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性学习视角下的小学数学复习课

来源 :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21686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展示性学习是一种以展示为手段的学习方式,属于表现性学习范畴。展示的过程是学生对信息重新编码、储存、输出以及消化、创新的过程;围观展示的学生也会在这一过程中参与互动,促进理解——接受、建构新知。以《正比例与反比例》一课为例,说明在小学数学复习课中运用展示性学习时,精心设计课前预习是前提,完整规划教学活动是保障。
  关键字:展示性学习小学数学复习课《正比例与反比例》
  一、展示性学习的内涵和价值
  展示性学习是一种以展示为手段的学习方式,属于表现性学习范畴。这种学习方式以学生自学为前提,以学习共同体为组织单位,以展示为主要学习活动形式,是学生独立学习过程与结果的外显。展示的过程是学生对信息重新编码、储存、输出以及消化、创新的过程;围观展示的学生也会在这一过程中参与互动,促进理解——接受、建构新知。因而,展示性学习具有“由内而外,以内养外,通过展示达到善待自己与欣赏别人、个体多样表现与群体共同发展的统一”的价值。
  在复习课中运用展示性学习有几个优势。其一,有效利用课堂时间。复习课是对已学知识的回顾和重新建构,所以学生完全有基础进行展示性学习。教师应该充分信任学生,将课堂交给学生,在现有学情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复习,学生已经会的不用讲,学生能讲清的挑着讲,从而有效利用课堂时间。其二,准确掌握学生学情。利用展示性学习,可以将学生的学习情况外化,使教师清楚学生当前的已知与未知,从而有针对性地加以点拨和修正。其三,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复习课涉及的知识点繁杂,这恰恰给了学生“展示”的素材,让学生可以在回顾知识点、把握知识点、内化知识点、寻找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输出知识点等环节中,由内而外地达到熟练掌握知识的目的,提升综合素养。
  二、展示性学习在小学数学复习课中的应用
  2019年5月,笔者参加了无锡市教育学会组织的优质课评比,执教了《正比例与反比例》总复习课(第一课时)。借助这次赛课的机会,笔者进行了较多的教学思考和文献研究。展示性学习的介入,是笔者思考和研究的一大突破。
  (一)精心设计课前预习是前提
  展示性学习具有自我教育的价值,但这一价值要在与自学、互学构成的特定链条中才能充分体现。因而,需要把自学、互学落到实处,尤其要做足自学(预习)功夫。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必要的预习辅导,甚至对特定的内容进行特定的辅导。《正比例与反比例》总复习课,涵盖比、除法、分数、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正比例、反比例、正比例图像、比例尺、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解比例、化简比、求比值等知识,以及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而第一课时的主要目标是回顾这些知识,理清关系,承前启后,形成知识框架。如果把所有的环节都放在课堂上,时间无疑会很紧张,所以课前预习很有必要。借助预习,把功课做在前面,省去回顾和整理环节,直接通过学生的展示来导入,可以保证学生的展示性学习不仓促、有深度地开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1.明确预习目标。
  本节课的预习目标:(1)回顾和罗列有关比和比例的知识点,明确每个知识点的含义。(2)说一说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区别。(3)对知识点进行简单的归类整理。
  2.设计课前预习单。
  课前预习单应具有明确的指向性,避免出现过于笼统的问题导语。当然,当学生对课前预习接触越来越多,熟悉了预习方法后,教师就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提一些大问题作为预习导语,来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
  考虑到本节课知识点多、时间跨度比较大的实际情况,笔者设计了课前预习单(见图1)。
  3.设置个性化的预习要求。
  对于一些学习能力比较强、知识面比较广的学生,教师可以提供一些个性化的要求和建议。比如,让学生试着图文并茂地将知识点整理成知识树、思维导图等;不局限于课前预习单,延展性地进行预习;形成学习小组,组内分工协作,重组预习要求,有的对知识点进行整理,有的对前面的错题进行整理,综合形成小组的展示成果。
  (二)完整规划教学活动是保障
  展示性学习,看似是学生展示、教师加以指导的教学活动,不需要完整的规划和设计。其实不然,如果缺乏对展示性学习的完整规划和设计,容易导致课堂组织的无序、展示交流的混乱。故而,展示性学习仍需要教师完整规划和设计教学活动。对于本节课,笔者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做了规划和设计。
  1.宏觀规划。
  第一阶段,引导学生展示零散知识点的回顾:比、比的基本性质、除法、分数、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正比例、反比例、正比例图像、比例尺、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解比例、化简比、求比值等。
  第二阶段,引导学生展示相应知识点的联系与区别: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比与比例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化简比与求比值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正比例与反比例之间的联系与区别。部分学生在黑板上展示成果(如图2所示)。
  第三阶段,引导学生展示知识点的初步归类:比、除法、分数为一类,比、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比例尺为一类,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图形放大与缩小、解比例、正比例、反比例、正比例图像为一类。部分学生在学习单上展示的成果如图3至图5所示。
  第四阶段,引导学生展示知识点的结构化:将知识点进行串联,形成知识结构。如,比与比的基本性质串联,而化简比是运用比的基本性质来解决的,故比的基本性质与化简比串联。再如,比例分成正比例和反比例,而其中的正比例与正比例图像串联。部分学生在黑板上展示成果(如下页图6所示)。
  第五阶段,引导学生展示结构化知识点之间的联结性。如,运用比的基本性质可以化简比,利用比与除法的联系可以求比值,也可以通过化简后的最简整数比得到比值,或者通过比值得到最简整数比。再如,比例尺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解决比例尺的问题不仅可以从比的角度来思考,也可以从比例的角度来思考;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也是如此。部分学生在黑板上展示成果(如图7所示)。
  2.微观设计。
  在每个阶段,还应进行更为具体的微观设计。第一阶段,多位学生展示个人预习成果,其他学生进行质疑和补充,以完善成果。第二阶段,先小组内交流,再给每个小组指定一部分内容进行小组展示,其他小组进行质疑和补充。第三、第四、第五阶段,借助板演进行展示交流。最后,个人展示自己个性化的预习成果,或者交流自己的学习困惑,然后进入针对性巩固练习环节。
  以上是笔者关于展示性学习视角下的小学数学复习课的探索成果,主要与大家分享的是通过展示性学习的介入,在保证复习课学习效率的情况下,突出学生主体性的尝试。
  参考文献:
  [1] 罗祖兵,温小川.学习独立性的意蕴及其实现[J].全球教育展望,2013(3).
  [2] 何晓波,王正青.展示性学习的价值与实践改进[J].教育导刊,2014(7).
  [3] 朱虹,刘晓陵,胡谊.社会文化观下的教育心理思想——维果斯基的机能性系统分析视角[J].全球教育展望,2013(3).
  [4] 于春梅,谢长铎.小学数学高年级复习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西部素质教育,2017(6).
  [5] 何晓波.展示性学习:课堂转型的新视角[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4(5).
  [6] 陈文斌.试论“学习型展示”的构建[J].新课程研究(上旬),2012(12).
其他文献
摘要:“头奥”集动手、动脑、想象、表演、艺术于一体,旨在开发青少年的创造力,培养青少年的创造精神。“头奥”课程基于学科核心素养,讲求“创新思维,创意表达”,包含了对具体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教学建议等的阐释。学校立足办学理念和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围绕课程目标,搭建“头奥”课程体系。据此体系,推进课程实施:拓展学习时空,改进学习方式,形成教学模式,革新评价机制。  关键词:“头奥”课程创新思维创意表
期刊
摘要:“智趣共生”理念下的教学以鼓励自学、倡导质疑、强化应用、启发创新等为基本策略,将知识技能与情趣智慧融于过程评价、结果评价,为学生的和谐发展、独立学习、终身学习奠基。“智趣共生”理念下的阅读教学推进路径有:提供层次化预习单,催“问”促“悟”;组织多样化合作研讨,催“知”促“思”;设计个性化练习题,催“练”促“创”。  关键词:智趣共生预习单合作研讨练习题  “智趣共生”,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
期刊
摘要:“设计思维”对师生的思维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能够指引教师将课堂思维引向深处,帮助学生实现由浅层学习到深度学习的转变。《跟上兔子》中的White ghost教学,在准备、导入、呈现、实施、展示、提升等环节渗透图像思维、情景思维、关联思维、直觉思维、同理心思维,让课堂充满活力和创造力,让学生的思维品质得以提升。  关键词:图像思维;情景思维;关联思维;直觉思维;同理心思维  “设计思维”中的“设
期刊
摘要:低年级统编语文教材的书面语言训练是呈体系的,即反复呈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要求,注重词语的课内外积累,关注句子用词的准确性和表达方式的多样性,循序渐进地搭建讲故事的支架。教学中,教师应当善于挖掘、整体观照、重视语感。  关键词:小学语文低年级统编教材书面语言训练  低年级统编语文教材编排了很多书面语言训练平台,如课文、课后练习、《语文园地》等。本文试对教材的书面语言训练的编排体系进行梳理,并
期刊
摘要:《爱德华的奇妙之旅》这部作品,适合各个年龄段的人阅读。不同阅读背景、生活背景的读者,都能从中收获属于自己的体验和感悟。《爱德华的奇妙之旅》整本书阅读的项目化学习探索,是在项目的驱动下,教师把合作的方法教给学生,推动整本书阅读的深度开展。  关键词:项目化学习驱动合作整本书阅读  项目化学习在我校STEM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已尝试,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创造力。借鉴其中的成功经验,我
期刊
摘要:在正式学习有关知识之前,学生头脑里并非一片空白,而是通过对日常生活中一些现象的观察和体验,形成了一些前概念和相异构想。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一课之前,对学生进行前测,发现他们普遍存在相异构想:平行四边形的斜边越长,面积就越大;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边×邻边。据此展开针对性教学:不暗示,暴露真实认知;不跨越,基于认知发展;不回避,破除相异构想。  关键词:相异构想学情调查针对性教学《平行
期刊
【编者按】项目化学习(ProjectbasedLearning,简称PBL,也译为“项目学习”)既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一类课程形态。高质量的项目化学习,应当指向学习的本质,促进学生的素养提升。项目化学习的本土化实践,正不断潜入“深水区”,从边缘活动进入主流学科,从学科内探索走向跨学科融合。本期分享4例探索。  摘要:高质量的项目化学习,指向学习的本质,催发学生可见的生长,是素养时代重要的学习方式。
期刊
摘要:项目化学习是全面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的重要抓手。“校园里的树”课程,是潜入项目化学习“深水区”的一例探索性实践。项目实施过程中,基于学生真实的生活和需求确定选题,以学生的兴趣为驱动展开项目,以学习单作为深入学习的脚手架,以自评量规撬动评价的个性化。  关键词:项目化学习学科融合核心素养关键能力  近年来,项目化学习越来越多地进入小学教育者的视野。项目化学习是教师和学生一同进行的以问题为
期刊
摘要:“认识小数”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的内容。三年级的学生对整数和分数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经验,并且在生活中积累了一些关于小数的认识。教学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认识,注重小数和整数、分数之间的联系,实现知识的正迁移;通过操作活动,引领学生自主探究,借助几何直观,把知识难度降下来;通过追问,促使学生积极思考,理解小数的意义,建构小数模型。  关键词:《认识小数》迁移操作追问  “认识小数”
期刊
摘要:数学模型思想比较抽象,对仍以直观形象化思维为主的小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但可以在日常教学中开展渗透式培养,为学生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的形成奠定基础。《因数与倍数》一课教学,从现实生活或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模型,并用符号、字母等表示出模型,再运用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模型思想《因数与倍数》  数学模型,即“把某种事物系统的主要特征、主要关系抽象出来,用数学语言概括地或近似地表述出
期刊