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结合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特点,讨论了数字化教学资源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应用模式,提出了一种基于资源的主题教学设计模式并结合具体案例对其应用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数字化教学资源;信息技术;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08)22-0054-04
一、引言
当代教育面临着社会信息化大潮的挑战。随着全社会的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互联网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庞大信息以指数形式飞速增长,信息化改变了方方面面的面貌。当代学校教育也不能不受到这种“信息爆炸”的影响,一方面教学资源再也不像先前那样单调和受制于教师个体知识视野的局限,呈现出海量增长和形态丰富多样的局面,极大地促进了一种可称之为“信息化教学”的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兴起,促进了当代教学的现代化转型;另一方面,面对互联网等各类媒体的“海量”的教学信息资源,如何构建适合不同学生的教学模式,使得包含后进生在内的所有学生都得到发展,便成为现阶段教学改革引人关注的焦点问题。
二、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
笔者经过查阅资料以及与相关教师的分析,研究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规律,归纳出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具有如下特点:
1.工具性
对于绝大多数高中学生来讲,学习计算机的目的是为以后的工作和学习服务,计算机将是他们今后工作中所用的一种现代化工具,因此面向普通高中学生的信息技术课程带有较强的工具性。
2.实践性
熟练使用工具的途径是不断上机实践,在教学中,计算机基础必须是以应用为出发点,加强实践教学,因此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同时,有关计算机的组成、计算机的维护(查漏洞、打补丁)、计算机安全(防毒、杀毒)、网络拓扑结构、搜索引擎的使用等计算机理论知识也需要实践操作或演示,很多计算机知识都是从手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认识和提高的。
在实践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3.可变性
计算机技术发展极端迅猛,而且综合性又高,知识更新的速度之快让人目不暇接,新技术、新理论、新软件层出不穷。这就要求师生必须不断地给自己充电,特别是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引导者,必须先行于学生,多途径、多角度,充分利用、获取各项教学资源,站在高于学生的位置帮助学生学习。
在计算机教学中,常碰到的问题是软件版本的不断更新。例如Word文字处理软件,在短短的几年中,已经出现了Word 2000、Word XP、Word 2003等若干个版本,不同的版本导致软件的操作有所变化。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具有一定的学习迁移能力去适应软件的更新变化。
4.层次性
由于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相对的计算机应用要求也不同,不可能按同一模式、同一要求、同一内容进行教学,因此在教学上具有层次性。
三、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概念及来源
对于教学资源,有多种不同的界定。一般来说,教学资源(Instructional Resources)是指支持教学活动的各种资源,分为人类资源(教师、学生、学习小组等)和非人类资源(各种媒体和各种教学辅助设施,包括传统媒体和现代媒体,各种社会教育性机构、视听中心、图书馆、博物馆、少年宫等)。
对于一般性的教学资源有多种角度的分类:硬件教学资源、软件教学资源和潜在教学资源,数字化和非数字化教学资源等等。本文选择了其中一种形态的教学资源——数字化教学资源,这是信息化教学中普遍应用的。信息化教学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生的“学”,尤其是数字化资源。
数字化教学资源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在多媒体计算机及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多媒体教学材料。数字化教学资源是教学媒体数字化的产物。数字化教学资源一般具有处理数字化、存储光盘化、显示多媒体化、传输网络化等特征,同时还具有开放性、共享性、交互性、智能性和协作性等特点。
数字化资源进入教育教学过程后,教学策略发生了一定的调整和变化,所追求的不仅仅是学习者对具体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更重要的是要面对每一个学习者一生的学习和发展。是否能够使学习者获得在全球化激烈竞争的世界里充满自信和创造力的发展能力,才是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和教学策略选择正确与否、有效与否的判断依据。
数字化资源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数字图书馆。其特点是信息数字化、服务网络化、资源规模化,是课程资源最丰富之处,但与课程主题之间有较大距离;(2)商品化的课程资源库是课程资源最集中之处,但多基于旧的课程体系,因此已有不少厂家在筛选内容,重新组织新的课程资源库;(3)教育门户网站也是课程资源汇集之处;(4)学科教学专题网站有更多更新的课程资源;(5)IT行业网站包含丰富的软硬件咨询信息,是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的重要资源之一;(6)使用搜索引擎在互联网络中搜索资源,也是目前大家最常用的资源收集手段。
四、数字化教学资源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实践应用
1.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模式标准
随着新技术、新手段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种类和应用范围逐渐增多,信息化教学模式的种类也越来越多样化,因此,我们应该根据社会发展和学生个人发展的需求,有意识地强调或倡导某些数字化教学资源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模式,以期对计算机类课程的教学提供客观标准。科学的、有探索意义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的模式应该符合以下条件:
(1)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
(2)利于变革学生的生活方式,使之走向创新性学习、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和基于技术的学习;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2.基于资源的主题教学模式
所谓基于资源的主题教学模式,是指学习者围绕一个主题,通过发掘和利用各种不同的资源,并遵循科学研究的一般规范和步骤而进行的一系列探究活动,其目的是为了让学习者提高问题解决、探究、创新的能力,促使学习者的学科素养和信息素养同时得到提升。
基于资源的主题教学模式具有五个基本特征:
(1)资源利用的广泛性,特别是多媒体、网络环境中应用的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加盟,使教学资源更加多样化和数字化;
(2)具有主题性和主题的情境性,即学习者必须先将资源进行加工处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再利用知识来解决问题,这个加工处理的过程就是情境化的过程,在基于资源的主题教学过程中,资源通过主题而聚集,经过学习者情境化以后,才能服务于主题;
(3)具有跨学科性,将各门相关学科的相关内容综合利用,采用模拟、对比的研究方法,解决课堂实际问题;
(4)具有任务驱动性,在一个大主题的前提下,学生通过解决大问题带来的一个个问题而达到学习目标,特别是解决与学生自身生活密切相关的真实问题,容易使学生积极投入于学习过程,使教学真正做到以学习者为中心,使学生获得一种成就感;
(5)具有探究性,探究是基于资源的主题教学中的核心手段、方式和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强调自主探究和协作探究,让学生在问题求解过程中学会综合利用知识、内化知识,倡导学生积极动手、动脑,使学生真正愿意学, 体会如何学。
3.基于资源的主题教学设计模板
模板是一种帮助、引导或支持教学设计的框架,它将设计的要素提取出来,构成一个整体结构。参照模板,实践教学设计者可以便利地设计基于资源的主题教学计划,例如表1所示。
当然,这一设计模板只是一种普遍性的参照,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学设计者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拓展或变通适用的模板形式。
4.基于资源的主题教学设计案例
主题名称:Excel中图表的制作
主题介绍:首先以数学课中所学的“统计”的相关知识引入,让学生叙述手工绘制统计图的过程,突出其过程的复杂性,然后引出如果使用计算机在Excel当中制作图表既方便快捷,又准确无误。然后介绍关于数据系列和数据点的概念,让学生对Excel中的图表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学习对象:普通高中二年级
相关学科:学科1——数理统计学
学科2——计算机科学
知识目标:通过广泛的搜寻、收集Excel图表制作过程中的相关信息,让学生熟练掌握Excel中图表的制作过程;同时,让学生在分析信息的基础上,了解计算机统计分析数据中的一般规律。
技能目标: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为其他学科服务。
任务分工:在任务分工之前,教师要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
首先,教师询问学生:“你对这个问题的最直接的想法是什么?你可以和同组的同学讨论一下。”
其次,教师询问学生:“你能判断你的想法是否合理吗?你有证据来证明你的想法吗?”
最后,按照本课题所涉及到的学科对学生进行分组,分组情况如下:
计算机组:搜寻与分析Excel中图表制作的相关资料,探究计算机数据统计分析的基本原理,以及搜寻其他相关的数据统计分析软件,并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点。
数理统计组:搜寻与分析手工绘制统计图的相关资料,探究手工绘制数据统计图的基本流程,并与计算机制图进行对比分析。每一个小组将利用多种多样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来探究有关信息,如通过网络搜索、电子资料的阅读以及其他方式获得信息。小组每个成员都必须在他们特定的任务中,认真负责地收集有关资料,以写实验记录的形式写出自己的摘要,每一个小组都必须完成有关的研究报告。
收集、整理和分析信息:学生通过网络、数字图书馆以及其他媒体,了解并学习Excel图表制作的相关知识。知识点包括:数据系列和数据点的概念的界定、Excel制图和手工制图的相同点、Excel制作图表时应注意的问题以及三种不同制图方法(图表向导、自动绘图和用图表工具建立图表)之间的区别。注意提醒学生,在网络浏览时请随时记录。学生搜寻、收集信息的途径有学校数字图书馆和互联网(网页地址链接)。
学生搜寻、收集信息的种类:有关Excel中图表制作流程的文字及图片介绍;有关Excel中图表制作流程的文字及视频演示;有关数理统计的电子书籍及相关网络课件;与Excel类似的相关数理统计软件。
整理和分析资料:把通过计算机网络收集到的Excel中图表制作的相关资料和传统手工统计制图的相关资料进行分类对比。从相同点和不同点两个角度来比较两种图表绘制方式效率的差距。
活动描述:
(1)准备阶段:
在开始进行研究之前,先打开一个记事本或是Word文档,把它作为一个记录本,可以在网络搜索时及时地记录和拷贝一些重要的信息。当然也可以为自己的幻灯片和网页拷贝一些图片。可以先浏览学习过程的全部内容,了解这一研究的概况。
(2)实施阶段:
确定自己的观点,选择一个小组。利用相关的网址链接进行探索,浏览这些网站上的相关信息,为回答问题收集资料。选择出自己认为最重要的观点,并与合作者一同将Excel中图表制作和传统手工制表的过程进行重点分析,寻求资料的支持。
随时用自己的“记录本”拷贝或写下能够帮助自己回答问题的信息。
通过链接的网站收集与自己选定观点有关的资料和图片,拷贝和粘贴图片到自己的“记录本”上,为制作幻灯片和撰写报告做准备。提醒学生完整地收集问题的信息,并在小组里讨论这些信息的可靠性与价值。学生要注意与别的小组合作,互相提供信息,寻求另类视角与资料的帮助。
主题成果展示:
学生提供用Word编辑记录的两种图表制作方法,并找出它们的异同点;下载并试用其他数据统计软件(如SPSS),并比较它们和Excel制图的差别;学生用Word写一篇关于Excel图表制作过程的报告。
五、结束语
基于资源的主题教学是以主题开发为前提,以活动探究为核心,以信息技术为支持,从多维角度评价的整个教学过程。在本案例中,整个教学过程围绕主题“Excel中的图表制作”进行探究,与主题相关的资源将通过各种途径,以多样化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通过学习小组的协作活动,对其进行收集、加工和整理,以达到为教学目标所用。
数字化教学资源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为基于资源的主题教学系统提供了资源、工具、情境、方法和策略等方面的支持。
数字化教学资源成就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式。学生按照教师提出的主题,运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获取所需的资料,这些资料大部分以数字化形式呈现,在教师的指引和帮助下,学生对已有信息进行有意义的加工、处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在这种探究学习过程中,海量的数字化资源丰富、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同时,学生借助数字化形式的学习工具,分析、总结学习进程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
参考文献:
[1]丁革建,魏雄鹰,王基一.新课程教师培训对课程资源建设的启示[J].中国电化教育,2007,(1):67-69.
[2]陈向东.信息技术课程任务驱动教学中模板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2004,(3):34-36.
[3]钟志贤.信息化教学模式[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王素荣.教育信息化理论与方法[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5]白梅.关于数字化教育中资源建设的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01,(12):41-43.
[6]李赫.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操作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2003,(11):58-60.
关键词:数字化教学资源;信息技术;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08)22-0054-04
一、引言
当代教育面临着社会信息化大潮的挑战。随着全社会的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互联网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庞大信息以指数形式飞速增长,信息化改变了方方面面的面貌。当代学校教育也不能不受到这种“信息爆炸”的影响,一方面教学资源再也不像先前那样单调和受制于教师个体知识视野的局限,呈现出海量增长和形态丰富多样的局面,极大地促进了一种可称之为“信息化教学”的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兴起,促进了当代教学的现代化转型;另一方面,面对互联网等各类媒体的“海量”的教学信息资源,如何构建适合不同学生的教学模式,使得包含后进生在内的所有学生都得到发展,便成为现阶段教学改革引人关注的焦点问题。
二、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
笔者经过查阅资料以及与相关教师的分析,研究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规律,归纳出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具有如下特点:
1.工具性
对于绝大多数高中学生来讲,学习计算机的目的是为以后的工作和学习服务,计算机将是他们今后工作中所用的一种现代化工具,因此面向普通高中学生的信息技术课程带有较强的工具性。
2.实践性
熟练使用工具的途径是不断上机实践,在教学中,计算机基础必须是以应用为出发点,加强实践教学,因此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同时,有关计算机的组成、计算机的维护(查漏洞、打补丁)、计算机安全(防毒、杀毒)、网络拓扑结构、搜索引擎的使用等计算机理论知识也需要实践操作或演示,很多计算机知识都是从手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认识和提高的。
在实践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3.可变性
计算机技术发展极端迅猛,而且综合性又高,知识更新的速度之快让人目不暇接,新技术、新理论、新软件层出不穷。这就要求师生必须不断地给自己充电,特别是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引导者,必须先行于学生,多途径、多角度,充分利用、获取各项教学资源,站在高于学生的位置帮助学生学习。
在计算机教学中,常碰到的问题是软件版本的不断更新。例如Word文字处理软件,在短短的几年中,已经出现了Word 2000、Word XP、Word 2003等若干个版本,不同的版本导致软件的操作有所变化。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具有一定的学习迁移能力去适应软件的更新变化。
4.层次性
由于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相对的计算机应用要求也不同,不可能按同一模式、同一要求、同一内容进行教学,因此在教学上具有层次性。
三、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概念及来源
对于教学资源,有多种不同的界定。一般来说,教学资源(Instructional Resources)是指支持教学活动的各种资源,分为人类资源(教师、学生、学习小组等)和非人类资源(各种媒体和各种教学辅助设施,包括传统媒体和现代媒体,各种社会教育性机构、视听中心、图书馆、博物馆、少年宫等)。
对于一般性的教学资源有多种角度的分类:硬件教学资源、软件教学资源和潜在教学资源,数字化和非数字化教学资源等等。本文选择了其中一种形态的教学资源——数字化教学资源,这是信息化教学中普遍应用的。信息化教学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生的“学”,尤其是数字化资源。
数字化教学资源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在多媒体计算机及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多媒体教学材料。数字化教学资源是教学媒体数字化的产物。数字化教学资源一般具有处理数字化、存储光盘化、显示多媒体化、传输网络化等特征,同时还具有开放性、共享性、交互性、智能性和协作性等特点。
数字化资源进入教育教学过程后,教学策略发生了一定的调整和变化,所追求的不仅仅是学习者对具体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更重要的是要面对每一个学习者一生的学习和发展。是否能够使学习者获得在全球化激烈竞争的世界里充满自信和创造力的发展能力,才是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和教学策略选择正确与否、有效与否的判断依据。
数字化资源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数字图书馆。其特点是信息数字化、服务网络化、资源规模化,是课程资源最丰富之处,但与课程主题之间有较大距离;(2)商品化的课程资源库是课程资源最集中之处,但多基于旧的课程体系,因此已有不少厂家在筛选内容,重新组织新的课程资源库;(3)教育门户网站也是课程资源汇集之处;(4)学科教学专题网站有更多更新的课程资源;(5)IT行业网站包含丰富的软硬件咨询信息,是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的重要资源之一;(6)使用搜索引擎在互联网络中搜索资源,也是目前大家最常用的资源收集手段。
四、数字化教学资源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实践应用
1.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模式标准
随着新技术、新手段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种类和应用范围逐渐增多,信息化教学模式的种类也越来越多样化,因此,我们应该根据社会发展和学生个人发展的需求,有意识地强调或倡导某些数字化教学资源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模式,以期对计算机类课程的教学提供客观标准。科学的、有探索意义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的模式应该符合以下条件:
(1)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信息素养;
(2)利于变革学生的生活方式,使之走向创新性学习、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和基于技术的学习;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2.基于资源的主题教学模式
所谓基于资源的主题教学模式,是指学习者围绕一个主题,通过发掘和利用各种不同的资源,并遵循科学研究的一般规范和步骤而进行的一系列探究活动,其目的是为了让学习者提高问题解决、探究、创新的能力,促使学习者的学科素养和信息素养同时得到提升。
基于资源的主题教学模式具有五个基本特征:
(1)资源利用的广泛性,特别是多媒体、网络环境中应用的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加盟,使教学资源更加多样化和数字化;
(2)具有主题性和主题的情境性,即学习者必须先将资源进行加工处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再利用知识来解决问题,这个加工处理的过程就是情境化的过程,在基于资源的主题教学过程中,资源通过主题而聚集,经过学习者情境化以后,才能服务于主题;
(3)具有跨学科性,将各门相关学科的相关内容综合利用,采用模拟、对比的研究方法,解决课堂实际问题;
(4)具有任务驱动性,在一个大主题的前提下,学生通过解决大问题带来的一个个问题而达到学习目标,特别是解决与学生自身生活密切相关的真实问题,容易使学生积极投入于学习过程,使教学真正做到以学习者为中心,使学生获得一种成就感;
(5)具有探究性,探究是基于资源的主题教学中的核心手段、方式和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强调自主探究和协作探究,让学生在问题求解过程中学会综合利用知识、内化知识,倡导学生积极动手、动脑,使学生真正愿意学, 体会如何学。
3.基于资源的主题教学设计模板
模板是一种帮助、引导或支持教学设计的框架,它将设计的要素提取出来,构成一个整体结构。参照模板,实践教学设计者可以便利地设计基于资源的主题教学计划,例如表1所示。
当然,这一设计模板只是一种普遍性的参照,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学设计者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拓展或变通适用的模板形式。
4.基于资源的主题教学设计案例
主题名称:Excel中图表的制作
主题介绍:首先以数学课中所学的“统计”的相关知识引入,让学生叙述手工绘制统计图的过程,突出其过程的复杂性,然后引出如果使用计算机在Excel当中制作图表既方便快捷,又准确无误。然后介绍关于数据系列和数据点的概念,让学生对Excel中的图表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学习对象:普通高中二年级
相关学科:学科1——数理统计学
学科2——计算机科学
知识目标:通过广泛的搜寻、收集Excel图表制作过程中的相关信息,让学生熟练掌握Excel中图表的制作过程;同时,让学生在分析信息的基础上,了解计算机统计分析数据中的一般规律。
技能目标: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为其他学科服务。
任务分工:在任务分工之前,教师要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
首先,教师询问学生:“你对这个问题的最直接的想法是什么?你可以和同组的同学讨论一下。”
其次,教师询问学生:“你能判断你的想法是否合理吗?你有证据来证明你的想法吗?”
最后,按照本课题所涉及到的学科对学生进行分组,分组情况如下:
计算机组:搜寻与分析Excel中图表制作的相关资料,探究计算机数据统计分析的基本原理,以及搜寻其他相关的数据统计分析软件,并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点。
数理统计组:搜寻与分析手工绘制统计图的相关资料,探究手工绘制数据统计图的基本流程,并与计算机制图进行对比分析。每一个小组将利用多种多样的数字化教学资源来探究有关信息,如通过网络搜索、电子资料的阅读以及其他方式获得信息。小组每个成员都必须在他们特定的任务中,认真负责地收集有关资料,以写实验记录的形式写出自己的摘要,每一个小组都必须完成有关的研究报告。
收集、整理和分析信息:学生通过网络、数字图书馆以及其他媒体,了解并学习Excel图表制作的相关知识。知识点包括:数据系列和数据点的概念的界定、Excel制图和手工制图的相同点、Excel制作图表时应注意的问题以及三种不同制图方法(图表向导、自动绘图和用图表工具建立图表)之间的区别。注意提醒学生,在网络浏览时请随时记录。学生搜寻、收集信息的途径有学校数字图书馆和互联网(网页地址链接)。
学生搜寻、收集信息的种类:有关Excel中图表制作流程的文字及图片介绍;有关Excel中图表制作流程的文字及视频演示;有关数理统计的电子书籍及相关网络课件;与Excel类似的相关数理统计软件。
整理和分析资料:把通过计算机网络收集到的Excel中图表制作的相关资料和传统手工统计制图的相关资料进行分类对比。从相同点和不同点两个角度来比较两种图表绘制方式效率的差距。
活动描述:
(1)准备阶段:
在开始进行研究之前,先打开一个记事本或是Word文档,把它作为一个记录本,可以在网络搜索时及时地记录和拷贝一些重要的信息。当然也可以为自己的幻灯片和网页拷贝一些图片。可以先浏览学习过程的全部内容,了解这一研究的概况。
(2)实施阶段:
确定自己的观点,选择一个小组。利用相关的网址链接进行探索,浏览这些网站上的相关信息,为回答问题收集资料。选择出自己认为最重要的观点,并与合作者一同将Excel中图表制作和传统手工制表的过程进行重点分析,寻求资料的支持。
随时用自己的“记录本”拷贝或写下能够帮助自己回答问题的信息。
通过链接的网站收集与自己选定观点有关的资料和图片,拷贝和粘贴图片到自己的“记录本”上,为制作幻灯片和撰写报告做准备。提醒学生完整地收集问题的信息,并在小组里讨论这些信息的可靠性与价值。学生要注意与别的小组合作,互相提供信息,寻求另类视角与资料的帮助。
主题成果展示:
学生提供用Word编辑记录的两种图表制作方法,并找出它们的异同点;下载并试用其他数据统计软件(如SPSS),并比较它们和Excel制图的差别;学生用Word写一篇关于Excel图表制作过程的报告。
五、结束语
基于资源的主题教学是以主题开发为前提,以活动探究为核心,以信息技术为支持,从多维角度评价的整个教学过程。在本案例中,整个教学过程围绕主题“Excel中的图表制作”进行探究,与主题相关的资源将通过各种途径,以多样化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通过学习小组的协作活动,对其进行收集、加工和整理,以达到为教学目标所用。
数字化教学资源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为基于资源的主题教学系统提供了资源、工具、情境、方法和策略等方面的支持。
数字化教学资源成就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式。学生按照教师提出的主题,运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获取所需的资料,这些资料大部分以数字化形式呈现,在教师的指引和帮助下,学生对已有信息进行有意义的加工、处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在这种探究学习过程中,海量的数字化资源丰富、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同时,学生借助数字化形式的学习工具,分析、总结学习进程从而得出科学的结论。
参考文献:
[1]丁革建,魏雄鹰,王基一.新课程教师培训对课程资源建设的启示[J].中国电化教育,2007,(1):67-69.
[2]陈向东.信息技术课程任务驱动教学中模板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2004,(3):34-36.
[3]钟志贤.信息化教学模式[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王素荣.教育信息化理论与方法[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5]白梅.关于数字化教育中资源建设的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01,(12):41-43.
[6]李赫.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操作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2003,(11):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