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中斯嘉丽的女性意识

来源 :人民中国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y1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飘》是一部女人写女人的书,斯嘉丽是作者玛格丽特·米切尔在其书中极力塑造的女强人形象。以往的评论者习惯于对此书作阶级分析,在此,笔者试着用女性主义视角来解读斯嘉丽的性格特征及其命运处境。
  【关键词】《飘》;斯嘉丽;女性意识
  【Abstract】In the whole book, women’s social status is far higher than male. Scarlett as heroine, she is new woman’s representative, she reflects women need to know themselves.
  【Key words】Gone With the Wind , Scarlett , feminine , consciousness , awakening ;independence
  玛格丽特·米歇尔在她的小说《飘》中,通过一系列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揭示了美国内战前后南方社会中妇女低卜的社会地位,同时也肯定了她们对南方社会的贡献,由衷地赞美了她们博爱无私和勇于反抗、追求自我意识和自主权的精神,表达了作者的观点—妇女应该走出家庭获得解放厂
  一、背景
  内战的催化作用和社会转型共同造成了女性突破传统的家庭模式,女人被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斯嘉丽完成了从南方淑女到资产阶级女人的转变。女性的生活空问开始转变,从狭窄的家庭生活转变为更为广阔的社会空问,并挑战社会男性的力量,从而为女性取得更大的活动空问。女性个性的认知和程度上的提升就是女性自我价值实现的标志。在传统社会中,男性是社会活动的中心,女性只是一种陪衬,永远只会站在男性的后面。然而,随着社会的转型和时代的发展,女性逐渐从“后台”走向“前台”,女性主义也慢慢地被唤醒。
  小说《飘》以19世纪的美国内战和战后重建为背景,把女主人公斯嘉丽的爱与痛苦的生活经历作为主线,描写出一个美丽与智慧并存,争夺霸权和使用一切手段达到目标的女性形象。她敢于反叛传统,离开了家庭,为争取经济和个性上的独立,她在生活中挣扎着。同时,她还取得了伟大成就,但她的斗争的痕迹也是显而易见的。
  这是一部描写一个女人在男人的世界里挣扎的伟大作品。我国封建社会中,妇女的地位是极低的。同样在西方世界,“男尊女卑”思想也根深蒂固。女人被认为是男人的附属品。在西方古典神话很常见,这一点特别突出在旧社会美国南部。他们认为“这是一个男人的世界。男人拥有财产,女人仅仅负责管理。要是男人接过管理,女人就得称赞他的聪明。男人言语粗鲁,经常喝醉。女人要忽视男人的语言过失,并且没有痛苦怨言地把醉汉扶到床上。男人们粗暴而直率;女人则总是要善良,仁慈宽容”。本文试图从女性视角分析小说中赋予女性的进步的思想。
  二、斯嘉丽的性格
  《飘》的女主角斯嘉丽是一个黑头发、绿眼睛的格鲁吉亚美女,她经历艰苦的内战与重建。与其妈妈的优雅风度相比而言,斯嘉丽表现出更多的则是她父亲冷静的头脑。虽然最初她试图表现得很优雅,可她抵抗社会限制的本能日益增长,致使斯嘉下定决心并将通过一切必要的手段实现一切她所需要的。这一决定首先显现在她的自恋上,有时用卑鄙的手段来激起邻居家男孩的爱慕。后来,在饥饿甚至死亡的威肋,她决心要通过摘棉花而生存,并运行整个种植园,打造出一个成功的企业,甚至杀了一个人。斯嘉丽还旨在赢得艾希礼·威尔克斯,她没有做成这一点引导着小说的情节。斯嘉丽嫁给了查尔斯·汉密尔顿,这伤害了艾希礼,因为她答应艾希礼会在玫兰妮的身边度过战争,并且她失去了她的爱情瑞德,因为她总希望赢艾希礼。斯嘉丽拥有非凡的才能和领导能力。她收回她父亲的庄园、而战争结束后塔拉把它废弃了。她在亚特兰大的锯木厂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尽管她聪明,然而,她几乎没有能力理解自己或他人的动机和感情。斯嘉丽自己理性地生活着:她决定出什么能构成成功,并找到最有效的方法,从来没有考虑荣誉和仁慈这样的概念。她经常自称没有其他的选择。
  斯嘉丽的发展正是反映了美国南方的发展。她从一个被宠坏了的少女到一位勤奋工作的寡妇以及到最后成为一个富有的机会主义者,反映了南方的变化,从休闲到被围困的国家再到被损害的幸存者,斯嘉丽体现了新旧美国南方社会。她紧紧抱住艾希礼,他象征着充满骑士和礼数失落的理想世界,但她又成功地适应了严厉和充满机会的新世界,最终她和危险的瑞德都一样,标志着新旧南方的结合。
  三、从《飘》中看女性的社会地位
  故事发生在南北战争前的南部种植园,生活在这里的妇女类似娇嫩花朵,温柔体贴,成为装饰这个男性世界的一部分。女性受到了来自男性和自己的双重抑制,处于一个附加的社会地位中,这致使她们无法控制自己的生活。世界由男人控制,男性从各个方面压制女性的发展。
  首先,为了保障她们的纯洁,使她们远离现实社会的腐蚀,他们限制大多数女性。表面上,男性在保护她们,为她们提供食物和衣服,但有一个基本的前提,男人们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其次,男性在精神上抑制女性。他们可能会向妇女屈服并满足他们有关家庭问题的要求,但一旦女人有独立的见解,他们就会感到恐慌,并全力以赴地进行镇压。斯嘉丽买下了一个锯木厂并决定自己处理。虽然她丈夫弗兰克懦弱,也认为这是难以接受的,但弗兰克仍有与其他男人同样的理念,那就是妻子总是应该尊重丈夫的经验,这是明智的,应接受丈夫的意见,但他们却无法独立地决定所有事情。事实上,男人愿意把全世界的一切给女人,只是不愿意让她们拥有智慧、能力和独立意见。如果一个女人表现出任何智能优势,人们通常会避开她。遗憾的是,妇女接受了由男性绝对主宰的社会定位。在南部的母亲们也是这样做的,并抑制年轻女孩的个性发展。斯嘉丽的母亲从小就灌输必备素质到她的大脑:“你必须学会温柔、善良、温柔一些。”她被教育成为一个听话顺从的贞洁少女。结婚前,年轻的女孩必须变得温柔,学习每一种礼貌,家长和社会会把她们的家庭背景、毕业学校、风度和淑女风格统统灌输到她们的耳朵里。这样她们自己的本能被束缚也被渐渐地抹杀了。而结了婚的女人则像鸟一样被囚禁在家。她们每天忙于思考如何管理自己丈夫的家庭和教育子女,在各种琐碎的事情上消耗自己的智慧。寡妇的命运更可怜:整天都要穿黑色衣服,不能戴任何首饰,不能畅所欲言,停比所有的社会活动,必须待在家。作者称这个折磨妇女身心的制度为“寡妇被活埋”。斯嘉丽的丈夫去世后,她被迫过这种生活,并限制她的心态。(下转第17页)   (上接第15页)她没有自由,直到内战爆发。女人被抑制,不仅在精神,而且在身体。
  女人生活中的穿着为的是装饰她们的体态,而且想要赢得男人的注意,就要依赖身体魅力。“女性注重外表,愿意被打扮得像个木偶,这使她们无法得到别人的尊重。”由于受到男性身心两方面的双重压制,以及女人处于一种附属地位,南方社会成了一个由男人所控制的世界厂。
  四、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20世纪初,出现了第一次女权主义运动。女人们顽强地支撑了南方文明,她们用自己的爱和智慧给予了南方种植园经济普遍发展的很大帮助,这证明了她们完全有能力走出家族,摆脱男性配件的束缚。
  在战前,她们默默地奉献着,并保持种植园经济的发展;在战争期问,她们毫不犹豫地支持她们的丈夫、儿子和情侣,不惜任何代价,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在战后,她们像一堵坚不可摧的墙一样紧密团结保卫她们的文明。虽然南部女人对种植园经济和南方文明作过巨大贡献,但她们没有独立的生活权利。然而,她们生动,有感情,充满了爱,所以当她们的情感有冲突时,会有流动的抗议精神在她们身上出现,她们开始追求自我意识。首先,她们开始追求爱情和反抗包办婚姻。斯嘉丽一生积极追求爱情、幸福和自我价值。然而,她不愿意被动地接受男性的选择,甚至不愿意接受她父亲为她安排的婚姻,但她当面告诉艾希礼她喜欢他。这一行为已经超越了她身处的社会赋予她的本土化,并表现了她的自我意识。
  其次,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与追求权利的独立性也体现在女性家庭地位的上升。内战解放了奴隶,也在一定程度上让妇女摆脱了家庭束缚。在亚特兰大和斯嘉丽的故乡,她勇敢地以独立的一个主体站了起来。女主人公斯嘉丽是女性代表,她突破女性的束缚,显示了令人眼花缭乱的女性风采。斯嘉丽不再是一个温顺传统的女性,并在寻找自己的价值和争取独立权利的过程中展现了女性的勇气和胆量:她不愿意像商品一样被选择,她大胆表达对艾希礼的爱;在她第一任丈夫查尔斯去世之后,她进入亚特兰大,为了维护她的家庭,为了不让家人饿死,勇敢寻找出路,她打破了社会的栅栏,走上社会,为企业奋斗,与男性平等;当发现她的丈夫弗兰克没有商人智慧,让商店日趋没落时,她开始怀疑男人的能力并肯定自己的能力,“我可以运行得比他好!我会比他管理得好,即使我不知道任何关于木材生意的事情”。最后,她终于把木材场经营成功了。在这个时候,她不再接受男尊女卑观念,并开始以实际行动挑战这一观念,斯嘉丽的女性意识逐渐觉醒。她摒弃了陈腐观念,开始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她脱离家庭,做着男人能做的工作,表现出了她卓越的经验和勇气,并体现了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最终,斯嘉丽的成功证明了女性的智力和能力,也震惊了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
  五、结论
  玛格丽特·米歇尔从女性视角介绍了19世纪中期的南方社会生活,并赋予小说中女性的中心地位,这表明女人可以比男人做得好。斯嘉丽敢爱敢恨,其特征是挑战了男性小说的地位。《飘》这部小说不仅是一个爱情故事,它也折射出女性的价值观的重大意义,并在推动女性的觉醒和20世纪30年代的解放运动方而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美)约瑟芬·多诺万(JosephineDonovan).女权主义的知识分子传统[M].赵育春,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
  [2]张奎武.英美概况[M].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3]张伯香.英美文学选读[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4]常耀信著.美国文学史[M].南开大学出版社,1998.
  [5]李宜燮,常耀信.美国文学选读[M].南开大学出版社,1991.
  [6]杨江柱.西方文海一勺[M].长江文艺出版社,1984.
其他文献
【摘 要】短篇小说《像丽兹饭店一样大的钻石》是作者弗朗西斯·斯科特·基·菲茨杰拉德半自传体式小说。主人公约翰·提·安格与作者菲茨杰拉德在家境出身、生活环境、爱情经历、对待金钱的态度等方面存在着惊人的一致性,因此由小说可以窥见菲茨杰拉德青年生活的方方面面。  【关键词】美国梦;菲茨杰拉德;约翰  《像丽兹饭店一样大的钻石》(The Diamond As Big As the Ritz,1921)是二
期刊
【摘 要】环境描写在非写景的作品中并不以主要内容出现,但是,却往往在作品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环境描写对人物心理、环境渲染、主旨深化等有很重要的作用。茹志鹃的短篇小说《百合花》曾得到茅盾的高度称赞。故事发生在1946年中秋这一个特殊的战争环境下,作者在作品中先后7次进行了环境描写,那么,这些环境描写在这部作品中起到了那些作用呢?  【关键词】《百合花》;环境描写;作用  茹志鹃在1958年发表的短
期刊
【摘 要】欧亨利的作品以其独特的构思、幽默的语言以及对人物的刻画而闻名。《精确的婚姻学》是欧·亨利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本文试图从该小说中剖析欧·亨利作品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精确的婚姻学》;欧·亨利;艺术魅力  美国作家欧·亨利与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是十九世纪以来最伟大的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大师。3岁时,母亲因病去世,他为生活所迫,当过药店学徒、西部牧牛人、会计员、歌手、土地局办事员、新
期刊
【摘 要】《名利场》是展现维多利亚时期女性道德标准的力作,本文通过对于《名利场》中利蓓卡与爱米利亚性格与命运的分析,总结出当时社会女性道德的标准:贞洁,顺从,善良与奉献。而通过对于当时男权社会现实的剖析,可以看出两位女主人公的命运也是早已注定的。  【关键词】萨克雷;女性道德;男权社会  《名利场》是英国维多利亚时期小说家萨克雷的代表作,故事取材于19世纪初的英国上层社会。作者通过两个性格迥然的女
期刊
【摘 要】《阿Q正传》集中表现出了鲁迅的思想,特别是其改造国民性的思想,贯穿着他对病态国民性的探索和批判。它是对我们民族国民性自我批判的代表作,它是病态国民性的最集中展示,是一次对病态国民性的系统的大清算,几乎融会了病态国民性的全部主要因素。《阿Q正传》的深刻之处在于它不仅暴露了二十世纪初中国国民的弱点, 而且也揭示了民族衰败的根源。本文旨在通过阿Q这个典型人物,从辛亥革命前后一个畸形的中国社会和
期刊
【摘 要】坎坷的身世和遭遇使寂寞成为冯至幼时的心灵底色;在其求学的二十年代里,深受德国早期浪漫派影响,冯至此时所感悟与书写的寂寞是孤立、消极、空幻的;而在1931年研究里尔克后,寂寞的关联词转化为忍耐、成熟,最终成就了冯至生命中的谦虚、严肃、虔诚的创作态度。  【关键词】寂寞;德国早期浪漫派;里尔克  作为一名学贯中西、成就斐然的文学家和翻译家,日耳曼学中研究德国早期浪漫派、德语名家里尔克、歌德的
期刊
【摘 要】话剧《如梦之梦》有十二幕戏长达八小时,叙事时间前后跨越八十年,在台北、巴黎、诺曼底、北京和上海五个地方中穿插,在这些交错的时空之中一个梦镶嵌着另一个梦。本文通过分析赖声川史诗般的创作和佛法的哲理思想,揭示出在面对生死轮回时不要执着,要珍惜缘分的人生道理。  【关键词】梦;生死轮回;戏剧文学;跨媒介叙事;哲学命题  中国人是喜欢做梦的。当然,外国人也喜欢,只是外国人的梦,被弗洛伊德斥责一番
期刊
【摘 要】古希腊的悲剧在西方文学中影响巨大,埃斯库罗斯更是被称为“悲剧之父”,其作品中的悲剧色彩浓郁。《普罗米修斯》更是他的代表作,本文将介绍他和他的代表作。  【关键词】古希腊;悲剧;埃斯库罗斯;普罗米修斯  一、古希腊悲剧介绍  希腊悲剧起源于酒神颂歌,也就是祭祀酒神的仪式的表演,这里的酒神就是狄奥尼索斯。人们在祭祀酒神时进行了种种狂欢,例如:吃生羊肉、披山羊皮、跳扭扭舞、唱山羊歌等,所以悲剧
期刊
【摘 要】李益(748—829)字君虞,今甘肃武威人,是中唐著名的诗人,涉笔最多、成就最高的是从军边塞诗。其边塞诗内容丰富,其中登临,逆旅,寄赠,闺情,宫怨等诗作,占李益作品的大部分。李益并不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但是他的成就却远远高于“十才子”他的诗作有着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李益;边塞诗;思想内容;艺术特色  李益早年有过从军经历,对军营生活有亲身体验,熟悉塞上风情,深知征人甘苦,写出了许
期刊
【摘 要】上世纪20年代初,侨居巴黎的美国作家格·斯泰因对海明威说:“你们都是迷惘的一代。”海明威把这句话作为他第一部长篇小说《太阳照常升起》的题词,“迷惘的一代”从此成为这批虽无纲领和组织但有相同的创作倾向的作家的称谓。书《老人与海》正是这一时期的作品,它成功塑造了一位深受重压却保持优雅风度的老人形象。纵观整个书,我们都会被一种优雅的性格所慑服,这种性格就是面对重压时表现出的坦然、潇洒,永不言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