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随着媒介融合趋势的不断加强,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普及,人们面临的社会阅读环境发生了重要变革,与之相应的,人们的阅读认知与阅读行为也呈现出新的的时代特征。而把握时代阅读趋势,是我们开展阅读推广活动,建设书香社会的基础。好书榜是近十余年来兴起的,建立在专业评选基础上的一种推荐书单,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社会的主流阅读认知。畅销书榜则直接反映了读者的阅读行为与需求偏好。通过对2007-2017年7家主流媒体好书榜书目数据的分析,结合对比近十年来主要销售和统计平台的图书销售数据,总结十年来纸质图书读者阅读趋势的主要特征,在此基础上,对全民阅读工作提出建议。
关键词:好书评选;畅销书;阅读趋势;阅读推广;全民阅读
一、概念界定与数据获取
1.概念界定
好书榜是指评选机构通过图书鉴赏专家审议或普通读者投票或专家审议与普通读者投票两者结合的方式评选具有较高文化价值、知识价值, 具备较高品位, 能够继承发扬人类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人类知识、文化与科学的书籍榜单。畅销书榜则是指根据书籍的销进比、销售频率、销售时间的集中程度和销售量等数值,按照数值大小排列出来的榜单[1]。前者一般由主流媒体主办,专家评委参与评选,实际上是一种代表专家观点、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推荐书目。畅销书榜则直接体现了读者的阅读选择。当前,虽然由于数字出版、数字阅读方式的普及,纸本书的出版与阅读受到了极大的挑战,但是,受传统阅读观念的影响,人们在纸本书的选择与阅读方面,往往显得更加慎重。因此,好书榜和畅销书榜,能够比较准确地体现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对于阅读的认知,以及读者的阅读选择。而两种榜单数据之间的比较,则可清晰折射出在阅读推广工作中,推广内容与推广对象阅读喜好之间的契合度,为阅读推广工作提供数据支撑。
基于上述考虑,本文选取了2007-2017年7家主流媒体发布的好书榜书目,以及2007-2017开卷平台统计的图书销售榜为数据统计对象,通过对其中体现的社会阅读趋势和读者阅读需求特征的分析,为当前阅读推广工作提供建议。
2.数据采集以及分类
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各类好书榜达25种之多。参与评选好书榜的主办方包括国家机关、各类报社、出版社、网媒、网上书店等。如果将好书榜评选流程分为三步的话:入围提名、初选、复选。大多数好书榜主办方会在“入围提名”和“初选”阶段采用出版业界提名评选,通过“专家评审”方式产生最终榜单;少数主办方会在“初选环节”加入“读者投票”。考虑到数据的权威性、连续性以及可获得性选取了亚洲周刊、深圳读书月、文津奖、中华读书报、新浪读书、豆瓣、新京报7家榜单作为统计对象。
通过网络调查法,收集了亚洲周刊、深圳读书月等7家书籍评选榜单作为代表性的“好书榜”2007-2017十年间的数据。
自1998年开始发布的开卷畅销书排行榜是第一家汇总全国各地区主要书店销售数据的榜单。目前,中国有1200+城市的3000多家实体书店门市和3000多家网上书店为开卷畅销榜提供图书发行数据。因此,同样考虑到数据的权威性、连续性以及可获得性,本文以开卷畅销书排行榜作为分析对象,采用其2007年-2017年年度畅销排行榜前30名图书作为数据来源。
目前国内通用的专业图书分类法有《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图书分类法》《中国科学院图书分类法》。7家好书榜中除了亚洲周刊采用小说类与非小说类的两分法外,其他家好书榜并未按类别推荐好书。开卷畅销书排行榜采用欧美畅销书榜的分类法,将以前的文学类与非文学类两分法改为虚构类与非虚构类。考虑到面向普通读者一般不采用专业分类方法而仅仅采用简单的两分法又不足以满足研究目的,参考当当、亚马逊等各大电子书城分类法后,将书籍分为“历史人文、社会科学、经管、励志、生活、文艺、科技、虚构小说”9大类。
已经有很多研究者利用多种方法、针对不同读者群体[2]、采集多种数据[3]、从不同角度分析读者阅读趋势[4],但是那只是对某一时点某部分读者阅读趋势的反映,在本研究当中,通过分析近十年的好书榜和畅销书榜内容,除了可以看出民众的阅读需求和行为,同时也可分析主流媒体的阅读认知和读者个体的阅读需求之间的差异。
二、榜單内容分析
1.好书榜分析
同一本上过两次或者两次以上不同好书榜的书籍汇总以后,得到共计113条数据,对以上数据进行文本分析后,有以下发现。
社会科学类、历史人文类仍然占据主流。为了更加鲜明的展现出社会科学类、历史人文类在好书榜中所占据的地位,将2007-2017年度年度入选次数在2次以上(含2次)的好书共计113种用展现出来。非常直截了当地看到人文社科类书籍占据总体55%之多。这类的代表作如2011年登上5家好书榜的《寻路中国,从乡村到工厂的自驾之旅》;上榜4次之多的《中国在梁庄》、《沉浮与枯荣:八十自述》、《重塑中华:近代中国“中华民族”观念研究》。
虚构小说尤其科幻类、经管类书籍贴合当下。近几年好书中科技类书籍比重大幅提升。这类书籍当中有科幻小说,如《国王与抒情诗》、《驱魔》、《孤独深处》;也有科普,如《未来简史:从智人到神人》等,这个可能是受“中国智造2025”、科学家霍金在国内开通微博、各类科技类电视节目所影响,引发专家读者对科技题材书籍的青睐。而考虑到读者知识背景等原因,硬科学题材的说明文难为大众接受,以科技为背景的科幻小说受众更广。
十八大后民众对财税、金融、价格等多个领域的改革空前期待, 经济类好书尤其是剖析中国经济体制变革进程的《变革中国》、《历代经济变革得失》等亦颇受读者欢迎;这些书籍亦是对当下次贷危机、货币政策、经济转型等热点经济问题的剖析。
童书、文艺类书籍处于专家读者视线外围。童书类别仅占总比重的3%,内容主要以儿童文学为主《爱哭鬼小隼》、《亲爱的安德烈》;也有儿童绘本入选《小艾,爸爸特别特别地想你!》好书榜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精英阅读群体的阅读取向,这样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童书类、文艺书类很难榜上有名。从另外一个角度也考虑到是所选取好书榜的原因,文津奖、亚洲周刊等几家好书榜的评选范围是包括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类的大众读物,侧重于能够传播知识、陶冶情操,提高公众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普及类图书,童书类自然不在评选者视线之内。 2.畅销书榜分析
通过对开卷数据近10年三大畅销书内容分析分析后得到了如下图表。在这里仅对虚构榜、非虚构榜进行类型分析。
虚构类书籍中青春言情、盗墓题材小说等亚文化占据半壁江山。包括《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微微一笑很倾城》等已经搬上影视屏幕的作品。”网络小说通常以“过分追求娱乐”而饱受文化主导者的诟病,在主流文化的逻辑体系中,文学的本分是传授知识,即使是大众通俗文学,其能获得合法性地位也是建立在“寓教于乐”的基础上的。而网络言情小说直接颠覆了传统文学“写作是为了传授知识”的基本逻辑, 将“阅读快感”作为宗旨, 创作的目的就是为了“提供娱乐”。
国外名著、现当代小说也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国外名著如《摆渡人》《追风筝的人》,现当代小说如《狼图腾》《古炉》在消费市场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影响,莫言的一系列作品也引起消费者的广泛关注。此外悬疑侦探类小说是近几年一个新的增长点。
在非虚构类型当中销量前三甲的是生活类,文艺散文类,经管励志类。诸如《国医健康绝学系列》、《从头到脚说健康》、《于丹论语心得》、《绝望锻炼了我:朴槿惠自传》此类。细究此类书籍畅销的原因,无非是读者对健康的追求、对古代文化的求知欲、对现代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的平衡。而阅读社会科学、历史人文一类的严肃作品,需要读者百分之百的集中精力,和一定的文化修养,相比浅显的娱乐作品门槛较高。《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明朝那些事儿》等书籍的热销就足以说明问题。
3对比分析
3.1畅销榜和好书榜的虚构类对比
在上文讨论中已经提到过将同一本上过两次或者两次以上不同好书榜的书籍汇总以后,得到共计113条数据,再次从这113条数据中筛选出虚构小说类的共计29条数据。将这29条数据与开卷2007-2017虚构类作品销售榜300条数据进行对比后发现,仅有4条数据重合。这4条数据分别是《吃瓜时代的儿女们》《IQ84》《孤独深处》《百年孤独》。看到对比结果后有必要思考这样的一个逻辑问题:畅销书与好书的关系问题。阅读的真理就一定只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吗?
3.2畅销榜和好书榜的非虚构类对比
同畅销榜和好书榜的虚构类对比分析方法一样,将剔除了虚构类数据后剩余的74条非虚构类作品数据与开卷2007-2017非虚构类作品销售榜300条数据进行对比后发现,仅有2条数据重合,重合的两条数据是《邓小平时代》《朱镕基答记者问》。
综合上两相对比的结果,究其原因可能是这两类榜单在性质上是有差别的。由媒体推出的好书榜,因要担负一定的社会责任,排行榜更多地考虑到‘书’的因 素,像写作质量、文本意义、选题价值等。如果参与评选的评委公正,榜单还是可靠的。为求好书榜评判结果的专业、公正,把真正的好书推荐给读者,担任榜单发起者的媒体往往 邀请业内外的专家学者、资深出版人、知名书评人等参与评审。而畅销书里掺杂着受各种利益驱使的市场力量。
3.3畅销榜和好书榜的少儿类对比
在上面的研究中已经提到童书、文艺类书籍处于专家读者视线外围,为了进一步论证这一观点,通过搜索引擎汇总了亚洲周刊、中华读书报、深圳读书月、文津奖2007-2017年上榜书籍共计647条数据,童书也仅仅占据2%。
近些年在国家政策引导及引领下, 全民阅读的环境及氛围日益形成, 儿童阅读是全民阅读的基础与重点, 家庭、学校及社会各界一直在大力推动。现如今一方面亲子阅读等理念深入人心, 儿童阅读推广在全国方兴未艾;另一方面随着国内经济和人民精神水平的提高, 中国家长对孩子教育成长重视程度的增强;另一方面随着国家“全面两孩”政策的放开, 预计每年会新增300万~500万名新生儿, 童书市场需求巨大。相关数据显示, 童书出版品种连续5年保持在3.6万~4万种之间, 已经成为每年超过百亿元的大市场。
4民众阅读趋势分析
4.1“学以致用”的实用功利主义阅读倾向明显
即通过图书的阅读来获得某种在日常的生活、学习及工作中的技能、技巧与经验,这主要体现在养生健康类、考试类图书、 营销管理类图书等上榜的 种类较多。“学以致用”在我国的传统文化占据着重要地位,对国人的阅读行为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影响。从正面来看,它培养国人积极向上的观念,告诫学习者要脚踏实地,将所学的知识放到实践中去检验。但是“学以致用”的阅读观会让一切阅读行为停留在 以实用为目的表层阅读,缺少形而上的学理探索;无法通过阅读提升自己的审美趣味。
“学以致用”的阅读观大行其道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其一,我国传统儒家文化强调“学而优则仕”、“经世致用”,这是學以致用观的直接源头;其二,近代以来,整个社会将焦点放在如何尽快把知识应用在提升实力上,“实用”成了学术的主要目的,兴趣、好奇心等其他目的受到压抑。其三,我国整体国力进入到一个高速运转阶段,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迭代速度快,人们追求实用阅读来保证自己不落后于社会的步伐。
4.2流行和休闲为表征的浅阅读倾向
这类阅读群体主要覆盖的是青年群体,主要体现在小说、文学及青春文学类图书上榜种类较多。“浅阅读”能在爆发式、碎片化的信息环境下拓宽读者阅读范围, 开阔读者的视野, 但是, 这种如同快餐一样的阅读习惯, 往往使得读者囫囵吞枣、一目十行、不求甚解, 以求得短暂的视觉快感和心理愉悦[5]。大部分“刷屏”阅读只是为了阅读文字, 对内容仅仅停留在看的层面, 谈不上领悟其内涵、更达不到健全人生观以及完善个人人格的目的, 这对于培养读者的辨识能力、思考和怀疑能力是极为不利的, 很容易让读者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这种快速的、跳跃式的阅读方式也有悖于专心读心、循序渐进的传统, 使得读者的心性趋于浮躁。另外, “浅阅读”内容文字,如奇幻、悬疑、等通俗小说通常比较通俗、直白, 长期浅阅读会让读者较少接触到经典或优美文字, 导致读者对言语或词汇量的接触减少, 不利于自己语言结构的拓展,易使读者语言表达能力苍白。
参考文献
[1] 360百科.畅销书.[EB/QL].https://baike.so.com/doc/464344-491717.html.2019,03,17.
[2] 史瑾. 儿童早期阅读国际发展趋势研究——基于美、英、澳、印2006—2015年儿童与家庭阅读调查数据分析.[J]. 出版发行研究 2017,(04),73-77.
[3] 田菲. 我国国民阅读发展趋势研究——基于1999—2015年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分析[J]. 出版发行研究 2016,(05),5-9.
[4] 田建平,董蕊. 中西文化兼容, 传播图书精品——2016年中国好书榜展示出版业正能量.[J].出版广角,2017,(09),34-38.
[5] 凌利,吴小玉. 当代大学生阅读行为特征及改善途径.[J]. 新西部.2018,(03),153-154+150.
关键词:好书评选;畅销书;阅读趋势;阅读推广;全民阅读
一、概念界定与数据获取
1.概念界定
好书榜是指评选机构通过图书鉴赏专家审议或普通读者投票或专家审议与普通读者投票两者结合的方式评选具有较高文化价值、知识价值, 具备较高品位, 能够继承发扬人类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人类知识、文化与科学的书籍榜单。畅销书榜则是指根据书籍的销进比、销售频率、销售时间的集中程度和销售量等数值,按照数值大小排列出来的榜单[1]。前者一般由主流媒体主办,专家评委参与评选,实际上是一种代表专家观点、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推荐书目。畅销书榜则直接体现了读者的阅读选择。当前,虽然由于数字出版、数字阅读方式的普及,纸本书的出版与阅读受到了极大的挑战,但是,受传统阅读观念的影响,人们在纸本书的选择与阅读方面,往往显得更加慎重。因此,好书榜和畅销书榜,能够比较准确地体现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对于阅读的认知,以及读者的阅读选择。而两种榜单数据之间的比较,则可清晰折射出在阅读推广工作中,推广内容与推广对象阅读喜好之间的契合度,为阅读推广工作提供数据支撑。
基于上述考虑,本文选取了2007-2017年7家主流媒体发布的好书榜书目,以及2007-2017开卷平台统计的图书销售榜为数据统计对象,通过对其中体现的社会阅读趋势和读者阅读需求特征的分析,为当前阅读推广工作提供建议。
2.数据采集以及分类
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各类好书榜达25种之多。参与评选好书榜的主办方包括国家机关、各类报社、出版社、网媒、网上书店等。如果将好书榜评选流程分为三步的话:入围提名、初选、复选。大多数好书榜主办方会在“入围提名”和“初选”阶段采用出版业界提名评选,通过“专家评审”方式产生最终榜单;少数主办方会在“初选环节”加入“读者投票”。考虑到数据的权威性、连续性以及可获得性选取了亚洲周刊、深圳读书月、文津奖、中华读书报、新浪读书、豆瓣、新京报7家榜单作为统计对象。
通过网络调查法,收集了亚洲周刊、深圳读书月等7家书籍评选榜单作为代表性的“好书榜”2007-2017十年间的数据。
自1998年开始发布的开卷畅销书排行榜是第一家汇总全国各地区主要书店销售数据的榜单。目前,中国有1200+城市的3000多家实体书店门市和3000多家网上书店为开卷畅销榜提供图书发行数据。因此,同样考虑到数据的权威性、连续性以及可获得性,本文以开卷畅销书排行榜作为分析对象,采用其2007年-2017年年度畅销排行榜前30名图书作为数据来源。
目前国内通用的专业图书分类法有《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图书分类法》《中国科学院图书分类法》。7家好书榜中除了亚洲周刊采用小说类与非小说类的两分法外,其他家好书榜并未按类别推荐好书。开卷畅销书排行榜采用欧美畅销书榜的分类法,将以前的文学类与非文学类两分法改为虚构类与非虚构类。考虑到面向普通读者一般不采用专业分类方法而仅仅采用简单的两分法又不足以满足研究目的,参考当当、亚马逊等各大电子书城分类法后,将书籍分为“历史人文、社会科学、经管、励志、生活、文艺、科技、虚构小说”9大类。
已经有很多研究者利用多种方法、针对不同读者群体[2]、采集多种数据[3]、从不同角度分析读者阅读趋势[4],但是那只是对某一时点某部分读者阅读趋势的反映,在本研究当中,通过分析近十年的好书榜和畅销书榜内容,除了可以看出民众的阅读需求和行为,同时也可分析主流媒体的阅读认知和读者个体的阅读需求之间的差异。
二、榜單内容分析
1.好书榜分析
同一本上过两次或者两次以上不同好书榜的书籍汇总以后,得到共计113条数据,对以上数据进行文本分析后,有以下发现。
社会科学类、历史人文类仍然占据主流。为了更加鲜明的展现出社会科学类、历史人文类在好书榜中所占据的地位,将2007-2017年度年度入选次数在2次以上(含2次)的好书共计113种用展现出来。非常直截了当地看到人文社科类书籍占据总体55%之多。这类的代表作如2011年登上5家好书榜的《寻路中国,从乡村到工厂的自驾之旅》;上榜4次之多的《中国在梁庄》、《沉浮与枯荣:八十自述》、《重塑中华:近代中国“中华民族”观念研究》。
虚构小说尤其科幻类、经管类书籍贴合当下。近几年好书中科技类书籍比重大幅提升。这类书籍当中有科幻小说,如《国王与抒情诗》、《驱魔》、《孤独深处》;也有科普,如《未来简史:从智人到神人》等,这个可能是受“中国智造2025”、科学家霍金在国内开通微博、各类科技类电视节目所影响,引发专家读者对科技题材书籍的青睐。而考虑到读者知识背景等原因,硬科学题材的说明文难为大众接受,以科技为背景的科幻小说受众更广。
十八大后民众对财税、金融、价格等多个领域的改革空前期待, 经济类好书尤其是剖析中国经济体制变革进程的《变革中国》、《历代经济变革得失》等亦颇受读者欢迎;这些书籍亦是对当下次贷危机、货币政策、经济转型等热点经济问题的剖析。
童书、文艺类书籍处于专家读者视线外围。童书类别仅占总比重的3%,内容主要以儿童文学为主《爱哭鬼小隼》、《亲爱的安德烈》;也有儿童绘本入选《小艾,爸爸特别特别地想你!》好书榜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精英阅读群体的阅读取向,这样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童书类、文艺书类很难榜上有名。从另外一个角度也考虑到是所选取好书榜的原因,文津奖、亚洲周刊等几家好书榜的评选范围是包括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类的大众读物,侧重于能够传播知识、陶冶情操,提高公众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普及类图书,童书类自然不在评选者视线之内。 2.畅销书榜分析
通过对开卷数据近10年三大畅销书内容分析分析后得到了如下图表。在这里仅对虚构榜、非虚构榜进行类型分析。
虚构类书籍中青春言情、盗墓题材小说等亚文化占据半壁江山。包括《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微微一笑很倾城》等已经搬上影视屏幕的作品。”网络小说通常以“过分追求娱乐”而饱受文化主导者的诟病,在主流文化的逻辑体系中,文学的本分是传授知识,即使是大众通俗文学,其能获得合法性地位也是建立在“寓教于乐”的基础上的。而网络言情小说直接颠覆了传统文学“写作是为了传授知识”的基本逻辑, 将“阅读快感”作为宗旨, 创作的目的就是为了“提供娱乐”。
国外名著、现当代小说也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国外名著如《摆渡人》《追风筝的人》,现当代小说如《狼图腾》《古炉》在消费市场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影响,莫言的一系列作品也引起消费者的广泛关注。此外悬疑侦探类小说是近几年一个新的增长点。
在非虚构类型当中销量前三甲的是生活类,文艺散文类,经管励志类。诸如《国医健康绝学系列》、《从头到脚说健康》、《于丹论语心得》、《绝望锻炼了我:朴槿惠自传》此类。细究此类书籍畅销的原因,无非是读者对健康的追求、对古代文化的求知欲、对现代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的平衡。而阅读社会科学、历史人文一类的严肃作品,需要读者百分之百的集中精力,和一定的文化修养,相比浅显的娱乐作品门槛较高。《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明朝那些事儿》等书籍的热销就足以说明问题。
3对比分析
3.1畅销榜和好书榜的虚构类对比
在上文讨论中已经提到过将同一本上过两次或者两次以上不同好书榜的书籍汇总以后,得到共计113条数据,再次从这113条数据中筛选出虚构小说类的共计29条数据。将这29条数据与开卷2007-2017虚构类作品销售榜300条数据进行对比后发现,仅有4条数据重合。这4条数据分别是《吃瓜时代的儿女们》《IQ84》《孤独深处》《百年孤独》。看到对比结果后有必要思考这样的一个逻辑问题:畅销书与好书的关系问题。阅读的真理就一定只掌握在少数人手里吗?
3.2畅销榜和好书榜的非虚构类对比
同畅销榜和好书榜的虚构类对比分析方法一样,将剔除了虚构类数据后剩余的74条非虚构类作品数据与开卷2007-2017非虚构类作品销售榜300条数据进行对比后发现,仅有2条数据重合,重合的两条数据是《邓小平时代》《朱镕基答记者问》。
综合上两相对比的结果,究其原因可能是这两类榜单在性质上是有差别的。由媒体推出的好书榜,因要担负一定的社会责任,排行榜更多地考虑到‘书’的因 素,像写作质量、文本意义、选题价值等。如果参与评选的评委公正,榜单还是可靠的。为求好书榜评判结果的专业、公正,把真正的好书推荐给读者,担任榜单发起者的媒体往往 邀请业内外的专家学者、资深出版人、知名书评人等参与评审。而畅销书里掺杂着受各种利益驱使的市场力量。
3.3畅销榜和好书榜的少儿类对比
在上面的研究中已经提到童书、文艺类书籍处于专家读者视线外围,为了进一步论证这一观点,通过搜索引擎汇总了亚洲周刊、中华读书报、深圳读书月、文津奖2007-2017年上榜书籍共计647条数据,童书也仅仅占据2%。
近些年在国家政策引导及引领下, 全民阅读的环境及氛围日益形成, 儿童阅读是全民阅读的基础与重点, 家庭、学校及社会各界一直在大力推动。现如今一方面亲子阅读等理念深入人心, 儿童阅读推广在全国方兴未艾;另一方面随着国内经济和人民精神水平的提高, 中国家长对孩子教育成长重视程度的增强;另一方面随着国家“全面两孩”政策的放开, 预计每年会新增300万~500万名新生儿, 童书市场需求巨大。相关数据显示, 童书出版品种连续5年保持在3.6万~4万种之间, 已经成为每年超过百亿元的大市场。
4民众阅读趋势分析
4.1“学以致用”的实用功利主义阅读倾向明显
即通过图书的阅读来获得某种在日常的生活、学习及工作中的技能、技巧与经验,这主要体现在养生健康类、考试类图书、 营销管理类图书等上榜的 种类较多。“学以致用”在我国的传统文化占据着重要地位,对国人的阅读行为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影响。从正面来看,它培养国人积极向上的观念,告诫学习者要脚踏实地,将所学的知识放到实践中去检验。但是“学以致用”的阅读观会让一切阅读行为停留在 以实用为目的表层阅读,缺少形而上的学理探索;无法通过阅读提升自己的审美趣味。
“学以致用”的阅读观大行其道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其一,我国传统儒家文化强调“学而优则仕”、“经世致用”,这是學以致用观的直接源头;其二,近代以来,整个社会将焦点放在如何尽快把知识应用在提升实力上,“实用”成了学术的主要目的,兴趣、好奇心等其他目的受到压抑。其三,我国整体国力进入到一个高速运转阶段,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迭代速度快,人们追求实用阅读来保证自己不落后于社会的步伐。
4.2流行和休闲为表征的浅阅读倾向
这类阅读群体主要覆盖的是青年群体,主要体现在小说、文学及青春文学类图书上榜种类较多。“浅阅读”能在爆发式、碎片化的信息环境下拓宽读者阅读范围, 开阔读者的视野, 但是, 这种如同快餐一样的阅读习惯, 往往使得读者囫囵吞枣、一目十行、不求甚解, 以求得短暂的视觉快感和心理愉悦[5]。大部分“刷屏”阅读只是为了阅读文字, 对内容仅仅停留在看的层面, 谈不上领悟其内涵、更达不到健全人生观以及完善个人人格的目的, 这对于培养读者的辨识能力、思考和怀疑能力是极为不利的, 很容易让读者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这种快速的、跳跃式的阅读方式也有悖于专心读心、循序渐进的传统, 使得读者的心性趋于浮躁。另外, “浅阅读”内容文字,如奇幻、悬疑、等通俗小说通常比较通俗、直白, 长期浅阅读会让读者较少接触到经典或优美文字, 导致读者对言语或词汇量的接触减少, 不利于自己语言结构的拓展,易使读者语言表达能力苍白。
参考文献
[1] 360百科.畅销书.[EB/QL].https://baike.so.com/doc/464344-491717.html.2019,03,17.
[2] 史瑾. 儿童早期阅读国际发展趋势研究——基于美、英、澳、印2006—2015年儿童与家庭阅读调查数据分析.[J]. 出版发行研究 2017,(04),73-77.
[3] 田菲. 我国国民阅读发展趋势研究——基于1999—2015年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分析[J]. 出版发行研究 2016,(05),5-9.
[4] 田建平,董蕊. 中西文化兼容, 传播图书精品——2016年中国好书榜展示出版业正能量.[J].出版广角,2017,(09),34-38.
[5] 凌利,吴小玉. 当代大学生阅读行为特征及改善途径.[J]. 新西部.2018,(03),153-154+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