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标下高中历史课堂提问的运用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w_88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新课标下高中历史课堂倡导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注意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恰当的课堂提问是教学的重要手段,它不但能巩固知识,及时反馈教学信息,而且能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启迪学生思维,发展学生的心智技能和口头表达能力,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进一步有机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课堂提问都能达到上述功效。那么,怎样优化课堂提问,才能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呢?
  
  一、提问要符合学生的认知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接触到的各类知识还比较有限,因此教师提问要力求与学生的生活背景、知识背景密切相关,同时又是学生感兴趣的素材,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在自然和谐的学习情境中主动参与,积极实践、探索,体会历史知识产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历史的价值。对历史学习较好的学生应提出信息量较大、颇有难度的问题,以满足他们的思维活动量;而对学习较差的学生应多问一些稍有难度、信息量较小、清晰度高的问题,以提高其学习积极性。这就要求教师平时不仅应备好课,而且还要“备”学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应了如指掌。
  
  二、提问要有目的性
  
  不要为提问而提问,一定要把握提问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检查、巩固已学的知识。学过的东西该记的是否记住了,理解是否正确,是否完整,通过提问,常常可以发现教和学两方面存在的问题,便于及时补救。二是引导学生接受新知识。为了便于学生接受新知识,通过提问重温旧知识也是很重要的。教学的成败和师生的思维活动是否协调一致关系极大,否则尽管都是言之谆谆,学生仍然听之藐藐。每堂课的重点、难点教师一般是心中有数的,但学生却不一定明确。如果在关键处向学生提问,引起学生重视,是很必要的。问的结果不外乎两种情况:一是答得来,这当然好,再一是答不来,也有好处,便于引起学生注意,使他为接受新知识作好思想准备(当然不是每个新知识必须提问,也可设问或用其他方法引起学生注意)。
  
  三、提问要引发学生的思考
  
  课堂提问不但要联系学生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要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历史思考,引导学生将思维聚集于情境所内隐的历史知识、历史方法上。笔者在上历史必修II《罗斯福新政》一课时的提问是这样的:罗斯福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实施新政的?新政的具体措施是什么?新政的实施对美国的经济、对世界的经济有何影响?罗斯福新政与斯大林经济体制有何区别?(启发学生分别从时间、内容、影响上作比较)。以上这些提问让学生“疑难能自决”。当学生独立的思辨开始时,其智力得到开启,久而久之,就能逐渐地达到“高精能自探”的境界。
  
  四、提问要有层次性
  
  系统而周密的课堂提问能引导学生去探索达到目标的途径。提问的层次性原则要求教师紧扣教材重点、难点和关键,分析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逻辑顺序和学生已有的知识、能力,按照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设计一系列问题,使学生的认识逐渐深入提高。一堂课往往就是这样的几个先小后大或先大后小的问题组合,构成一个指向明确、体现教学思路、具有适当思维容量的“问题链”,打通学生的思路,使学生有序地思考,获得知识,建立知识系统,掌握学习方法,得到能力的良性迁移。例如:历史必修I《鸦片战争》一节,导入提问“鸦片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后,学生会有多种答案: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英国要使鸦片贸易合法化;英国要占领中国的商品市场;“落后就要挨打”等等。经过短暂讨论,答案集中到“落后就要挨打”。这时提出第二个问题:“中国落后在何处?英国先进在何处?”然后让学生阅读课本,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得出下列答案:中国落后在经济落后、政治腐败、军备废弛,“闭关锁国”使皇帝和多数大臣愚昧无知。英国先进在经济发达、技术先进、军事强大。这时,提出第三个问题:“上述中英力量对比状况反映出的根本问题是什么?”经过学生发言,逐渐得出一个课本上没有明确点明的“新”结论,即中国是腐朽没落的封建制度而英国是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社会制度的落后和腐朽是中国“挨打”的根本原因。
  
  五、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
  
  面向全体学生就是要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调动每个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让全体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让每个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体验参与和成功带来的愉悦之情。提问对应答人数要有量的要求,每个问题根据难易及重要程度提问一至三人,形成一种讨论的氛围。每节课要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回答,特别要考虑中低程度学生的参与面,选择有利于发挥学生特长的时机让他们参与,争取每节课让全班大多数学生都能有解答问题的机会,以更好地激发班级群体积极思维的热情。
  (责编 庞丹丹)
其他文献
在化学高考试题中,有些试题存在隐藏考点,因此要准确解答该类题,挖掘出题中隐藏的考点就成了关键,此外还要求考生注意思维发散,克服思维定势,现举例如下: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参数方程的引进.不仅有利于曲线方程的表达,也成为研究曲线性质,解决相关问题的有力工具.如能巧妙地运用参数,不仅避免了繁杂运算,而且可以优化解题过程.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在提取、盐析和三氯醋酸沉淀工序基础上改进了细胞色素C的生产工艺,使收率由120~170mg/kg提高到200mg/kg猪心肌以上.
勾股定理是初中数学的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它刻画了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借助这个定理还有助于我们建立点的坐标,从而求出某些函数关系式,下面举例说明.  【例1】 如图1,在⊙O的内接△ABC中,AB=AC,D是⊙O上一点,AD的延长线交BC的延长线于点户.若⊙O的直径为25,AB=20,AD=15,求PC的长.  解:如图1,过点A作直径AE交BC于点F,   ∵△ABC是等腰三角形,  ∴AE垂直平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学习方法纷纷出现,课堂教学异彩纷呈,极具观赏性。但是认真审视一下当前的课堂教学,我认为,不少教师对于新课程缺乏深入的了解,用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看待问题。有的甚至完全放弃了传统教学中的优秀方法,盲目跟随,追求时髦,致使课堂教学出现虚假的“繁荣”,使教学改革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一、讲与不讲    现在,我们只要稍加留意就不难发现,在各实验区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