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阐述了批注式阅读教学法的提出背景及意义。基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语文教学现状,本文提出了批注式阅读教学法。这种语文阅读教学法,可使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产生独特体验,丰富课堂再生资源;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关键词:批注式阅读教学法;独特体验;质疑探究;自主
基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初中语文教学现状,本文提出了批注式阅读教学法。这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法,可使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产生独特体验,丰富课堂再生资源;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一、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的提出背景
1. 基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在阅读教学中,“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2. 基于初中语文教学现状。《新课标》注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而新课改后一些看似丰富、精彩的课堂,细细想来却是华而不实,语文课堂的话语权仍然被老师所掌控,学生被老师牵着走,对老师接二连三抛出的问题只是做一些浮光掠影的解答而没有深入思考;有的课堂借助多媒体,声光色电光彩夺目,却不能真正地让学生沉入文本之中,对文本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在这样的语文课堂中,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取一粟,不见沧海。不论是课文教学还是以写作、课外阅读为内容的教学,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耗时多而收效微的情况。另外,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依然单一,始终改变不了“先教后学”的模式,改变不了老师是学习的引领者、学生是被引领者的“多教少学”的现状。如此,便导致学生对课堂兴趣日趋减弱,语文学习能力也提高甚微。
因此,把学习的主动权、课堂的话语权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才能真正体现新课改的要求。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一种有效方式,它让语文教学真正回归学生本位,让学生能真正地走进作品,对作品进行深入的独特思考。
二、 何为批注式阅读教学法
批注,是我国文学鉴赏和批评的重要形式之一。批注式阅读教学,是指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学生主动运用已有的知识储备、生活经历与情感体验等与文本进行广泛、深入、全面的对话,在思考、分析、比较、归纳的基础上,用线条符号或简洁的文字圈点勾画加以标记,写上阅读心得、感悟及困惑,再通过小组交流、展示,由老师进行适当的点拨或引导,使学生进一步感悟,再一次批注,从而完成学习任务。
三、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的意义
1. 大胆质疑,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见思考、质疑在学习中的重要性。传统的“先教后学”的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阅读的最初感悟,阅读期待无法有效调动。批注式阅读教学法,可以使学生在初读的基础上,把触角深入到文本的局部,小到字、词、句,大到段、整篇文章的思想内容,在各个方面注入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去体验,去感悟,以使自己读有所获,读有所疑。亚里士多德说:“人的思维是从质疑开始的。”学生在批注式阅读教学过程中,提出疑问,进而思考、探究,解决疑问,久而久之,便养成了思考、质疑、解惑的良好阅读习惯,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实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教育理想。
2. 独特体验,丰富课堂再生资源。在批注式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重点分享那些见解深刻、角度独特的感想与理解,集体讨论、探究那些有价值的质疑性批注,从而既扩大了学生的思维广度,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深度,让学生批有所得,得有所感,感有所悟。最后再总结批注得失,去粗取精,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二次批注。如此,既圆满完成了对文本的教学任务,又最大化地丰富、拓展了课堂的再生资源,实现了“少教多学”的教育目标。
3. 自主、合作,提高学生探究能力。卢梭说过:“最好的教育就是毫無作为的教育,最主要的教育原则是不要爱惜时间,要浪费时间。”把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尽情展示自己的批注,交流、讨论。这种自由的课堂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他们纷纷发言,如实记载,合作探究,答疑解惑。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乐此不疲地诵读、思考、讨论、评价,从中获得真切的体验和独特的感悟,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也学会了合作、探究。
阅读是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批注式阅读以它自由、开放、独特的方式,使学生在批注式阅读教学中重新拥有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从而学会自主式学习。这种方式可充分改变“先教后学”、“多教少学”的教学现状,可使学生充分地自学课文,对课堂教学的深入开展有相当大的作用。也可使学生真正融入课堂,融入文本,与文本进行心灵的对话,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者简介:
施银芳,甘肃省嘉峪关市,嘉峪关市实验中学。
关键词:批注式阅读教学法;独特体验;质疑探究;自主
基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初中语文教学现状,本文提出了批注式阅读教学法。这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法,可使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产生独特体验,丰富课堂再生资源;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一、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的提出背景
1. 基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在阅读教学中,“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2. 基于初中语文教学现状。《新课标》注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而新课改后一些看似丰富、精彩的课堂,细细想来却是华而不实,语文课堂的话语权仍然被老师所掌控,学生被老师牵着走,对老师接二连三抛出的问题只是做一些浮光掠影的解答而没有深入思考;有的课堂借助多媒体,声光色电光彩夺目,却不能真正地让学生沉入文本之中,对文本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在这样的语文课堂中,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取一粟,不见沧海。不论是课文教学还是以写作、课外阅读为内容的教学,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耗时多而收效微的情况。另外,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依然单一,始终改变不了“先教后学”的模式,改变不了老师是学习的引领者、学生是被引领者的“多教少学”的现状。如此,便导致学生对课堂兴趣日趋减弱,语文学习能力也提高甚微。
因此,把学习的主动权、课堂的话语权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才能真正体现新课改的要求。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一种有效方式,它让语文教学真正回归学生本位,让学生能真正地走进作品,对作品进行深入的独特思考。
二、 何为批注式阅读教学法
批注,是我国文学鉴赏和批评的重要形式之一。批注式阅读教学,是指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学生主动运用已有的知识储备、生活经历与情感体验等与文本进行广泛、深入、全面的对话,在思考、分析、比较、归纳的基础上,用线条符号或简洁的文字圈点勾画加以标记,写上阅读心得、感悟及困惑,再通过小组交流、展示,由老师进行适当的点拨或引导,使学生进一步感悟,再一次批注,从而完成学习任务。
三、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的意义
1. 大胆质疑,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可见思考、质疑在学习中的重要性。传统的“先教后学”的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阅读的最初感悟,阅读期待无法有效调动。批注式阅读教学法,可以使学生在初读的基础上,把触角深入到文本的局部,小到字、词、句,大到段、整篇文章的思想内容,在各个方面注入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去体验,去感悟,以使自己读有所获,读有所疑。亚里士多德说:“人的思维是从质疑开始的。”学生在批注式阅读教学过程中,提出疑问,进而思考、探究,解决疑问,久而久之,便养成了思考、质疑、解惑的良好阅读习惯,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实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教育理想。
2. 独特体验,丰富课堂再生资源。在批注式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重点分享那些见解深刻、角度独特的感想与理解,集体讨论、探究那些有价值的质疑性批注,从而既扩大了学生的思维广度,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深度,让学生批有所得,得有所感,感有所悟。最后再总结批注得失,去粗取精,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二次批注。如此,既圆满完成了对文本的教学任务,又最大化地丰富、拓展了课堂的再生资源,实现了“少教多学”的教育目标。
3. 自主、合作,提高学生探究能力。卢梭说过:“最好的教育就是毫無作为的教育,最主要的教育原则是不要爱惜时间,要浪费时间。”把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尽情展示自己的批注,交流、讨论。这种自由的课堂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他们纷纷发言,如实记载,合作探究,答疑解惑。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会乐此不疲地诵读、思考、讨论、评价,从中获得真切的体验和独特的感悟,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也学会了合作、探究。
阅读是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批注式阅读以它自由、开放、独特的方式,使学生在批注式阅读教学中重新拥有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从而学会自主式学习。这种方式可充分改变“先教后学”、“多教少学”的教学现状,可使学生充分地自学课文,对课堂教学的深入开展有相当大的作用。也可使学生真正融入课堂,融入文本,与文本进行心灵的对话,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者简介:
施银芳,甘肃省嘉峪关市,嘉峪关市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