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口万山群岛海域秋春季浮游动物的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来源 :安徽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n60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根据2012年11月(秋季)和2013年4月(春季)对珠江口万山群岛海域的浮游动物进行的调查采样,分析了其种类组成、优势种、生物量和生物多样性指数等。此次调查共鉴定出浮游动物11个类群,共68种,以近岸种类为主,桡足类为主要类群;此次调查的优势种各有8种,秋季最大优势种为丹氏纺锤水蚤(Acartia danae Giesbrecht),春季最大优势种为驼背隆哲水蚤(Acrocalanus gibber Giesbrecht);此次调查生物量和栖息密度的平面分布差异较大,秋季平均生物量为125.3 mg/m3,春季为127.1 mg/m3,季节差异不显著;秋季平均栖息密度为327.9 ind/m3,春季为224.3 ind/m3,秋季显著大于春季。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该海域浮游动物数量的平面分布受到盐度的影响,但季节变化受盐度的影响不大。秋季平均多样性指数为3.61,均匀度为0.81,春季平均多样性指数为3.54,均匀度为0.89。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评价结果表明,该海域整体未受到污染,但近岸可能面临陆源污染物的威胁。
  关键词 珠江口;万山群岛;浮游动物;生物多样性;生物量
  中图分类号 S932.8;P7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5)18-170-05
  海洋浮游动物是一类在海水中营浮游性生活的动物类群,游泳能力微弱甚至无游泳能力,不能作远距离的移动,也不足以抵拒水的流动力。海洋浮游动物在海洋生态系统中属于次级生产者[1],通过摄食浮游植物等影响海洋初级生产力,又通过被一些游泳动物摄食影响许多鱼类和其他海洋生物的生物量[2],是海洋食物链中的关键环节之一,其动态变化直接或间接影响浮游植物和游泳动物等的种群生物量[3]。同时,浮游动物由于其生活史周期短,其种类组成和时空分布容易受到食物、温度、盐度、气候、动物摄食以及径流等因素的影响,有些种类可用作暖流、寒流的指示动物,还有不少种类可作为海水污染的指示生物[4]。
  珠江口是我国三大河口之一,地处亚热带,其咸淡水交汇区受潮流和径流的共同影响,环境因子复杂多变,生态环境敏感脆弱,浮游动物的分布变化很大[5]。万山群岛海域位于珠江口正南方,有岛屿70多个,分布密集,纵横交错,构成独特的岛链结构,是珠江咸淡水的主要交汇区。随着万山群岛海域的开发利用程度不断加深,其生态环境的压力也不断增加。有关珠江口浮游动物的研究已有较多报道[5-10],但针对珠江口万山群岛海域的浮游动物分布的专题研究还不多见。笔者根据2012年11月(秋季)和2013年4月(夏季)在珠江口万山群岛海域的浮游动物调查资料,对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及群落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以期为今后万山群岛海洋生态系统环境保护和海洋渔业发展提供基础材料。
  1 材料和方法
  1.1 调查站位和时间
  调查海域为珠江口万山群岛海域,共布设17个站位(图1)分别于2012年11月(秋季)和2013年4月(春季)进行2个航次的综合调查。
  1.2 样品采集和处理
  用浅水Ⅰ型浮游生物网(网长145 cm,网口面积0.2 m2)自海底0.5 m向上拖取到水表层。根据水流速度和风浪大小,使用重量为10~40 kg的铅制沉锤,落网速度为0.5 m/s,起网速度为0.5~0.8 m/s左右。
  2个航次共采集34个浮游动物样品。样品用体积分数为5%的甲醛溶液固定,用网口数字流量计的测量结果计算滤水量。在室内使用电子天平称取浮游动物的湿重,在解剖镜下进行浮游生物的鉴定及计数。同时,使用RBR concerto CTD 温盐深仪现场采集各站位温度和盐度数据,采集海水样分析水体中的pH、溶解氧(DO)、溶解性无机氮(TIN)、活性磷酸盐(PO4-P)和叶绿素a(Chla)的含量。样品的采集、处理等全部过程均按照《海洋调查规范》(GB/T 12763-2007)[11]和《海洋监测规范》(GB 17378-2007)[12]进行。
  1.3 多样性指标的计算
  按照以下公式计算浮游动物优势度(Y):
  Y=nifi/N(1)
  采用Shannon-Weaner指数(H′)测定浮游动物的多样性指数,其计算公式为:
  H′=-Si=1Pilog2Pi(2)
  采用Pielou均匀度(J)测定浮游动物的均匀度,其计算公式为:
  J=H′/log2S(3)
  式中,ni为第i种的个体数;fi为第i种在各站中出现的频率;N为所有站每个种出现的总个体数;S为样品中的种类总数;Pi为第i种的个体数ni与总个体数N的比值。当某一物
  种Y≥0.02时,判定为优势种[13]。
  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用“配对样本t检验方法”分析浮游动物生物量、栖息密度、多样性指数、均匀度等季节间的差异,使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浮游动物各调查要素与水温、盐度、pH、DO、TIN、PO4-P、Chla等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生物量、栖息密度、多样性指数、均匀度的平面分布图采用ArcMap10.0软件绘制。
  2 结果与分析
  2.1 种类组成及季节变化
  从表1可以看出,2012年秋季和2013年春季在珠江口伶仃洋万山群岛海域共鉴定出浮游动物11个类群,共68种,其中桡足类最多(33种),占浮游动物种类数的48.53% ;其次为浮游幼虫类(32种),占浮游动
  物种类数的16.18%。秋季共鉴定有9个生物类群,共56种,其中水母类5种,翼足类1种,枝角类2种,介形类2种,桡足类25种,磷虾类1种,樱虾类4种,毛颚类7种,浮游幼虫类9种;   春季共鉴定有9个生物类群,共49种,其中水母类3种,翼足类1种,枝角类1种,桡足类24种,樱虾类3种,毛颚类4种,有尾类1种,海樽类1种,浮游幼虫类11种。
  在此次调查期间,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变化较大。共同种为37种,秋季特有种为19种,春季特有种为12种。在类群分布上,秋季有介形类2种和磷虾类1种,而春季则出现有尾类和海樽类各1种,其他7个生物类群春、秋季节均有出现。在种类组成上,与秋季相比,春季桡足类新出现8个种类,有9个种类未出现;浮游幼虫类新出现莹虾类幼虫和口足类幼虫。
  2.2 优势种
  从表2可以看出,调查海域秋季和春季调查的优势种各有8种,有5种共有优势种。秋季调查期间的优势种是由桡足类的丹氏纺锤水蚤、小拟哲水蚤、驼背隆哲水蚤、中华异水蚤和微驼背隆哲水蚤,浮游幼虫类的短尾类溞状幼虫和桡足类幼虫,毛颚类的肥胖箭虫等组成,其优势度指数为0.02~0.23。最大优势种是桡足类的丹氏纺锤水蚤,主导了整个海域的浮游动物密度,在秋季调查的17个采样站中都占据主要位置。
  春季调查期间的优势种是由桡足类的驼背隆哲水蚤、小拟哲水蚤、丹氏纺锤水蚤、亚强真哲水蚤、锥形宽水蚤和普通波水蚤,浮游幼虫类的短尾类溞状幼虫和桡足类幼虫等组成,其优势度指数为0.02~0.14。其中,驼背隆哲水蚤和小拟哲水蚤在各采样站位都占首要位置。
  2个季节优势种的组成也有较大差异,共有优势种有5种,但优势度不同。秋季和春季特有优势种各有3种,秋季为肥胖箭虫、中华异水蚤和微驼背隆哲水蚤,春季为亚强真哲水蚤、锥形宽水蚤和普通波水蚤,这6个种类在2次调查时均有出现,但因优势度的不同而成为特有优势种。
  2.3 生物量的平面分布及季节变化
  秋、春季调查海域浮游动物生物量的平面分布情况如图2A~B所示。秋季调查浮游动物平均生物量为125.3 mg/m3,变化范围为(20.0~375.0)mg/m3,最高生物量出现在S1号采样站,最低出现在S6号采样站,最高生物量约是最低生物量的18倍。春季调查浮游动物平均生物量为127.1 mg/m3,变化范围为(50.0~360.0)mg/m3,最高生物量出现在S8号采样站,最低生物量出现在S7号采样站,最高生物量是最低生物量的7.2倍。
  调查海域春季浮游动物的平均生物量略大于秋季,但差异不显著(P>0.05)。秋季调查生物量较高的站位主要出现在近岸海域的S1、S2和S3站位,而春季调查近岸海域的S1、S3和S8站位的生物量较高。
  2.4 栖息密度的平面分布及季节变化
  秋、春季调查海域浮游动物栖息密度的平面分布情况如图2C~D所示。秋季调查浮游动物平均栖息密度为327.9 ind/m3,变化范围为(115.0~1 069.0)ind/m3,最高栖息密度出现在S3号采样站,最低出现在S9号采样站,最高栖息密度是最低栖息密度的9倍。春季调查浮游动物平均栖息密度为224.3 ind/m3,变化范围为(113.0~326.0)ind/m3,最高栖息密度出现在S3号采样站,最低栖息密度出现在S4号采样站,最高栖息密度是最低栖息密度的2.9倍。
  调查海域浮游动物平均栖息密度在春、秋2个季节间差异显著(P<0.05),秋季浮游动物栖息密度显著高于春季。秋季调查栖息密度较高的站位主要出现在近岸海域的S1、S3站位,而春季调查各站位的栖息密度分布较均匀。
  2.5 多样性指数的平面分布及季节变化
  物种多样性指数可用于衡量群落规模和重要性。群落中的生物种类越多,各个种个体数量分布越均匀,则物种的多样性指数越大[6,8]。笔者采用Shannon-Weaner 多样性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分别对珠江口万山群岛海域秋季和春季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进行了计算。
  秋、春季调查海域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的平面分布情况如图2E~F所示。秋季调查浮游动物平均多样性指数为3.61,变化范围为3.22~3.96,最高多样性指数出现在S6号采样站,其次是S14号采样站,最低出现在S4号采样站。春季调查浮游动物平均多样性指数为3.54,变化范围为3.09~4.15,最高多样性指数出现在S8号采样站,其次是S16号采样站,最低多样性指数出现在S11号采样站。
  调查海域浮游动物平均多样性指数在春、秋2个季节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秋季浮游动物平均多样性指数略高于春季。
  2.6 均匀度的平面分布及季节变化
  秋、春季调查海域浮游动物均匀度平面分布情况如图2G~H所示。秋季调查浮游动物平均均匀度为0.81,变化范围为0.73~0.90,最高均匀度出现在S6号采样站,其次是S14号采样站,最低出现在S2号采样站。春季调查浮游动物平均均匀度为0.89,变化范围为0.81~0.93,最高均匀度出现在S6、S9和S10号采样站,最低均匀度出现在S11号采样站。
  调查海域浮游动物平均均匀度在春、秋2个季节差异极显著(P<0.01),秋季浮游动物均匀度显著低于春季。
  2.7 调查海域环境因子
  由表3可知,春秋2个季节调查海域pH、盐度、DO差异不显著(P>0.05),秋季的水温显著高于春季(P<0.05),春季的TIN、PO4-P和Chl a显著高于秋季(P<0.05)。
  由表4可知,秋季浮游动物栖息密度和生物量与Chl a、PO4-P和TIN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pH和盐度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春季浮游动物栖息密度与环境因子的线性相关关系不显著,生物量与DO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Chl a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3 讨论
  3.1 种类组成及优势种的变化特征
  春、秋2个季节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都以桡足类为主要类群,秋季调查桡足类占秋季总种类数的44.6%,春季调查桡足类占春季总种类数的49.0%,这与珠江口以前的调查结果相一致。浮游动物优势种存在更替现象,但更替不明显,存有5类共有优势种,秋季调查丹氏纺锤水蚤为最大优势种(Y=0.23),在春季也是优势种之一(Y=0.11);春季调查驼背隆哲水蚤为最大优势种(Y=0.14),在秋季也是优势种之一(Y=0.11),这可能与2个季节调查的盐度变化较小有关。在前人的调查研究中,珠江口浮游动物丰水期和枯水期的优势种有明显的更替,冲淡水是影响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原因[6-8]。该研究中2次调查均处于平水期,受珠江冲淡水的影响较小,在盐度差异不大的前提下,优势种更替可能更主要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根据浮游动物的生态习性及地理分布,珠江口区的浮游动物可划分4 个生态类群,分别为河口类群、近岸类群、广布外海类群和广温广盐类群[14]。
  此次调查均以近岸的种类为主,群落结构的更替不明显,除S1、S2和S3等上游采样站位外,较少出现河口类群,由于万山群岛海域位于珠江口各大口门以外,区内岛屿众多,而且调查分别在秋季和春季进行,与各大口门以内相比,受冲淡水和高温高盐的南海外海水入侵的影响较为均匀,形成近岸类群为主的群落结构。
  3.2 生物量及栖息密度的变化特征
  两个季节各站位的生物量平面分布均有较大差异,总体上的变化是邻近大陆的站位浮游生物量普遍高于远离大陆的站位。浮游动物生物量较高的S1、S2、S3站位的盐度均较低,高温低盐环境限制了某些近岸种和外海种的生存繁殖,同时又刺激了河口半咸水种的大量生长,如中华异水蚤等。这些站位浮游动物的栖息密度同样较大,但生物多样性指数相比高盐区站位却较低。
  Huang等[15]对珠江口的研究表明,盐度是影响河口内湾区浮游动物数量变化的主要因素。该研究发现,春季和秋季的盐度差异不显著,但春季浮游动物的栖息密度显著低于秋季,秋季浮游动物栖息密度和生物量不仅与盐度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同时与Chl a、PO4-P、TIN和pH也有显著的相关关系,说明在珠江口门以外的万山群岛海域浮游动物数量的平面分布受到盐度的影响,但季节变化受盐度的影响不大。
  3.3 生物多样性的变化特征
  春、秋2个季节各调查站位的多样性指数平面分布有较大的差异。值得关注的是具有较高生物量和栖息密度的S2号站位,其多样性指数均较低,该站位邻近大陆,可能受到部分陆源污染物的影响,使得部分耐污种类大量繁殖呈现出较高的生物量和栖息密度。
  秋季浮游动物的均匀度显著低于春季,但多样性指数差异不显著。这是因为浮游动物的均匀度与物种数目无关,在物种数目一定的情况下,均匀度只与其个体数目等指标在各个物种中分布的均匀程度有关。虽然春季浮游动物栖息密度和总种类数目低于秋季,但各种类在各个站分布较均匀,秋季出现个别优势度极显著的种类。
  浮游动物种类分布较广,个体生活史较短,可对急性毒性能作出快速反应,从而反映出环境污染的综合效应,可用于监测水生生态系统健康状况,不少研究认为浮游动物是相对较好的评价指标[16-17]。张景平等[18]认为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适用于评价珠江口海域的水质污染程度。根据多样性指数1~2为中等污染,2~3为轻污染,大于3为未污染的标准来判定[19],春、秋2个季节调查各站位多样性指数均大于3,说明珠江口万山群岛海域整体未受到污染,但近岸可能面临陆源污染物的威胁。
  参考文献
  [1] 郑重,李少菁,许振祖.海洋浮游生物学[M].北京:海洋出版社,1984:3-6.
  [2] 纪焕红,叶属峰.长江口浮游动物生态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J].海洋科学,2006,30(6):23-30.
  [3] 张亚洲,金海卫,朱增军,等.2009年春、夏季浙江中北部沿岸海域浮游动物群落特征[J].海洋渔业,2011,30(4):389-397.
  [4] 杨关铭,何德华,王春生,等.台湾以北海域浮游桡足类生物海洋学特征的研究Ⅲ.指示性种[J].海洋学报,2000,22(1):93-101.
  [5] 方宏达,朱艾嘉,董燕红,等.2005~2006年珠江口浮游动物群落变化研究[J].台湾海峡,2009,28(1):30-37.
  [6] 李开枝,尹健强,黄良民,等.珠江口浮游动物的群落动态及数量变化[J].热带海洋学报,2005,24(5):60-68.
  [7] TAN Y H,HUANG L M,CHEN Q C,et al.Seasonal variation in zooplankton composition and grazing impact on phytoplankton standing stock in the Pearl River Estuary,China[J]. Continental Shelf Research,2004,24(16):1949-1968.
  [8] 高原,赖子尼,王超,等.珠江口浮游动物分布特征研究[J].中国水产科学,2008,15(2):260-268.
  [9] LI K Z,YIN J Q,HUANG L M,et al.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s of mesozooplankton in the Pearl River estuary,China[J].Estuarine,Coastal and Shelf Science,2006,67:543-552.
  [10] 章淑珍.浮游动物[R]//珠江口海岛资源综合调查报告.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93:193-198.
  [11] 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GB/T 12763-2007,海洋调查规范[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
  [12] 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GB 17378-2007,海洋监测规范 [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
  [13] 郭沛涌,沈焕庭,刘阿成,等.长江河口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群落结构及多样性[J].生态学报,2003,23(5):892-900.
  [14] 尹健强,张谷贤,谭烨辉,等.三亚湾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与数量分布[J].热带海洋学报,2004,23(5):1-9.
  [15] HUANG L M,JIAN W J,SONG X Y,et al.Species diversity and distribution for phytoplankton of the Pearl River Estuary during rainy and dry seasons [J].Marine Pollution Bulletin,2004,49(7/8):588-596.
  [16] SIOKOU-FRANGOU I,PAPATHANASSIOUE E.Differentiation of zooplankton populations in a polluted area [J].Marine Ecology Progress Series,1991,76:41-51.
  [17] CAIRNS J,MCCORMICK P V,NIEDERLEHNER B R.A proposed framework for developing indicators of ecosystem health [J].Hydrobiologia,1993,263:1-44.
  [18] 张景平,黄小平,江志坚,等.珠江口海域污染的水质综合污染指数和生物多样性指数评价[J].热带海洋学报, 2010,29(1):69-76.
  [19] 沈韫芬,章宗涉,龚循矩,等.微型生物监测新技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134-137.
其他文献
摘要 综述了盐胁迫对蚕豆生长和生理响应的影响及提高蚕豆耐盐性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旨在为进一步揭示蚕豆耐盐生理和分子遗传机制及培育耐盐蚕豆新品种提供参考依据,并对今后蚕豆耐盐性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关键词 蚕豆;盐胁迫;耐盐机理  中图分类号 S5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5)18-020-02  土壤盐渍化由气候、水文地貌、土地利用和表面水特性与盐的动态变化相互
期刊
(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陕西省土地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国土资源部退化及未利用地重点实验室,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工程技术部,陕西西安 710075)  摘要 [目的]为探讨新增耕地的肥力水平、最大限制因素以及新增耕地的综合肥力指数,并且提出合理的施肥策略。[方法]通过采样分析,采用菲尔德法和加权求和评价法对渭北台塬区荒草地土地整治后新增耕地肥力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土地整治后新增耕地土壤
期刊
摘要 [目的]探究有机氯和菊酯类农药对葛氏鲈塘鳢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为评价该2类常用农药对葛氏鲈塘鳢的急性毒性效应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研究了硫丹(1.25、2.50、3.75、5.00和6.25 μg/L)和高效氯氟氰菊酯(0.50、1.00、1.50、2.00 μg/L)96 h暴露对葛氏鲈塘鳢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结果]随着硫丹浓度的增加,葛氏鲈塘鳢肝组织的SOD活性表
期刊
摘要 对海南野生和养殖2种不同来源的麒麟菜进行了形态和成分对比。结果表明,野生麒麟菜藻体大、分枝数多且长,2种麒麟菜主要成分为碳水化合物,由膳食纤维和可溶性糖组成,野生麒麟菜可溶性糖含量高于养殖麒麟菜,而养殖麒麟菜膳食纤维含量和卡拉胶得率则较高。2种麒麟菜成分组成各有优劣,应根据麒麟菜的实际用途来选择最佳原料。  关键词 麒麟菜;野生;养殖;成分;形态  中图分类号 S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
期刊
摘要 [目的]研究霍山石斛、河南石斛不同部位的金属元素含量,为霍山石斛、河南石斛质量评价与规范化栽培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原子分光光度计、火焰法测定霍山石斛、河南石斛中金属含量。[结果]石斛样品中根、茎、叶金属铜、铅、铬、钙、锌、钡质量分数变幅分别为2.05~7.66、0.11~0.25、4.11~11.24、275.50~615.78、3.45~6.87、70.86~371.92 mg/kg;重
期刊
摘要 对1例精神沉郁、排尿困难、疑似膀胱结石的京巴犬进行X光诊断并及时给与手术治疗。结果表明,X光检测对犬膀胱结石的确诊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学诊断意义,对于单纯性膀胱结石进行手术治疗的效果是确切的,术后抗生素治疗和及时补液也十分关键。  关键词 犬;膀胱结石;诊断;治疗  中图分类号 S856.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5)18-164-03  犬膀胱结石是犬临床常见
期刊
摘要 [目的] 为滇池柴河流域蔬菜种植区更科学、合理使用氮肥以及当地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提供依据。 [方法] 通过盆栽试验, 比较施用炭基包膜尿素与普通尿素对柴河周边蔬菜地土壤氨挥发和氮淋失的影响。[结果] 氮损失量与施氮量呈正比,氮素淋失量均高于氨挥发量;同一施肥水平的两种肥料氨挥发、氮素淋失和氮素损失量间差异在0.05水平显著(普通尿素>生物炭包膜尿素);在施氮量为320和280 mg/kg的水平
期刊
摘要 藏西北绒山羊是西藏羌塘高原重要的特色优势家畜,是我国优秀的地方种质资源。在四季放牧条件下,目前西藏山羊白绒型成年羊产绒量较低(年均产绒量约220 g)。为了提高藏西北绒山羊羊绒产量,围绕藏西北绒山羊繁殖生产性能低下等不利因素进行了剖析,并提出提高藏西北绒山羊羊绒产量的主要技术措施。  关键词 藏西北绒山羊;羊绒产量;分子选育;增绒;饲养管理;技术措施  中图分类号 S827.9+1 文献标识
期刊
摘要 以木纤维为原料,提取综纤维素;分别以木纤维和综纤维素为前驱体,温度为210~230 ℃炭化8 h制备水热炭,并使用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分析了水热炭的微观及化学特性,结果表明综纤维素炭化温度低于木纤维。表明综纤维素在没有木质素的屏蔽效应下更易分解和炭化,木质素的去除有利于提高生物质水热炭化效率。  关键词 木纤维;综纤维素;水热炭  中图分类号 S789 文献
期刊
摘要 [目的] 为益生菌及有机硒在鳗鲡健康养殖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将长孢娄徳酵母、乳明串珠菌、枯草芽孢杆组成复合益生菌,并通过调整富硒长孢娄徳酵母的含量在复合益生菌中添加不同浓度的有机硒后投喂日本鳗鲡,探讨益生菌及有机硒对鳗鲡生长性能、抗氧化水平和免疫力的影响。[结果] 制备的富硒酵母(Se-Y1)的生物量为6.94 g/L,菌体硒含量为1 446.90 μg/g,其中有机硒含量为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