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教学:教师专业成长再出发

来源 :江苏教育·教师发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iry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策划人语·
  线上教学,不是新鲜事物,我们喊了很多年了,而且自认为一直“懂得”并且正在“做着”。可是,2019年冬天突然而至的新冠肺炎疫情,阻止了开学季的来临。不久,线上教学成了唯一的选择。遗憾的是,层出不穷的“意外”和千奇百怪的“囧相”,让我们对线上教学突然陌生了起来。
   在百度百科里,“线上教学”词条下是这样诠释的:“线上教学是以班级为单位组织授课和双向互动,以录播课为主,采取‘录播 线上答疑’的形式。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采用‘直播 线上答疑’的形式。课后辅导可以采用点播或线上答疑形式。”
   很显然,这只是一种外在特征的简单描述。但即使如此,我们仍然受到挑战。比如,“双向互动”如何实时?“线上答疑”如何便捷?点播功能如何实现?
   有人说我们学校是“象牙塔”,意在委婉地批评我们落后于时代,现代技术并没有穿透我们校园的“铜墙铁壁”。我们看过直播,看过抖音,看过TED,看过慕课……但我们只是从用户角度享受其思想性和艺术性,并未琢磨甚至尝试其内在的技术性。
   我们还注意到,因为简单而持久的线上学习和手机端答题,孩子的视力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这倒逼着我们思考:线上教学,其价值和目标到底在哪里?其边界的辽阔性、内容的丰富度、结构的张力感到底怎样?可以如何跨界,如何留白,如何整合,如何共享,如何迭代?其应用工具到底有哪些?其诊断和評估方式有哪些?其值得借鉴和推广的范式与样态有哪些?
   这次因疫情而来的线上教学,与其说是一种挑战,不如说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再出发!它让我们重新思考教与学的本质和价值,重新定义着“线上”的内涵和边界,重新检视教学技术和教学工具对于教学效益的重要性,重新建构师生的关系文化……
   本期独家策划主题为“线上教学:教师专业成长再出发”,我们通过问卷调研、问题反思、实践探索、未来前瞻等视角,呈现线上教学的“蓝海”,以期引起大家的关注和思考,从而和孩子一起步入“可见的未来”。
其他文献
焦虑、抑郁等负性心理问题严重影响冠心病患者的预后,现代医学尚无有效的防治手段。少阳经循经之腑与心密切相关,从《伤寒论》立论,少阳不和、枢机不利是冠心病患者发生焦虑、抑郁的根本原因。临床上,遵“木郁达之”之旨,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和解枢机、宣畅少阳为法,将柴胡剂作为治疗主方,同时兼顾他证,灵活化裁,每每获效。附验案1则以佐证。
痛风性肾病(gouty nephropathy,GN)又称高尿酸血症肾病,是指尿酸盐结晶沉积于肾髓质、间质或远端集合管所致的肾损害,目前现代医学针对本病仍缺乏特异性治疗药物[1]。GN可归属于中医学“痹证”“痛风”“淋证”“癃闭”“关格”等范畴,近年来中医治疗本病因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等优势成为研究热点。柳红芳教授根据痛风性肾病“清浊相淆,浊瘀伤肾”之基本病机提出以“化湿降浊法”治疗[2],临证效果较好,现择其治验3则介绍如下。
刘晓萍教授是陕西省名中医,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40余年,临证诊治疾病善用“气血相关理论”,认为“气血虚实”的变化贯穿疾病发展的始终,疾病发生的根本与机体气血虚弱密切相关,故在临床诊治时首重“益气补血”,兼以“行气活血”,获效显著。笔者有幸侍诊于侧,受益颇深,现将刘师临床运用益气补血法治疗疾病验案3则介绍如下,以供同道学习交流。
在我们家的相集里有一张绝美的风景照,那是我和爸爸妈妈在厦门鼓浪屿的留影。相片照的是夜景,夜色中的鼓浪屿婀娜多姿,流光溢彩,十分美丽。看到这张照片,我就想起了在鼓浪屿难忘的旅行。  登上鼓浪屿,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棵高大的榕树,它长得枝繁叶茂,像一把撑开的大伞,游客们都在树下乘凉。榕树的根很粗,像一条条粗大的蟒蛇盘旋在岩石上。树枝上长出了“胡须”,树干上还长有寄生植物。我把头伸进树洞里问道:“你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