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假上市谁之过

来源 :证券市场红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ck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股造假上市由来已久,早期有一个文雅的说法,叫“包装上市”,那时似乎还有点“理直气壮”,商品要卖出好价钱,当然要有好的包装。后来的说法有点隐晦,叫“业绩粉饰”,对经营业绩做一定的修饰被认为是可以理解的。现在这些说法都上不了桌面了,强调信息披露必须真实、完整,否则属于重大违法。不过由于上市的利益实在太大,而被发现的概率又很低,因此铤而走险者并不少。
  监管政策还不够严
  为什么监管加强之下造假上市仍然屡禁不绝?关键还在于监管政策不够严。证监会曾搞过号称史上最严的针对IPO申报公司的财务大核查,那么大的雷声,最终只下了一点点小雨,印象中只查出2家问题公司,当然也吓退了一部分心虚的公司。是绝大多数申报公司都没有问题吗?如果是这样,造假上市又何至于成为问题?显然,史上最严也仅仅在聲势上,严查的手段并不多,所以要查出问题也不容易,主要作用还在于震慑,让心虚者主动退出,但这招对“老司机”就不管用了。
  郭树清任证监会主席时曾有惊人一问:“IPO不审行不行?”这一问是很能说明问题的,因为A股市场最重要的功能就是融资,能够上市募集资金的公司越多,说明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也越大。在这种情况下,IPO不审最好。深交所时任理事长陈东征则认为,IPO门槛太高,导致一些IPO公司虚增利润。但IPO门槛降低了就不会出现造假问题吗?事实证明,只要IPO有门槛,就会有公司不够格而被挡在门外,在巨大利益驱动下就有造假闯关的冲动。
  IPO严格审也没有杜绝造假上市,不审那还了得?曾经有一种说法很有市场,说注册制就是只要信息披露真实就行,垃圾股也可以上市,把选择权交给投资者,以后垃圾股没人买,定价自然就低。要是按照这种逻辑,垃圾股都能上市,那还搞什么退市制度?退市的公司不就是垃圾股吗?既然垃圾股都能上市,那凭什么让垃圾股退市?由此可见,有些人的思维混乱到了极点,这也正是“包装上市”可以“理直气壮”的根源。
  不能只管上市不堵漏洞
  上市公司是证券市场的基石,基石不稳,地动山摇。马克思说过,资本如果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它就会铤而走险,如果有百分之百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人间一切法律,如果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它就敢犯下任何罪行,甚至冒着被绞死的危险。上市就意味着一夜暴富,远不止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在如此巨大的利益诱惑面前,造假上市不可能被杜绝。为什么上市会产生这么大的利益?同样一家公司的股权价值,上市与非上市会存在天壤之别,这说明现在的IPO法规政策存在重大缺陷,只管上市不堵漏洞是不行的。
  IPO的目的是什么?是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不是为了让公司实际控制人套现卷款走人的,否则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就是一个幌子。可是现在的制度设计,可以让公司创始人在上市后获得其做一辈子实业都不可能获得的巨额财富,谁能挡住这个诱惑呢?很多实控人在公司上市伊始还觉得所持股权价值只是一个符号,等到发现这不是符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财富时,做实业的初心就很难坚持了。如果对实控人股权的套现进行有效的限制,那么为上市而上市的冲动就会少一些。
  造假上市都是冲着一夜暴富来的,而东窗事发大多是由媒体揭露出来的,因此造假者很怕媒体,这也是很耐人寻味的。因为要过媒体关,因此现在造假者越来越小心,造假手段也越来越高明。造假上市直接破坏了证券市场的基石,历来是各家证券媒体穷追猛打的对象。由于种种原因,媒体打假难度很大,有时还吃力不讨好,奏效不奏效往往要看机缘巧合。胜景山河在上市敲锣前夜被截停,也有的公司却能起死回生咸鱼翻身,这中间真说不清道不明。
  上市的巨大利益诱惑太大
  一般来说,造假总有一天会穿帮露馅,为什么造假者就不怕呢?因为上市公司的金字招牌给他们创造了将虚账填实的机会。假如某公司虚增利润上市,IPO募集到的资金至少可以让公司过几年好日子;上市后高价增发再圈一笔远超IPO的募集资金,然后外延收购几家公司,原来IPO时的虚账就能做实了。这种操作能否成功完全取决于监管政策是否宽松,只要政策松一松,乌鸡变凤凰并不是难事;政策紧一紧,一些公司撑不下去就原形毕露了。
  造假上市一旦成功,基本上也就成功绑架了投资者和监管部门。为什么退市那么难呢?就因为退市将导致投资者血本无归,而赔偿问题没能有效解决,因此投资者不答应。监管部门投鼠忌器,下不了手。即便是少数退市的公司,实际上也不是全退,还在老三板交易,甚至还有重新上市的机会。徐翔家族投机退市长油,还没重新上市呢就已经获得了几倍的收益,如果重新上市那要赚多少?所以上市的好处是终身制的,即便东窗事发锒铛入狱,也不会千金散尽。
  如果上市没有那么大的利益,还会有那么多的公司争相上市吗?美国股市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了,到现在也只有5000多家上市公司,上市的公司始终是少数,并不是所有的好公司都想上市的。中国就不一样了,几乎所有的公司都想要上市,新三板挂牌公司已经超万家,A股上市公司也已超3000家了。谁都想到A股市场来分一杯羹,这么下去要上市多少家公司?泥沙俱下是难免的。就这样,还想要IPO不审,难怪造假者要跃跃欲试了。
  必须改革IPO制度设计
  要杜绝造假上市,就必须改革IPO制度设计,IPO不应产生那么大的利益,不能背离募集资金发展实体经济的初衷。公司实控人如果套现走人,必须向二级市场投资者支付高额对价,平抑超高得利。实控人的利益主要应该靠公司的发展来获得,而不能像现在这样,完全脱离实际,不管公司经营得好不好都能一夜暴富,有的甚至卖壳赚得更多,这是没有道理的。只有当人们对IPO都抱有一颗平常心,才不会有那么多的造假者跃跃欲试来冒险闯关。
  对造假上市的,必须坚决予以退市,一退到底,不能退到老三板去交易,变成半吊子退市,更不能允许重新上市,要终身市场禁入。对投资者的损失必须优先全额赔偿,如有罚款,应后于投资者赔偿。要彻底解决投资者赔偿难问题,造假公司赔付能力不足的,由中介机构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如果不能全额赔偿投资者损失,退市制度就得不到投资者的支持,退市难就是必然的,实践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只有全额赔偿投资者损失才能确保退市制度畅行无阻,而彻底退市则意味着造假上市者将倾家荡产,从而产生足够的震摄力。只有让造假上市者得不偿失,并且终身市场禁入,才能营造出不敢造假、不能造假、不想造假的市场氛围,A股市场才能长治久安。
其他文献
钢铁煤炭担先鋒股指节节攀升
期刊
8月A股市場月统计
期刊
上个月月初我在茶坊里提到,自5月11日见底之后,无论时间跨度还是空间高度,都难以支持沪指将3000点保卫战发展为3300点攻坚战。8月2日沪指见到3305点之后,只用了7个交易日,就于8月11日跌到了3200点,收报3208点。于是,市场一片看中期调整的声音。8月11日正好是星期五,当晚证监会核准了8家企业的首发申请,筹资金额不超过33亿,而8月4日的新股发行批文是7家,筹资金额不超过28亿,有人
期刊
大盤创新高喜迎十九大
期刊
上市公司半年报披露收官,人们发现证金公司在券商股、超跌股中大幅建仓或加仓,很多已逼近举牌线,达到4.99%。考虑到目前大盘形势相对比较平稳,证金公司不可能再追加资金投入股市,这些建仓或加仓的资金必定是来自抛售其他股票所得,这意味着证金公司在大规模调仓换股。以5%的举牌线为边界逼而不越,这是很多私募基金为进出方便所常用的操作手段,如今证金公司也这么干,这种激进的投资策略出乎大多数人的意料,意味深长,
期刊
一周滬深大宗交易一览
期刊
2017年9月解禁限售股一覽
期刊
股指屢破高点机构换股增仓
期刊
又到“3.15”打假时,在这全民打假的日子里,对于一切欺骗消费者的虚假商品、信息,都应该被予以揭发和抵制,不仅需要体现在产品打假上,资本市场中的新股上市环节也需打假,这不仅要严查拟上市公司,即便是那些已成功通过造假途径获得上市的企业也需追查。在监管趋严风暴下,造假公司终将难逃被追罚的命运。  问询问题多样化,9家公司IPO被否  据证监会披露,截至2017年3月2日,中国证监会受理首发企业679家
期刊
每年“3·15”,二级市场中的投资者可谓悲喜两重天,喜在于央视“3·15”暴露了部分公司的造假行为,悲的是,自己手中股票却因此可能大跌。对此,投资者需要在投资过程注意什么?那一类公司需要我们时刻警惕?  虚构应收账款是财务造假中重要一环  二级市场中,部分上市公司在财务处理过程中常常通过虚增应收账款来虚增营业收入,此前震惊全国的“银广夏”、“郑百文”、“达尔曼”等重大假账事件中,“虚构应收账款”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