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归纳法,通过对自己多年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回顾,总结了几点工作经验:一是德育工作要常抓不懈;二是德育观念要创新和与时俱进;三是要打造德育教育专业化队伍。希望能对当前高职院校的德育教育工作者起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高职院校 德育工作 德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09)05-252-01
一、前言
近年来随着网络的进一步普及、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深化、就业压力的逐年增大,高职院校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也在发生急剧变化,高职院校德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正在悄然弱化。目前,营造和建立起良好的高校德育氛围,是实现市场经济条件下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的根本性转变,也是实现构建“和谐校园”的坚实基础与可靠保证。因此,本文的研究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
二、德育工作的内涵和方法
德育指对人实施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的教育。包括道德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世界观教育、人生观教育甚至心理教育和环境教育,2007年国家教委下达的文件中扩大了它的外延,增加了社会适应教育和野外生存教育。笔者认为在当前的形势下,我国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素质教育背景下,德育工作要常抓不懈
定位于人才的培养。为此,中共中央、国务院早在1993年2月颁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就曾指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培育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的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现代教育是营造德育大氛围的保证,是素质教育的基础。目前,我国教育正在经历两个根本转变的过程,而现代教育有如下一些基本属性:受教育者的广泛性和平等性;教育的终身性和全时空性;教育的生产性和社会性;教育的个性化及教育的多样性、国际性和开放性等,每一个基本属性都对培养目标提出了时代要求。素质教育强调以内在素质为中心的培养目标,它有别于以往的以培养外在能力为中心的培养目标。具体而言,素质教育着眼于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的长远发展,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在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发展为基本特征。其核心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而不是被动地机械地接受知识。基本素质包括思想道德、、心理、文化、身体素质,而德育在知识、能力、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启示、引导、养成等作用。因此,对德育必须常抓不懈。
(二)德育观念要创新和与时俱进
观念的创新是高校德育的前提和先导。观念的转变和创新必然会引起人们对德育地位、功能和价值认识的转变,必然会导致德育目标、内容、课程、方法和形式以至整个德育体制的改革。因此,德育创新首先应该是德育观念的创新和与时俱进,否则,就很难推进德育理论、德育体制、德育方法等方面的创新。要改变把德育功能单纯地政治化、单一化、边缘化的认识定势,全面、辩证地把握德育功能。首先,要继续发挥德育的政治性功能。高校德育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保证育人的社会主义方向,并服务于和服从于国家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其次,要继续发挥德育的社会性功能。高校德育可以满足各种社会需要,促进民族兴旺、国家富强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再次,要继续发挥德另外的功能,高校德育还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人为本是德育理念的本质内容,是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的核心思想。坚持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根本的目的在于对人性的唤醒和尊重,在于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积极因素.在于最充分地激发人的创造力和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要求教师全方位关心、爱护和尊重学生,促进学生人格的完善及道德终极价值关怀的实现。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更加强调学生具有自身的尊严和人格,更加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在高校德育中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要求教师不仅要善于激发每个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使学生由被动的受教育者成为主动的学习者,而且要把这种“人本”思想体现在对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的关心上,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准确把握时代气息和学生的思想脉搏,积极引导学生思想道德的健全发展。
(三)打造德育教育专业化队伍
德育教育是综合性、实践性、针对性、前瞻性很强的工作,从事德育教育工作的每一位人员,都必须学习提高,加强锻炼,掌握丰富的知识,达到较高的水平。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要有广博的综合知识。人是有感情、有意识的。这种感情和意识又随客观情况不断变化,这就是德育教育的复杂性。要做好这项工作,除具备合理的专业知识外,还要熟悉经济学、伦理学、社会学、法学、美学、历史学、文学艺术以及自然科学中的统计学、现代科学知识等。全面发展的能力结构。一是科学的管理能力。就德育教育管理本身而言,科学化管理是直接的根本和目标。它具体表现为规范化管理、制度化管理和民主化管理的有机统一。二是科学的预测决策能力。德育教育是立足现实、面向未来的活动。对于德育教育队伍来说,还要具备科学的预测决策能力,从而把握并创造出符合人的思想活动规律,适应社会快速多变的现实的德育教育实施方案。三是掌握运用科技手段的能力。当今社会科技飞速发展,信息时代瞬息万变,唯有熟练掌握高科技手段的能力,才能为德育教育科学的可持续发展增加活力。四是爱岗敬业的精神。德育工作纷繁复杂、费时费力、难出成绩。要做好高校德育工作,必须打造一支思想作风过硬、道德品质优秀、心理素质健康、工作无私奉献、高度负责、业务精益求精、学识渊博、生活上严于律己、率先垂范的专业化队伍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岳木令.从体制入手营造高校德育大氛围.江苏高教.1999(1).
[2]赵新亭.高校德育工作的问题与创新对策的探究.教育探索.2007(3).
[3]蒋小雷.高校德育工作创新的思考.中国成人教育.2007(12).
关键词高职院校 德育工作 德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09)05-252-01
一、前言
近年来随着网络的进一步普及、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深化、就业压力的逐年增大,高职院校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也在发生急剧变化,高职院校德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正在悄然弱化。目前,营造和建立起良好的高校德育氛围,是实现市场经济条件下传统教育向素质教育的根本性转变,也是实现构建“和谐校园”的坚实基础与可靠保证。因此,本文的研究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
二、德育工作的内涵和方法
德育指对人实施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的教育。包括道德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世界观教育、人生观教育甚至心理教育和环境教育,2007年国家教委下达的文件中扩大了它的外延,增加了社会适应教育和野外生存教育。笔者认为在当前的形势下,我国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素质教育背景下,德育工作要常抓不懈
定位于人才的培养。为此,中共中央、国务院早在1993年2月颁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就曾指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培育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的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现代教育是营造德育大氛围的保证,是素质教育的基础。目前,我国教育正在经历两个根本转变的过程,而现代教育有如下一些基本属性:受教育者的广泛性和平等性;教育的终身性和全时空性;教育的生产性和社会性;教育的个性化及教育的多样性、国际性和开放性等,每一个基本属性都对培养目标提出了时代要求。素质教育强调以内在素质为中心的培养目标,它有别于以往的以培养外在能力为中心的培养目标。具体而言,素质教育着眼于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的长远发展,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在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发展为基本特征。其核心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而不是被动地机械地接受知识。基本素质包括思想道德、、心理、文化、身体素质,而德育在知识、能力、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启示、引导、养成等作用。因此,对德育必须常抓不懈。
(二)德育观念要创新和与时俱进
观念的创新是高校德育的前提和先导。观念的转变和创新必然会引起人们对德育地位、功能和价值认识的转变,必然会导致德育目标、内容、课程、方法和形式以至整个德育体制的改革。因此,德育创新首先应该是德育观念的创新和与时俱进,否则,就很难推进德育理论、德育体制、德育方法等方面的创新。要改变把德育功能单纯地政治化、单一化、边缘化的认识定势,全面、辩证地把握德育功能。首先,要继续发挥德育的政治性功能。高校德育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保证育人的社会主义方向,并服务于和服从于国家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其次,要继续发挥德育的社会性功能。高校德育可以满足各种社会需要,促进民族兴旺、国家富强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再次,要继续发挥德另外的功能,高校德育还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人为本是德育理念的本质内容,是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的核心思想。坚持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根本的目的在于对人性的唤醒和尊重,在于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积极因素.在于最充分地激发人的创造力和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要求教师全方位关心、爱护和尊重学生,促进学生人格的完善及道德终极价值关怀的实现。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更加强调学生具有自身的尊严和人格,更加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在高校德育中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要求教师不仅要善于激发每个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使学生由被动的受教育者成为主动的学习者,而且要把这种“人本”思想体现在对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的关心上,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准确把握时代气息和学生的思想脉搏,积极引导学生思想道德的健全发展。
(三)打造德育教育专业化队伍
德育教育是综合性、实践性、针对性、前瞻性很强的工作,从事德育教育工作的每一位人员,都必须学习提高,加强锻炼,掌握丰富的知识,达到较高的水平。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要有广博的综合知识。人是有感情、有意识的。这种感情和意识又随客观情况不断变化,这就是德育教育的复杂性。要做好这项工作,除具备合理的专业知识外,还要熟悉经济学、伦理学、社会学、法学、美学、历史学、文学艺术以及自然科学中的统计学、现代科学知识等。全面发展的能力结构。一是科学的管理能力。就德育教育管理本身而言,科学化管理是直接的根本和目标。它具体表现为规范化管理、制度化管理和民主化管理的有机统一。二是科学的预测决策能力。德育教育是立足现实、面向未来的活动。对于德育教育队伍来说,还要具备科学的预测决策能力,从而把握并创造出符合人的思想活动规律,适应社会快速多变的现实的德育教育实施方案。三是掌握运用科技手段的能力。当今社会科技飞速发展,信息时代瞬息万变,唯有熟练掌握高科技手段的能力,才能为德育教育科学的可持续发展增加活力。四是爱岗敬业的精神。德育工作纷繁复杂、费时费力、难出成绩。要做好高校德育工作,必须打造一支思想作风过硬、道德品质优秀、心理素质健康、工作无私奉献、高度负责、业务精益求精、学识渊博、生活上严于律己、率先垂范的专业化队伍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岳木令.从体制入手营造高校德育大氛围.江苏高教.1999(1).
[2]赵新亭.高校德育工作的问题与创新对策的探究.教育探索.2007(3).
[3]蒋小雷.高校德育工作创新的思考.中国成人教育.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