是“大人”了,要求从大人的约束中解放出来,对婆婆妈妈式的说教及过分关心会产生反感,甚至对学校、社会产生反抗情绪,可以说他们的独立意向、主体意识是十分强烈的,但同时他们又缺乏必要的知识与能力。四是情感与理智的矛盾。中学生容易动感情,也重感情。一方面,他们充满热情和激情。另一方面,他们的情感又极容易受外界的影响,容易发生冲动、波动,有时会因一件小事的成功而欣喜若狂,也会因一次小小的失败而心灰意冷。他们的情绪、情感总在两极摆动,不能冷静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五是成才欲望与厌学心理的矛盾。从长远目标看,中学生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幻想,希望将来能功成名就;从近期目标看,他们都希望自己学习成绩优秀。但在学习过程中,他们又感到学习负担过重,学习太苦太累而难以持之以恒,形成了想学与厌学的心理矛盾。总之,中学生的心理矛盾是复杂的,其产生的原因有生理的、心理的,有社会的、家庭的、自身的,还有教育工作上的疏忽等,正确认识这些矛盾,有助于我们有的放矢地做好教育工作。
二、 维护和提高中学生心理素质的主要方法
中学生的心理问题,有些可以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及主客观努力而逐步消失;但有些则要通过接受专门的教育、训练,掌握心理调整方法才能有效克服。单靠传统的教育方法是难以奏效的。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提出几点维护和提高中学生心理素质的主要方法:
(1)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要采用开设健康教育课或讲座,利用广播、电视、录像、黑板报等宣传工具,针对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及知识要求,让中学生从多角度、多场合接受心理健康教育。从而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其身心发展特点,掌握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2)开展心理咨询,重视心理咨询教师的培养。心理咨询是解决中学生心理问题的特定形式,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每个学校应配几名心理咨询教师,这些教师应当对心理咨询工作有热情,而且自身心理健康,并受过专业培训。并且,要舍得投资用于心理咨询教师的培训。
(3)通过各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中学的许多课程都包含着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教师应积极深入地挖掘,对中学生实施自觉地、有意识地影响,达到润物细无声之效。比如,历史课中英雄人物的坚强意志和英雄事迹、语文课文中人物心理的描写等都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积极的影响。
(4)利用体育及欣赏音乐、电影的手段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体育是培养个体意志极为有效的手段,它不仅能培养竞争意识,而且能培养合作意识,并能求得二者的内在的统一。音乐、电影能潜在影响学生情感,也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手段。因此,学校应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以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5)办好家长学校,使学生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学校要定期组织和办好各种形式的家长学校,帮助家长全面了解自己的孩子,对自己的孩子要有恰如其分的估计,提出恰当的目标,减轻学生来自家庭的压力。使他们了解学校教育的内容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注重儿童早期人格的培养,特别是要加强儿童早期的独立性和自制力的训练。要教给他们与人和睦相处的本领以及注意其良好的道德和道德意志的培养,从而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密切结合,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齐齐哈尔市民族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