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型冠状病毒常态化背景下,幼儿园的开园复学面临着多重挑战。尤其幼儿园的卫生保健工作成为幼儿园开园复学的重中之重,值得思考的是幼儿园将如何科学、规范、合理、有效地开展卫生保健工作。因此,这需要幼儿园管理者及时发现、反思、总结开园复学后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中的问题,并针对问题和不足进行探究,提出改进措施,最终使幼儿园的卫生保健体系逐步完善,切实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做好保障,促进幼儿获得在健康基础之上的全面和谐发展[1]。
关键词:幼儿园;幼儿保育;卫生保健
中图分类号:G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1)08-00-03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已成为常态化的背景之下,全国各地的大中小学由“停课不停学”陆续恢复线下教学,各地幼儿园也在通过一系列开园准备工作评估验收之后顺利开园。在特殊背景下,开园复学后的工作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尤其幼儿园的卫生保健管理工作面临新问题和新挑战,这需要学前教育工作人员认真反思和调整幼儿园的各项卫生保健工作,构建幼儿园的卫生安全保障体系,切实保障幼儿在园的健康,促进幼儿以健康为基础的全面和谐发展[2]。
一、疫情常态化背景下,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的问题
(一)“被动式”培养幼儿生活卫生习惯
由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严峻形式,给幼儿园的卫生保健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的落实主要以健康教育和安全教育为路径,因此在疫情常态化背景下的幼儿园尤为重视培育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对幼儿饮食的管理。但是,在卫生习惯教育方面,教师过于主动强调、要求和示范,而忽视幼儿的自主探究学习。有部分幼儿园对幼儿卫生习惯和饮食情况进行严格评估,并以评估结果评价班级教師,而评估的内容包括观察班级幼儿是否严格七步洗手法、是否餐后漱口(漱3口水,每口水在嘴里咕嘟8下)、是否30分钟以内进完餐等,甚至好多班级出现幼儿开始进餐,屏幕上就开始30分钟的倒计时。即便教师严加督促和规范幼儿的卫生及饮食习惯,但仍然有大部分幼儿不按七步洗手法洗手、漱口,进餐时长也超过30分钟,幼儿的良好卫生及饮食习惯也并没有得显著的提高。《幼儿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指南》中要求开园后教师尤其要注意引导和教育幼儿养成多洗手等卫生习惯,且幼儿每天坚持洗手、刷牙、漱口,保持自身和环节卫生,是建立阻挡病菌的第一道“防线”但幼儿园在培养幼儿良好卫生习惯的过程中,应以幼儿积极主动建构的形式养成良好的习惯,而不是让幼儿总是以被要求的方式养成习惯。
(二)保育员缺乏有效培训,传染病预防难落实
幼儿园是儿童集体生活的场所[3],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在园幼儿的健康成长。幼儿园属于人群密集的地方,幼儿间的接触频繁及其容易导致传染病的爆发与流行。曾有学者提出幼儿园是我国传染病事件发生的主要场所,而保育员作为班级卫生保健工作的负责人员,若其具有较好的传染病防控知识和健康意识,就可以及早对传染病患儿进行识别并督促就医,同时通过消毒卫生工作达到预防的目的。所以,保育员对传染病的知晓情况以及健康行为、意识与幼儿园年度发病率有直接关系[3]。在实际工作当中,由于受待遇及地位等因素的影响,无论是公办幼儿园或是民办幼儿园的保育员的专业素质普遍较低。2020年9月,笔者作为学生认知见习与实习的带队教师,在带学生见习与实习期间,笔者对校企合作的17所公办幼儿园进行走访调查,通过询问保育员发现大部分保育员的传染病知识水平差,保育员普遍学历较低,学历均为初中或高中学历,只有少部分通过岗前培训获得保育员证,大部分为“先上岗,后补证”或无证上岗。
(三)家长认识不足,健康环境得不到保障
教育部出台的《幼儿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指南》中要求开园后,家长不送孩子进入班级,有条件的不进入幼儿园大门,经卫生保健人员晨检合格后,家长在指定位置将幼儿交给班级教师,班级教师再带进班;下午离园时,可分不同区域、不同时间地点,由家长在大门口接回孩子。笔者在带学生认知见习及实习的过程当中,对校企合作的幼儿园进行了解,大部门幼儿园都做到了分时间、分通道、不直接进到班级接送孩子入园或离园,甚至有的幼儿园做到了家长不进入幼儿园大门,并且在幼儿园的门口设立了洗手池,并监督每个幼儿在入园前必须洗手方可入园。但并不是每一所幼儿园都达到了好的效果,有的幼儿园在执行过程中,仍然遇到了很多问题,如部分家长不理解为什么入园前必须要洗手等。因此出现了迟到、走错通道、直接送幼儿进到班级教,甚至进入班级教室停留等情况的出现。
(四)管理不到位,卫生消毒工作质量不高
幼儿园的消毒工作是对幼儿园场域内的所有物品进行消毒处理的工作,是阻断传染病进行传播的主要途径,幼儿园消毒工作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病毒传染的发生及幼儿的身心健康[3]。笔者在对校企合作幼儿园进行了解后发现,负责幼儿园卫生消毒工作管理的主要是幼儿园的保健部门[3],同时保健部门还要对厨房等后勤人进行管理。保健部门通常由一至两名保健医生组成,但幼儿园保健医生的配备严重超标,每150名幼儿配备1名保健医生的比例,保健医生不仅要负责幼儿园的晨午检、幼儿园疾病管理、食堂管理及幼儿园的带量食谱,还要管理和监督每个班级的卫生工作。因此,存在保健部门监督管理不到位的现象,最终导致幼儿园的卫生保健工作落实不到位。此外,负责幼儿园教学管理的则是幼儿园的保教处,教师的教研会议主要由保教处负责组织。而这两个部门之间属于垂直管理关系,部门之间的工作存在交叉,但又缺乏结合,存在协调不到位的现象[4]。保健部门与保教部门之间缺少合作式的教研会,教师缺乏对卫生保健工作的了解,并不能协助保健部门对班级保育员的工作进行监督与管理,从而使保育员的消毒工作存在随意性和盲目性,将消毒工作等同于普通的清洁或打扫,忽视幼儿园消毒工作的专业性和严谨性,致使卫生消毒工作的质量下降。 二、疫情常态化背景下,提升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质量的路径探索
(一)保教结合,激发幼儿主动构建良好的卫生习惯
全园认真贯彻落实保教结合原则,保育工作并不是保育员的专利,尤其教师应多关注一日活动中的保育因素,并将保育因素与教育活动充分结合。教师可以将卫生习惯知识融于幼儿的学习活动当中,让幼儿在区域活动当中主动了解和探索生活中的微生物、新型冠状病毒及如何预防细菌侵犯等知识,激发幼儿主动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幼儿园的医院区角往往是最受幼儿喜爱的区角,可以满足幼儿对医院、医生、病人及医药设备的兴趣,通过扮演“医生”和“病人”的角色游戏进行探究,从而生成B-STEM课程,B即生物(Biology)。教师可以设计“灭菌和消毒的好办法”的系列活动引导讨论一些常用的消毒和灭菌的方法,并选择部分方法在区域当中进行实践探索的尝试,如七步洗手法、75%酒精消毒法等。也可以选择一些与“防范细菌侵犯”主题相关的绘本开展阅读,如通过阅读《便便里的细菌王国》让幼儿养成便后一定要洗手的习惯,阅读《我爱洗手,细菌赶走》等绘本让幼儿养成勤洗手的习惯,阅读《感冒需要什么》《一个叫新型冠状病毒的坏家伙》等预防病毒和健康教育的绘本帮助幼儿认识不同病毒感染后的不同症状。最终以寓教于乐的形式帮助幼儿了解传染的来源、传播途径、如何阻断传播等知识,让幼儿主动构建和养成爱干净的卫生习惯,达到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目的。
(二)巩固家园合作,携手共建健康的幼儿园环境
健康的环境包含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健康的幼儿园物质环境是指幼儿园的室内外场地、建筑、设施设备甚至一草一木都是安全并符合卫生要求的。健康的幼儿园心理环境是指幼儿园为幼儿营造的符合幼儿精神卫生并有利于幼儿心理健康成长的环境氛围。在疫情防控背景下,幼儿园应做好建设健康幼儿园环境的园级规划,并与幼儿家长携手实施,为幼儿的健康成长营造安全健康的氛围。这一“特殊时期”的家园合作与以往任何时候都不同,它由过去家园共育中家长的参与和配合转变为重视,也就是家长一定要高度重视幼儿的保教,不仅要做好家庭保教,还要积极支持幼儿园的保教工作。作为幼儿园方面,可以努力发挥保教人员的专业能力,以班级家长会议的形式,开展家园共育的直播讲座,指导家长进行科学有效的保育工作,关注幼儿的精神卫生保育,提升家园共育的专业性。此外,幼儿园还可以借助QQ、微信、腾讯会议、钉钉会议等网络平台以信息推送和直播会议的形式,向家长提出做好幼儿入园前工作的要求,一是让家长知道要营造幼儿园的健康环境应做的工作,如不同班级的入离园时间、进出通道、不能进入幼儿班级教室等。二是可以充分利用家长委员会的资源,发挥带头作用,在班级QQ群或微信群里进行提示和强调,确保每一位家长都是幼儿园健康环境的践行者。
(三)加强学习,建设科学的保育队伍
疫情背景之下,幼儿健康教育被格外重视,健康幼儿园建设成为当前的关注热点。为了促进幼儿健康,构建幼儿园的健康保障体系,保育员作为为幼儿健康服务的主要人员,其应具有公共卫生、医学、心理学、教育学、保健学等方面的知识,并拥有疾病预防、营养卫生、消毒科学、幼儿生活管理及健康教育等方面的知识。所以,为了提升幼儿园的健康服务质量,幼儿园的当务之急应是加强幼儿园的保育隊伍建设,通过职业技能的培训和学习提升保育员的素质。而保育员的整体学历不高,通过岗前培训能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并不足以支撑和解决入职后所遇到的问题,如笔者在与保育员的交谈中了解到保育员的岗前培训时间短暂,其在短时间内对所培训的内容并不能很好的掌握,并且培训内容偏向于卫生消毒工作的操作,因此有必要加强保育员入职后的培训,以岗前培训与岗后培训相结合的形式强化保育员的知识与操作技能,始终以幼教法律法规、职业道德为依据,尤其应加强现代婴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婴幼儿教育理论、保育工作操作规范等核心内容模板的系统培训。同时,保育部门还应多组织保育教研活动,并鼓励保育员积极分享自己的保育心得及所遇到的问题,通过集体教研合力提出问题解决办法,提高保育员的工作能力。此外,保健部门与保教部门应联合教研,因为幼儿园一日生活皆渗透着教研,保育员可以将自己的某些教育观点及理论与教师共同讨论,从而丰富保育员的教育知识。最终,为幼儿园保育质量的提升创造条件,促进幼儿以健康为基础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小燕.如何有效开展幼儿园健康领域的教学活动[J].新课程,2020(50):196.
[2]赵志英.亲子教育显特色,自主探索悦成长[J].幸福家庭,2020(20):18-19.
[3]张春芳.民办幼儿园卫生消毒工作的思考与建议[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9(5):5-8.
[4]周福生.基于数据挖掘的建筑安装工程成本预告[J].建筑与预算,2021(2):59-61.
(责任编辑:董维)
关键词:幼儿园;幼儿保育;卫生保健
中图分类号:G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9052(2021)08-00-03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已成为常态化的背景之下,全国各地的大中小学由“停课不停学”陆续恢复线下教学,各地幼儿园也在通过一系列开园准备工作评估验收之后顺利开园。在特殊背景下,开园复学后的工作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尤其幼儿园的卫生保健管理工作面临新问题和新挑战,这需要学前教育工作人员认真反思和调整幼儿园的各项卫生保健工作,构建幼儿园的卫生安全保障体系,切实保障幼儿在园的健康,促进幼儿以健康为基础的全面和谐发展[2]。
一、疫情常态化背景下,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的问题
(一)“被动式”培养幼儿生活卫生习惯
由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严峻形式,给幼儿园的卫生保健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的落实主要以健康教育和安全教育为路径,因此在疫情常态化背景下的幼儿园尤为重视培育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对幼儿饮食的管理。但是,在卫生习惯教育方面,教师过于主动强调、要求和示范,而忽视幼儿的自主探究学习。有部分幼儿园对幼儿卫生习惯和饮食情况进行严格评估,并以评估结果评价班级教師,而评估的内容包括观察班级幼儿是否严格七步洗手法、是否餐后漱口(漱3口水,每口水在嘴里咕嘟8下)、是否30分钟以内进完餐等,甚至好多班级出现幼儿开始进餐,屏幕上就开始30分钟的倒计时。即便教师严加督促和规范幼儿的卫生及饮食习惯,但仍然有大部分幼儿不按七步洗手法洗手、漱口,进餐时长也超过30分钟,幼儿的良好卫生及饮食习惯也并没有得显著的提高。《幼儿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指南》中要求开园后教师尤其要注意引导和教育幼儿养成多洗手等卫生习惯,且幼儿每天坚持洗手、刷牙、漱口,保持自身和环节卫生,是建立阻挡病菌的第一道“防线”但幼儿园在培养幼儿良好卫生习惯的过程中,应以幼儿积极主动建构的形式养成良好的习惯,而不是让幼儿总是以被要求的方式养成习惯。
(二)保育员缺乏有效培训,传染病预防难落实
幼儿园是儿童集体生活的场所[3],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在园幼儿的健康成长。幼儿园属于人群密集的地方,幼儿间的接触频繁及其容易导致传染病的爆发与流行。曾有学者提出幼儿园是我国传染病事件发生的主要场所,而保育员作为班级卫生保健工作的负责人员,若其具有较好的传染病防控知识和健康意识,就可以及早对传染病患儿进行识别并督促就医,同时通过消毒卫生工作达到预防的目的。所以,保育员对传染病的知晓情况以及健康行为、意识与幼儿园年度发病率有直接关系[3]。在实际工作当中,由于受待遇及地位等因素的影响,无论是公办幼儿园或是民办幼儿园的保育员的专业素质普遍较低。2020年9月,笔者作为学生认知见习与实习的带队教师,在带学生见习与实习期间,笔者对校企合作的17所公办幼儿园进行走访调查,通过询问保育员发现大部分保育员的传染病知识水平差,保育员普遍学历较低,学历均为初中或高中学历,只有少部分通过岗前培训获得保育员证,大部分为“先上岗,后补证”或无证上岗。
(三)家长认识不足,健康环境得不到保障
教育部出台的《幼儿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指南》中要求开园后,家长不送孩子进入班级,有条件的不进入幼儿园大门,经卫生保健人员晨检合格后,家长在指定位置将幼儿交给班级教师,班级教师再带进班;下午离园时,可分不同区域、不同时间地点,由家长在大门口接回孩子。笔者在带学生认知见习及实习的过程当中,对校企合作的幼儿园进行了解,大部门幼儿园都做到了分时间、分通道、不直接进到班级接送孩子入园或离园,甚至有的幼儿园做到了家长不进入幼儿园大门,并且在幼儿园的门口设立了洗手池,并监督每个幼儿在入园前必须洗手方可入园。但并不是每一所幼儿园都达到了好的效果,有的幼儿园在执行过程中,仍然遇到了很多问题,如部分家长不理解为什么入园前必须要洗手等。因此出现了迟到、走错通道、直接送幼儿进到班级教,甚至进入班级教室停留等情况的出现。
(四)管理不到位,卫生消毒工作质量不高
幼儿园的消毒工作是对幼儿园场域内的所有物品进行消毒处理的工作,是阻断传染病进行传播的主要途径,幼儿园消毒工作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病毒传染的发生及幼儿的身心健康[3]。笔者在对校企合作幼儿园进行了解后发现,负责幼儿园卫生消毒工作管理的主要是幼儿园的保健部门[3],同时保健部门还要对厨房等后勤人进行管理。保健部门通常由一至两名保健医生组成,但幼儿园保健医生的配备严重超标,每150名幼儿配备1名保健医生的比例,保健医生不仅要负责幼儿园的晨午检、幼儿园疾病管理、食堂管理及幼儿园的带量食谱,还要管理和监督每个班级的卫生工作。因此,存在保健部门监督管理不到位的现象,最终导致幼儿园的卫生保健工作落实不到位。此外,负责幼儿园教学管理的则是幼儿园的保教处,教师的教研会议主要由保教处负责组织。而这两个部门之间属于垂直管理关系,部门之间的工作存在交叉,但又缺乏结合,存在协调不到位的现象[4]。保健部门与保教部门之间缺少合作式的教研会,教师缺乏对卫生保健工作的了解,并不能协助保健部门对班级保育员的工作进行监督与管理,从而使保育员的消毒工作存在随意性和盲目性,将消毒工作等同于普通的清洁或打扫,忽视幼儿园消毒工作的专业性和严谨性,致使卫生消毒工作的质量下降。 二、疫情常态化背景下,提升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质量的路径探索
(一)保教结合,激发幼儿主动构建良好的卫生习惯
全园认真贯彻落实保教结合原则,保育工作并不是保育员的专利,尤其教师应多关注一日活动中的保育因素,并将保育因素与教育活动充分结合。教师可以将卫生习惯知识融于幼儿的学习活动当中,让幼儿在区域活动当中主动了解和探索生活中的微生物、新型冠状病毒及如何预防细菌侵犯等知识,激发幼儿主动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幼儿园的医院区角往往是最受幼儿喜爱的区角,可以满足幼儿对医院、医生、病人及医药设备的兴趣,通过扮演“医生”和“病人”的角色游戏进行探究,从而生成B-STEM课程,B即生物(Biology)。教师可以设计“灭菌和消毒的好办法”的系列活动引导讨论一些常用的消毒和灭菌的方法,并选择部分方法在区域当中进行实践探索的尝试,如七步洗手法、75%酒精消毒法等。也可以选择一些与“防范细菌侵犯”主题相关的绘本开展阅读,如通过阅读《便便里的细菌王国》让幼儿养成便后一定要洗手的习惯,阅读《我爱洗手,细菌赶走》等绘本让幼儿养成勤洗手的习惯,阅读《感冒需要什么》《一个叫新型冠状病毒的坏家伙》等预防病毒和健康教育的绘本帮助幼儿认识不同病毒感染后的不同症状。最终以寓教于乐的形式帮助幼儿了解传染的来源、传播途径、如何阻断传播等知识,让幼儿主动构建和养成爱干净的卫生习惯,达到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目的。
(二)巩固家园合作,携手共建健康的幼儿园环境
健康的环境包含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健康的幼儿园物质环境是指幼儿园的室内外场地、建筑、设施设备甚至一草一木都是安全并符合卫生要求的。健康的幼儿园心理环境是指幼儿园为幼儿营造的符合幼儿精神卫生并有利于幼儿心理健康成长的环境氛围。在疫情防控背景下,幼儿园应做好建设健康幼儿园环境的园级规划,并与幼儿家长携手实施,为幼儿的健康成长营造安全健康的氛围。这一“特殊时期”的家园合作与以往任何时候都不同,它由过去家园共育中家长的参与和配合转变为重视,也就是家长一定要高度重视幼儿的保教,不仅要做好家庭保教,还要积极支持幼儿园的保教工作。作为幼儿园方面,可以努力发挥保教人员的专业能力,以班级家长会议的形式,开展家园共育的直播讲座,指导家长进行科学有效的保育工作,关注幼儿的精神卫生保育,提升家园共育的专业性。此外,幼儿园还可以借助QQ、微信、腾讯会议、钉钉会议等网络平台以信息推送和直播会议的形式,向家长提出做好幼儿入园前工作的要求,一是让家长知道要营造幼儿园的健康环境应做的工作,如不同班级的入离园时间、进出通道、不能进入幼儿班级教室等。二是可以充分利用家长委员会的资源,发挥带头作用,在班级QQ群或微信群里进行提示和强调,确保每一位家长都是幼儿园健康环境的践行者。
(三)加强学习,建设科学的保育队伍
疫情背景之下,幼儿健康教育被格外重视,健康幼儿园建设成为当前的关注热点。为了促进幼儿健康,构建幼儿园的健康保障体系,保育员作为为幼儿健康服务的主要人员,其应具有公共卫生、医学、心理学、教育学、保健学等方面的知识,并拥有疾病预防、营养卫生、消毒科学、幼儿生活管理及健康教育等方面的知识。所以,为了提升幼儿园的健康服务质量,幼儿园的当务之急应是加强幼儿园的保育隊伍建设,通过职业技能的培训和学习提升保育员的素质。而保育员的整体学历不高,通过岗前培训能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并不足以支撑和解决入职后所遇到的问题,如笔者在与保育员的交谈中了解到保育员的岗前培训时间短暂,其在短时间内对所培训的内容并不能很好的掌握,并且培训内容偏向于卫生消毒工作的操作,因此有必要加强保育员入职后的培训,以岗前培训与岗后培训相结合的形式强化保育员的知识与操作技能,始终以幼教法律法规、职业道德为依据,尤其应加强现代婴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婴幼儿教育理论、保育工作操作规范等核心内容模板的系统培训。同时,保育部门还应多组织保育教研活动,并鼓励保育员积极分享自己的保育心得及所遇到的问题,通过集体教研合力提出问题解决办法,提高保育员的工作能力。此外,保健部门与保教部门应联合教研,因为幼儿园一日生活皆渗透着教研,保育员可以将自己的某些教育观点及理论与教师共同讨论,从而丰富保育员的教育知识。最终,为幼儿园保育质量的提升创造条件,促进幼儿以健康为基础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小燕.如何有效开展幼儿园健康领域的教学活动[J].新课程,2020(50):196.
[2]赵志英.亲子教育显特色,自主探索悦成长[J].幸福家庭,2020(20):18-19.
[3]张春芳.民办幼儿园卫生消毒工作的思考与建议[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9(5):5-8.
[4]周福生.基于数据挖掘的建筑安装工程成本预告[J].建筑与预算,2021(2):59-61.
(责任编辑:董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