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策划人语·
线上教学,不是新鲜事物,我们喊了很多年了,而且自认为一直“懂得”并且正在“做着”。可是,2019年冬天突然而至的新冠肺炎疫情,阻止了开学季的来临。不久,线上教学成了唯一的选择。遗憾的是,层出不穷的“意外”和千奇百怪的“囧相”,让我们对线上教学突然陌生了起来。
在百度百科里,“线上教学”词条下是这样诠释的:“线上教学是以班级为单位组织授课和双向互动,以录播课为主,采取‘录播 线上答疑’的形式。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采用‘直播 线上答疑’的形式。课后辅导可以采用点播或线上答疑形式。”
很显然,这只是一种外在特征的简单描述。但即使如此,我们仍然受到挑战。比如,“双向互动”如何实时?“线上答疑”如何便捷?点播功能如何实现?
有人说我们学校是“象牙塔”,意在委婉地批评我们落后于时代,现代技术并没有穿透我们校园的“铜墙铁壁”。我们看过直播,看过抖音,看过TED,看过慕课……但我们只是从用户角度享受其思想性和艺术性,并未琢磨甚至尝试其内在的技术性。
我们还注意到,因为简单而持久的线上学习和手机端答题,孩子的视力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这倒逼着我们思考:线上教学,其价值和目标到底在哪里?其边界的辽阔性、内容的丰富度、结构的张力感到底怎样?可以如何跨界,如何留白,如何整合,如何共享,如何迭代?其应用工具到底有哪些?其诊断和評估方式有哪些?其值得借鉴和推广的范式与样态有哪些?
这次因疫情而来的线上教学,与其说是一种挑战,不如说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再出发!它让我们重新思考教与学的本质和价值,重新定义着“线上”的内涵和边界,重新检视教学技术和教学工具对于教学效益的重要性,重新建构师生的关系文化……
本期独家策划主题为“线上教学:教师专业成长再出发”,我们通过问卷调研、问题反思、实践探索、未来前瞻等视角,呈现线上教学的“蓝海”,以期引起大家的关注和思考,从而和孩子一起步入“可见的未来”。
线上教学,不是新鲜事物,我们喊了很多年了,而且自认为一直“懂得”并且正在“做着”。可是,2019年冬天突然而至的新冠肺炎疫情,阻止了开学季的来临。不久,线上教学成了唯一的选择。遗憾的是,层出不穷的“意外”和千奇百怪的“囧相”,让我们对线上教学突然陌生了起来。
在百度百科里,“线上教学”词条下是这样诠释的:“线上教学是以班级为单位组织授课和双向互动,以录播课为主,采取‘录播 线上答疑’的形式。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采用‘直播 线上答疑’的形式。课后辅导可以采用点播或线上答疑形式。”
很显然,这只是一种外在特征的简单描述。但即使如此,我们仍然受到挑战。比如,“双向互动”如何实时?“线上答疑”如何便捷?点播功能如何实现?
有人说我们学校是“象牙塔”,意在委婉地批评我们落后于时代,现代技术并没有穿透我们校园的“铜墙铁壁”。我们看过直播,看过抖音,看过TED,看过慕课……但我们只是从用户角度享受其思想性和艺术性,并未琢磨甚至尝试其内在的技术性。
我们还注意到,因为简单而持久的线上学习和手机端答题,孩子的视力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这倒逼着我们思考:线上教学,其价值和目标到底在哪里?其边界的辽阔性、内容的丰富度、结构的张力感到底怎样?可以如何跨界,如何留白,如何整合,如何共享,如何迭代?其应用工具到底有哪些?其诊断和評估方式有哪些?其值得借鉴和推广的范式与样态有哪些?
这次因疫情而来的线上教学,与其说是一种挑战,不如说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再出发!它让我们重新思考教与学的本质和价值,重新定义着“线上”的内涵和边界,重新检视教学技术和教学工具对于教学效益的重要性,重新建构师生的关系文化……
本期独家策划主题为“线上教学:教师专业成长再出发”,我们通过问卷调研、问题反思、实践探索、未来前瞻等视角,呈现线上教学的“蓝海”,以期引起大家的关注和思考,从而和孩子一起步入“可见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