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喜山红腰朱雀 “群山之母”中的小精灵
“乌鲁恰提”系柯尔克孜语,意为“雄伟的山峡出口”。
纵观此群山集结的地理區位勾勒图,很显然这里就是亚洲群山的母体。
从卫星云图上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这一区域就是昆仑山和天山交会之处。因此,鸟瞰这片类似于胎盘的山结,我称之为“群山之母”。
喜山红腰朱雀就是在2015年大地怀春之际,与新疆爱鸟人士陈丽在这个古道秘境之处不期而遇。万物有魂,心诚则灵,天公作美,连通了鸟和爱鸟人隔天隔山隔水的天籁绝境,成全了一次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鸟与人”的因缘际会。
有了这一来之不易的见证,喜山红腰朱雀有了名有了姓,更重要的是在中国有了它自己的“老家”。这一发现已经超越了爱鸟人士推崇的“创纪录”拍摄理念,也超越了喜山红腰朱雀自身入册“中国鸟类新纪录”现实意义的开始。
由于是在中国首次发现,对于它的生存习性和种群发展,一切仍在陌生中求索。
喜山红腰朱雀(学名: Carpodacus grandis,英文名:Blyth’s Rosefinch)是燕雀科朱雀属的鸟类,又名喜山朱雀、喜马拉雅朱雀、布莱氏朱雀,分布于阿富汗北部至喜马拉雅山西部。有时也作为红腰朱雀的亚种。主要羽色红色,次要羽色褐色,这是鸟类学者给出的关于喜山红腰朱雀名录定义。
要想了解喜山红腰朱雀,还需要从喜山红腰朱雀生存的区域环境说起。
喜山红腰朱雀生活在卓尤勒汗苏河、萨瓦亚尔顿河和克孜勒苏河交汇处的乌鲁恰提,这里海拔 2 600米。乌鲁恰提位于中国新疆乌恰县城西北部,东西长约61公里,南北宽约52公里,西北与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接壤。
乌鲁恰提沉浮在天山、昆仑山山脉和帕米尔高原上交会的地方,是方圆百十公里群山中的一叶绿洲,就像藏在王母锦衣袖筒中的金丝玉缕手绢,喜山红腰朱雀就是绢帕上飞来飞去的小精灵。
两山并列,各有千秋。东西走向的天山山脉把准噶尔、塔里木两大盆地分开,是亚洲群山群峰扎堆之地,海拔平均4 000米以上。西起帕米尔高原呈黛色的昆仑山山脉,向西南伸开,山山粘连,平均海拔都在5 500米以上。站在这里,眺望昆仑与天山惟余莽莽,体验地球极地之风物志,感受万山天崩地裂之造山运动,觉悟于天地人和之万物恩怨情仇,觉醒于顺应大自然之物语禅道。自然而然,乌鲁恰提便是天地山水阴阳交合之最圣洁的通灵秘境。
当你站在乌鲁恰提这块隐秘于世的天山山脉、昆仑山山脉、帕米尔高原交会的任何一个点上,一脚踏两山的豪迈油然而起。克孜勒苏河红色的河水环绕东流,正是这两座雄伟山脉的分水界线。喜山红腰朱雀就生活在这个地球上独一无二的一小片绿洲上。
我也不止一次来过这里,亲身体验和感受此山的隽秀、雄伟、奇特、险峻、原始、纯真、聚合……这个万山山结根基所在,随处可见亿万年形成的海底贝壳化石、鱼类化石,让你进一步理解世界万物之轮回及乾坤大挪移不是玄幻而是真实自然规律之所在。
敬畏自然、遵循自然,天更蓝、水更清、小鸟更自由。
由两山冲击形成的堰塞台地,再经过高山草甸过滤的雪融水浇灌,这片夹在地穴扇地上的黄土层,长出了荆棘类原始林带。像蒿类和盐木、多刺垫状植物(如多刺紫云英)、棱狐茅、针茅很少,主要有高山寒漠植物:柳、杨、桦、沙棘、蔷薇等组成的灌丛。这些高原寒区植物给喜山红腰朱雀提供了衣食住行,也为喜山红腰朱雀及其族群繁衍创造家园提供了特有的条件。
据陈丽介绍,喜山红腰朱雀混杂在其它鸟类中生活,这说明它有群居的习性,特别是觅食的时候,由于自身种群稀少,很难在光天化日之下维系自身的安全,这种寻求团结协作的生存方式是它们适应自然被迫进化的结果。夏季栖于海拔2 720~4 900米的桧树林、落叶林及高山草甸,冬季下至较低处,一般成对或结小群活动,甚惧生而隐秘。由于稀少,季节性迁移落差很大,再加上它警惕性极强,飞行速度极快,很难捕捉到它具体迁移、交配、造窝、孵化、雏鸟出壳和学飞的影像资料。因此,要想更进一步了解喜山红腰朱雀的生存、繁育和区域生态的相互关系,的确任重而道远。拍百种鸟不难,要全面科学地掌握一只鸟的习性却是难上加难啊!
昆仑山山脉、帕米尔高原,峰峦起伏,景色壮观。
在这片亚洲大陆几条巨大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喀喇昆仑山脉、昆仑山脉、天山山脉、兴都库什山脉——都在这里汇结。在这片号称连绵逶迤、雪峰群立、与青藏高原同称世界“屋脊”的赤橙黄绿青蓝紫缎面起伏般的山体,山和鸟没有大小排资论辈隶属关系,但它和整个大自然轮回演绎存在血脉关系。
高山融水经过山体赭石的融磨汇聚到两山谷口(乌鲁恰提),取名克孜勒苏河(红水河)。汹涌澎湃的克孜勒苏河,一路高歌川流乌恰,注入喀什绿洲平原。然而,喜山红腰朱雀却不会随波逐流,在没有大的自然环境改变情况下,喜山红腰朱雀也许永远留在它那“千顷宅基地”之上。
“贵妇唐老鸭”做客帕米尔
唐老鸭(学名白头硬尾鸭)来到了帕米尔高原!准确地说,就在东帕米尔高原塔什库尔干海拔3 100米的湿地。
也许它已经来了一阵时间了,也许今天刚到,也许就这一只,也许是一群,也许是它掉队了。但巧的是喀什鸟人(对于拍鸟人的俗称)陈丽在2017年11月29日上午正好遇到了。偶然的结果印证了鸟人必然的经历和持之以恒的爱鸟观鸟精神。也许它是被帕米尔的好风景所吸引,也许是它只是做个短暂停留恢复身体补充能量,也许它是在等待掉队的朋友……作为鸟人这是一件幸事,但也得小心翼翼地怕自己的“长枪短炮”惊吓了这位“贵妇”。
根据资料,白头硬尾鸭在全球也不过就万儿八千只,1996年被列入世界及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名录,属全球性濒危动物。更让人想不到的是,它们是风靡全球的迪士尼动画片《米老鼠和唐老鸭》中唐老鸭的原型。
世界上不知道他国大亨的人很多,但不知道唐老鸭的人却很少,它才是名副其实的世界超级巨星,憨态可掬、风趣幽默、附庸风雅,挺鼻薄唇、风流倜傥、诡辩机灵、谦鄙委婉、水陆两用的和事佬和搅局者的代言人。
据湿地国际组织最新统计,白头硬尾鸭全球数量为8 000~13 000只,白头硬尾鸭繁殖期主要栖息于开阔平原地区的淡水湖泊,10月、11月会迁徙到非洲和南亚过冬。物以稀为贵,也留下难解的谜团。在新疆西部的准噶尔盆地及天山地区有过繁殖记录,零星个体曾见于内蒙古西部的鄂尔多斯,在湖北洪湖有过越冬记录。
据陈丽介绍,她在帕米尔高原某湿地发现水面上有一群水鸟在活动,为了不打扰它们,她没有靠近,只是远远地观察,后来水面上的鸟群飞走了,她才去察看,看到这只母白头硬尾鸭,当时她并不知道这位“贵妇”是白头硬尾鸭,后经过新疆观鸟会老师们鉴别才得知。话说回来,假如飞走的那群是白头硬尾鸭,那这个种群应该不小了,大概在10只左右的样子,这在新疆乃至全国也算是个不小的群体,更何况是在帕米尔高原上首次发现,毋庸置疑,意义非凡。
由于研究白头硬尾鸭的学者很少,对白头硬尾鸭我们只能了解到一些片面的肤浅信息。白头硬尾鸭主要繁殖在原苏联欧洲部分东南部、西伯利亚西部、蒙古西北部、欧洲黑海、地中海地区,意大利和西班牙南部以及非洲西北隅。越冬在非洲北部海岸,经尼罗河谷、土耳其、波斯湾到印度北部。在中国可能繁殖在新疆西北部,冬季偶见于湖北洪湖這一概论。也正因为如此,我以波斯湾为中心,以5 000公里为半径画一个圈就能明显地看出,分布区域之大让人咂舌。全球1万只左右的鸟种,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发现他们的足迹那都是一个奇迹,当然它们有自己的重点生活区域和迁徙路径。
白头硬尾鸭生活在内陆地区的江河湖泊和湿地中,它们和太平洋、印度洋、北冰洋无缘,但在北大西洋有它们的生存空间。
当我看到8 000只到13 000只这个数据,我的心的确受到了震撼。我大概连线勾勒了一下,在大约1 900万平方公里的面积上,仅有这么少得可怜的白头硬尾鸭。
看看种族分布图,你也许会明白白头硬尾鸭种群为什么少得这么可怜,它们大多生活在地中海南岸的阿尔及利亚、利比亚、埃及、苏丹,地中海的东岸沙特阿拉伯、也门、叙利亚、黎巴嫩、以色列、伊拉克,黑海南岸的土耳其,波斯湾东岸的伊朗、阿富汗和印度北部,它们经受着地球上最严苛的考验,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连年不断的战乱,它们要翻越兴都库什山脉和帕米尔雪域高原,它们要穿越战火硝烟杂乱地区,它们要飞越由于贫困卫生条件极差的瘟疫区……能经过这种环境的考验,基本上已经是九死一生。当然,它们濒临灭绝是否和这些情况有关,还需要鸟类专家的研究去佐证。
不管白头硬尾鸭来到塔里木盆地流域还是来到柴达木盆地流域,它们肯定在喀什平原的某地经过修整,再飞向帕米尔的门户湿地——塔合曼湿地或者其它几个湿地,进行营养补充,重整旗鼓,然后穿越瓦罕走廊,在瓦根基或吉力特山口出境,到达阿富汗,然后再前往波斯湾,再到土耳其,一路南下到非洲北部,经过一段时间的修整,开始长途向北前往北大西洋岛国西班牙周边活动,再去欧洲的东南部和西伯利亚西部最终到达蒙古西北部,然后再进入中国蒙古北部及乌鲁木齐周边。10月底至11月底从霍尔果斯方向出境,前往吉尔吉斯斯坦一路向南到达塔吉克斯坦的巴达赫尚地区,再转向西方沿着穆尔加布河向帕米尔高原和兴都库什山方向前进,从萨雷阔勒岭的最西端翻越山口前往阿富汗地区。
陈丽在塔什库尔干县湿地发现的白头硬尾鸭要是从瓦罕走廊穿越,这也很好理解的,条条大路通罗马这一点白头硬尾鸭早就掌握了。从我自己走过萨雷阔勒岭两边的通道看,中国境内的通道应该比塔吉克斯坦的穆尔加布河谷安全得多。还有就是萨雷阔勒岭东面谷地的水源(中国这边)要比西面谷地的水源(塔吉克斯坦这边)好。
白头硬尾鸭在亚洲、非洲、欧洲为何沿着顺时针方向百年不变繁衍生息的方式,现在还是一个谜。
陈丽在帕米尔高原发现的白头硬尾鸭也许是个例,但也不排除白头硬尾鸭在这一带新开辟了一条迁涉新路线。
但愿明年我们还能在帕米尔高原塔县湿地或者在喀什平原上,看到更多的白头硬尾鸭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