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问题探究教学法,围绕“问题探究”这一中心,根据学习目标和学习者发展需要,通过创设历史情境启发学生思维,使学生在生成问题、呈现问题过程中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探讨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以提高能力和促进学习者健康成长。这一方法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语言表达、辨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等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构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历史课堂。同时教师也会在设计、探究和拓展问题的动态中不断成长和提高。进入21世纪,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倡问题探究教学法,问题探究教学法在初中的应用也在逐步探索的过程中前进,本文通过对问题探究教学的内涵和特点进行浅析,从而加深对问题探究教学法的认识,更好的应用到教学之中。
【关键词】历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2-0030-01
一、问题探究教学法的内涵
“问题”的概念含义很广,也有不同的定义。美国学者纽厄尔(Newell .A)和西蒙(Simon)对问题下的定义是:“问题是这样一种情境,个体想做一件事,但不是即刻知道对这件事所需采取的一系列行动,就构成问题”。 这一定义目前受到大多数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的认同,所以问题实际上是一种等待处理的“情境”,“探究”就是求索知识的过程,通过不断的搜集资料,调查研究,检验等不同方式,追寻其答案,其本质是为了求真而质疑。
探究始于問题,问题激发探究。然而,并不是所有问题都能引发探究,人们一般把问题分为呈现型、发现型和创造型三类。 呈现型问题是指由他人提出,有现成的答案,解题思路和方法,问题解决者只需通过回忆就能回答问题;发现型问题是指自己发现或由自己提出某种疑难或疑点,自己无法得出结论,需要通过一定的学习才能得出结论的问题;创造型的问题是指人类没有发现的问题,对于初中生来说,发现自己不懂得问题就是一种创造。问题探究教学就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但目前没有现成的答案,通过自己的学习寻找解决疑难的过程,这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也是一种学习方法。二、问题探究教学法的特点
1.问题性。
问题是学习的动力并且贯穿学习过程的始终。问题是学习的动力,教师应在教学伊始有意识的设置疑问,使学生在头脑中产生悬念,在困惑、疑难中激发求知的愿望,引发起积极的思考,问题设置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的发现问题,问题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开放性的探究问题可以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培养创造能力;以问题引导学生的思维,可以帮助学生吸收消化知识,培养思维能力,教学的最终结果不应该消灭问题,而是应该在问题初步解决的基础上发现新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真正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初中历史课中,教师设计了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但是许多学生不愿意回答问题,或者只有少数学生起来回答,更不要提去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缺乏学习的动力和求知的欲望,缺乏思考的兴趣。正如夸美纽斯所说:“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的求知与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 这就要求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问有疑问之处,问题难度适中,而且问题应该具有启发性。
2.探究性。
探究也称发现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情景中通过观察、阅读,发现问题,搜集资料,形成解释,获得答案进行交流、检验和探究的学习。 问题探究教学法具有探究性,学生对所学的问题提出质疑,教师要尽可能的给学生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进行充分的自主探究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在了解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另辟蹊径,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多样性和差异性,能够做到因材施教,提供良好的问题探究的条件,鼓励他们积极提问,勇于探究。
3.开放性。
传统教学注重教师的讲解,而问题探究教学法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自主探究,要求教师不能过多的干预学生的探究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所以问题探究教学法与传统的教学方式有很大的区别,在新课改的要求下,要转变教学观念,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法,在这种方式下,学生处于一种发现的状态,开放性可以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更主动,深入的学习和探究。
4.交互性。
在问题探究的过程中,讨论是一种很重要的方式,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和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不仅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还进行情感交流,从而了丰富教学内容,他们之间达到共识、共享、共建,实现了教学相长和长期发展。教师对学生的思考给予充分的鼓励和肯定,理性的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历史观,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尽情的发挥想象力,更近距离地关注现实、体验人生、了解社会。
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潮流不可阻挡,我们必须适应时代的潮流,积极推进教育改革,把问题探究教学法运用到实践教学中,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养成主动积极探究的习惯。但由于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教学技能和教学视野的束缚,学生学习习惯、探究意识、探究能力的制约,问题探究教学在实际应用中存在很多问题。当下教师选择自主、探究、合作等方式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希望广大教师灵活应用不同的教学方式,达到真正转变学生学习的方式,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参考文献
[1]梅涛. 关于“问题提出”的几点思考[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
[2]刘兴福. 农村中学数学教师问题探究教学能力发展研究——以贵州省为例[D].贵州师范大学,2014.
[3]廖燕. 试论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J]. 学习方法报(教研版),2012(0718).
[4]廖福芝. 分析初中语文探究性阅读[J]. 新课程学习·上旬,2013(9).
【关键词】历史;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2-0030-01
一、问题探究教学法的内涵
“问题”的概念含义很广,也有不同的定义。美国学者纽厄尔(Newell .A)和西蒙(Simon)对问题下的定义是:“问题是这样一种情境,个体想做一件事,但不是即刻知道对这件事所需采取的一系列行动,就构成问题”。 这一定义目前受到大多数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的认同,所以问题实际上是一种等待处理的“情境”,“探究”就是求索知识的过程,通过不断的搜集资料,调查研究,检验等不同方式,追寻其答案,其本质是为了求真而质疑。
探究始于問题,问题激发探究。然而,并不是所有问题都能引发探究,人们一般把问题分为呈现型、发现型和创造型三类。 呈现型问题是指由他人提出,有现成的答案,解题思路和方法,问题解决者只需通过回忆就能回答问题;发现型问题是指自己发现或由自己提出某种疑难或疑点,自己无法得出结论,需要通过一定的学习才能得出结论的问题;创造型的问题是指人类没有发现的问题,对于初中生来说,发现自己不懂得问题就是一种创造。问题探究教学就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但目前没有现成的答案,通过自己的学习寻找解决疑难的过程,这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也是一种学习方法。二、问题探究教学法的特点
1.问题性。
问题是学习的动力并且贯穿学习过程的始终。问题是学习的动力,教师应在教学伊始有意识的设置疑问,使学生在头脑中产生悬念,在困惑、疑难中激发求知的愿望,引发起积极的思考,问题设置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的发现问题,问题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开放性的探究问题可以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培养创造能力;以问题引导学生的思维,可以帮助学生吸收消化知识,培养思维能力,教学的最终结果不应该消灭问题,而是应该在问题初步解决的基础上发现新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真正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初中历史课中,教师设计了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但是许多学生不愿意回答问题,或者只有少数学生起来回答,更不要提去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缺乏学习的动力和求知的欲望,缺乏思考的兴趣。正如夸美纽斯所说:“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的求知与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 这就要求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问有疑问之处,问题难度适中,而且问题应该具有启发性。
2.探究性。
探究也称发现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情景中通过观察、阅读,发现问题,搜集资料,形成解释,获得答案进行交流、检验和探究的学习。 问题探究教学法具有探究性,学生对所学的问题提出质疑,教师要尽可能的给学生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进行充分的自主探究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在了解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另辟蹊径,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多样性和差异性,能够做到因材施教,提供良好的问题探究的条件,鼓励他们积极提问,勇于探究。
3.开放性。
传统教学注重教师的讲解,而问题探究教学法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自主探究,要求教师不能过多的干预学生的探究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所以问题探究教学法与传统的教学方式有很大的区别,在新课改的要求下,要转变教学观念,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法,在这种方式下,学生处于一种发现的状态,开放性可以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更主动,深入的学习和探究。
4.交互性。
在问题探究的过程中,讨论是一种很重要的方式,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和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不仅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还进行情感交流,从而了丰富教学内容,他们之间达到共识、共享、共建,实现了教学相长和长期发展。教师对学生的思考给予充分的鼓励和肯定,理性的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历史观,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尽情的发挥想象力,更近距离地关注现实、体验人生、了解社会。
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潮流不可阻挡,我们必须适应时代的潮流,积极推进教育改革,把问题探究教学法运用到实践教学中,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养成主动积极探究的习惯。但由于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教学技能和教学视野的束缚,学生学习习惯、探究意识、探究能力的制约,问题探究教学在实际应用中存在很多问题。当下教师选择自主、探究、合作等方式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希望广大教师灵活应用不同的教学方式,达到真正转变学生学习的方式,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会学习,学会做人。
参考文献
[1]梅涛. 关于“问题提出”的几点思考[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
[2]刘兴福. 农村中学数学教师问题探究教学能力发展研究——以贵州省为例[D].贵州师范大学,2014.
[3]廖燕. 试论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J]. 学习方法报(教研版),2012(0718).
[4]廖福芝. 分析初中语文探究性阅读[J]. 新课程学习·上旬,2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