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首先介绍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公平问题现状;其次从教育券理论方面分析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不公平问题的原因;最后提出解决措施。
【关键词】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券
一、 农民工子女教育不公平问题的现状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产业转型,经济结构的变动促使经济市场对劳动力的需求扩大,大量农村闲置劳动力涌入城镇谋生,流动人口的规模不断扩大。跟随父母外出的子女人口数随之增大,公众开始关注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例如入学困难,农民工子女存在心理问题,无法融入社会,跟随父母进入流入地的流动儿童少年在流入地求学,并未享有与当地儿童少年同等的教育机会,往往求学经历艰难,需缴纳一定数量的借读费和赞助费。即使是经济能力能够承担这笔费用,子女也会受到不公平待遇,很多城市的公立学校会将流动人口子女单独编班,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致使流动儿童少年出现自卑,不自信等一系列心理问题。
二、教育劵理论分析农民工子女教育不公平问题
弗里德曼对“教育券”作出了明确的解释:“为了对政府所规定的最低限度学校教育提供经费,政府可以发给家长们票证。”其中家长(学生) 的选择权是其核心和基石。本文利用公平理论中教育券理论对农民工子女教育公平问题进行分析体现在三个原则上:
1、教育券理论自由选择原则分析
教育券制度使农民工子女可以自由选择学校,减轻了农民工的经济负担与家庭压力,增加了社会的稳定性,促进了社会公平。但是在我国农民工子女在城市就学因受二元户籍制度限制,需缴纳高昂的借读费才可以进入城市公立学校学习,使农民工子女在城市得不到公平的教育机会,只能进入薄弱的民办学校及农民工子弟学校,教育资源少,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无法获取正规的学校教育。教育机会的不平等,会产生连锁反应,致使教育过程的不公正,最终导致教育结果的差距。对农民工家庭来说,则是家庭状况的恶性循环,无法实现阶层流动,获取生活状况的改变。
因此,二元户籍制度是农民工子女教育不公平问题产生的最主要的制度原因,阻碍公平问题的解决,也阻碍我国社会公平体系的建设。
2、票证依据分析
教育券的经费流动模式是:从国家划拨教育券到地方政府,到农民工家庭的申请、领取,到农民工家庭将教育券上交到流入地政府,流入地政府将教育券交给国家领取实际教育经费。这种发放方式,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避免了经费在流动过程中的消耗。而我国的教育经费分配不合理,教育经费转移制度不完善,按户籍标准支出义务教育经费,而流动儿童少年并不在户籍所在地接受教育,进而流出地的这笔教育经费被闲置。而流入地,不仅需担负本地区的教育经费,还要负担农民工子女的教育经费,财政负担过重,无法合理分配教育资源,往往是优先考虑本地区居民的教育责任,农民工子女很容易被安排到相对比较弱势的学校。
3、竞争原则分析
教育券制度使城市的所有学校在同一水平线上,农民工随迁子女可以自由选择,促使学校为了学校生源积极改进学校教学,提高教师素质,为学校整体水平的改进而努力。
在我国,农民工随迁子女进入城镇公立学校就读,部分公立学校对农民工子女进行区别对待,独立设班,独立规章制度,对农民工子女采用忽视态度。农民工子女进入城镇公立学校就学,部分教师违背教师职业道德,对农民工子女存在歧视,使农民工子女在接受教育中与本地儿童存在严重差距,长期积累不仅使农民工子女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更是影响这一群体的未来发展。
三、农民工子女教育不公平问题解决对策
1、政府采取的措施
(1)、健全法律法规体系,促使流动人口子女教育权的建立
教育是国之根本,只有完善教育发展才能保证国家的未来,而农民工子女教育是教育的弱势方面,促进农民工子女教育权的建立是完善教育的重要一步,更是促进社会良性运转的必要步骤。
(2) 现行户籍制度下的短期措施
一是设立统一入学条件在现阶段户籍制度下,根据流入地地方政府的财政实际状况,可以对入住本地的流动人口设定一定的标准,凡符合标准的,均按照与当地学生一样的条件入学及接受教育。二是实施教育劵制度可先在我国部分地区进行试点,总结经验教训,根据我国的实际国情,确定教育券的金额,及教育券的监督问题。
(3)建立教育经费转移制度
建立教育经费转移制度,合理分配教育资源,使教育资源科学、合理、充分利用,使民众公平获取教育机会。
(4)大学生志愿计划
借鉴美国弱势群体计划,政府应积极确立支持大学生志愿弱势学校的优惠政策,推动知识分子的志愿服务,为薄弱学校争取有利教育资源,保障教学质量。
2、学校采取的措施
(1)充分发挥正规学校的主作用
城市公立学校仍是流动儿童的主要就学方式。公立学校应发挥其主作用,规范学校教育,实行“区别教育”与“融合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方式,既考虑到流动儿童的特点,又不渲染他们的不同,科学教育与心理教育的充分融合
(2)教师措施
加强教师道德素质培养,提高公立学校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因材施教,给流动儿童充分地关怀;切实保障薄弱学校教师的权益,保障教师的正常教学,给农民工子女提供正规的学校教育。
参考文献:
[1]主一亭《浅析“教育券”制度对农民工子女就学难问题的影响》教育论坛, 2011年1月
[2]缪建东.《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的探索和建议》[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银德辉 杨 滔.农村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研究综述. 继续教育研究,2008年第8期
【关键词】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券
一、 农民工子女教育不公平问题的现状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产业转型,经济结构的变动促使经济市场对劳动力的需求扩大,大量农村闲置劳动力涌入城镇谋生,流动人口的规模不断扩大。跟随父母外出的子女人口数随之增大,公众开始关注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例如入学困难,农民工子女存在心理问题,无法融入社会,跟随父母进入流入地的流动儿童少年在流入地求学,并未享有与当地儿童少年同等的教育机会,往往求学经历艰难,需缴纳一定数量的借读费和赞助费。即使是经济能力能够承担这笔费用,子女也会受到不公平待遇,很多城市的公立学校会将流动人口子女单独编班,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致使流动儿童少年出现自卑,不自信等一系列心理问题。
二、教育劵理论分析农民工子女教育不公平问题
弗里德曼对“教育券”作出了明确的解释:“为了对政府所规定的最低限度学校教育提供经费,政府可以发给家长们票证。”其中家长(学生) 的选择权是其核心和基石。本文利用公平理论中教育券理论对农民工子女教育公平问题进行分析体现在三个原则上:
1、教育券理论自由选择原则分析
教育券制度使农民工子女可以自由选择学校,减轻了农民工的经济负担与家庭压力,增加了社会的稳定性,促进了社会公平。但是在我国农民工子女在城市就学因受二元户籍制度限制,需缴纳高昂的借读费才可以进入城市公立学校学习,使农民工子女在城市得不到公平的教育机会,只能进入薄弱的民办学校及农民工子弟学校,教育资源少,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无法获取正规的学校教育。教育机会的不平等,会产生连锁反应,致使教育过程的不公正,最终导致教育结果的差距。对农民工家庭来说,则是家庭状况的恶性循环,无法实现阶层流动,获取生活状况的改变。
因此,二元户籍制度是农民工子女教育不公平问题产生的最主要的制度原因,阻碍公平问题的解决,也阻碍我国社会公平体系的建设。
2、票证依据分析
教育券的经费流动模式是:从国家划拨教育券到地方政府,到农民工家庭的申请、领取,到农民工家庭将教育券上交到流入地政府,流入地政府将教育券交给国家领取实际教育经费。这种发放方式,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避免了经费在流动过程中的消耗。而我国的教育经费分配不合理,教育经费转移制度不完善,按户籍标准支出义务教育经费,而流动儿童少年并不在户籍所在地接受教育,进而流出地的这笔教育经费被闲置。而流入地,不仅需担负本地区的教育经费,还要负担农民工子女的教育经费,财政负担过重,无法合理分配教育资源,往往是优先考虑本地区居民的教育责任,农民工子女很容易被安排到相对比较弱势的学校。
3、竞争原则分析
教育券制度使城市的所有学校在同一水平线上,农民工随迁子女可以自由选择,促使学校为了学校生源积极改进学校教学,提高教师素质,为学校整体水平的改进而努力。
在我国,农民工随迁子女进入城镇公立学校就读,部分公立学校对农民工子女进行区别对待,独立设班,独立规章制度,对农民工子女采用忽视态度。农民工子女进入城镇公立学校就学,部分教师违背教师职业道德,对农民工子女存在歧视,使农民工子女在接受教育中与本地儿童存在严重差距,长期积累不仅使农民工子女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更是影响这一群体的未来发展。
三、农民工子女教育不公平问题解决对策
1、政府采取的措施
(1)、健全法律法规体系,促使流动人口子女教育权的建立
教育是国之根本,只有完善教育发展才能保证国家的未来,而农民工子女教育是教育的弱势方面,促进农民工子女教育权的建立是完善教育的重要一步,更是促进社会良性运转的必要步骤。
(2) 现行户籍制度下的短期措施
一是设立统一入学条件在现阶段户籍制度下,根据流入地地方政府的财政实际状况,可以对入住本地的流动人口设定一定的标准,凡符合标准的,均按照与当地学生一样的条件入学及接受教育。二是实施教育劵制度可先在我国部分地区进行试点,总结经验教训,根据我国的实际国情,确定教育券的金额,及教育券的监督问题。
(3)建立教育经费转移制度
建立教育经费转移制度,合理分配教育资源,使教育资源科学、合理、充分利用,使民众公平获取教育机会。
(4)大学生志愿计划
借鉴美国弱势群体计划,政府应积极确立支持大学生志愿弱势学校的优惠政策,推动知识分子的志愿服务,为薄弱学校争取有利教育资源,保障教学质量。
2、学校采取的措施
(1)充分发挥正规学校的主作用
城市公立学校仍是流动儿童的主要就学方式。公立学校应发挥其主作用,规范学校教育,实行“区别教育”与“融合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方式,既考虑到流动儿童的特点,又不渲染他们的不同,科学教育与心理教育的充分融合
(2)教师措施
加强教师道德素质培养,提高公立学校教师职业道德水平,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因材施教,给流动儿童充分地关怀;切实保障薄弱学校教师的权益,保障教师的正常教学,给农民工子女提供正规的学校教育。
参考文献:
[1]主一亭《浅析“教育券”制度对农民工子女就学难问题的影响》教育论坛, 2011年1月
[2]缪建东.《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的探索和建议》[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3]银德辉 杨 滔.农村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研究综述. 继续教育研究,2008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