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解决基层医院食管癌、贲门癌病人术后营养支持。方法:利用自然资源配置营养液,采用阶段性营养支持的方法,对病人实施早期的肠内营养。结果:改善了营养状况,减少了并发症,该营养方式简单,来源广泛,病人易于接受,适合在基层医院使用。
关键词 食管癌 贲门癌 术后 肠内营养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02.169
资料与方法
本组基层医院食管癌、贲门癌病人56例,男36例,女20例,年龄均在30~70岁,平均55岁;其中食管癌30例,贲门癌26例;均行食管胃吻合术左开胸46例,右开胸10例。本组病例中,农民46例(82%)。
营养支持的步骤:根据疾病的不同阶段及胃肠功能恢复情况,依次阶段性的实行肠外营养支持-部分肠外营养-部分肠内营养-全肠内营养。
肠内营养支持方法:采用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从术后第2天开始管饲100ml/2小时,温度38~40℃,注入液多为温开水、糖盐水、萝卜水等促进肠蠕动恢复。肠蠕动恢复后注入液可改为牛奶、豆浆、鸡汤、鱼汤、肉汤、鸡蛋面汤、果汁等,量改为200ml/4小时,可根据患者身体状况适量增减,如果患者无异常,术后7日结合部分经口流质,可先试饮少量水,首日每次量不超过200ml。术后14日拔除营养管,经口半流饮食。术后3周病人无特殊不适可进普食,但仍应注意少食多餐,细嚼慢咽,防止进食量过多,速度过快,避免进食生冷硬食物(包括质硬的药片和带骨刺的肉类、花生、豆类等)以免导致后期吻合口瘘。由于营养液符合病人日常生活习惯,施行过程中病人无不适感。如果出现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一般多由于注入液过快,过多;营养液温度过低;或者脂肪含量过多,渗透压过高所致。在肠外、肠内营养支持交替阶段,营养物质与容量要满足机体需要,使尿量达1200~1500ml/日,无口渴症状。
结 果
全组无死亡,无吻合口瘘,术后切口感染2例,胃排空障碍4例,术后15天有10例病人体重下降约5%,余与术前持平。
根据体征判定:营养不良病人有明显的特征,如体重下降,皮肤干燥和萎缩;有时可见特殊营养缺乏特征,如口角炎、口炎、齿龈出血等。
根据实验室检测指标判定:尤其白蛋白,白糖,白尿素痰,肝功能,电解质的生化指标,了解机体营养状况,及时调整营养结构,维持机体正常平衡。
讨 论
贲门癌及食管癌术后肠内营养是经十二指肠滴管将营养物质送至十二指肠内,通过胃肠的消化和吸收来补充营养。十二指肠滴管是术中在术晨留置的胃管的引导下与胃管一起插入胃中,并与胃管分离将十二指肠滴管置入十二指肠内。本组病例大部分来自农村,入院时即伴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由于经济条件滞后,术后不能饮用要素饮食,困扰着病人的健康。
本组病例82%为农村病人,入院时因进食困难等伴有明显的营养不良,手术创伤又增加了能量消耗在施行营养支持时既要考虑治疗需要,又要考虑其经济状况,通过近两年临床探讨,取得了肠内营养支持的成功经验。
供应能量时要合理搭配膳食,保持蛋白质、脂肪摄入平衡,在营养液中肉类、鱼类、蛋类中的蛋白质含量较高,脂肪次之,面汤中碳水化合物含量高,牛奶三者相对适中,豆浆蛋白含量与牛奶相当,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均衡摄入;碳水化合物供给量占总热量的60%~65%,脂肪20%~25%,蛋白质10%~15%。
肠内营养液较静脉营养更合乎生理吸收方式。胃肠道吸收的营养物质首先经门静脉送到肝脏,有利于肝脏蛋白质的合成和代谢调节,食物的机械刺激以及对消化道分泌的刺激,是维持肠道结构和功能完整性的重要因素。肠内营养方便,安全有效,来源广泛,营养成分全面。同时使用过程中不需要特殊的设备和检测条件,容易管理,并发症少,因此我们改进以往肠功能恢复后再进食的治疗方法,术后第2日即行十二指肠滴管注入流质食物,切实可靠,效果良好。
关键词 食管癌 贲门癌 术后 肠内营养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02.169
资料与方法
本组基层医院食管癌、贲门癌病人56例,男36例,女20例,年龄均在30~70岁,平均55岁;其中食管癌30例,贲门癌26例;均行食管胃吻合术左开胸46例,右开胸10例。本组病例中,农民46例(82%)。
营养支持的步骤:根据疾病的不同阶段及胃肠功能恢复情况,依次阶段性的实行肠外营养支持-部分肠外营养-部分肠内营养-全肠内营养。
肠内营养支持方法:采用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从术后第2天开始管饲100ml/2小时,温度38~40℃,注入液多为温开水、糖盐水、萝卜水等促进肠蠕动恢复。肠蠕动恢复后注入液可改为牛奶、豆浆、鸡汤、鱼汤、肉汤、鸡蛋面汤、果汁等,量改为200ml/4小时,可根据患者身体状况适量增减,如果患者无异常,术后7日结合部分经口流质,可先试饮少量水,首日每次量不超过200ml。术后14日拔除营养管,经口半流饮食。术后3周病人无特殊不适可进普食,但仍应注意少食多餐,细嚼慢咽,防止进食量过多,速度过快,避免进食生冷硬食物(包括质硬的药片和带骨刺的肉类、花生、豆类等)以免导致后期吻合口瘘。由于营养液符合病人日常生活习惯,施行过程中病人无不适感。如果出现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一般多由于注入液过快,过多;营养液温度过低;或者脂肪含量过多,渗透压过高所致。在肠外、肠内营养支持交替阶段,营养物质与容量要满足机体需要,使尿量达1200~1500ml/日,无口渴症状。
结 果
全组无死亡,无吻合口瘘,术后切口感染2例,胃排空障碍4例,术后15天有10例病人体重下降约5%,余与术前持平。
根据体征判定:营养不良病人有明显的特征,如体重下降,皮肤干燥和萎缩;有时可见特殊营养缺乏特征,如口角炎、口炎、齿龈出血等。
根据实验室检测指标判定:尤其白蛋白,白糖,白尿素痰,肝功能,电解质的生化指标,了解机体营养状况,及时调整营养结构,维持机体正常平衡。
讨 论
贲门癌及食管癌术后肠内营养是经十二指肠滴管将营养物质送至十二指肠内,通过胃肠的消化和吸收来补充营养。十二指肠滴管是术中在术晨留置的胃管的引导下与胃管一起插入胃中,并与胃管分离将十二指肠滴管置入十二指肠内。本组病例大部分来自农村,入院时即伴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由于经济条件滞后,术后不能饮用要素饮食,困扰着病人的健康。
本组病例82%为农村病人,入院时因进食困难等伴有明显的营养不良,手术创伤又增加了能量消耗在施行营养支持时既要考虑治疗需要,又要考虑其经济状况,通过近两年临床探讨,取得了肠内营养支持的成功经验。
供应能量时要合理搭配膳食,保持蛋白质、脂肪摄入平衡,在营养液中肉类、鱼类、蛋类中的蛋白质含量较高,脂肪次之,面汤中碳水化合物含量高,牛奶三者相对适中,豆浆蛋白含量与牛奶相当,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均衡摄入;碳水化合物供给量占总热量的60%~65%,脂肪20%~25%,蛋白质10%~15%。
肠内营养液较静脉营养更合乎生理吸收方式。胃肠道吸收的营养物质首先经门静脉送到肝脏,有利于肝脏蛋白质的合成和代谢调节,食物的机械刺激以及对消化道分泌的刺激,是维持肠道结构和功能完整性的重要因素。肠内营养方便,安全有效,来源广泛,营养成分全面。同时使用过程中不需要特殊的设备和检测条件,容易管理,并发症少,因此我们改进以往肠功能恢复后再进食的治疗方法,术后第2日即行十二指肠滴管注入流质食物,切实可靠,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