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实施几年来,就其总体而言,课堂教学改革在朝着素质教育的方向扎实推进,并取得实质性的进展,但由于对新课程理念理解领会不到位,课堂教学改革也出现了形式化、低效化的现象。可以说,当前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层面所遭遇到的最大的挑战就是低效问题。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当前课程改革深化变得非常紧迫。
关键词: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课堂教学质量问题一直是诸多学者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曾有学者就此提出构建高质量的课堂教学。但纵观我国教学的实际,高耗低效甚至无效的现象依然存在,效率尚且谈不上,何来高质量的课堂?构建有效课堂这是我国教育的迫切需要。本文拟就对这一方向的文献就行分析并综述。
基于“中国知网”五种数据库,以“教育公平 ”为检索词,共检索到相关文献3778篇。其中关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近十年中,尤其在近五年,关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论文占论文总数的81.9%。
搜索期刊范围界定于中国知网的数据库——“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历年来源期刊目錄”所列出教育学领域的37种学术期刊时则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08篇,对这108篇文章所出现的时间进行统计,其结果如下表所示:
本文将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界定以及影响因素、实施策略、评价体系等方面对108篇关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论文进行分析。
一、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现状
(一)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概念和内涵要求
要研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应该界定什么是有效的课堂教学。针对这一问题,国内学者对其的定义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通俗地说,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提高、进步。
“有效教学”应是“三高”教学:一从时空上看应是高效率;二从成果看应是高效益,即教学结果能使学生有较多的得益;三从关系看应是高效应,即通过教学在师生之间的心理、人格、思维、情感等方面能产生高效应。
孔企平提出“有效教学”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学生情感态度和创新思维的发展;第二,有效地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第三,有效地发展教师的教学效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教育内部的原因,也有外部社会的原因,包括教师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和学生因素四个主要方面。
郭成从环境方面展开论述,他认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依赖于一定的教学环境。这种环境主要包括教学物理环境、教学信息环境和教学心理环境。钟启全则更强调教师在课堂有效教学中的决定作用。他认为教育改革的核心领域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核心领域是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领域是教师专业发展。
此外,有部分学者从特殊教学群体的视角出发,论述了影响其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韩冰清认为,大班课堂教学其自身的特殊性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相违背,容易导致课堂教学的低效化。
(三)关于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的最终目标,就是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何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直是我们所关心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学者们通过对课堂教学影响因素的分析,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以及建议:
赫斯特认为,有效教学最基本的条件有三:学生不仅学到了教师传授的大部分学科知识,而且学到许多其他知识;课堂教学活动结束以后,学生还在继续研究和探讨上课内容;不是强迫学生学习,而是学生渴望学习。
长期研究课堂的美国专家鲍里奇教授认为,有效教学包括至关重要的五种关键行为:清晰授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口齿清楚不含糊,能较清晰地解释概念等。多样化教学——指教师能多样地、灵活地呈现教学内容。任务导向——是指把多少课堂教学时间用于教授教学任务规定的学术性学科。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关键不在学生而是在于教师。确保学生成功率——学生理解和准确完成练习的比率。
除了宏观层面的辨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文献研究之外,还有部分学者从学科的角度有针对性的论述了关于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朱群芳的《让数学课堂绽放简约美——提高数学课堂有效性的思考》等。
(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评估
对于一堂课,判断其有效性高低的标准是什么?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评估体系对课堂教学的实施者和观摩者提供了一个可以借鉴的标准,并依此对课堂教学进行改进和完善。那么,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评估体系应该从哪几方面来构建呢?
宋秋前指出当前国内课堂中评课论课的中所存在的缺陷:第一,把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因素作为了“有效性”本身;第二,以教论教;第三,重知识性目标达成,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对此,宋秋前以现代有效教学和以生为本理念为指导,建构了“三维十项” 生本化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标准。
二、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方法的现状
表中显示,在108篇以“课堂教学有效性”为题名进行“精确匹配”的期刊里,文献类研究只有一篇,思辨类分析的研究占了8成,其中,包括宏观描述、经验分析、介绍评论。有14%的研究是结合自身实践的总结和分析。更为缺少的是实证研究,仅有 7篇文章是调查研究。
三、文献研究小结
(一)从研究内容来看人们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内涵、课堂教学有效性现象的分析、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路径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研究框架比较完整,并且已经取得了相对一致的看法。
(二)从研究方法来看,思辨分析占大多数,实践研究和实证研究比较缺乏。为此,一些看似一致的研究结论,并无实证数据支撑,体现出“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
【参考文献】
[1]余文森.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J].教育评论.2006(06).
[2]王洪伟.课堂有效教学的实施要点[J].上海教育科研,2007(02).
时间 2001-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数量 13 12 13 21 10 12 16 11
关键词: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课堂教学质量问题一直是诸多学者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曾有学者就此提出构建高质量的课堂教学。但纵观我国教学的实际,高耗低效甚至无效的现象依然存在,效率尚且谈不上,何来高质量的课堂?构建有效课堂这是我国教育的迫切需要。本文拟就对这一方向的文献就行分析并综述。
基于“中国知网”五种数据库,以“教育公平 ”为检索词,共检索到相关文献3778篇。其中关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近十年中,尤其在近五年,关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论文占论文总数的81.9%。
搜索期刊范围界定于中国知网的数据库——“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历年来源期刊目錄”所列出教育学领域的37种学术期刊时则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08篇,对这108篇文章所出现的时间进行统计,其结果如下表所示:
本文将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界定以及影响因素、实施策略、评价体系等方面对108篇关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论文进行分析。
一、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现状
(一)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概念和内涵要求
要研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应该界定什么是有效的课堂教学。针对这一问题,国内学者对其的定义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通俗地说,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提高、进步。
“有效教学”应是“三高”教学:一从时空上看应是高效率;二从成果看应是高效益,即教学结果能使学生有较多的得益;三从关系看应是高效应,即通过教学在师生之间的心理、人格、思维、情感等方面能产生高效应。
孔企平提出“有效教学”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学生情感态度和创新思维的发展;第二,有效地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第三,有效地发展教师的教学效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教育内部的原因,也有外部社会的原因,包括教师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和学生因素四个主要方面。
郭成从环境方面展开论述,他认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依赖于一定的教学环境。这种环境主要包括教学物理环境、教学信息环境和教学心理环境。钟启全则更强调教师在课堂有效教学中的决定作用。他认为教育改革的核心领域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核心领域是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领域是教师专业发展。
此外,有部分学者从特殊教学群体的视角出发,论述了影响其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韩冰清认为,大班课堂教学其自身的特殊性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相违背,容易导致课堂教学的低效化。
(三)关于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的最终目标,就是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何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直是我们所关心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学者们通过对课堂教学影响因素的分析,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以及建议:
赫斯特认为,有效教学最基本的条件有三:学生不仅学到了教师传授的大部分学科知识,而且学到许多其他知识;课堂教学活动结束以后,学生还在继续研究和探讨上课内容;不是强迫学生学习,而是学生渴望学习。
长期研究课堂的美国专家鲍里奇教授认为,有效教学包括至关重要的五种关键行为:清晰授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口齿清楚不含糊,能较清晰地解释概念等。多样化教学——指教师能多样地、灵活地呈现教学内容。任务导向——是指把多少课堂教学时间用于教授教学任务规定的学术性学科。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关键不在学生而是在于教师。确保学生成功率——学生理解和准确完成练习的比率。
除了宏观层面的辨析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文献研究之外,还有部分学者从学科的角度有针对性的论述了关于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朱群芳的《让数学课堂绽放简约美——提高数学课堂有效性的思考》等。
(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评估
对于一堂课,判断其有效性高低的标准是什么?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评估体系对课堂教学的实施者和观摩者提供了一个可以借鉴的标准,并依此对课堂教学进行改进和完善。那么,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评估体系应该从哪几方面来构建呢?
宋秋前指出当前国内课堂中评课论课的中所存在的缺陷:第一,把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因素作为了“有效性”本身;第二,以教论教;第三,重知识性目标达成,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对此,宋秋前以现代有效教学和以生为本理念为指导,建构了“三维十项” 生本化课堂教学有效性评价标准。
二、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方法的现状
表中显示,在108篇以“课堂教学有效性”为题名进行“精确匹配”的期刊里,文献类研究只有一篇,思辨类分析的研究占了8成,其中,包括宏观描述、经验分析、介绍评论。有14%的研究是结合自身实践的总结和分析。更为缺少的是实证研究,仅有 7篇文章是调查研究。
三、文献研究小结
(一)从研究内容来看人们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内涵、课堂教学有效性现象的分析、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路径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研究框架比较完整,并且已经取得了相对一致的看法。
(二)从研究方法来看,思辨分析占大多数,实践研究和实证研究比较缺乏。为此,一些看似一致的研究结论,并无实证数据支撑,体现出“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
【参考文献】
[1]余文森.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J].教育评论.2006(06).
[2]王洪伟.课堂有效教学的实施要点[J].上海教育科研,2007(02).
时间 2001-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数量 13 12 13 21 10 12 16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