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直以来,学前教育界有这样一种说法: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前段时间,在网络上又发起了有关“起跑线”的热议。有人认为,人生是一场竞赛,童年就是这场竞赛的起跑线,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学前教育当然刻不容缓;也有人认为,孩子那么小,整天被逼着学这学那,哪有乐趣可言,应该还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时光;还有人认为,孩子成才不完全依靠“起跑线”,其他细节也很重要……争议颇多,众说纷纭。
诚然,当今社会,学前教育受到了社会、政府越来越多的重视。多数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除了给予孩子物质上的满足外,对教育也空前重视、备加关注,超前教育趋势随之出现。家长们千方百计、想方设法送孩子去最好的早教中心、幼儿园,提前为孩子报各种培训班,进行超前大满灌、大填鸭……个别幼儿园也为了迎合家长和市场,把汉语拼音、识字、算术、古诗、奥数等内容纳入课程,使孩子们不堪重负,让孩子们压力重重……大家将这根“起跑线”看得无比神圣,仿佛只要抢跑跃出,人生中的辉煌和成功便由此开始。可社会上这种愈演愈烈的“抢跑风”又是否可取呢?
倘若把人生比作一场竞赛,“起跑线”的比喻是恰当的。可人生究竟是百米短跑还是万米长跑呢?如果说人生是一场马拉松,那么,起跑就显得不那么重要。长跑的特点是要保存实力,谁笑到最后谁笑得最好。
在这条起跑线上,出发一定要早吗?不一定。在世界的发展过程中可谓是人才辈出,又有多少成功人士是靠在起跑线上抢跑而胜出的?大思想家孔子,大文豪曹雪芹,革命领袖毛泽东,看看他们的成长经历,谁不是靠后天的社会实践和勤奋学习来获得成长的动力?
在这条起跑线上,终点一定要是原来的目标吗?不一定。也许你会给自己设定一个目标,然后从起跑线奋力向目标跑去。跑到终点时你却发现自己已经偏离了原来的轨道,但可能在另一条跑道上活出了更精彩的自己。
在这条起跑线上,跑道一定要长吗?不一定。为什么我们不能把跑道设计得短一点,来随时体会达到目标的喜悦,增添信心呢!为什么不能尝试把它分解,走一步,再走一步,或许你会发现,成功也许并不如你所想的那么困难。或者,我们可以换种方式跑,带着快乐向前跑,带着感恩向前跑,带着一颗单纯的心向前跑,在跑步的同时欣赏沿途的风景,感受温暖的友谊,体验竞赛的快乐!
在这条起跑线上,失败后就不能再起跑了吗?当然不是。古语讲:“失败乃成功之母”。这种例子简直多得数不胜数。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再次起跑。人生有无数次重新尝试的机会。
其实,在人的一生中处处是起跑线。在时代飞速发展进入终身学习的今天,我们每一个人每一天都面临新的起跑线,一时落后了没有关系,想办法赶上来就是了。你在这方面落后,可以在那方面赶上;你今天落后,可以明天赶上;你小学落后,可以中学赶上;你在学校里落后,可以在社会上赶上……站在今天的起跑线上,你落后了;站在明天的起跑线上,你则可能就是胜利者。由此可见,“不要输在人生的起跑线上”是用静止的、“刻舟求剑”的思维方式误导家长,而不是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的一生。
固然,这种“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论点有其片面过激之处,而作为启蒙教育工作者和幼儿家长的我们又该有哪些深入的思考呢?当今的学前教育需要的是什么?我们又如何为每一位孩子的人生马拉松注入实力,以做到真正为孩子的终生幸福和一生发展奠定基出?我认为,是人性的启蒙。
所谓人性的启蒙,是一个人从幼年起习得的习惯、性格、品行、观念等。它是一个人情商最重要的部分,也决定着一个人今后是否能够事业成功、生活幸福。与各个学段相比,幼儿教育是一种十分隐形的积累教育,可能在这期间,我们并不能十分明显地体会到孩子们的变化。但这个阶段,每一位孩子对自己所经历的事情会像海绵一样吸收。换句话说,幼儿期(3—7岁)是人性启蒙定型的关键期,是儿童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这个时期幼兒所处的家庭环境、生活环境、学习环境如何,将会给一个人带来终生影响。很多心理学理论表明,一个人成年以后的价值观、性格气质、行为取向等,背后的动机往往跟童年的经历有关。由此可见,一个人未来的人生走向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人的幼年时期。只有抓住这一关键期,才能为孩子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要做好孩子的关键期教育,首先要解决的是孩子的抚养者、教育者的教育观,只有树立先进科学正确的教育观念,才能给孩子实施正确的教育。作为教师,我们要做的是,不仅蹲下身来,更要蹲下“心”来,走进孩子,解读孩子,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完整的性格、优秀的品行……这样的幼儿教育才不愧于是真正的“根的教育”。而作为家长,在自我提升、自我修炼的同时,更应该摒弃急功近利,去除浮躁盲从,以一种“牵着蜗牛去散步”的心情,以一种“放慢脚步,静待花开”的心态,体验、欣赏孩子的点滴进步,从容地陪伴孩子一起成长。
让我们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方式为孩子的“人生马拉松”注力喝彩,呐喊加油,让孩子们在人生的跑道上快乐奔跑,尽情飞跃!
诚然,当今社会,学前教育受到了社会、政府越来越多的重视。多数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除了给予孩子物质上的满足外,对教育也空前重视、备加关注,超前教育趋势随之出现。家长们千方百计、想方设法送孩子去最好的早教中心、幼儿园,提前为孩子报各种培训班,进行超前大满灌、大填鸭……个别幼儿园也为了迎合家长和市场,把汉语拼音、识字、算术、古诗、奥数等内容纳入课程,使孩子们不堪重负,让孩子们压力重重……大家将这根“起跑线”看得无比神圣,仿佛只要抢跑跃出,人生中的辉煌和成功便由此开始。可社会上这种愈演愈烈的“抢跑风”又是否可取呢?
倘若把人生比作一场竞赛,“起跑线”的比喻是恰当的。可人生究竟是百米短跑还是万米长跑呢?如果说人生是一场马拉松,那么,起跑就显得不那么重要。长跑的特点是要保存实力,谁笑到最后谁笑得最好。
在这条起跑线上,出发一定要早吗?不一定。在世界的发展过程中可谓是人才辈出,又有多少成功人士是靠在起跑线上抢跑而胜出的?大思想家孔子,大文豪曹雪芹,革命领袖毛泽东,看看他们的成长经历,谁不是靠后天的社会实践和勤奋学习来获得成长的动力?
在这条起跑线上,终点一定要是原来的目标吗?不一定。也许你会给自己设定一个目标,然后从起跑线奋力向目标跑去。跑到终点时你却发现自己已经偏离了原来的轨道,但可能在另一条跑道上活出了更精彩的自己。
在这条起跑线上,跑道一定要长吗?不一定。为什么我们不能把跑道设计得短一点,来随时体会达到目标的喜悦,增添信心呢!为什么不能尝试把它分解,走一步,再走一步,或许你会发现,成功也许并不如你所想的那么困难。或者,我们可以换种方式跑,带着快乐向前跑,带着感恩向前跑,带着一颗单纯的心向前跑,在跑步的同时欣赏沿途的风景,感受温暖的友谊,体验竞赛的快乐!
在这条起跑线上,失败后就不能再起跑了吗?当然不是。古语讲:“失败乃成功之母”。这种例子简直多得数不胜数。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再次起跑。人生有无数次重新尝试的机会。
其实,在人的一生中处处是起跑线。在时代飞速发展进入终身学习的今天,我们每一个人每一天都面临新的起跑线,一时落后了没有关系,想办法赶上来就是了。你在这方面落后,可以在那方面赶上;你今天落后,可以明天赶上;你小学落后,可以中学赶上;你在学校里落后,可以在社会上赶上……站在今天的起跑线上,你落后了;站在明天的起跑线上,你则可能就是胜利者。由此可见,“不要输在人生的起跑线上”是用静止的、“刻舟求剑”的思维方式误导家长,而不是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的一生。
固然,这种“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论点有其片面过激之处,而作为启蒙教育工作者和幼儿家长的我们又该有哪些深入的思考呢?当今的学前教育需要的是什么?我们又如何为每一位孩子的人生马拉松注入实力,以做到真正为孩子的终生幸福和一生发展奠定基出?我认为,是人性的启蒙。
所谓人性的启蒙,是一个人从幼年起习得的习惯、性格、品行、观念等。它是一个人情商最重要的部分,也决定着一个人今后是否能够事业成功、生活幸福。与各个学段相比,幼儿教育是一种十分隐形的积累教育,可能在这期间,我们并不能十分明显地体会到孩子们的变化。但这个阶段,每一位孩子对自己所经历的事情会像海绵一样吸收。换句话说,幼儿期(3—7岁)是人性启蒙定型的关键期,是儿童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这个时期幼兒所处的家庭环境、生活环境、学习环境如何,将会给一个人带来终生影响。很多心理学理论表明,一个人成年以后的价值观、性格气质、行为取向等,背后的动机往往跟童年的经历有关。由此可见,一个人未来的人生走向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人的幼年时期。只有抓住这一关键期,才能为孩子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要做好孩子的关键期教育,首先要解决的是孩子的抚养者、教育者的教育观,只有树立先进科学正确的教育观念,才能给孩子实施正确的教育。作为教师,我们要做的是,不仅蹲下身来,更要蹲下“心”来,走进孩子,解读孩子,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完整的性格、优秀的品行……这样的幼儿教育才不愧于是真正的“根的教育”。而作为家长,在自我提升、自我修炼的同时,更应该摒弃急功近利,去除浮躁盲从,以一种“牵着蜗牛去散步”的心情,以一种“放慢脚步,静待花开”的心态,体验、欣赏孩子的点滴进步,从容地陪伴孩子一起成长。
让我们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方式为孩子的“人生马拉松”注力喝彩,呐喊加油,让孩子们在人生的跑道上快乐奔跑,尽情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