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视频会议系统因其高效沟通优势得到了越来越多用户的青睐。
但也有部分企业对之表示怀疑,持币观望。他们迫切希望了解视频会议系统的真正效用。基于此,中国计算机报IT实验室组织了这期专题,针对企业市场推荐优秀解决方案。
视频会议在保持高效通信、理顺生产流程、节约企业成本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吸引着众多行业用户的关注。作为一个技术驱动的行业,视频会议自身也经历着技术革新、设备升级、用户体验革命的全过程。
在市场上,我们看到,无论是国外主流厂商还是国内后起之秀,视频会议系统设备多以具体的软件或硬件形式出现。但是在这些有形设备背后,还有许多强大的无形力量在支撑。
视频设备的革新动力
1990年,ITU-T(国际电信联盟标准化部门)提出的适用于视频会议的标准H.320获得通过。该标准倡导了基于ISDN(综合数字信息网)的视频会议系统应用,其优势是速率高、初期投资少、联网方便,这种投资方案比较适合企业用户。1997年,ITU-T又提出了基于包交换网络的视频多媒体会议通信标准H.323。该标准兼顾了传统PSTN呼叫流程和IP网络特点,可以通过网关与基于ISDN的H.320系统相连,并能和低比特率的H.324终端相连。该协议的应用广泛性赢得了绝大部分视频会议厂商的支持,从而保证了不同厂商视频会议终端、MCU的互联互通。但由于H.323系统在设计时考虑的因素太多,庞大而复杂的体系结构限制了其在中小企业的部署。
巨型金山還是海市蜃楼
早期的视频会议系统只是政府和大型行业用户的专属,这是由于早期的视频会议硬件价格高昂,且要求专网专线,从而限制了视频会议系统的广泛应用。音视频编码技术的革新改变了这一状况。视频会议系统解决方案向基于IP网络方向发展的趋势,使得一些用户的兴趣开始由硬件解决方案转向应用灵活、成本低廉的软件视频会议解决方案。与此同时,用户多元化的应用需求,要求视频会议厂商除了保证良好的音视频传输效果外,还要具备电子白板、同步浏览、会议录制等数据传输功能。这时,基于IP网络的视频解决方案开始逐步应用到企业决策、远程教学、远程医疗等领域。
当然,除了传统的行业用户之外,中国的视频会议市场还有很大潜力可挖。企业级视频被广大厂商给予厚望,也被预测为未来视频会议市场的主要增长点。
但是,就现状来看,国内视频会议的企业级市场表现仍然平淡。
在与几位企业CIO的交谈中,我们了解到,对视频会议系统的认识误区、企业自身硬件环境的限制以及投入成本的考量,让企业CIO们徘徊不决。
对企业用户而言,IT投资分为两种类型:一种属于核心必备型,是企业业务运营的基础层,如网络系统连接设备、商用PC等;一种属于锦上添花型,是企业效率提升的应用层。中国计算机报IT实验室通过调查发现,一些企业CIO很自然地将视频会议设备视为后者。
当然,也有另一部分企业用户对视频会议系统青昧有加,他们乐于尝试新技术、新应用,不过受限于其自身的网络状况,视频会议的应用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因为视频会议系统的应用效果取决于企业网络带宽的大小,路由器、交换机的性能高低。
尽管大部分企业对视频会议系统很感兴趣,但是面对项目上线要求企业大动干戈拓宽带宽、升级网络设备时,大部分CIO会持审慎态度,因为理性、务实已成为大中型企业用户采购行为的最大特点。
事实上,纵观整个视频会议行业,很多厂商都针对企业级市场推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对企业用户而言,关键在于明确自身需求,明辨各家方案特色,为自己选择最适用的视频会议解决方案。
但也有部分企业对之表示怀疑,持币观望。他们迫切希望了解视频会议系统的真正效用。基于此,中国计算机报IT实验室组织了这期专题,针对企业市场推荐优秀解决方案。
视频会议在保持高效通信、理顺生产流程、节约企业成本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吸引着众多行业用户的关注。作为一个技术驱动的行业,视频会议自身也经历着技术革新、设备升级、用户体验革命的全过程。
在市场上,我们看到,无论是国外主流厂商还是国内后起之秀,视频会议系统设备多以具体的软件或硬件形式出现。但是在这些有形设备背后,还有许多强大的无形力量在支撑。
视频设备的革新动力
1990年,ITU-T(国际电信联盟标准化部门)提出的适用于视频会议的标准H.320获得通过。该标准倡导了基于ISDN(综合数字信息网)的视频会议系统应用,其优势是速率高、初期投资少、联网方便,这种投资方案比较适合企业用户。1997年,ITU-T又提出了基于包交换网络的视频多媒体会议通信标准H.323。该标准兼顾了传统PSTN呼叫流程和IP网络特点,可以通过网关与基于ISDN的H.320系统相连,并能和低比特率的H.324终端相连。该协议的应用广泛性赢得了绝大部分视频会议厂商的支持,从而保证了不同厂商视频会议终端、MCU的互联互通。但由于H.323系统在设计时考虑的因素太多,庞大而复杂的体系结构限制了其在中小企业的部署。
巨型金山還是海市蜃楼
早期的视频会议系统只是政府和大型行业用户的专属,这是由于早期的视频会议硬件价格高昂,且要求专网专线,从而限制了视频会议系统的广泛应用。音视频编码技术的革新改变了这一状况。视频会议系统解决方案向基于IP网络方向发展的趋势,使得一些用户的兴趣开始由硬件解决方案转向应用灵活、成本低廉的软件视频会议解决方案。与此同时,用户多元化的应用需求,要求视频会议厂商除了保证良好的音视频传输效果外,还要具备电子白板、同步浏览、会议录制等数据传输功能。这时,基于IP网络的视频解决方案开始逐步应用到企业决策、远程教学、远程医疗等领域。
当然,除了传统的行业用户之外,中国的视频会议市场还有很大潜力可挖。企业级视频被广大厂商给予厚望,也被预测为未来视频会议市场的主要增长点。
但是,就现状来看,国内视频会议的企业级市场表现仍然平淡。
在与几位企业CIO的交谈中,我们了解到,对视频会议系统的认识误区、企业自身硬件环境的限制以及投入成本的考量,让企业CIO们徘徊不决。
对企业用户而言,IT投资分为两种类型:一种属于核心必备型,是企业业务运营的基础层,如网络系统连接设备、商用PC等;一种属于锦上添花型,是企业效率提升的应用层。中国计算机报IT实验室通过调查发现,一些企业CIO很自然地将视频会议设备视为后者。
当然,也有另一部分企业用户对视频会议系统青昧有加,他们乐于尝试新技术、新应用,不过受限于其自身的网络状况,视频会议的应用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因为视频会议系统的应用效果取决于企业网络带宽的大小,路由器、交换机的性能高低。
尽管大部分企业对视频会议系统很感兴趣,但是面对项目上线要求企业大动干戈拓宽带宽、升级网络设备时,大部分CIO会持审慎态度,因为理性、务实已成为大中型企业用户采购行为的最大特点。
事实上,纵观整个视频会议行业,很多厂商都针对企业级市场推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对企业用户而言,关键在于明确自身需求,明辨各家方案特色,为自己选择最适用的视频会议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