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引言 每逢大灾发生,常有很多儿童变成孤儿。如海地地震就使近百万名儿童成为孤儿。在海地这样的穷国,许多孤儿亟需外界援助。然而,联合国当时却公开呼吁不鼓励立即进行跨国领养。事实上,不少穷困国家近来对跨国领养也都趋于谨慎。
大多数穷国经济力量有限,很难给孤儿的成长提供基本条件,而一些发达国家生育率较低,愿组建“联合国家庭”的父母为数不少。这使得跨国领养现象日趋增多。对被领养的孤儿来说,到一个异国新家通常也意味着更好的未来。但对外国家庭领养本国儿童,尼泊尔等国近期的态度却是趋于谨慎。
据尼泊尔《共和报》报道,尼泊尔政府明令禁止该国的流浪儿童被跨国领养。当局表示,跨国领养已经在该国酿成多起悲剧,不少小孩被当成孤儿带走,让他们的父母苦苦寻觅,在国内造成巨大压力,为保障儿童及其父母的权益,故颁此禁令。
另据《印度快报》报道,印度孟买高级法院也对跨国领养设置新的限制条件,并明确规定:只有当邦政府确认当地没有领养需求时,才能启动跨国领养程序。与此同时,作为跨国领养的接受国,发达国家也出现一些微妙变化。例如,芬兰当地媒体说,芬兰2010年跨国领养的数量比上一年度减少一半。这也从另一侧面证明穷国对跨国领养的谨慎态度。
各穷国谨慎对待跨国领养,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主要还是背后的黑幕太多。
海地地震后,除联合国不鼓励立即进行跨国领养外,荷兰等发达国家的政府也呼吁民众理性对待海地震后余孤,不要盲目领养。理由之一是担心海地灾后领养的审批草率,部分儿童会落入不良家庭,导致不必要的悲剧。另外,也是要防止给国际儿童贸易以机会。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顾问勒格朗说:“联合国已在海地工作多年,也知道海地的儿童贸易问题。更不幸的是,这些买卖儿童的网络多与跨国领养‘市场’有联系。”市场的巨大诱惑力让有心人肆无忌惮地寻找“货源”以牟利。柬埔寨、罗马尼亚等国就曾曝出惊人的买卖儿童丑闻。
约翰·费弗说:“危地马拉是全球最大的婴儿供应国之一,每100个新生儿至少有一个被卖到国外。危地马拉政府曾因疯狂的跨国婴儿贸易而暂停所有跨国领养事务,时间长达2年。在该国肮脏的内战中,至少有333名儿童被军方拐卖、绑架到国外,甚至是通过杀害婴儿的亲生父母,将婴儿抢走送入政府运作的孤儿院,再转手送往国外‘领养’。”
借跨国领养之名,行买卖儿童之实的情况,不仅出现在战后、灾后等特殊时期,贫困、国内政策、文化偏好等原因,也可能引发婴儿贸易。在一些不发达国家,许多父母愿把孩子低价卖给人贩子,再转卖到发达国家。他们甚至认为,这样做是为了孩子好,就连孩子们也对被卖到发达国家充满向往。
美国法学者大卫·施莫林指出,现在的跨国婴儿贸易大多通过非法手段,从婴儿亲生父母那里带走小孩,再通过合法程序将孩子合法地领养走。这正是他本人的亲身经历——他领养的两个印度女孩,就是这样被人从她们亲生父母那里偷来的。
跨国领养为人诟病之处还有,一些孩子被领养后的生活也让人揪心。小孩在新家庭中受虐待,被当成赚钱工具的案例屡见不鲜。被领养的儿童,尤其是年龄较大后被领养的小孩,对自己的身份认同缺失。另外,由于存在文化差异,他们也常出现不适应新环境的心理危机。为了规避跨国领养的有关风险,一些国家制定了相应的法律和政策,很多国家为此还积极开展国际合作。
1993年,海牙国际私法会议通过了《跨国领养领域保护儿童及合作公约》。该条约宗旨是:制定保障措施,确保跨国领养的实施符合儿童最佳利益和尊重国际法所承认的儿童的基本权利;在缔约国之间建立合作制度,确保上述保障措施得到遵守,以防止诱拐、贩卖儿童;确保根据本公约所进行的领养得到缔约国承认。该条约在1995年5月1日开始生效。到2011年1月,已有83个国家批准了该公约。
(摘自《青年参考》 作者:黄杨海)
大多数穷国经济力量有限,很难给孤儿的成长提供基本条件,而一些发达国家生育率较低,愿组建“联合国家庭”的父母为数不少。这使得跨国领养现象日趋增多。对被领养的孤儿来说,到一个异国新家通常也意味着更好的未来。但对外国家庭领养本国儿童,尼泊尔等国近期的态度却是趋于谨慎。
据尼泊尔《共和报》报道,尼泊尔政府明令禁止该国的流浪儿童被跨国领养。当局表示,跨国领养已经在该国酿成多起悲剧,不少小孩被当成孤儿带走,让他们的父母苦苦寻觅,在国内造成巨大压力,为保障儿童及其父母的权益,故颁此禁令。
另据《印度快报》报道,印度孟买高级法院也对跨国领养设置新的限制条件,并明确规定:只有当邦政府确认当地没有领养需求时,才能启动跨国领养程序。与此同时,作为跨国领养的接受国,发达国家也出现一些微妙变化。例如,芬兰当地媒体说,芬兰2010年跨国领养的数量比上一年度减少一半。这也从另一侧面证明穷国对跨国领养的谨慎态度。
各穷国谨慎对待跨国领养,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主要还是背后的黑幕太多。
海地地震后,除联合国不鼓励立即进行跨国领养外,荷兰等发达国家的政府也呼吁民众理性对待海地震后余孤,不要盲目领养。理由之一是担心海地灾后领养的审批草率,部分儿童会落入不良家庭,导致不必要的悲剧。另外,也是要防止给国际儿童贸易以机会。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顾问勒格朗说:“联合国已在海地工作多年,也知道海地的儿童贸易问题。更不幸的是,这些买卖儿童的网络多与跨国领养‘市场’有联系。”市场的巨大诱惑力让有心人肆无忌惮地寻找“货源”以牟利。柬埔寨、罗马尼亚等国就曾曝出惊人的买卖儿童丑闻。
约翰·费弗说:“危地马拉是全球最大的婴儿供应国之一,每100个新生儿至少有一个被卖到国外。危地马拉政府曾因疯狂的跨国婴儿贸易而暂停所有跨国领养事务,时间长达2年。在该国肮脏的内战中,至少有333名儿童被军方拐卖、绑架到国外,甚至是通过杀害婴儿的亲生父母,将婴儿抢走送入政府运作的孤儿院,再转手送往国外‘领养’。”
借跨国领养之名,行买卖儿童之实的情况,不仅出现在战后、灾后等特殊时期,贫困、国内政策、文化偏好等原因,也可能引发婴儿贸易。在一些不发达国家,许多父母愿把孩子低价卖给人贩子,再转卖到发达国家。他们甚至认为,这样做是为了孩子好,就连孩子们也对被卖到发达国家充满向往。
美国法学者大卫·施莫林指出,现在的跨国婴儿贸易大多通过非法手段,从婴儿亲生父母那里带走小孩,再通过合法程序将孩子合法地领养走。这正是他本人的亲身经历——他领养的两个印度女孩,就是这样被人从她们亲生父母那里偷来的。
跨国领养为人诟病之处还有,一些孩子被领养后的生活也让人揪心。小孩在新家庭中受虐待,被当成赚钱工具的案例屡见不鲜。被领养的儿童,尤其是年龄较大后被领养的小孩,对自己的身份认同缺失。另外,由于存在文化差异,他们也常出现不适应新环境的心理危机。为了规避跨国领养的有关风险,一些国家制定了相应的法律和政策,很多国家为此还积极开展国际合作。
1993年,海牙国际私法会议通过了《跨国领养领域保护儿童及合作公约》。该条约宗旨是:制定保障措施,确保跨国领养的实施符合儿童最佳利益和尊重国际法所承认的儿童的基本权利;在缔约国之间建立合作制度,确保上述保障措施得到遵守,以防止诱拐、贩卖儿童;确保根据本公约所进行的领养得到缔约国承认。该条约在1995年5月1日开始生效。到2011年1月,已有83个国家批准了该公约。
(摘自《青年参考》 作者:黄杨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