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写意”作为中国最为重要的传统审美理念,渗透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并赋予画面形象独特的写意造型特征。“写意”与“以形写神”讲求在主观精神表达的同时,摈弃单纯的“以形写形”,达到“以神尽意”的审美主张,在“似与不似”之间把握所绘对象的造型表现。而这些造型特征在动漫艺术造型中亦有得到深刻的共识和应用。
关键词:写意,造型,以形写神,动漫
如果把“写意”作为一个美学概念来看,“写意”绝对不等于“写意画”或中国传统画,它的外延是无限的。就如动漫艺术,看似与“写意”风马牛不相及。但如果细心分析,就会发现,其实动漫艺术具备了“写意”所提倡的众多特质。特别在造型处理方面有着许多”写意“特质的应用和体现。
“传神论”及“以形写神”是中國传统绘画最为重要的创作理论。“以形写神”重在写神,其形是为神服务的,是一种“写意”的造型。写意的造型并不是完全真实的形,也不单单是画家所理解的形,而是一种超越现实的理想的形。其造型处理既不以忠实描摹自然为宗旨,也不追求所谓完全抛弃自然的主观自由;虽尊重所绘对象的客观形象,却不为其所束缚,看重画家对所绘对象的主观体味和对其内在精神的刻画;虽注重主观精神的作用,却不作完全脱离现实的纯精神表达。这种“写意”特质在动漫艺术造型中有着深刻体现。
一、大胆夸张,富于自由想象的造型特征
中国传统绘画的造型塑造大胆夸张,自由而富于想象,不拘泥于物象的真实性。如《世说新语·巧艺》中记载:“顾长康画裴叔则,颊上益三毛。人问其故,顾曰:‘裴楷俊朗有识具,正此是其识具。’看画者寻之,定觉益三毛如有神明,殊胜未安时。”顾恺之为裴叔则画像,没有单纯的按现实写生,而是创造性的在面颊上画了本不存在的三根胡须,如此大胆夸张的臆造非但不让人觉得突兀,反而使观画人觉得画中人物平添了几分神韵。
顾恺之画裴叔则像的典故,可以联系起我国经典的动漫形象——三毛。这个瘦小的小男孩,富有智慧的大光头上孤零零的长着三根长毛,眼睛不大却有神,滑稽可爱。《三毛流浪记》创作的背后是一个心酸的故事。旧中国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张乐平路过上海一个弄堂口,发现三个衣衫褴褛的流浪儿颤抖地围着一个熄火的炉子吹火取暖。张乐平心里非常酸楚,却无力帮助他们,只好作罢。等第二天早上再去看时,已经有两个孩子冻死了,小手还伸在早已熄冷的炉膛里。这个景象深深刺痛了张乐平,他决心要为这些流浪儿画一套漫画,为他们发出呐喊和控诉。张乐平创作依据的模特是一个光头小男孩,形象精灵可爱,但按照原型画出来总感觉少了一些意味。一天,张乐平在苦苦推敲中突发灵感,在小男孩的光头上加了三根毛发,不想人物形象立刻鲜活起来,平添了几分倔强和不屈的性格,具备了独特的形象韵味。由此大胆推测,张乐平画三毛与顾恺之画裴叔则像倒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写意造型的大胆夸张在文人画和写意画中更加突出。如文人画家画的墨竹,齐白石老人的“虾”,在自然界中是绝对找不出这样的形象存在的,但就是这种处于“似与不似之间”的艺术形象使得观赏者可以深刻地体味到竹的俊朗和虾的灵动。齐白石先生讲:“绘画太似则媚俗,不似则欺世,贵在似与不似之间。”细观齐老画虾,真虾的眼睛现实中仅是一个小点,他却大胆以浓墨横笔将虾眼画出,使虾显得灵动而又精神;面对真虾繁多的支脚,他删繁就简,仅画五条,却显得多而生动;他画虾不着一笔画水,仅画几根虾须飘动,便给人虾游水动之感,比之现实中的活虾更使人觉得鲜活喜爱。
由此来看,所谓“似与不似之间”的造型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一种超越自然而具有创造性的新形象模式。而动漫艺术的造型原则与“似与不似之间”的造型准则有着相通之处,而且造型更富于夸张变化。
大胆而富于想象的“拟人化”造型手法是动漫艺术的一大特色。许多动漫故事的形象主角并非人类,但经过艺术处理,那些动物和没有生命的事物都被赋予了鲜活的人性,带给人与众不同的审美享受。从米老鼠到史努比,从加菲猫到兔八哥……,经典的拟人化动漫角色并不少见。《海底总动员》是迪士尼公司的一部优秀的拟人化动画作品,主角是一对小丑鱼父子。父亲玛林和儿子尼莫在澳洲大堡礁中过着安定的平静生活。玛林虽然身为人父,却一直谨小慎微,是远近闻名的胆小鬼。因为这点,儿子尼莫常常与玛林发生争执,甚至有点瞧不起自己的父亲。一天,一直向往冒险的尼莫,游出了他们所居住的珊瑚礁……。接下来无非是一个父亲鼓起勇气游遍大海找寻儿子的经历,过程波折惊险,结局美好圆满。这是一个父子之间由对抗到相互理解的简单故事,由于角色换成了鱼类,故事历险的背景换成了大洋之下,带给人全新的感观体味。动画中的各种角色塑造都认真参照了现实中的海洋鱼类,进行真实的3D形象处理,却创造性地为它们设计出人类才有的动作神情,使得整个动画既亲切又神奇。观赏者们觉得这些片中的鱼类比现实更加真实,只是有些方面太像人类了。动漫就是如此夸张而任性。
二、注意神韵,传神写照的造型观
“传神”可以说是中国人物画最重要的的创作理论。传闻顾恺之画人物,有时数年不点睛,人问其故,顾曰:“四体妍崖,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阿堵之中。”顾恺之认为,人物的精神,并不平均散布在人体的全部上面,只有眼睛才是人的灵魂的窗户,所以他画人物,数年不点睛,一旦点睛,便要恰到好处。
当然,我们不能因顾恺之的传神之论就机械认定只有眼睛才能传达对象的神采。事实上,中西方有很多精妙的人物绘画作品都通过对人物其他部位刻画来传达人物的神采。如大家熟悉的《蒙娜丽莎》,其微妙传神和优雅气质并非仅靠眼睛的刻画而达到,独具神秘的笑容和优雅细腻的双手同样有着不好缺少的传神妙用。记得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小说《一个女人的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中的一段描写:“……唯一摆晃不宁的只有那些手——绿呢台面四周许许多多的手,都在闪闪发亮,都在跃跃欲伸,都在伺机思动。所有这些手各在一只袖筒口窥探着。都像是一跃而出的猛兽,形状不一,颜色各异,有的光溜溜,有的拴着指环和铃铃作响的手镯,有的多毛如野兽,有的湿腻盘曲如鳗鱼,却都同样紧张战栗,极度急迫不耐。”全段没有一句描写与眼睛,却令人仿佛看到一个个赌徒的不同心理特征和内心活动。我们提倡“传神”,却不能武断的认为只有眼睛才能传达情感和神韵。就连顾恺之画裴叔则像时,不也通过在对象颊上益三毛来表现神韵吗? 动漫艺术的形象造型也讲究“传神”,而且与中国传统人物绘画相比,一些动漫的人物肖像要更加生动鲜活,唯一相比不足的,就是少一丝含蓄,显得夸张罢了。看过《喜剧世界》这部杂志,每一期的杂志封面都是一位名人的漫画肖像,形象夸张而又讨人喜欢。赵本山的下巴,成龙的大鼻头……都被艺术家们紧紧抓住利用,一个个明星的形容被大胆的塑造出来,似乎不合规矩却又逼真神肖,令人惊叹。
三、随机应变、因画而宜的处理办法
写意造型的处理讲究因画而宜,不受客观现实法则的束缚,这一点在中国传统绘画的构图透视法则和画面处理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如《韩熙载夜宴图》打破现实的空间与时间法则,以蒙太奇式的手法将中国历史上一场著名的夜宴全程地展现给观众,使我们得以領略古代贵族完整的夜宴风貌。
这般蒙太奇式的处理手法在动漫艺术造型中表现的并不明显,但是随机应变,因画而宜,不受客观现实束缚的的造型理念却发扬得淋漓尽致。动漫的本质特征之一就是创意和打破规则,这一点,我在进行漫画和插图创作时深有体会。为了更好体现漫画意味和所绘文章的情节内涵,要求我大胆地打破现实规则,将本不属于同一时空的绘画元素结合起来,组成一个全新的画面和造型。以我创作的《子路之死》为例。子路是孔子诸多弟子中的一人,他的死极富戏剧色彩。据说子路在战场作战时,帽子的簪缨突然断了,他谨守孔子教育的礼法,放下武器去整冠,却被敌人抓住时机,瞬间就把他剁为肉酱。这个极品人物,守规守礼到了以死殉道的程度。由此可以判断,孔夫子的礼法是害人的。但事事我们都应公允评价。以孔夫子的通达,平日再怎样守礼以示风度,但生死之际,帽子是否系好这等小事是不必太计较的的。“君子死而冠不免”,应该不是孔子教导的本意,但子路又确实严格遵循了老师的教导。究竟是怪孔夫子教导不明,还是落罪子路迂腐、不思变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令人感叹。创作这幅漫画,难点是如何表现礼法杀人,然而礼法是没有形象的,我只有以一本象征礼法的大书压在子路已死的身上,权且当是礼法要了他的性命,毕竟以子路的勇武,能正面杀他可不容易。当然现实中是没有这样巨大的书本的,但就是这样组合起来,却很好揭示了漫画本身想要表达的意味。
四、线条造型与虚实处理的表现特征
中国传统绘画背景多不复杂,讲究留白和虚实关系的处理,如马远的《寒江独钓图》,仅画一叶扁舟,一位钓翁,船旁寥寥数笔水纹,四周都是空白。但画面却不显空洞,反而使观画者觉得江水浩渺,寒气逼人,空白之处带给人一种难以言状的意趣和暇思,虽简练却余味无穷。还有梁楷《太白行吟图》,刻画人物没有拘泥于琐末细节,而是从整体突出诗人的神情特征,选取最能反映诗人精神状态和思想情绪的瞬间动作,加以概略,虽是逸笔草草,却把“诗仙”那种纵酒飘逸的风度神韵勾画得惟妙惟肖。
中国传统绘画的留白有“计白当黑”之妙。清代邓石如称:“字画疏处可使走马,密处不使透风,常计白以当黑,奇趣乃出。” 是说字的结构和通篇书法的布局必须具备疏密虚实,才能破平板、划一,有起伏、对比,既矛盾、又和谐,从而获得良好的艺术情趣。中国绘画讲究书画一体,“计白当黑” 也被运用在绘画之中。此处白并非留下的空白,而是留下的臆想。这种充满写意特征的虚实处理在动漫艺术中也有独特的体现。
一方面,动漫艺术家们意识到“写意”的应用可以带给动漫作品独特的艺术魅力和风情,越来越自觉地运用写意元素来塑造动漫艺术形象和作品,这方面,台湾漫画家郑问可谓其中高手。郑问的水墨造诣不凡,塑造动漫形象造型走笔狂放,衬托出一股生命的跃动感。郑问极其喜爱抽象与写实交融的画面,画面处理虚实对比强烈,带有浓浓的写意趣味。
另一方面,动漫造型本身也讲究虚实的对比,这点在日系漫画特别是“萌系”漫画中较为明显。“萌系”从狭义来讲,主要包含四大类型的动漫形象:女仆、眼镜娘、萝莉、马尾辫。堀田纯司认为凡是人类对非现实世界的角色产生的近似恋爱一般的心情就称之为“萌”的。通常萌系动漫的主要目是为了吸引男生的注意,反映出一种“萌心理”,即是一种由对“萌系”产生的特殊原始“钟爱”情愫感觉的心理,在男生方面具体表现为一种“保护欲”。针对这种心理,萌系动漫形象造型显现出独特的造型特征。
萌系动漫形象大都造型可爱,虽然身材都像极成人,但脸部却还是少女摸样,这不能不暗示出当今年轻人的一种心态,即虽然身体已是成人,但内心仍然不愿长大,正应一首歌词说的那样:“我不想我不想不想长大,长大后世界就没童话。我不想我不想不想长大,我宁愿永远又笨又傻……”。萌系少女漫画脸部的造型非常有特色,那就是无一例外的重视大眼睛的刻画,鼻子和嘴巴倒在其次了,有时鼻子和嘴巴甚至完全省略掉了,但无一例外的全能带给你一种令人怜爱的气质。有时你甚至觉得,看萌系漫画,眼睛之外的五官都是多余的,没了这些反而更能激起你的“萌心理”,这和中国画中的“计白当黑”倒多少有一些共同之妙。
做为一种艺术精神,"写意"体现出中华民族精神文明在审美领域中的独特见解和真情领悟,但不能因此断定"写意精神"就是中国传统画所独有的,写意精神"是可以在中其它艺术形式中存在发展的。"写意精神"不应该仅仅依靠中国画这一传统载体来传承和发展,"写意"的审美内涵亦可能在动漫艺术等其它的绘画艺术形式中得到运用和彰显。
参考文献
[1] 汪宁.中外动漫史[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
[2] 余为政,冯文.动画笔记[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9
[3] 《写意精神》-第二届中国美术·长安论坛综述.美术报[J].浙江日报报业集团,2007年9月29日
[4] 周积寅.中国画论辑要[M].江苏美术出版,1985
作者简介:冯乾,男,1980年6月生,河南新乡人,本科毕业,郑州,郑州美术馆,群众文化(美术方向。
关键词:写意,造型,以形写神,动漫
如果把“写意”作为一个美学概念来看,“写意”绝对不等于“写意画”或中国传统画,它的外延是无限的。就如动漫艺术,看似与“写意”风马牛不相及。但如果细心分析,就会发现,其实动漫艺术具备了“写意”所提倡的众多特质。特别在造型处理方面有着许多”写意“特质的应用和体现。
“传神论”及“以形写神”是中國传统绘画最为重要的创作理论。“以形写神”重在写神,其形是为神服务的,是一种“写意”的造型。写意的造型并不是完全真实的形,也不单单是画家所理解的形,而是一种超越现实的理想的形。其造型处理既不以忠实描摹自然为宗旨,也不追求所谓完全抛弃自然的主观自由;虽尊重所绘对象的客观形象,却不为其所束缚,看重画家对所绘对象的主观体味和对其内在精神的刻画;虽注重主观精神的作用,却不作完全脱离现实的纯精神表达。这种“写意”特质在动漫艺术造型中有着深刻体现。
一、大胆夸张,富于自由想象的造型特征
中国传统绘画的造型塑造大胆夸张,自由而富于想象,不拘泥于物象的真实性。如《世说新语·巧艺》中记载:“顾长康画裴叔则,颊上益三毛。人问其故,顾曰:‘裴楷俊朗有识具,正此是其识具。’看画者寻之,定觉益三毛如有神明,殊胜未安时。”顾恺之为裴叔则画像,没有单纯的按现实写生,而是创造性的在面颊上画了本不存在的三根胡须,如此大胆夸张的臆造非但不让人觉得突兀,反而使观画人觉得画中人物平添了几分神韵。
顾恺之画裴叔则像的典故,可以联系起我国经典的动漫形象——三毛。这个瘦小的小男孩,富有智慧的大光头上孤零零的长着三根长毛,眼睛不大却有神,滑稽可爱。《三毛流浪记》创作的背后是一个心酸的故事。旧中国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张乐平路过上海一个弄堂口,发现三个衣衫褴褛的流浪儿颤抖地围着一个熄火的炉子吹火取暖。张乐平心里非常酸楚,却无力帮助他们,只好作罢。等第二天早上再去看时,已经有两个孩子冻死了,小手还伸在早已熄冷的炉膛里。这个景象深深刺痛了张乐平,他决心要为这些流浪儿画一套漫画,为他们发出呐喊和控诉。张乐平创作依据的模特是一个光头小男孩,形象精灵可爱,但按照原型画出来总感觉少了一些意味。一天,张乐平在苦苦推敲中突发灵感,在小男孩的光头上加了三根毛发,不想人物形象立刻鲜活起来,平添了几分倔强和不屈的性格,具备了独特的形象韵味。由此大胆推测,张乐平画三毛与顾恺之画裴叔则像倒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写意造型的大胆夸张在文人画和写意画中更加突出。如文人画家画的墨竹,齐白石老人的“虾”,在自然界中是绝对找不出这样的形象存在的,但就是这种处于“似与不似之间”的艺术形象使得观赏者可以深刻地体味到竹的俊朗和虾的灵动。齐白石先生讲:“绘画太似则媚俗,不似则欺世,贵在似与不似之间。”细观齐老画虾,真虾的眼睛现实中仅是一个小点,他却大胆以浓墨横笔将虾眼画出,使虾显得灵动而又精神;面对真虾繁多的支脚,他删繁就简,仅画五条,却显得多而生动;他画虾不着一笔画水,仅画几根虾须飘动,便给人虾游水动之感,比之现实中的活虾更使人觉得鲜活喜爱。
由此来看,所谓“似与不似之间”的造型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一种超越自然而具有创造性的新形象模式。而动漫艺术的造型原则与“似与不似之间”的造型准则有着相通之处,而且造型更富于夸张变化。
大胆而富于想象的“拟人化”造型手法是动漫艺术的一大特色。许多动漫故事的形象主角并非人类,但经过艺术处理,那些动物和没有生命的事物都被赋予了鲜活的人性,带给人与众不同的审美享受。从米老鼠到史努比,从加菲猫到兔八哥……,经典的拟人化动漫角色并不少见。《海底总动员》是迪士尼公司的一部优秀的拟人化动画作品,主角是一对小丑鱼父子。父亲玛林和儿子尼莫在澳洲大堡礁中过着安定的平静生活。玛林虽然身为人父,却一直谨小慎微,是远近闻名的胆小鬼。因为这点,儿子尼莫常常与玛林发生争执,甚至有点瞧不起自己的父亲。一天,一直向往冒险的尼莫,游出了他们所居住的珊瑚礁……。接下来无非是一个父亲鼓起勇气游遍大海找寻儿子的经历,过程波折惊险,结局美好圆满。这是一个父子之间由对抗到相互理解的简单故事,由于角色换成了鱼类,故事历险的背景换成了大洋之下,带给人全新的感观体味。动画中的各种角色塑造都认真参照了现实中的海洋鱼类,进行真实的3D形象处理,却创造性地为它们设计出人类才有的动作神情,使得整个动画既亲切又神奇。观赏者们觉得这些片中的鱼类比现实更加真实,只是有些方面太像人类了。动漫就是如此夸张而任性。
二、注意神韵,传神写照的造型观
“传神”可以说是中国人物画最重要的的创作理论。传闻顾恺之画人物,有时数年不点睛,人问其故,顾曰:“四体妍崖,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阿堵之中。”顾恺之认为,人物的精神,并不平均散布在人体的全部上面,只有眼睛才是人的灵魂的窗户,所以他画人物,数年不点睛,一旦点睛,便要恰到好处。
当然,我们不能因顾恺之的传神之论就机械认定只有眼睛才能传达对象的神采。事实上,中西方有很多精妙的人物绘画作品都通过对人物其他部位刻画来传达人物的神采。如大家熟悉的《蒙娜丽莎》,其微妙传神和优雅气质并非仅靠眼睛的刻画而达到,独具神秘的笑容和优雅细腻的双手同样有着不好缺少的传神妙用。记得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小说《一个女人的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中的一段描写:“……唯一摆晃不宁的只有那些手——绿呢台面四周许许多多的手,都在闪闪发亮,都在跃跃欲伸,都在伺机思动。所有这些手各在一只袖筒口窥探着。都像是一跃而出的猛兽,形状不一,颜色各异,有的光溜溜,有的拴着指环和铃铃作响的手镯,有的多毛如野兽,有的湿腻盘曲如鳗鱼,却都同样紧张战栗,极度急迫不耐。”全段没有一句描写与眼睛,却令人仿佛看到一个个赌徒的不同心理特征和内心活动。我们提倡“传神”,却不能武断的认为只有眼睛才能传达情感和神韵。就连顾恺之画裴叔则像时,不也通过在对象颊上益三毛来表现神韵吗? 动漫艺术的形象造型也讲究“传神”,而且与中国传统人物绘画相比,一些动漫的人物肖像要更加生动鲜活,唯一相比不足的,就是少一丝含蓄,显得夸张罢了。看过《喜剧世界》这部杂志,每一期的杂志封面都是一位名人的漫画肖像,形象夸张而又讨人喜欢。赵本山的下巴,成龙的大鼻头……都被艺术家们紧紧抓住利用,一个个明星的形容被大胆的塑造出来,似乎不合规矩却又逼真神肖,令人惊叹。
三、随机应变、因画而宜的处理办法
写意造型的处理讲究因画而宜,不受客观现实法则的束缚,这一点在中国传统绘画的构图透视法则和画面处理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如《韩熙载夜宴图》打破现实的空间与时间法则,以蒙太奇式的手法将中国历史上一场著名的夜宴全程地展现给观众,使我们得以領略古代贵族完整的夜宴风貌。
这般蒙太奇式的处理手法在动漫艺术造型中表现的并不明显,但是随机应变,因画而宜,不受客观现实束缚的的造型理念却发扬得淋漓尽致。动漫的本质特征之一就是创意和打破规则,这一点,我在进行漫画和插图创作时深有体会。为了更好体现漫画意味和所绘文章的情节内涵,要求我大胆地打破现实规则,将本不属于同一时空的绘画元素结合起来,组成一个全新的画面和造型。以我创作的《子路之死》为例。子路是孔子诸多弟子中的一人,他的死极富戏剧色彩。据说子路在战场作战时,帽子的簪缨突然断了,他谨守孔子教育的礼法,放下武器去整冠,却被敌人抓住时机,瞬间就把他剁为肉酱。这个极品人物,守规守礼到了以死殉道的程度。由此可以判断,孔夫子的礼法是害人的。但事事我们都应公允评价。以孔夫子的通达,平日再怎样守礼以示风度,但生死之际,帽子是否系好这等小事是不必太计较的的。“君子死而冠不免”,应该不是孔子教导的本意,但子路又确实严格遵循了老师的教导。究竟是怪孔夫子教导不明,还是落罪子路迂腐、不思变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令人感叹。创作这幅漫画,难点是如何表现礼法杀人,然而礼法是没有形象的,我只有以一本象征礼法的大书压在子路已死的身上,权且当是礼法要了他的性命,毕竟以子路的勇武,能正面杀他可不容易。当然现实中是没有这样巨大的书本的,但就是这样组合起来,却很好揭示了漫画本身想要表达的意味。
四、线条造型与虚实处理的表现特征
中国传统绘画背景多不复杂,讲究留白和虚实关系的处理,如马远的《寒江独钓图》,仅画一叶扁舟,一位钓翁,船旁寥寥数笔水纹,四周都是空白。但画面却不显空洞,反而使观画者觉得江水浩渺,寒气逼人,空白之处带给人一种难以言状的意趣和暇思,虽简练却余味无穷。还有梁楷《太白行吟图》,刻画人物没有拘泥于琐末细节,而是从整体突出诗人的神情特征,选取最能反映诗人精神状态和思想情绪的瞬间动作,加以概略,虽是逸笔草草,却把“诗仙”那种纵酒飘逸的风度神韵勾画得惟妙惟肖。
中国传统绘画的留白有“计白当黑”之妙。清代邓石如称:“字画疏处可使走马,密处不使透风,常计白以当黑,奇趣乃出。” 是说字的结构和通篇书法的布局必须具备疏密虚实,才能破平板、划一,有起伏、对比,既矛盾、又和谐,从而获得良好的艺术情趣。中国绘画讲究书画一体,“计白当黑” 也被运用在绘画之中。此处白并非留下的空白,而是留下的臆想。这种充满写意特征的虚实处理在动漫艺术中也有独特的体现。
一方面,动漫艺术家们意识到“写意”的应用可以带给动漫作品独特的艺术魅力和风情,越来越自觉地运用写意元素来塑造动漫艺术形象和作品,这方面,台湾漫画家郑问可谓其中高手。郑问的水墨造诣不凡,塑造动漫形象造型走笔狂放,衬托出一股生命的跃动感。郑问极其喜爱抽象与写实交融的画面,画面处理虚实对比强烈,带有浓浓的写意趣味。
另一方面,动漫造型本身也讲究虚实的对比,这点在日系漫画特别是“萌系”漫画中较为明显。“萌系”从狭义来讲,主要包含四大类型的动漫形象:女仆、眼镜娘、萝莉、马尾辫。堀田纯司认为凡是人类对非现实世界的角色产生的近似恋爱一般的心情就称之为“萌”的。通常萌系动漫的主要目是为了吸引男生的注意,反映出一种“萌心理”,即是一种由对“萌系”产生的特殊原始“钟爱”情愫感觉的心理,在男生方面具体表现为一种“保护欲”。针对这种心理,萌系动漫形象造型显现出独特的造型特征。
萌系动漫形象大都造型可爱,虽然身材都像极成人,但脸部却还是少女摸样,这不能不暗示出当今年轻人的一种心态,即虽然身体已是成人,但内心仍然不愿长大,正应一首歌词说的那样:“我不想我不想不想长大,长大后世界就没童话。我不想我不想不想长大,我宁愿永远又笨又傻……”。萌系少女漫画脸部的造型非常有特色,那就是无一例外的重视大眼睛的刻画,鼻子和嘴巴倒在其次了,有时鼻子和嘴巴甚至完全省略掉了,但无一例外的全能带给你一种令人怜爱的气质。有时你甚至觉得,看萌系漫画,眼睛之外的五官都是多余的,没了这些反而更能激起你的“萌心理”,这和中国画中的“计白当黑”倒多少有一些共同之妙。
做为一种艺术精神,"写意"体现出中华民族精神文明在审美领域中的独特见解和真情领悟,但不能因此断定"写意精神"就是中国传统画所独有的,写意精神"是可以在中其它艺术形式中存在发展的。"写意精神"不应该仅仅依靠中国画这一传统载体来传承和发展,"写意"的审美内涵亦可能在动漫艺术等其它的绘画艺术形式中得到运用和彰显。
参考文献
[1] 汪宁.中外动漫史[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
[2] 余为政,冯文.动画笔记[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9
[3] 《写意精神》-第二届中国美术·长安论坛综述.美术报[J].浙江日报报业集团,2007年9月29日
[4] 周积寅.中国画论辑要[M].江苏美术出版,1985
作者简介:冯乾,男,1980年6月生,河南新乡人,本科毕业,郑州,郑州美术馆,群众文化(美术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