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如何创设情境

来源 :未来英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myswzzxp1236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课堂情境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是教师在一定的教学目标要求下,以促进学生数学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诸能力协调发展为目的的设计过程。其核心意义是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促进探究的进行,使学生的思维处在爬坡状态。情境作为激发学生的经验,加强经验与学习内容的联系的载体,一方面,它可以包含激发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信息,另一方面,也能将要学习的内容进行设计后包含到情境中,以拉近与已有知识和经验的距离,为学生提供知识的生长点。因此,为了帮助学生较深刻地理解当前学习内容的意义,教学的重要任务就在于根据学生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的特定需要,创设能引发其主动建构的情境。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创设情境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新教材最大的特点和优点之一就是许多知识的引入和问题的提出、解决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展开的。因此,精心创设情境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一项重要教学策略。新课程下数学教学必须以学生发展为本,对数学教学提出的要求是: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促进学生的自由发展;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关注学生的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形成,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能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对正在学的内容感到好奇,感兴趣,并觉得富有挑战性,产生学的欲望,积极思考,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初中学生对数学的学习还停留在比较感性的形象思维阶段,所以我们在创设情境时更应关注学生的数学思考,设法给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让他们在开放性、探究性问题中表现自我、发展自我,从而感受到数学学习是很重要的活动,并且初步形成“我能够而且应当学会数学地思考”的认识。如在一些较难理解的文字题分析中,教师课前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画出实物平面图。尽管学生认真努力,但画出来的平面图却五花八门,不尽如人意。教师再让学生找出画不好的原因。学生查找原因之后,教师要因势利导,创设相应的情境,则问题可迎刃而解。在一些不是很直观的几何图形中,创设出让学生画教学平面图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进而产生学习的需求,从而使学生知道了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解决了数学知识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问题,认识了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使学生把数学学习作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渴望。
  二、创设游戏情境。点燃学习激情
  好动是学生的天性,对于游戏,他们肯定会积极主动参与,甚至有时会达到忘我的境界,因此,如果学习对学生们来说是一种游戏的话,那么学习的积极性将会有很大的提高,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将一些枯燥的数学问题改成有趣的游戏,必然会大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他们在游戏中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点燃学习的激情。例如,在研究点在坐标平面内的位置一课中,可将教室里的座位看成对应的坐标,然后按照口令将某个座位上的苹果向左右上下平移,研究得到的点的新坐标与原来坐标的关系,这样安排游戏,不仅能够满足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还能大大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热情,从而让每位学生都有机会体验数学的乐趣,享受成功的快乐。
  三、创设故事情境,产生学习动力
  有些数学内容如果教师直接讲解学生不仅听得枯燥无味,而且难以理解,这样就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长时间后会使他们丧失学习数学的信心,如果我们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来说明一个数学观点、传授某种数学思想,使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受到启发、理解,接受新知将足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例如,我在复习“函数的图象”时就以此创设如下情境:乌龟和兔子赛跑,兔子开始远远领先于乌龟,兔子就骄傲了,在路边睡了一觉,而乌龟却一直往日的地奔跑,最终,乌龟获得了冠军,请用函数图象反映这段故事情节,如此有趣味的故事,用如此简洁的图象描绘出来,再次展现了数学的魅力,显然最终也能提高课堂效率,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以人为本,创设评价教育情境
  新课程标准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更关注人的发展。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对学生学习数学的行为、态度和所取得的进展的判断,积极创设评价教育情境,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获得真实的成就感。例如: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k2x2+2(k-1)x+1=0有实数根,求k的取值范围。对于此题,学生经常犯这样的错误:因为方程有实数根,所以()≥0,从而得k≤0.5。对于这样的解答,教师本来准备这样评价:你把k≠0这个条件漏了,不符合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但这样的评价显然缺少鼓励与启发,于是改为如下的评价:你已经得到了答案的一半,思路也很清楚,再想想,当k≤0.5时,能否k=0,为什么?这一评价内容的改变,既增添了鼓励的成份,又指出了回答的不足,暗示了思考的方向,显然较原来的评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信心。
  五、画龙点睛,创设课堂结语情境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新课导入、新课讲解、课堂练习固然重要,但课堂小结同样不可忽视。如果课堂小结恰到好处,可以收到锦上添花的效果,使整个教学过程更加完美。例如:在讲“垂直于弦的直径”第一课时,课堂小结只有两句话。即“本堂课我们学习了一个定理(垂径定理)),发现了一种方法(作垂直于弦的直径为辅助线来解有关弦的问题)。”这样的小结耐人寻味,只须寥寥数语,就归纳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便于学生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地创设教学情境:比如利用信息技术创设直观教学情境;利用类比联想创设知识迁移情境;利用信息技术创设自主学习情境;通过游戏或竞赛的方式创设合作交流情境等等,让学生独立观察、比较,主动联想、归纳、类比,来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不断地去感受、去发现、去交流、去评价,构建起属于自己的知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总之,创设有效的数学教学情境的形式不是千篇一律,而是多种多样的。这就要求数学教师要精心设计,注意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打破数学课单一呆板的局面,提高初中数学课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施福涛.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的策略[J].教学与管理,2003(8).
  [2] 张丽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艺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
  [3] 林志成.初中数学教学问题的设计[J].中学教研(数学),2005(5).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